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奖励
请参考:
答:来广东省级的教源育科研成果奖有三项: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
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每两年(逢双数年)申报评奖一次。申报时,各地级市依照当年通知按省规定申报数申报。我市申报该项成果奖时,主要从上一年市的一、二等奖成果中选取确定申报项目。申报该成果奖要填写《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书》,并附项目研究报告、实施方案、成果论文、软件及其他有关材料,各一式3份(1份原件,2份复印件)。
《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书》可在“东莞教育科研网”的科研管理栏中下载。
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每年申报评奖一次,申报时间为每年7月31日前。申报不限额,凡已结题的课题均可申报。申报该成果奖要填写《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评奖申请表》,并附项目研究报告、实施方案、成果论文、软件及其他有关材料,各一式2份(1份原件,1份复印件)。
《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评奖申请表》可在“东莞教育科研网”的科研管理栏中下载。
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每年申报评奖一次,申报的具体时间以当年
㈡ 石门高级中学的教育成果
石门高级中学学生进校成绩多年来居南海区直高中最后一位,但经过石门高级中学老师的精心培养,考入重点本科的学生人数居南海高中学校前3甲。
2006年首届高考,就被南海教育局称为创造了“奇迹”。2007年高考上重点线人数剧增达到124人,本科612人。2008年高考总上线人数居全区第三。2009年上本科线642人。2010年高考上省线1078人(1087人参加高考),总上线率高达99.2%,2010年上本科线818人,比09年多176人,雄居南海区第三名,上重点线77人,增幅居南海区第一名。2011年再创高考新辉煌,1044人参加考试,1038人上线,仅6人不上线,总上线率高达99.5%!本科人数、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上2A以上首次突破500大关,比2010年多105人,达545人,占51.8%;上2B以上866人,雄居南海区第三名;本科上线率首次突破80%,高达83%;重点人数在2011年考生人数减少43人的情况下,达76人,在比率上略有上升。
一批低分进入石门高级中学的学生,却在高考考场中成为顶尖高手。石门高级中学的学生连续2年高考英语Ⅱ、地理等学科夺得佛山市单科第一名。
学科竞赛,名列前茅。仅在2010年,学生参与生物、化学、英语、电脑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就有115人次。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连续4年夺得一等奖,是全市获全国性奖项最多的学校。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英语综合能力竞赛中,该校区获得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14个。
在2010年度广东省宋庆龄奖学金评选活动中,该校区高三(27)班阳杰同学荣获此项奖励,获奖金3000元。 2007年3月,学校成立南海首个学生科学院。2008年3月,广东省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石门高级中学成功举办,这是首次由中学协办的省级大赛,在这次科技创新大赛上,该校勇夺一项一等奖、二等奖二项,一项先进个人奖,居全市第一位。
2009年,学校吴梓聪同学成为广东省唯一入围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总决赛的高中学生,后被保送到华南理工大学就读。
2009年8月,高三(34)班沈钊同学参加青少年气候大使评选获全国中学组第一名,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和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都来到该学校进行了为期2天的专访,节目在2010年2月22日中央电视台“绿色空间”栏目播出。
在2010年4月举行的第25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校荣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的,闫灵麟老师荣获“广东省十佳优秀科技辅导老师”称号。在2010年12月第26届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石门高级中学被授予“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佛山市十强学校”称号。
2010年4月,在第25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式上,石门高级中学同时与华南师大附中、广东省实验中学等名校一起,被批准为首批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010年5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发文,授予石门高级中学“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1年4月,第26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石门高级中学参赛的4个项目全部获得一等奖,占佛山市获一等奖总数的一半,成为广东省唯一连续几年获奖等级和数量稳居冠军的中学。其中李达坚、黄旖婧、李禹韬三位同学获得高考加分优惠或保送资格。 学校长期重视加强文化建设,从2005年起,每学年都举办文艺体育节和风筝文化节,每届都请十多位全国、省、市著名的艺术家到校讲学。学校聘请了文艺教育顾问,岭南画派第二代大师刘春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郑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淑勤,广东省优秀音乐家邓国平,著名作家郑启谦、任流、何百源,著名书画家李小如、庞国钟、区锦生、何志斌,著名艺术家杨绍斌、安文江、林星云、黄灼雄、梁诗裕,山东维坊风筝协会主席陈玉林、张健民,广东阳江风筝协会主席梁汝兴等多次到校讲学。
学校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通过学科渗透、社团活动、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素养。现有近30个学生社团,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大展身手。
2010年“全国学校文化与育人环境建设研讨会”在北京朝阳区隆重举行,该校区作为广东省的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在风筝文化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入选大会经验材料集。(全国仅20所学校入选)。
2011年1月27日该校区合唱团合唱《闲聊波尔卡》在中央电视台第十一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众多优秀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金奖!这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节目。
石门高级中学十分重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长期坚持组织师生开展综合或专项体育竞赛,每天下午均有超过一个小时的文体活动时间。石门高级中学开办以来,就有4位学生被飞行学院录取。2006届的黄允健同学被中国民用航空学院飞行员专业录取,2009届的李伟豪同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专业录取。2011届何庆锋、王啸两位同学又被飞行学院录取。
