⑴ 東北麻辣拌的起源
麻辣拌的起源是在遼寧省撫順市,時間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是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勁風正在猛吹撫順這個老重工業城市的時候。那時撫順市約有國有企業職工66萬人,佔全市勞動力總量的90.8%,這些人里,在94年以前下崗的就占職工總數的38.07%。然而94年的時候這陣風還沒刮完呢,所以一直到上個世紀結束的時候撫順市閑置勞動力已經積累到將近一半。那時侯,撫順是個經濟結構非常不合理的重工業城市,下崗職工都是來自煤礦,鋼鐵,紡織,電力和建築部門的,下崗職工掌握的技術單一,而且還大齡化,加之民營資本極其薄弱,很難立即實現再就業。在再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市政 府是想盡一切辦法,利用一切渠道去解決問題。其中就有一條是鼓勵下崗職工自主創業的。但是創業需要資金啊,由於那個時候國企改革還在過渡期,市財政也承擔不了這部分資金,所以就都得靠這些下崗職工們自己去摸爬滾打了。插一句,現如今撫順市多數脫穎而出的民營企業家,也大多是那個時候起步的。下崗職工們連固定收入來源都沒有,創業之不易可想而知,進而是創業之途徑也可想而知,只能做點小本買賣,賣菜擺攤推車送貨,多數人沒有店鋪,大家可以閉眼想像一下那個時候撫順城市那種「灰色繁華」的景象。
那個時候四川的麻辣燙已經進入撫順,市內就能有那麼十多家四川麻辣燙店,因為其麻辣口感適應一部分人喜好,加上它價格低廉,所以很快就遍及全市了。這個東西一火,從業的人數也就開始多了,因為這個東西成本小,利潤高,沒有復雜的管理程序,正好適合那些家裡夫妻兩人都下崗的家庭,所以一時間多出了不少夫妻店賣麻辣燙的。但是市場規律就是這樣,競爭的人多了,就變成了過度競爭,一旦過度競爭了,這錢也就不好賺了。這么多家賣麻辣燙的,怎麼才能賺到錢呢?於是就出現了一對聰明的夫妻,他們想,這麻辣燙畢竟西南地區流傳過來的,它應該更適合那邊人的口味,我們在東北,地方不一樣,口味應該是有差別的,如果說能把這麻辣燙改得更加適應東北人的飲食特性的話,咱們是不是能賣得更好呢?東北人的飲食特徵是怎樣呢,就是為了適應天寒地凍的氣候條件,增加自身的溫度和抵抗能力,慣吃多油多鹽和刺激程度高的食物。但是多放油和鹽也有點兒虧,因為麻辣燙有湯,有稀釋作用,所以為了讓這個麻辣燙的口味更重一些,乾脆不加湯了,原料煮熟了直接拌,這樣還降低了不少湯的成本!可是沒有湯之後,它就不燙了呀,又怎麼能叫麻辣燙呢?所以就改名吧,叫「麻辣拌」。
這種麻辣口味的食品一出現,便以其新穎的製作方法和更加合適的口感征服了全撫順的人,從河南(渾河以南)到河北,從望花到東洲,大街小巷,迅速傳開,把原來的麻辣燙的市場完全擠走了。現如今的麻辣拌製作方法是又經過幾次調整和改善之後形成的,而且在麻辣拌的傳播過程中,也衍生出許許多多不一樣的製作方法和口味。比較有名的有河東十三方塊的四川麻辣拌(聲明:麻辣拌為撫順特產,賣麻辣拌的店起名雖說以「四川」「重慶」等冠名,實屬是為了體現其麻辣口味的特性,而麻辣拌這種小吃確與四川重慶無關),南站附近的老楊太太麻辣拌,以及望花的,東洲的,葛布的,老虎台的,將軍的……各家口味各有所長。
我相信,未來會有一天,撫順的麻辣拌能夠走出撫順,走出遼寧,走出東北,走向全國,沖擊世界,讓所有人都來嘗嘗我們撫順的特色美味,讓你體驗一把如臨仙境的感覺。
⑵ 麻辣拌的介紹
