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菌素是怎麼發明(要故事)
提起抗生素,今天可能沒有人不知道。得了肺炎,用青黴素或者其他抗生素可以很快治療好;傷口發炎,常常也要用抗生素。的確,人類戰勝疾病,特別是與致病微生物的感染作斗爭,抗生素起到並且還在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人估計,由於抗生素的發明,全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10歲。抗生素是怎樣發現和變成造福人類的葯品的呢?讓我們慢慢道來。
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培養皿中培養細菌時,發現從空氣中偶然落在培養基上的青黴菌長出的菌落周圍沒有細菌生長。他認為是青黴菌產生了某種化學物質,分泌到培養基里抑制了細菌的生長。這種化學物質便是最先發現的抗生素——青黴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和另外兩位科學家經過艱苦難努力,終於把青黴素提取出來製成了制服細菌感染的特效葯品。因為在戰爭期間,防止戰傷感染的葯品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所以,美國把青黴素的研製放在同研製原子彈同等重要的地位。1943年,這個消息傳到中國,當時還在抗日後方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學朱既明,也從長霉的皮鞋上分離到了青黴菌,並且用這種青黴菌製造出了青黴素。1947年,美國微生物學家瓦克曼又在放線菌中發現、並且製成了治療發現了近萬種抗生素。不過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毒性太大,適合作為治療人類或牲畜傳染病的葯品還不到百種。後來人們發現,抗生素並不是都能抑制生物生長,有些是能夠抑制寄生蟲的,有的能夠除,有的可以用來治療心血管病,還有的可以抑制人體的免疫反應,可以用在器官移植手術中。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科學家們把抗生素的范圍擴大了,給了一個新的名稱,叫做生物葯物素。
半個多世紀,抗生素的確挽救了無數病人的生命,但是,因為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也帶來了一些嚴重問題。例如不少孩子的牙齒又黃又發育不好,就稱為「四環素牙」;有的患者因為長期使用鏈霉而喪失了聽力,變成了聾子;還有的病人因為長期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在殺死有害細菌的同時,把人體中有益的細菌也消滅了,於是病人對疾病的抵抗力越來越弱。更為嚴重的是微生物對抗生素的抵抗力也隨著抗生素的頻繁使用越來越強,使得許多抗生素對微生物感染已經無能為力了。所以,現在的醫生在開處方時,對是否要使用抗生素是越來越謹慎了。
好在,8點前!!!
B. 人類最先發現的抗生素是什麼
提起抗生素,今天可能沒有人不知道。得了肺炎,用青黴素或者其他抗生素可以很快治療好;傷口發炎,常常也要用抗生素。的確,人類戰勝疾病,特別是與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抗生素起到並且還在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人估計,由於抗生素的發明,全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10歲。抗生素是怎樣發現和變成造福人類的葯品的呢?讓我們慢慢道來。 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培養皿中培養細菌時,發現從空氣中偶然落在培養基上的青黴菌長出的菌落周圍沒有細菌生長。他認為是青黴菌產生了某種化學物質,分泌到培養基里抑制了細菌的生長。這種化學物質便是最先發現的抗生素——青黴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和另外兩位科學家經過艱苦難努力,終於把青黴素提取出來製成了制服細菌感染的特效葯品。因為在戰爭期間,防止戰傷感染的葯品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1943年,這個消息傳到中國,當時還在抗日後方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學朱既明,也從長霉的皮鞋上分離到了青黴菌,並且用這種青黴菌製造出了青黴素。1947年,美國微生物學家瓦克曼又在放線菌中發現、 .....
