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火箭發明人

火箭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2-09-26 16:07:19

㈠ 火箭是誰發明

現代火箭是羅伯特·戈達德 發明的。
羅伯特·戈達德(Doddard,Robet Hutchings),是美國最早的內火箭發動機發明家,被公認為現容代火箭技術之父。美國是現代火箭技術真正起步的地方。世界第一枚火箭是以液氧和汽油作推進劑,於1926年3月16日在麻省奧邦城發射;雖然只飛了四十一英尺高,卻是人類開始二十三萬八千里月球飛行之首步。
現代的火箭是以熱氣流高速向後噴出,利用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它自身攜帶燃燒劑與氧化劑,不依賴空氣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氣中,又可在外層空間飛行。現代火箭可作為快速遠距離運輸工具,可以用來發射衛星和投送武器戰斗部(彈頭)。
現代火箭利用反沖力推進的飛行裝置。用以發射人造衛星、人造行星、宇宙飛船等,也可裝上彈頭製成導彈。在一般用語中,火箭也作為火箭發動機的簡稱。

㈡ 火箭是誰發明的

火箭是美國的戈達德發明的。
簡介:
1926年3月16日,美國火箭專家戈達德在馬薩諸塞州沃德農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現代液體火箭。美國是現代火箭技術真正起步的地方 。
火箭發動機則與之有著根本的區別。它是一種反作用力式發動機。火箭發動機是以一條著名的牛頓定律作為基本驅動原理的,該定律認為「每個作用力都有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火箭發動機向一個方向拋射物質,結果會獲得另一個方向的反作用力。

㈢ 發明火箭的人是誰〈中國〉

我國明朝人:萬戶

火箭的發明最早出現在中國,在中國古代的記載中,火箭的含義比較廣泛,
公元1128年南宋政權建立後,南宋、金和蒙古頻繁交戰,各方都使用了火器。 1161年11月,金國侵略中原時,南宋軍隊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靂炮」重挫金軍,這是人類歷史第一次在戰場上使用火箭武器。

明代中國火箭發展進入了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出現了很多種類的火箭,除了單級火箭,還發展了各種集束火箭、火箭彈和原始的多級火箭,並且對各種火箭的製造、應用、配備和發射劑原料配比及加工製造等都作了詳盡的敘述。在當時的水、步、騎兵中火箭武器已作為必備的武器,甚至還有專門的火箭部隊,有關火箭武器的使用、布陣、作戰技術和管理也都有條例規定。明代的《武備志》中曾有過這些火箭的記載

火葯火箭:其工作原理和固體燃料火箭是一樣的,以火葯燃燒產生的推力。早在唐代初年(約在7世紀)火葯就出現了,南宋時代火葯用來製造煙火。大約在13世紀製成火箭。我國古代製造的火箭和起花所用的是黑色火葯。

英國人康格里夫1793年畢業於劍橋大學,是學文科的,由於其父經管英國皇家兵工廠的影響,他對兵工機械懷有濃厚興趣,因此後來便棄文習武,進入這家兵工廠,並且開始在英國士兵從印度帶回的火箭資料的基礎上,研究改進火箭的速度和射程。經過幾年的探索,1805年,康格里夫採用新型火葯製造出了一種實用的火箭,重14.5千克,箭長1.06米,直徑0.1米,並且裝了一根4.6米長的平衡桿,射程可達1800米。這種火箭在英國擊敗拿破崙軍隊的戰爭中建立了卓著的戰功。由於康格里夫在火箭方面做出的貢獻,英國政府於1814年授予他爵位榮譽,並在1817年被選為議會議員。然而,康格里夫火箭還未能解決制導和控制問題,精度較差。1844年,英國的威廉·霍爾發明了一種自旋穩定器,並用來對康格里夫火箭進行改進。雖然與現代火箭相比,所有的這些火箭都十分簡陋,應用也不廣泛,但它們的出現卻為現代火箭的誕生奏響了序曲。