㈢ 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一小学的教育成果
学校的教育质量稳步上升,整体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正逐步朝着品牌学校迈进。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五项,办学经验10余篇文章刊登在国家级刊物,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有100余篇发表在省级以上教育报刊,学生作文在省、市级报刊发表500多篇,200余幅学生美术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出版了学术专著和校本教材多本。师生共获省级以上奖励326人次、市级奖励566人次。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珠海市群众满意学校、珠海市一级学校、珠海市绿色学校、香洲区和谐文明先进单位、香洲区办学效益优秀学校、香洲区教育系统“十佳”党支部等光荣称号。近几年教育科研结硕果,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广东省首届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一等奖和珠海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㈣ 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的领导结构
吴澧旸
(任期:2002~2010)
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广州市优秀校长、原华南师大附中副校长。曾任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天河区政协委员、天河区人大代表。现仍担任广东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物理实验》编辑委员等社会工作。主要教研成果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仪器优秀成果一等奖,四次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获第六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一等奖和自制教具能手称号。代表性论著《做好物理实验教学设计,开展物理课外科技活动》被收录入《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现任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顾问,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董事会董事。
程志文
(任期:2010至今)
1949年生,广东省三水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中学物理高级教师,1977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工作,任教奥林匹克物理课程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3,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0年起任教学处副主任,2010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聘为省督学,现任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校长。兼任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
副校长劳容意
物理高级教师,原华师附中教学处副主任,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华南师范大学记功奖”,2011年广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副校长徐志洪
政治高级教师,原华师附中办公室副主任,华附南海高中书记兼副校长,曾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称号。 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学生会由学生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我校学生会与华师附中校本部学生会密切联系,定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活动,致力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 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学生会由主席团、学习部、纪检部、体育部、文娱部、宣传部、生活部7个部门以及各年级学生分会组成。校学生会委员由学生会主席(正副)及各部部长组成。
第三届:学校第三届学生会
主 席:李晓君
副 主 席:叶俊延、钟华杰
学习部长:陈可欣
纪检部长:肖辉邦
体育部长:黎浩明
文娱部长:蒋滔铱
宣传部长:李卓蔚
生活部长:李舒茵
第五届:学校第五届学生会
主 席:王子瑶
副 主 席:李斯琪
秘 书 长:黄可晨、杨晨
学习部长:金梦阳
纪律部长:陈若铭、陈华强
文娱部长: 吴海欣
宣传部长:曾思婷
生活部长:苏庭宽
第六届:学校第六届学生会
主 席:黄可晨
副 主 席:杨晨
志愿者协会理事会
会长:陈光霖
副会长:柯一询
秘书部长:柯一询
项目部长:纪澄
考核部长:何嘉怡
活动部长:杜向媛
㈤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创新成果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承担国家食品安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型中小型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教育部产学研项目、粤港招标项目、广东省基金团队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等;已取得科技创新成果133项;获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励75项,其中获得国家级成果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广州市一等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10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35项,2006年我所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在粤科研机构中排名第二,为全国特别是广东省的食品、医药、轻化工、环保和农业产业的一大批龙头和骨干企业提供了生物高新技术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瞩目及广泛认可。设在本所的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在2000年、2003年、2006和2010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广东省优秀重点实验室。