C. 20世紀20年代,弗萊明第一個發明了抗生素-青黴素。抗生素問世後,肺炎、腦膜炎等疾病得到了救治,抗生素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抗生素的發明與慎用足科學家通過實踐得出的正確認識。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抗生素的發明產生於治病的需要,慎用的結論也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准。抗生素的優缺點是通過實踐檢驗出來的。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抗生素發明的目的是為治病服務的,慎用抗生素也是為了人類的健康。 |
D. 不能濫用抗生素
1.抗生素作用
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產生、能抑制或殺滅其他微生物的物質。抗生素分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前者由微生物產生,後者是對天然抗生素進行結構改造獲得的部分合成產品。
1981年我國第四次全國抗生素學術會議指出,近些年來在抗生素的作用對象方面,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腫瘤,抗病毒,抗原蟲、寄生蟲和昆蟲等領域也有較快發展。有些抗生素具有抑制某些特異酶的功能,另外一些抗生素則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的作用。鑒於「抗菌素」早已越出了抗菌范圍,繼續使用抗菌素這一名詞已不能適應專業的進一步發展,也不符合實際情況了。因此,會議決定將抗菌素正式更名為抗生素。
2.凡超時、超量、不對症使用或未嚴格規范使用抗生素,都屬於抗生素濫用。
人們治療疾病時候,應用的抗生素,同時也鍛煉了細菌的耐葯能力.這些細菌及微生物再次傳染給其他病人的時候,就對原來應用的抗生素產生了一定的耐葯性,如此反復傳播,最終的某個時候,他最終對這種抗生素不再敏感. 也就是說,人們無度的濫用抗生素,最終將導致人們對於那些耐葯的細菌及微生物會有束手無策的時候. 那時將是人類的悲哀. 雖然人們新發現的抗生素種類也是逐漸增加的,但是總有發現趕不上濫用的步伐的時候---當細菌和微生物被人類的抗生素鍛煉的金剛不壞身的時候,人們還用什麼呢?
濫用抗生素,可以導致菌群失調.正常人類的肌體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他們是人們正常生命活動的有益菌,比如:在人們的口腔內,腸道內,皮膚....,都含有一定數量的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有益菌群,他們參與人身體的正常代謝.同時,在人體的軀體中,只要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對人體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這些地方生存的.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如同某些土地中,已經有了一定數量的"人類",其他的"人類"是很難在此生存的. 而人們在濫用抗生素的同時,抗生素是不能識別對人類有益還是有害菌群的,他們如同在鏟除當地"土匪"的同時,連同老百姓也一起殺掉的情況,結果是人身體正常的菌群也被殺死了. 這樣,其他的有害菌就會在此繁殖,從而形成了"二次感染",這往往會要導致應用其他抗生素無效,死亡率很高.
人類與致病微生物之間的這場戰爭,當今已經發展到幾乎白熱化的狀態了!微生物有天然耐葯性和獲得性耐葯性,其獲得性耐葯性就是由抗菌葯物誘導的,之所以出現了這么多的耐葯菌株,人類製造抗菌葯物的技術就成了罪魁禍首。一般認為,一個新的抗菌葯物上市大約5年以後,就有耐葯菌株產生了,這種抗菌葯物就開始面臨被淘汰的危險。於是,我們人類又開始研製新的抗菌葯物,細菌又開始形成新的耐葯菌株... ... 想起了一句老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真的是這場人菌之戰快成了百年之戰了。(註:真正意義上的抗菌葯物上市還不到一百年)
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說現代科學還是很不完善的,那麼現代醫學的不完善是首當其沖的,很多的疾病的病因沒有被確定、很多的疾病沒有根治的方法,現代醫學還處在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離現代人的期望還很遠。所以說,我們現在的病人在一定程度上都還是醫學的「試驗品」,從醫學史看來,我們現代醫學的成果是我們的前人用生命積累的經驗,而我們的後人,也要享受我們現代人用生命所積累的經驗。醫學就是用生命積累經驗的科學。
比起一百年前的人來講,我們已經很幸運了,那時候,大葉肺炎的死亡率很高的,現在幾乎見不到死於肺炎的人了——抗生素改變了人類疾病譜。
總之,醫學還是很初級的!