㈣ 火箭發明者是

「火箭實驗創始者」--羅伯特·戈達德

羅伯特·戈達德(Doddard,Robet Hutchings),是美國最早的火箭發動機發明家,被公認為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戈達德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他從1909年開始進行火箭動力學方面的理論研究,三年後點燃了一枚放在真空玻璃容器內的固體燃料火箭,證明火箭在真空中能夠工作。他從1920年開始研究液體火箭,1926年3月16日在馬薩諸塞州沃德農場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

美國人戈達德在他17歲的時候就嚮往火星之旅了。十年以後戈達德認識到,唯一能達到這個目的的運載工具就是火箭。從那時起,他就決定將自己獻身於火箭事業。童年的時候,戈達德就顯示出對科學幻想和機械的特殊興趣和能力。那時候他常迷戀於威爾士的科幻小說,如《星球大戰》等,也醉心於閱讀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等作品。在他的自傳中,他承認這些小說大大激發了他的熱情和想像。他認為,這些小說「完全抓住了我的想像力。威爾士的奇妙的真實的心理描寫使事情變得十分生動,而其所提出的面對奇跡的可能途徑總是讓我想個不停」。24歲從渥切斯特技術學院畢業後進入克拉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這兩所院校都在他的家鄉馬薩諸塞州。1911年他取得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在此期間,他認識到液氫和液氧是理想的火箭推進劑,在隨後的幾年裡,他進一步確信用他的方法一定會把人送入太空。他在實驗室里第一次證明了在真空中可存在推力,並首先從數學上探討包括液氧和液氫在內的各種燃料的能量和推力與其重量的比值。1919年發表經典性論文<<到達極高空的方法>>,開創了航天飛行和人類飛向其他行星的時代。他最先研製用液態燃料(液氧和汽油)的火箭發動機,1925年在他的實驗室旁的小屋裡,一台液體推進劑的火箭發動機進行了靜力試驗,1926年成功地進行了世界第一次液體火箭發動機的飛行。在馬薩諸塞州的奧本,冰雪覆蓋的草原上,戈達德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火箭。火箭長約3.4米,發射時重量為4.6公斤,空重為2.6公斤。飛行延續了約2.5秒,最大高度為12.5米,飛行距離為56米。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它的意義正如戈達德所說:「昨日的夢的確是今天的希望,也將是明天的現實。」

戈達德於1929年又發射了一枚較大的火箭,這枚火箭比第一枚飛得又快又高,更重要的是它帶有一隻氣壓計.一隻溫度計和一架來拍攝飛行全過程的照相機,這是第一枚載有儀器的火箭。

1935年發射的一枚液體火箭第一次超過了聲速;此外,還獲得火箭飛行器變軌裝置和用多級火箭增大發射高度的專利,並研製了火箭發動機燃料泵、自冷式火箭發動機和其他部件。他設計的小推力火箭發動機是現代登月小火箭的原型,曾成功地升空到約2千米的高度。他一共獲得過214項專利。

戈達德的研究極端缺少經費,而且挑剔的輿論界也不放過這位嚴謹的教授。《紐約時報》的記者們嘲笑他甚至連高中的基本物理常識都不懂,而整天幻想著去月球旅行。他們稱戈達德為「月亮人」。為新聞界左右的公眾也對這位科學家的工作表示懷疑和不理解,但這都不能撼動頑強的戈達德。最好的辦法是走自己的路,繼續自己的研究,而對公眾的反應保持沉默,因為他很清楚這種譏諷是不會持久的。

報界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他身上,至少這次有些贊揚的話語了。意想不到的是報界的報導引起了美國航空界先驅人物之一林白的注意。在親自考察了戈達德的試驗和計劃之後,他立即設法從格根海姆基金會為戈達德籌得5萬美元。這對於極端缺少資金而又迫切需要進行實驗設計的戈達德真是雪中送炭。這時馬薩諸塞州對於戈達德的計劃就顯得太擁擠了,於是在1930年他的全家和四個助手遷到新墨西哥州的羅斯威爾建立他的發射場。到1941年,除了短暫的中斷之外,他在這里從事了在科技史上最令人矚目的個人研究計劃。

戈達德的研究終於受到政府的重視。在他死後,他獲得的榮譽達到了頂峰。他被追授了第一枚劉易斯·希爾航天勛章,而國家宇航總局的一個主要基地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戈達德航天中心。

