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欺诈性转让

欺诈性转让

发布时间:2021-07-25 02:26:39

A. 转让合同存在欺骗行为能不能要求退钱

我和你的也差不多!我也是和转让人签了协议没和总公司签,我我发现不对后让他退钱,他也同意退就是一直拖着!你那里现在怎么样了!!!

B. 带有欺诈的股份转让合同有效吗

如果存在欺诈,你应该携带所有转让前的文件,通过律师以及工商部门去这个公司查账,如果情况属实,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要回应属你的那部分收益。

C. 转让货物存在欺诈协议有效吗

你问的是转让货物存在欺诈协议是否有效?但是你提供的情况不光是转让货物一件事,还包括了店铺、送货车转让,而且货物属于危险品,所以问题关键在于你们签订的协议条款怎么约定的。可以肯定说,协议存在欺诈行为违背了双方中的一方,不是自愿的前提情况下签订的协议,属于无效协议。
民法通则规定谁控告谁举证。你想讨回定金不受损失,必须举证对方存在欺诈行为,与事前条款中约定的内容不符。
因为不知道你们签订的协议内容,我假设一些关键方面如下:
1、协议双方只说明是店铺、以及店铺中的销售货物、所属运货车一同转让,但是没有告知属于危险品经销。
2、协议签订货物必须属于合法、合格产品,但是烟花鞭炮不是在正规厂家进的货。
3、店铺及销售物品没有工商、税务、消防、公安等相关监管单位其中一方或几方备案、审批合法营业执照。
4、对方没有告知店铺属于城市规划需要拆迁的店铺。
5、或某种原因,被限制取缔的店铺。
因为你有事前调查不详的过失,如:签订前为什么不去店铺实地考察?转让货物属于危险品,管理比较严格等。所以举证对方存在欺诈行为比较难。
希望能给予你帮助

D. 是欺诈,还是合法转让

所谓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有效与否,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是否行使撤销权的合同。可撤销合同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合同,在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之前,合同对双方当事人都是有效的。根据法律规定,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所谓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在意思表示时,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所谓合同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3、因欺诈而订立的。所谓欺诈是指行为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4、因胁迫而订立的。所谓胁迫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5、因乘人之危而订立的。所谓乘人之危是指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需要注意的是,撤销权由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受损失的一方享有,而且必须在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之内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主动撤销该合同。司法实践中,对于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变更;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合同法关于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做出了与民法通则不同的规定,即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民法通则规定为无效,合同法规定为可撤销,如果损害国家利益才为无效。合同法是民法的特别法,也是新法,因此应以合同法规定为准合同法第5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此条是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已如前述,合同的成立是事实判断,而合同的生效是价值判断。无效合同就是国家对已经成立的合同所作的价值判断。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在内容上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而无法律效力的合同。一般认为,无效合同是自始、绝对无效。但是,无效合同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即并非当然无效而仅对特定的当事人才发生无效后果的合同。有学者称此为相对无效的合同。此种合同的特点是该合同并不是自始的、当然的无效,只有特定的相对人才能够主张合同无效,而不是所有人均可主张该合同无效。一般认为,我国合同法中恶意串通,损害特定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应当属于相对无效的合同。根据本条规定,无效合同包括如下几种,下面分别论述。第一,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欺诈作为的结果,但其本身与欺诈行为是有区别的。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谓依他人之欺骗行为陷入错误而为之意思表示",并在此基础上订立的合同,它是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基础上产生的合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欺诈行为都导致合同无效,只有那些因欺诈而损害了国家利益的行为才能导致合同的无效。其他的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按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属于可撤销的合同。

E. 转让协议恶意欺骗

1、如果你要维权,首先要证明房东与甲方之间曾经约定不允许甲方转让,最好是有他们之间的协议;
2、有了上面的协议,甲方在未经房东同意的情况下,转让给你违反约定,你可以主张你们之间的合同无效;
3、房东作证对你比较有利,最好是在立案时让房东写一份证言,帮助你。

F. 夸大事实,隐瞒真相的转让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

不构成~~只是一种缔约过失行为,出卖人负有先合同义务,他违背诚实守信,他这种行为造成你朋友的损失,你也以要求解除合同,并且要求赔偿损失!到法院起诉~

G. 有欺诈行为的合同怎样处理

关于欺诈合同的法律效力,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无效。“对于意思回表示不真实的法律行答为,民法确认其为无效,以保护意思受压迫当事人的利益” ,这种观念源于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另一种观点认为:其损害了国家利益的,无效;其损害了私人利益的,可以撤销。

H. 欺诈性股权转让的具体表现

苏州张建党解答:你好,股权转让存在的风险是比较多的,简单介绍如下
1,公司表面资产良好,实际已空壳;
2,公司注册资本很多,实际股东未足额出资;
3,公司隐形债务;
4,公司贷款担保;
5,其他很多不一一列举。

如何你是受让方(买方)建议对公司做一个风险尽职调查以减少风险。
希望我的解答帮到你,祝你好运!

I. 转让诈骗罪立案标准

可以,先去公安局报案。

J. 转让合同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我该怎么办

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专骗方法属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
合同欺诈行为有三种情形。
一、侵权民事责任,救济途径主要方式有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害:
二、合同欺诈行为的行政法律责任,一是要承担一定的惩罚性经济义务,通过经济惩罚强制教化;二是对严重违法的要吊销营业执照,实行市场禁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三、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如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种性质时,行为人承担的就不只是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如果存在欺诈行为,当事人可以根据上述三种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一、收集证据去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维权。二、收集证据去行政部门投诉、控告。三、收集证据去公安局报警处理要求立案侦查。

阅读全文

与欺诈性转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