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科研成果评价指对科研成果的工作质量、学术水平、实际应用和成熟程度版等予以客观的、具体的、恰当的权评价。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方法:从学术价值、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评审。对不同类型的成果,要有不同的侧重,但不能偏废。对基础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学术价值;技术研究成果(应用研究印发展研究成果)应侧重于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在成果具体评价上,必须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原则。
Ⅱ 评价预测成果表示
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过程中的最后阶段,评价预测成果的表达成为主要的内容。按照矿产资源GIS评价对成果表达的一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矿产图
采用评价工作比例尺,由工作区地学空间数据库中的地质、地理、矿产等内容经有序叠加获得,其中地质内容是经过更大比例尺的相关资料修编而成。
2.找矿远景区及靶区分布图
找矿远景区及靶区分布图是在素色地质矿产图的基础上,叠加、综合了所有矿种、各种矿床类型的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并根据地质成矿条件、评价计算结果、地理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划分了不同的等级——靶区、A级、B级、C级。
3.其他相关图件
在矿产资源评价预测过程中,因工作需要,编制了相关图件;同时,在进行成矿条件空间分析、统计分析中,产生了许多表明成矿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关成矿性的统计分析数据等,由它们构成了相对较小比例尺的图册。
4.评价预测成果报告
评价预测成果报告是完整表达评价预测全过程的文字材料,从对工作区地质背景描述、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典型矿床剖析到评价模型的建立、评价预测成果的表达和对本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的建议等,都进行了详尽地描述,是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重要成果表达形式之一。
5.地学空间数据库
工作区内的地质、地理、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汇水盆地等所有数据均按评价工作所需的比例尺、坐标系统、投影方式,以空间数据库的形式予以保存,并可为今后本地区其他相关地质工作提供精细的空间数据。
6.评价成果数据库
评价预测成果数据库存放了工作区找矿远景区和靶区图形、属性数据,它们完整地记录了工作区中各种矿产、各种矿床类型的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的空间位置、成矿地质条件、远景区等级、潜在资源量等重要信息,甚至包括每一个区的下一步工作建议,可成为本区及邻近区地质找矿工作安排的重要依据。
Ⅲ 有利目标区优选及评价成果
在前述油气地质条件与成藏动态演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各个构造单元残留地层与构造变形强度,进行了“风险与价值”双因素评价和选区优选,先是纵向上分层系评价,然后再平面上选取纵向上评价最好的层系为代表,编制了选区评价图。评价结果对比已知含油气盆地没有I类区,大部分评价为Ⅱ类区及Ⅲ类区。综合评价认为宜昌稳定带、秭归盆地、当阳滑褶带、沔阳干涉断褶带和桑植-石门复向斜带等是造山带南侧有利的勘探区带;谭庄-沈丘凹陷、洛阳-伊川凹陷、倪丘集凹陷、济源凹陷、鹿邑凹陷、舞阳-襄城凹陷是造山带北侧有利的勘探区带,其中排序相对靠前的有利区带勘探潜力较大。
1.南侧有利区带优选与评价(共5个有利目标区,在此简述3个)
(1)研究表明,湘鄂西坳陷下组合生烃强度为(100~500)×108m3/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条件。宜昌稳定带处于湘鄂西坳陷早古生代生烃高强度区或周缘,又长期处于黄陵古隆起南部斜坡上,是早古生代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
(2)当阳滑褶带上三叠统—侏罗系盖层连片分布,覆盖面积达到6195km2,地层残存厚度一般在1000m以上,香炉山一带最大地层残厚可达2600m以上,盖层厚度700~1300m不等,从四川盆地勘探来看,在上三叠统—侏罗系分布区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地震资料品质,且勘探成功率较高。
(3)下组合生烃中心位于沔阳干涉断褶带以南的洪湖-蒲圻-嘉鱼一带,生烃强度大于80×108m3/km2;上组合生烃中心位于簰州-沔阳一带,生烃强度大于30×108m3/km2。由于距离生烃中心近,油气运移距离短,避免了油气在长途运移中的大量散失,有利于聚集成藏。此外,该区上组合烃源岩还具备二次生烃(晚期生烃)的条件,利于油气晚期成藏。