戈達德雖然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但最初並沒有引起美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所以到他逝世時美國的火箭技術還遠遠落後於德國。直到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上天後,美國才發表了戈達德30年來研究液體火箭的全部報告。後來,他被譽為美國的"火箭之父",美國宇航局的一座空間飛行中心被命名為"戈達德空間研究中心"。

但他的一生卻是孤獨而不被人理解的。勇敢的戈達德毫不氣餒,在理論和實踐上做了很多工作,向懷疑他的設想的人們表明未來的整個航天事業都將建基於火箭技術之上。他也因此而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現代火箭之父」。

戈達德的一生是坎坷而英勇的一生。他所留下的報告、文章和大量筆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於他的工作,馮·布勞恩曾這樣評價過:「在火箭發展史上,戈達德博士是無所匹敵的,在液體火箭的設計、建造和發射上,他走在了每一個人的前面,而正是液體火箭鋪平了探索空間的道路。當戈達德在完成他那些最偉大的工作的時候,我們這些火箭和空間事業上的後來者,才僅僅開始蹣跚學步。」

㈤ 火箭是誰發明的

馬均,是中國火箭的發明人

芬 . 布朗 ( 德國人 ) 13 世紀時 ,火箭已被中國做為武器之用 ; 但飛往外太空的火箭卻是 20 世紀後才製造的 ; 20 世紀後 ,美國的哥達特 . 蘇俄的卓可夫斯基 . 德國的奧貝爾特等人投入研究的行列使火箭得以復甦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德國的芬 . 布朗開發完成了 v2 號火箭 ; 軍用武器中 v2 號火箭是外太空火箭的原形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投誠於美國的芬 . 布朗 ,在美國陸軍繼續研究外太空火箭 ,美國藉芬 . 布朗之力 ,快速提升製造火箭的技術 ; 1969 年 ,阿波羅十一號成功地登陸月球表面

㈥ 火箭是誰發明的

中國最早發明火箭是世界公認的。已在13世紀,中國就有關於「起火」的記載。當時,甚至有人利用47枚大火箭作推進座椅飛行前進的試驗。因此,外國人稱中國人是「第一個企圖使用火箭作運輸工具的人」或稱「第一個企圖利用火箭飛行的人」古代的火箭最簡單的一種只是在箭身上綁一個厚紙做成的火葯筒,點燃引火線後,葯筒里火葯燃燒,從尾部噴射出火焰(燃燒氣體),火焰向後噴就產生反作用力,推動葯筒向前運動,箭也隨著向前飛行了 明初的「火龍神機櫃」「一窩蜂"等已是多發火箭了。有一種「神火飛鴿」用四支大「起火」作推動力。「飛空砂筒」用兩個「起火」一正一倒導向裝置,一個作為飛去的動力,爆炸後,另一個引燃作為飛回的動力。這說明,中國最早的火箭就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火葯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火箭是在火葯發明之後中國人發明的。早在公元1000年宋朝唐福獻應用火箭原理製成了戰爭武器,13世紀初傳到外國。傳說在14世紀末,中國有個學者萬戶在坐椅背後安裝47支當時最大的火箭,兩手各持大風箏,試圖藉助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升空。但是一聲爆炸之後,只見煙霧彌漫,碎片紛飛,人也找不見了。為紀念這位世界上第一個試驗火箭飛行的勇士,月球表面東方海附近的一個環形山以萬戶命名。18世紀,印度軍隊在抗擊英國和法國軍隊的多次戰爭中曾大量使用火箭並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推動了歐洲火箭技術的發展。曾在印度作戰的英國人康格雷對印度火箭作了改進。他確定了黑火葯的多種配方,改善了製造方法並使火箭系列化,射程達3公里。這些初期火箭的原理成了近代火箭技術的基礎。
記得採納啊

㈦ 火箭是誰發明的

К.E.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設計原理,R. H.戈達德試飛了第一枚火箭。

1903年,俄國的К.E.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了製造大型液體火箭的設想和設計原理。1926年3月16日美國的火箭專家、物理學家R. H.戈達德試飛了第一枚液體火箭。

