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杨坚成果

杨坚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25 22:45:35

『壹』 隋炀帝有什么成就

文功武略,雄心勃勃的杨广无愧于他的“大业”年号,执政后,他的治国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并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公元604年7月,杨广如愿以偿地继承了皇位。从那一刻起,为了实现“超越秦皇汉武,成为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他废寝忘食,励精图治,大隋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建设,按照杨广的思路,高速运转着并稳步向前推进,短短的15年间,大隋帝国日新月异,盛极一时。自古及今,没有哪个帝王的事业进展得如此顺风顺水。 杨广即位之初,就立刻下令兴建东都洛阳。大业五年,一座崭新的城市奇迹般地耸立在中原大地。扩建后的洛阳城规划大气、气势恢宏。宫城内殿阁高耸,金碧辉煌;整个城市榆柳交阴、通渠相注,道路宽敞,极具国际大都市的气派。修建运河,也是炀帝即位之初便提出的,可见炀帝当太子时对这些大工程就早有打算。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千余年来,大运河一直是全国经济价值最高的黄金水道,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没有实现的奇迹。 在政治上,杨广的治国方略与其父的一招是一招相比显得新招迭出。一是撤消各州总管府,将军权上收中央,这样中央政府既能集中精力部署、进行大战役也能轻而易举的镇压地方军队的叛乱。二是彻底完成了刺史的文武职能分离,杨广时代的刺史仅仅残余一个军事头衔而已,完全是文职的性质;三是完善朝集制度,加强与地方官员的交流与控制。四再次变革行政体制,变州县体制为郡县体制;这样地方大权完全上收,形成了中央独一国家模式。这样的中央独一模式在强化中央权力的同时又显示出其弊端。最重要的毛病出在郡县制的确立上,杨广时期的行政体制是中央直辖郡县。两者间没有缓冲区,在中央和地方发生利益冲突时缺乏政治张力来缓冲两者的矛盾;另外权力的过分集中使得中央机构的精力过多的放在了零散事务上而没有精力去做宏观的战略构思。“中央打喷嚏,地方就感冒”。这一权力过分集中且无缓冲的恶果迅速爆发,从这点看杨广时代和秦完全一样。都是短短的15年,都是郡县制,都是专制主义下的中央集权模式,都被农民起义彻底冲垮,也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岁月的痕迹——长城和大运河。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无论是哪种结论都无法否定杨广在治国方面的天才表现。即便是在以前的历史上也仅仅有秦始皇能与其媲美,连汉武帝都比他逊色得多。
在文化建设上,杨广也屡有建树。隋炀帝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他雄心勃勃,雷厉风行,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杨广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朝廷设立的国家图书馆藏书达37万卷,创中国历代之最,杨广亲自主持编纂图书31部,17000卷。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开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举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这一制度自隋首创,历经唐、宋至明清,施行了1300多年.一直沿用到清末。 杨广还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并多次大赦天下。可见杨广并非是传说中的暴君。 在军事和外交上,杨广的卓越才华和远大抱负发挥得淋漓尽致。众所周知的是,20岁的杨广就亲率51万部队,攻打下了南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执政后的杨广,更是眼里揉不得砂子。隋炀帝认为,大隋王朝国力空前,其它国家只能对隋朝唯马首是瞻、唯命是从,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挑衅与背叛。他在位期间,经略四方,威服众国。为了解除突厥对中原的威胁,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四年先后两次北巡,耀武扬威,臣服草原民族。大业五年,为了维护西部边疆的安全,畅通丝绸之路,杨广又冒着生命危险,带着10万人马进行西巡,一举解决了吐谷浑对中原的安全隐患。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扬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汉武帝以来,还没有人立过如此辉煌的武功,隋朝疆域扩大到极点。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中原与西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与交往。这是千古明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游人及车马长达数十百里,这是举世创举。为了打击高句丽的嚣张气焰,隋炀帝于大业八年、九年、十年三次出兵讨伐高句丽。第三次讨伐,隋军取得平壤战役的胜利,高句丽王遣使请降,隋炀帝才心满意足地班师凯旋。与此同时,隋炀帝还攻克了越南、招徕了南洋诸国、加强与台湾的联系、通使日本等,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确立了大隋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 在经济建设上,杨广更是春风得意马蹄急。已经连续四年大赦天下,多次普免钱粮,可是财富仍然滚滚而来,人口不断高速增长。这一年的统计数字汇报上来,隋朝疆域共有590个郡、1255个县,朝廷控制的民户达到890万户,人口4603万人。《资治通鉴》说:“隋氏之盛,极于此矣。”。要明白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只要与号称中国第一盛世的“贞观之治”做一下对比就可以知道了:“贞观时代的田地开垦量只有隋代的三分之一弱,贞观十七年的户口不到300万,还不到大业年间的一半。”
更让杨广骄傲的是,隋朝府库中积聚了数量庞大的粟帛。隋朝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唐朝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时间过去55年,隋朝遗留下来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才是经济最富裕的朝代,唐朝不过是中国历史上军事最强大,民族关系最密切,对外交往最频繁的朝代而已。从以济上看,唐朝比隋朝差远了。

『贰』 隋文帝的主要成就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为普六茹,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1]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叁』 隋文帝的成就有哪些