總之,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
3.感冒最好不要用抗生素,抗生素只針對炎症病灶,對感冒本身沒有治療效果
E. 抗生素是誰製造出來的
這些能化險為夷、功不可沒的抗生素正是由放線菌產生出來的。據統計,目前全世界使用的抗生素葯品約有80%來自於放線菌。我們熟悉的鏈黴素是由一種叫灰色鏈絲菌的放線菌產生的,它對肺結核病非常有效。在福建省土壤中找到的龜裂鏈絲菌,它能產生巴龍黴素,是治療阿米巴痢疾和腸炎的特效葯。從山東濟南土壤中找到一種放線菌產生創新黴素,它最適宜治療大腸桿菌引起的各種感染。對燒傷病人防止致病菌感染的有小單孢菌產生的慶大黴素和由小金色放線菌產生的春雷黴素。由龜裂鏈絲菌產生的金黴素和四環素、委內瑞拉鏈絲菌產生的氯黴素以及許多鏈絲菌都能產生的新黴素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因為這些抗生素能抑制許多致病菌,所以又有廣譜抗菌素之稱。由紅鏈絲菌產生的紅黴素和在貴州土壤中分離的一種放線菌產生的萬古黴素常常用來治療其他抗生素醫治無效的疾病。由放線菌產生的克念菌素、制黴菌素能抑制致病的真菌。此外,放線菌產生的抗癌抗生素也已經應用於臨床。
F. 1928年,抗生素——青黴素的發明當時被譽為醫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抗生素問世後,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肺
(1)堅持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人們對抗生素的認識及使用方回法只能來源於實踐並通答過實踐去檢驗。 (2)認識到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對抗生素的認識過程也是如此。 G. 抗生素未發明前人們用什麼消炎 沒有,在抗生素(包括磺胺類)發明之前,人類面對細菌感染都是靠自身免疫力的,贏了痊癒,輸了敗血症死掉。 H. 抗生素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1928年,弗萊明發明了第一個抗生素--青黴素,當時被譽為人類醫學史上的一個重大的里程碑。抗生素問世後,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使許多疾病消失無蹤, 如肺炎、腦膜炎、產褥熱、敗血症、結核等。許多人因此而相信疾病從根本上是可以治癒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抗生素是否如這些人所願,給人類根除疾病帶來了希 望呢? I. 抗生素是誰發明的 提起抗生素,今天可能沒有人不知道。得了肺炎,用青黴素或者其他抗生素可以很快治療好;傷口發炎,常常也要用抗生素。的確,人類戰勝疾病,特別是與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抗生素起到並且還在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人估計,由於抗生素的發明,全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10歲。抗生素是怎樣發現和變成造福人類的葯品的呢?讓我們慢慢道來。 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培養皿中培養細菌時,發現從空氣中偶然落在培養基上的青黴菌長出的菌落周圍沒有細菌生長。他認為是青黴菌產生了某種化學物質,分泌到培養基里抑制了細菌的生長。這種化學物質便是最先發現的抗生素——青黴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和另外兩位科學家經過艱苦難努力,終於把青黴素提取出來製成了制服細菌感染的特效葯品。因為在戰爭期間,防止戰傷感染的葯品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1943年,這個消息傳到中國,當時還在抗日後方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學朱既明,也從長霉的皮鞋上分離到了青黴菌,並且用這種青黴菌製造出了青黴素。1947年,美國微生物學家瓦克曼又在放線菌中發現、並且製成了治療發現了近萬種抗生素。不過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毒性太大,適合作為治療人類或牲畜傳染病的葯品還不到百種。後來人們發現,抗生素並不是都能抑制生物生長,有些是能夠抑制寄生蟲的,有的能夠除,有的可以用來治療心血管病,還有的可以抑制人體的免疫反應,可以用在器官移植手術中。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科學家們把抗生素的范圍擴大了,給了一個新的名稱,叫做生物葯物素。 半個多世紀,抗生素的確挽救了無數病人的生命,但是,因為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也帶來了一些嚴重問題。例如不少孩子的牙齒又黃又發育不好,就稱為「四環素牙」;有的患者因為長期使用鏈霉而喪失了聽力,變成了聾子;還有的病人因為長期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在殺死有害細菌的同時,把人體中有益的細菌也消滅了,於是病人對疾病的抵抗力越來越弱。更為嚴重的是微生物對抗生素的抵抗力也隨著抗生素的頻繁使用越來越強,使得許多抗生素對微生物感染已經無能為力了。所以,現在的醫生在開處方時,對是否要使用抗生素是越來越謹慎了。 J. 得肺炎從前臂靜脈輸入抗生素,當運輸到肺,抗生素經過的途徑 血液循環路線如圖所示: . 從血液循環圖中看出:醫生將抗生素從他前臂靜脈輸入時,抗生素進入血液循環後,經③上腔靜脈→⑤右心房→⑦右心室→①肺動脈→⑧肺部毛細血管→到肺(發炎部位).所以「小張得了肺炎,醫生將抗生素從他前臂靜脈輸入,當運送到肺時」,抗生素經過的途徑依次是「③⑤⑦①⑧」. 故選:D. 與在抗生素發明以前肺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