㈥ 化州市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15年高考,上重点线人数957人,比去年增加225人,增长率30℅;上本科线以上3117人,比去年增加229人,增长率8℅。上重点线人数排茂名市重点中学第二位。理科最高总分681分,670分以上10人,660分以上27人,650分以上46人,630分以上127人,600分以上399人。文科最高总分641分,630分以上4人,620分以上10人,610分以上24人,600分以上55人。文理科总分600分以上454人,比去年多248人,增长率120℅。语文最高分141分,勇夺茂名市语文单科状元,140分以上2人,130分以上29人。理数最高分144分,140分以上7人,130分以上108人。文数最高分132分,130分以上4人,120分以上48人。英语最高分142分,140分以上8人,130分以上158人。理综最高分284分,勇夺茂名市理综单科状元,280分以上8人,270分以上43人,250分以上399人。文综最高分256分,250分以上9人,240分以上48人。
2014年高考,上本科线以上人数2888人,占参加高考人数的62%;上重点线人数732人,在该年茂名市理科总分前10名中占了6名,在茂名市文科总分前10名中占了4名。
2013年高考,上本科以上总人数2544人,比2012年增加229人;上重点人数624人,比2012年增加236人,比该校高考最高历史纪录还多89人,增长61%。 中考成绩 2015年中考,考上化州一中分数线360人,含竞赛免试生,未含体艺生与奖励名额。该届初一招收正取生400人,正取生上线率达90%,总上线率与正取生上线率均刷新学校历史记录。
2014年中考,升重点高中人数505人,重点率为66.4%,创该校中考历史最高记录。
2013年中考,该校上重点中学人数有560多人。 素质教育 学校男女子学生排球队参加2014年广东省传统项目学校排球比赛,获得了男子第三名、女子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学校参加茂名市第十八届中学生运动会,男女子排球队均获得第一名;文工团编演的大型歌舞《橘红飘香》参加茂名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汇演荣获第一名;舞蹈《飞》获2012年省第四届中小学生文艺展演银奖;音乐作品《橘洲小小戏娃新唱》获省第九届小儿艺术花会比赛金奖。 学科竞赛 该校学生参加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取得优异成绩,全国二等奖2人,全国三等奖7人,广东省级奖20人,以上各项数据均排茂名市重点中学第二位;参加201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二等奖2人,全国三等奖3人,广东省级奖32人;参加2010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三等奖8人,茂名市级奖76人。 从2008年至2014年,学校共成功申报了4项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和6项市级课题。2012年,学校有1项课题成果获得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2013年,学校教工共有50多人获得学校论文一等奖,17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县市级以上奖励或发表。 校训:明德、博学、笃志、敏行 校风:爱国、文明、勤奋、创新 教风:敬业、严谨、创新、精深 学风:严、勤、实、活 校歌:永攀高峰 作词:陈刘雄、陈富云
作曲:宋景新
宽阔的校园橘红飘香,
百年名校,百年芬芳。
鉴罗两江拥抱如诗画卷,如诗画卷。
为了实现理想,
我们明德博学笃志敏行,
养高尚情操,攀科学高峰,
奋进的歌声越唱越响。
啊,我们一中学子,
不怕困难,不怕困难,
豪情满怀壮志飞扬。
啊,我们一中学子
心连心,手拉手,
永攀高峰,永攀高峰,
永攀高峰!
美丽的楼房气势恢宏,
累累硕果,誉满天下。
清清三湖倒影着青春笑容,青春笑容。
为了腾飞梦想,
我们爱国文明勤奋创新,
展多彩个性,树时代新风,
拼搏的诗篇越写越灿烂。
啊,我们一中学子,
不怕困难,不怕困难,
豪情满怀壮志飞扬。
啊,我们一中学子,
心连心,手拉手
永攀高峰,永攀高峰,
永攀高峰! 化州一中学生会成立于1978年,致力于发展校园文化,作为学校与同学沟通的桥梁,坚持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工作原则,一切为了同学,为了一切同学,为了同学一切。
截至2012年,学生会设有社团、宣传、学习、文娱、体卫、劳卫,生活、纪检等八个部门,而秘书处则于2011年作为独会内独立运作部门从主席团分出来。社团部下辖文学社、外语社、化州一中学生通讯社、演讲协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象棋协会、头脑协会、吉他社、羽毛球协会等社团;宣传部负责管理播音部;裁判协会负责学校一切体育赛事的裁判工作。
㈦ 如何认定国家级 省级 科研成果 政府
科研成果奖的级别,应当看该奖项是由哪里颁发的。
(一)国家级奖: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奖项。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级四大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二)部级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部级自然科学奖;部级技术发明奖;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全国性的各类基金奖,经认定后可视为相当于部级奖。已经认定过的奖项如:霍英东基金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孙冶方研究基金会、吴玉章研究基金会、陶行知研究基金会、钱端升基金会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奖。
(三)省(市)级奖: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省(市)级自然科学奖;省(市)级技术发明奖;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以上奖项的颁奖文件和获奖证书有国徽章的,都是由省(部)级以上政府或政府机关颁发的奖项。
(7)广东省中小学创新成果扩展阅读:
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科研项目(课题)认定范围
1、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
2、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公安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安全部、军队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学会)且具有国家奖推荐资格的科学技术奖等。
3、人文社科省部级奖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以及其他中央各部委颁发的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奖等。
鉴定组织
鉴定由国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组织鉴定单位)负责组织。必要时可以授权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者委托有关单位(以下简称主持鉴定单位)主持鉴定。
㈧ 河源市第三小学的学校领导
叶凤良 女 党支部书记、前任校长 1958年生,1975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有二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国家级正式刊物发表并获奖。1996年任河源市第一小学教务处副主任,1998年被评为“河源市优秀教师”,同年任河源市第三小学副校长,2001年任校长。2002年被评为河源市直“优秀共产党员”; 2004年被评为“河源市优秀校长”;2005年荣获“河源市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名校长”; 2007年荣获“广东省师德十大标兵”称号和“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已退休)