遼寧省撫順市特產,主要有土豆、海帶結、豆皮、丸子、魚丸、甘藍、寬粉、茼蒿、白菜、悶子、豆泡、蟹棒、蘑菇、素丸子(又稱紅丸子)等原料組成。和麻辣燙原料相似,不過是在煮過後瀝干水分,加鹽,陳醋,糖,花生碎,辣椒,孜然,麻油等拌勻後食用, 是撫順人在引入麻辣燙的基礎上發明的,非常受歡迎,有甜酸口味、麻辣口味、咸辣口味等等,而且口味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進行調配,還有九葉粉之類的,現在遼寧周邊也有相應的麻辣拌出現。最早出現在各個中小學校門口,很受學生們的歡迎,現在已經成為街頭小巷的美味小吃。
⑶ 撫順麻辣拌的簡介
遼寧省撫順市特產,主要有土豆、海帶結、豆皮、丸子、魚丸、甘藍、寬粉、茼蒿、白菜、悶子、豆泡、蟹棒、蘑菇等原料組成。跟麻辣燙原料相似,不過是在煮過後瀝干水分,加鹽,陳醋,糖,花生碎,辣椒,孜然,麻油等拌勻後食用, 是撫順人在引入的麻辣燙基礎上發明的,非常受歡迎,有甜酸口味,麻辣口味等等,此類衍生物還有九葉粉之類的,遼寧周邊也有相應的麻辣拌出現,不過最正宗的都在撫順。是撫順兒女出門在外最思念之物。比較有名的麻辣拌,主要集中在幾所高中周圍,撫順二中、一中、十二中和六中、二十三中附近的麻辣拌都是麻辣拌中的極品,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也都相當地受歡迎。由於北方的冬季大部分是以熱菜為主,花樣比較單一大部分以燉菜為主,所以在寒冷的冬季吃上一盤麻辣拌,不僅可以驅寒,而且是居家必備之良菜,年輕人不妨嘗試。
據說一年能賣出3億份,吃剩的碗能繞地球兩圈。麻辣拌是撫順兒女出門在外最思念之物。比較有名的麻辣拌,主要集中在幾所學校周圍,撫順十六中、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撫順二中、撫順一中、撫順市第十中學、撫順十二中和撫順六中、二十三中,這些學校附近的麻辣拌都是麻辣拌中的極品,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相當受同學們的歡迎。
⑷ 問問大家,麻辣拌是怎麼火起來的
撫順麻辣拌有一種很特別的味道。其他地方的麻辣拌沒有撫順的好吃。外地人也認撫順辣混。辣醬真的很受歡迎。關鍵是總想做出更好的味道所以忍不住買了一道菜開了家麻辣拌的店看起來不錯。第一步肉丸和藕片在鍋里煮分鍾後取出。鍋里的蔬菜煮分鍾後撈出薯片藕片過水後更脆。第二步調理醬汁孜然粉勺雞精味精蒜泥半勺鹽熟花生醬油香油一勺糖兩勺醋五勺辣椒油十三香雞球雞粉一勺鮮王麻辣鮮。
麻辣拌是撫順人在四川麻辣燙的基礎上發明的,所用的原料與麻辣燙非常相似。它主要由土豆海帶結豆皮肉丸魚丸白菜寬面菊花白菜包子豆泡蟹棒香菇等組成。與麻辣燙相比只是煮開瀝干,然後加入鹽老醋糖花生胡椒粉孜然香油等拌勻。混合後呈鮮紅色鋒利。魚丸用筷子穿成串一個一個吃比麻辣燙還干。因為辣醬是用切碎的花生孜然和芝麻油調味的所以肉丸嚼起來有層次感。
口味分為糖醋麻辣糖醋特別是麻辣和辣,辣度依次進階。吃麻辣混合的時候不建議放麻醬,否則味道會比較粘,辜負深層次的爽感。撫順人最地道的吃法就是麻辣,麻辣中夾雜著紅寶來和一根炸香腸。咸辣酸甜融為一體,搭配恰到好處。炸香腸的酥脆,有一種神奇的治癒力。
⑸ 撫順麻辣拌的歷史