20世紀50年代以來,火箭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其中尤以各類可控火箭武器(導彈)和空間運載火箭發展最為迅速。從火箭彈到反坦克導彈、反飛機導彈和反艦導彈以及攻擊地面固定目標的各類戰術導彈和戰略導彈。

各類火箭武器正在繼續向提高命中精度、抗干擾能力、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方向發展。此外,反導彈、反衛星等火箭武器也正在研製和發展之中,在地地彈道導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運載火箭,已廣泛用於發射衛星、載人飛船和其他航天器等。

(7)火箭發明人擴展閱讀:

中國是古代火葯火箭的故鄉。由中國古代軍事家最早運用火葯創制的火箭,方法是將引火物附在弓箭頭上,然後射到敵人身上引起焚燒的一種箭矢,或用於過年過節放煙火使用。

火箭這個詞在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就已出現。在公元228年的三國時期,魏國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裝上火把,當時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進攻陳倉(今陝西寶雞東)時,魏國守將郝昭就用火箭焚燒了蜀軍攻城的雲梯,守住了陳倉。"火箭"一詞自此出現。

不過當時的火箭只是在箭頭後部綁附浸滿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點燃後用弓弩射至敵方,達到縱火目的的兵器。

中國古代火箭有箭頭、箭桿、箭羽和火葯筒四大部分。火葯筒外殼用竹筒或硬紙筒製作,裡面填充火葯,筒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小孔引出導火線。

點火後,火葯在筒中燃燒,產生大量氣體,高速向後噴射,產生向前推力。其實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火葯筒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推進系統。鋒利的箭頭具有穿透人體的殺傷力,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戰斗部。

尾端安裝的箭羽在飛行中起穩定作用,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穩定系統。而箭桿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箭體結構。中國古代火箭外形圖,首次記載於公元1621年茅元儀編著的《武備志》中

火箭出現後,在中國被迅速地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10~13世紀,在宋、金、元的戰爭中,已應用了火槍、飛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葯武器。

那時的飛火炮和現代的火焰噴射器相似,是一種原始的火箭武器。北宋後期,在民間盛行的煙火戲中,人們利用火葯燃氣的反作用力,製成了能夠高飛和升空的「流星」(或稱「起火」)、"爆竹"為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從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點。

現代火箭

地球引力,進入宇宙空間的運載工具。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發動機工作獲得的。早在1903年齊奧爾科夫斯基就推導出單級火箭的理想速度公式:V=ω*Ln(Mo/Mk),被稱

為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ω為發動機的噴氣速度,ln為對數表達式,表示以自然對數e為底數的對數,Ln(Mo/Mk)就是表示為以e為底Mo/Mk的對數,Mo和Mk,分別是火箭的初始質量和發動機熄火(推進劑用完)時的質量。Mo/Mk被稱為火箭的質量比。

由這個公式可知,火箭的速度與發動機的噴氣速度成正比,同時隨火箭的質量比增大而增大。即使使用性能最好液氫液氧推進劑,發動機的噴氣速度也只能達到4.3~4.4公里/秒。

因此,單級火箭不可能把物體送入太空軌道,必須採用多級火箭,以接力的方式將航天器送入太空軌道。

火箭用於運載航天器叫航天運載火箭,用於運載軍用炸彈叫火箭武器(無控制)或導彈(有控制)。航天運載火箭一般由動力系統、控制系統和結構系統組成,有的還加遙測、安全自毀和其他附加系統。

多級火箭各級之間的聯接方式,有串聯、並聯和串並聯幾種。串聯就是把幾枚單級火箭串聯在一條直線上;並聯就是把一枚較大的單級火箭放在中間,叫芯級,在它的周圍捆綁多枚較小的火箭,一般叫助推火箭或助推器,即助推級;串並聯式多級火箭的芯級也是一枚多級火箭。

多級火箭各級之間、火箭和有效載荷及整流罩之間,通過連接一分離機構(常簡稱為分離機構)實現連接和分離。分離機構由爆炸螺栓(或爆炸索)和彈射裝置(或小火箭)組成。

平時,它們由爆炸螺栓或爆炸索連成一個整體;分離時,爆炸螺栓或爆炸索爆炸,使連接解鎖,然後由彈射裝置或小火箭將兩部分分開,也有藉助前面一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後的強大射流分開的。