赖国勇 男 党支部副书记、前任副校长 1968年10月生,1988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8年在河源市第二小学任校长助理,2001年通过竞争上岗调入河源市第三小学担任副校长至今,主管学校教学工作。是中国教育学会“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会员;河源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有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省、国家级刊物中发表,并有多篇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曾负责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五”、“十一五”多项科研子课题的实验研究,其中《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研究》获“科研一等奖”,并编辑了多本成果论文集,共达60多万字, 2005年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科研工作者”;2006年获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三等奖。(已调离至河源市第一小学)
叶兴增 男 党支部副书记、校长 197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9年9月参加工作,2002年参加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任总务处副主任,2004年任副校长,主管学校德育、后勤、工会工作;是河源市首批百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河职院体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河源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指导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基地协作会会员;2007年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结业;2002年荣获“河源市爱国卫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绿色学校园丁奖”;2005年被评为“市直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8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评为“德育科研先进个人”。(现任校长)
邓春苗 女 前任副校长 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河职院教育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1991年参加工作,2001年任广东老隆师范附属小学副校长,2006年9月调入市三小,2007年10月参加竞争上岗任副校长。曾于2000年代表河源市参加广东省小学数学说课比赛获二等奖,同年荣获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称号;2002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学会先进工作者;2002~2005年参加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级研修班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曾多次承担或主持省级课题,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刊物获奖或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主管学校的科研工作。2013年调离.
张梅笑副校长分管后勤、电教、体卫艺、科技创新工作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河源市第三小学副校长。曾获河源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等荣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多年,主持市级重点课题“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与研究”,参与了全国“十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操作性策略研究“的子课题研究,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科研先进个人,在省级以上发表论文多篇。
张美兰副校长分管德育、安全、人事、党建工会、妇女计生、共青团工作于197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小学数学高级教师,2012年12月已通过数学教育小学高级教师(副高级)的评审。1992年7月毕业于河源师范学校,1993年至2004年完成大专与本科的自学考试。1992年9月至1993年7月在河源市源城区高埔岗农场学校任教;1993年8月至1998年7月在河源市第一小学任教;1998年8月调入本校任教。
先后获得市级以上的荣誉有:
2001年9月被市教育局授予“市直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称号;
2003-2004参加广东省数学骨干教师培训;
2008年获河源市教育系统信息工作“优秀信息员”称号;
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2010年被评为“河源市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
2012年7月被市教育局党总支授予“优秀党员”称号。
2012年9月被市教育局授予“市直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
2012年10月被定为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
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2009年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中,学校“行为自主养成教育模式的探索”的研究成果荣获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创新二等奖。
㈨ 广东省新兴县华侨中学的学校成果
高考上线人数连年翻番,至2003年高考升学率超过70%。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学科各类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励近50人次。学校的舞蹈队、合唱队参加县市举办的大型演出或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学生参加省市体育比赛,多次获柔道等项目的冠军。教师论文有85篇次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或获市级以上奖励。学校承担了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5项,其中《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经专家验收已获通过。学校连年获县政府 “高考奖”,连续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云浮市“文明单位”、县“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办学以来,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将军、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广东省人大主任林若、广东省副省长卢钟鹤、广东省教育厅厅长许任之、江海燕等先后到我校视察,县、市领导十分重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