麻辣拌的起源是在遼寧省撫順市,時間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是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勁風正在猛吹撫順這個老重工業城市的時候。那時撫順市約有國有企業職工66萬人,佔全市勞動力總量的90.8%,這些人里,在94年以前下崗的就占職工總數的38.07%。然而94年的時候這陣風還沒刮完呢,所以一直到上個世紀結束的時候撫順市閑置勞動力已經積累到將近一半。那時候,撫順是個經濟結構非常不合理的重工業城市,下崗職工都是來自煤礦,鋼鐵,紡織,電力和建築部門的,下崗職工掌握的技術單一,而且還大齡化,加之民營資本極其薄弱,很難立即實現再就業。在再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市政府是想盡一切辦法,利用一切渠道去解決問題。其中就有一條是鼓勵下崗職工自主創業的。但是創業需要資金啊,由於那個時候國企改革還在過渡期,市財政也承擔不了這部分資金,所以就都得靠這些下崗職工們自己去摸爬滾打了。插一句,現如今撫順市多數脫穎而出的民營企業家,也大多是那個時候起步的。下崗職工們連固定收入來源都沒有,創業之不易可想而知,進而是創業之途徑也可想而知,只能做點小本買賣,賣菜擺攤推車送貨,多數人沒有店鋪,大家可以閉眼想像一下那個時候撫順城市那種「灰色繁華」的景象。
那個時候四川的麻辣燙已經進入撫順,市內就能有那麼十多家四川麻辣燙店,因為其麻辣口感適應一部分人喜好,加上它價格低廉,所以很快就遍及全市了。這個東西一火,從業的人數也就開始多了,因為這個東西成本小,利潤高,沒有復雜的管理程序,正好適合那些家裡夫妻兩人都下崗的家庭,所以一時間多出了不少夫妻店賣麻辣燙的。但是市場規律就是這樣,競爭的人多了,就變成了過度競爭,一旦過度競爭了,這錢也就不好賺了。這么多家賣麻辣燙的,怎麼才能賺到錢呢?於是就出現了一對聰明的夫妻,他們想,這麻辣燙畢竟西南地區流傳過來的,它應該更適合那邊人的口味,我們在東北,地方不一樣,口味應該是有差別的,如果說能把這麻辣燙改得更加適應東北人的飲食特性的話,咱們是不是能賣得更好呢?東北人的飲食特徵是怎樣呢,就是為了適應天寒地凍的氣候條件,增加自身的溫度和抵抗能力,慣吃多油多鹽和刺激程度高的食物。但是多放油和鹽也有點兒虧,因為麻辣燙有湯,有稀釋作用,所以為了讓這個麻辣燙的口味更重一些,乾脆不加湯了,原料煮熟了直接拌,這樣還降低了不少湯的成本!可是沒有湯之後,它就不燙了呀,又怎麼能叫麻辣燙呢?所以就改名吧,叫「麻辣拌」。
這種麻辣口味的食品一出現,便以其新穎的製作方法和更加合適的口感征服了全撫順的人,從河南(渾河以南)到河北,從望花到東洲,大街小巷,迅速傳開,把原來的麻辣燙的市場完全擠走了。現如今的麻辣拌製作方法是又經過幾次調整和改善之後形成的,而且在麻辣拌的傳播過程中,也衍生出許許多多不一樣的製作方法和口味。比較有名的有河東十三方塊的四川麻辣拌(聲明:麻辣拌為撫順特產,賣麻辣拌的店起名雖說以「四川」「重慶」等冠名,實屬是為了體現其麻辣口味的特性,而麻辣拌這種小吃確與四川重慶無關),南站附近的老楊太太麻辣拌,以及望花的,東洲的,葛布的,老虎台的,將軍的……各家口味各有所長。
起初以麻和辣為主,後加入酸甜以適應市場需求。
麻辣拌早在六七年前撫順將軍的一位店主就已經在沈陽開店,發展良好。
如今,撫順麻辣拌已走向全國各地,沈陽、大連、鞍山、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都有撫順麻辣拌身影,各種網店也把撫順麻辣拌做的如火如荼,我相信,未來會有一天,撫順的麻辣拌不光只是走出遼寧,走出東北,走向全國,而且還會沖擊世界,讓所有人都來嘗嘗我們撫順的特色美味,讓你體驗一把如臨仙境的感覺。
⑹ 麻辣拌是哪發明的..