火箭技術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綜合性技術,主要包括火箭推進技術、總體設計技術、火箭結構技術、控制和制導技術、計劃管理技術、可靠性和質量控制技術、試驗技術,對導彈來說還有彈頭制導和控制、突防、再入防熱、核加固和小型化等彈頭技術。

㈧ 火箭是誰發明的

馬均,是中國火箭的發明人
芬 . 布朗 ( 德國人 ) 13 世紀時
,火箭已被中國做為武器之用 ; 但飛往外太空的火箭卻是 20 世紀後才製造的 ; 20 世紀後 ,美國的哥達特 . 蘇俄的卓可夫斯基 .
德國的奧貝爾特等人投入研究的行列使火箭得以復甦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德國的芬 . 布朗開發完成了 v2 號火箭 ; 軍用武器中 v2
號火箭是外太空火箭的原形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投誠於美國的芬 . 布朗 ,在美國陸軍繼續研究外太空火箭 ,美國藉芬 . 布朗之力
,快速提升製造火箭的技術 ; 1969 年 ,阿波羅十一號成功地登陸月球表面

㈨ 火箭是誰發明的

К.E.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設計原理,R. H.戈達德試飛了第一枚火箭。

1903年,俄國的К.E.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了製造大型液體火箭的設想和設計原理。1926年3月16日美國的火箭專家、物理學家R. H.戈達德試飛了第一枚液體火箭。

20世紀50年代以來,火箭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其中尤以各類可控火箭武器(導彈)和空間運載火箭發展最為迅速。從火箭彈到反坦克導彈、反飛機導彈和反艦導彈以及攻擊地面固定目標的各類戰術導彈和戰略導彈。

各類火箭武器正在繼續向提高命中精度、抗干擾能力、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方向發展。此外,反導彈、反衛星等火箭武器也正在研製和發展之中,在地地彈道導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運載火箭,已廣泛用於發射衛星、載人飛船和其他航天器等。

(9)火箭發明人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火箭有箭頭、箭桿、箭羽和火葯筒四大部分。火葯筒外殼用竹筒或硬紙筒製作,裡面填充火葯,筒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小孔引出導火線。點火後,火葯在筒中燃燒,產生大量氣體,高速向後噴射,產生向前推力。

其實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火葯筒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推進系統。鋒利的箭頭具有穿透人體的殺傷力,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戰斗部。尾端安裝的箭羽在飛行中起穩定作用,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穩定系統。而箭桿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箭體結構。中國古代火箭外形圖,首次記載於公元1621年茅元儀編著的《武備志》中。

火箭出現後,在中國被迅速地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10~13世紀,在宋、金、元的戰爭中,已應用了火槍、飛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葯武器。那時的飛火炮和現代的火焰噴射器相似,是一種原始的火箭武器。

北宋後期,在民間盛行的煙火戲中,人們利用火葯燃氣的反作用力,製成了能夠高飛和升空的「流星」(或稱「起火」)、"爆竹"為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從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點。

閱讀全文

與火箭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國電影 總裁的 瀏覽:365
日本看電影的網站 瀏覽:919
古裝三級鬼電影 瀏覽:798
大陸男同不遮不擋裸體電影推薦欲蓋弄潮 瀏覽:448
一女n夫的穿越小說有哪些 瀏覽:1000
漿葉電影 瀏覽:966
泰國叢林電影最經典 瀏覽:172
電影天堂被封了? 瀏覽:681
男主被系統改造成御姐 瀏覽:429
全國最大的影視庫永久免費 瀏覽:814
外出[裴勇俊 孫藝珍][140分鍾版本 瀏覽:86
韓國一部強奸三個女人的電影 瀏覽:877
肉文一女 瀏覽:682
蘇旦旦請老師喝水是什麼電影 瀏覽:529
猛鬼霸王花中女教官 瀏覽:618
力王2免費在線觀看 瀏覽:974
15部自衛反擊戰電影完整版免費的 瀏覽:328
韓國電影大全免費播放 瀏覽:306
變身懷孕嫁人的小說 瀏覽:195
趕豬的那個叫什麼電視劇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