隋文帝,即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我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我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被尊为圣人可汗。

『肆』 杨坚的所有成就有哪些

政治上,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首创分科去士的选官方法;地方上将原先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精简机构,裁撤冗员;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首创代役纳捐的制度;军事上完善府兵制,南下灭陈,统一中国;

『伍』 隋朝对后世深远的成就有哪些

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在古代,陆路长途迁移,只能靠骑马、坐牛车和步行,要翻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但是人类早就有认识,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许多。不过,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北则不行。隋炀帝决定挖凿南北大运河,亁脆把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岂不是一盘大活棋。有了大运河,他可以把整个中国国土真正地完整地纳入自己的王权范围,宛如揣在自己的怀中,牢牢地属于自己。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位帝王这么做过,这是空前的。
第二、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运输的,有搞搬运的,有收税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仓储的,有搞货物集散的,有做卖买的,有旅店,有饭店,有美人街,有唱戏娱乐的,还有学校一类的机构,总之,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远,终成气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大运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而且多子多福。
第三、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大世界都市。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第四、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第五、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大运河仿佛为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和中亚的文化和中国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辐射开来,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此两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运河的挖凿而在后代大放异彩,结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丰硕成果
第六、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隋朝虽短,可是换来了唐朝的长治和极盛。隋代大运河基础打得好,唐朝在政策上稍做调整,立刻结出好果,无意中为辩证法的胜利增添了辉煌的一例。

『陆』 隋炀帝一生的功绩

隋炀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修建大运河,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其次是迁都洛阳、开发丝绸之路、开创科举重视教育等。

(6)杨坚成果扩展阅读:隋炀帝网络

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 ,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生于大兴, 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 ,后率军南下消灭南陈,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 ,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 ,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柒』 隋文帝一生的成就

主要是建立581年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南北,同时其在位时期励精图治积累了许多社会财富,在长安洛阳一代修建了许多大型的仓库,这些财富可供应政府五六十年的开销。同时重视人才的选拔,隋文帝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对科举制的诞生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捌』 隋文帝治国的三个成效(表现)是

隋朝建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一登上金銮宝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一)确立三省六部制:
中央设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为长官,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内史省和门下省是机要之司,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每部设尚书为长官。尚书令下有尚书左、右仆射各一,左仆射判吏、礼、兵三部事,右仆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书令与左、右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八座」。开皇三年(583),改度支为民部;都官为刑部。除三省外,又设秘书和内侍二省,负责图书修撰及宫内供奉等事。另设御、都水二台,负责监察和水利。记这样不仅加犟了中央集权,而且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

(二)简化地方官制:
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漤,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三)修订「开皇律」:
修订「开皇律」。对前代八十一条死罪、一五零条流罪、千馀条徒、杖等酷刑以及灭族等都一概废止。同时,又减轻了许多法律的内容,如「流役六年,改为五载;刑徒五岁,变从三祀;其馀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对犯人处置采取审慎态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发生。文帝对法律的改革,使法律减轻了残酷和野蛮性,在中国法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了使隋朝早日繁荣富庶,隋文帝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四)领均田令:
隋初,在北齐、北周均田制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制,均田令规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种植五榖)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对一般农民,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对于豪犟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则给予打击,以保证农民的正常生产。从而提高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均田制实行后,国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劳动力,增加赋税收入。

(五)设置粮仓:
文帝时所设的仓,可分两种,即官仓和义仓。官仓的粮储,用以供养军公人员。设置官仓的目的,即是在增加关东漕运的效率;也就是把原来关东各州对京师个别直接的输粮办法,改为集中和分段运\输的办法。并在黄河沿岸设置米仓,先把关东各州的食粮集中在这些仓里,然后利用黄河及广通渠运到京师。因此时间及人力物力,都节省不少。据唐人的估计,文帝末年诸仓所存的食粮,已可供政府五六十年之用。义仓又称社仓,设置于乡间,其储粮由人民捐纳,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百姓军人,捐出的粮食,存入当地的社仓里由「社司」专管赈目和储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发生饥馑之时,便以某地社仓中的储粮赈济饥民。并规定民户捐粮于社仓的标准:「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义仓之设,对人民的生活来说,自是一项有力的保障。

『玖』 隋文帝励精图治有什么成果

隋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日益强盛,终于使秦汉以来的我国疆域又逐步得到了恢复。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王朝于公元608年先后征发民工200多万人,开凿出一条贯通中原南北的大运河。这条举世罕见的人工运河,全长4000多公里,以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通到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流域。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军队作战的机动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起了重要大作用。

『拾』 隋文帝的成就

1、成就
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2、人物简介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
3、评价
宇文宪:“普六茹坚相貌非常,人颇狡诈,臣每见之不觉自失,请早除之。”
柳庄:“周朝将相,多为身计,竞效节于杨氏。以臣料之,迥等终当覆灭,随公必移周祚。”
宇文阐:“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
李德林:“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杨广:“高祖文皇帝受天明命,奄有区夏,拯群飞于四海,革凋敝于百王,恤狱缓刑,生灵皆遂其性,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恢夷宇宙,混壹车书。”

阅读全文

与杨坚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