麻辣拌
是從麻辣燙衍生出來的小吃,源自遼寧省撫順市。其原料同麻辣燙大致相同,土豆片所佔的比例略大些,粉絲比例略小。將若干蔬菜和配菜在水中煮熟之後,放在盆中,以辣椒,砂糖,陳醋等調料攪拌均勻即可使用。其味酸辣爽口,適合四季食用。
⑺ 麻辣拌和麻辣燙有啥區別
區別如下:
1、發源地不同
麻辣燙發源於四川重慶,麻辣拌發源於東北撫順。時間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是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勁風正在猛吹撫順這個老重工業城市的時候。
2、口味不同
麻辣燙以麻辣為主,其特色明顯,口味獨特。麻辣拌起初以麻和辣為主,後加入酸甜以適應市場需求。
3、原料不同
麻辣拌主要有土豆、海帶結、豆皮、丸子、魚丸、甘藍、寬粉、茼蒿、白菜、悶子、豆泡、蟹棒、蘑菇、素丸子(又稱紅丸子)等原料組成。和麻辣燙原料相似,不過是在煮過後瀝干水分,加鹽,陳醋,糖,花生碎,辣椒,孜然,麻油等拌勻後食用。
4、是否有湯汁
麻辣燙和麻辣拌最大的區別就是麻辣燙有湯,麻辣拌沒有湯,攪拌之後即可食用。
5、做法不同
麻辣燙在製作時需要在鍋內加入骨湯,然後放入原料,最終湯和原料一起放到碗里。麻辣拌只需要將原料煮熟後放入碗中,攪拌均勻即可。
參考資料:網路——麻辣拌
⑻ 撫順麻辣拌的由來
順十六中、撫順五中、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撫順二中、撫順一中、撫順市第十中學、撫順十二中和撫順六中、二十三中,這些學校附近的麻辣拌都是麻辣拌中的極品,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相當受同學們的歡迎。遼寧省撫順市特產,主要有土豆、海帶結、豆皮、丸子、魚丸、甘藍、寬粉、茼蒿、白菜、悶子、豆泡、蟹棒、蘑菇、素丸子(又稱紅丸子)等原料組成。和麻辣燙原料相似,不過是在煮過後瀝干水分,加鹽,陳醋,糖,花生碎,辣椒,孜然,麻油等拌勻後食用,
是撫順人在引入麻辣燙的基礎上發明的,非常受歡迎,有甜酸口味、麻辣口味、咸辣口味等等,而且口味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進行調配,還有九葉粉之類的,現在遼寧周邊也有相應的麻辣拌出現。最早出現在各個中小學校門口,很受學生們的歡迎,現在已經成為街頭小巷的美味小吃。
⑼ 麻辣拌是一種怎樣的美食它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麻辣拌是遼寧撫順的一道經典美食,這道美食相當符合東北人的特性,火辣熱情海納百川。麻辣拌啥吃的東西都能拌進去,並沒有什麼嚴格的做法講究。雖說做法上沒有固定的講究,但是吃的人多了時間一長就會自然而然產生了一些更受大家喜歡的搭配方式和調料口味。
方便麵、炸腸、宏寶萊、烤餅,是撫順麻辣拌的四大天王。如果一份麻辣拌吃不了,可以往麻辣拌中加份方便麵當作主食,烤餅可以蘸湯吃。宏寶萊在遼寧人心中的地位就相當於西安人心中的冰峰,都是當地的經典飲料。油炸烤腸或者火腿腸搭配麻辣拌也很好吃。
⑽ 麻辣拌的發源地是哪
麻辣拌
遼寧省撫順市特產,主要有土豆、
海帶結、豆皮、
丸子、
魚丸、甘藍、寬粉、茼蒿、白菜、悶子、豆泡、蟹棒、蘑菇等原料組成(09年開始
附加面餅)
跟麻辣燙原料相似,不過是在煮過後瀝干水分,加鹽,陳醋,糖,花生碎,辣椒,孜然,麻油等拌勻後食用,
是撫順人在引入的麻辣燙基礎上發明的,非常受歡迎,有甜酸口味,麻辣口味等等,此類衍生物還有九葉粉之類的,現在遼寧周邊也有相應的麻辣拌出現,不過最正宗的都在撫順。是撫順兒女出門在外最思念之物。比較有名的麻辣拌,主要集中在幾所高中周圍,十二中和六中、二十三中附近的麻辣拌都是麻辣拌中的極品,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也都相當地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