2.北侧有利区带评价与优选(共6个有利目标区,在此简述3个)
(1)谭庄-沈丘凹陷发育古近系、下白垩统和上古生界等三套烃源岩,除谭庄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因有机质丰度低属无效烃源岩外,其余两套烃源岩均为有效烃源岩,油气总资源量0.97×108t(油当量),平均资源丰度4.01×104t/km2,其中喜马拉雅期形成的油气总资源量0.669×108t(油当量)。
(2)洛阳-伊川凹陷面积约5100km2,三叠系和上古生界是区内主要烃源岩层系,油气总资源量1.973×108t(油当量)。上三叠统已见良好油气显示。伊川凹陷3001孔、4001孔和伊1井在上三叠统中均见良好油气显示,义马地区侏罗系底部曾采集到油样,推测油源为下伏上三叠统烃源岩。具备二次生烃的条件。喜马拉雅期,区内因充填巨厚的古近系(3000~4500m),使得中上三叠统和古生界再度深埋,而大规模二次成烃,可形成晚期油气有效聚集。
(3)倪丘集凹陷上古生界在该区保存较好,通过对倪丘集凹陷2300km2的上古生界有效烃源岩发育及分布、二次成烃资源规模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印支期区内热演化程度南低北高,南部倪丘集-古城的大范围内(据古城1井等)Ro值±0.8%,北部颜集-鹿邑一带高达1.2%。喜马拉雅期上古生界二次深埋,而再度生烃,因此倪丘集凹陷具有印支期和喜马拉雅两期生烃,以晚期有效聚集为特征。
Ⅳ 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研究成果
主要应从学术价值复、制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评审。对不同类型的成果,要有不同的侧重,但不能偏废。对基础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学术价值;技术研究成果(应用研究印发展研究成果)应侧重于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在成果具体评价上,必须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原则。体育科研成果有:体育科学理论成果、体育科学新技术成果、体育科学新产品成果、体育软科学和体育信息成果,以及对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分为理论性成果和应用性成果两种形式。对前者通过评审的方式进行评价.对后者用鉴定的方式进行评价。体育科研的理论性成果,通常是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专著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这类成果占有相当数量.但“可比性”较差,又缺乏一种相对检验的标尺,所以较难评审。对这类成果可以通过各种学术会议来宣读论文,组织评审;组织专题报告,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审;把论文上报本单位学术委员会,或通过本部门年度科研评奖工作进行评审;把材料寄给有关专业研究机构.或通过报刊编辑出版单位进行评审等。具体的评审方法有写出评审意见、推荐宣读、批准发表。投票表决、订分评定等。
Ⅳ 如何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
1、先进性:与同类抄技术相袭比;2、创新型:采用的什么新技术实现的新目标;3、实用性
河南省中创科技评价研究院是在国家政策指导和河南省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专业从事于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的权威法人机构,研究院得到省市科技部门、教育部门的认可,研究院主要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原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人才评估及对接等业务。
地址:郑州市东风路丰庆路交叉口西北角瀚海海尚办公室区
咨询:赵老师18638559388
Ⅵ 刁博的评论成果
评论作品散见于《南方都市报》 、《中国青年报》、《现代快报》 、《大公报》、《旺报》、美国《侨报》、新加坡《联合早报》、英国BBC、《中国商报》、《中国妇女报》 、《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改革报》、《法制日报》 、《人民公安报》、《华商报》、《中华读书报》 、《扬子晚报》、《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等海内外百余家媒体中。并被凤凰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新华网、人民网等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上万次。
Ⅶ 快速追踪评价成果
按1.3点/km2加密扫面后,甚低密度异常出现分离和元素间重新组合,浓集段缩小,清晰度增加(图6-6)。大致由三大块异常组成:
东段萨尔萨依金异常20×10-9圈出异常面积6—7km2,平均含量Au 43×10-9,最高Au 130.3×10-9,As、W、Cu稍弱。
中西段萨日达拉—阿斯克一带金异常规模最大,东西展布近20km。该异常有两种组合类型:以Pb、Zn、Cu、Ag为主,伴有As、Sn、Sb、Mo等,位于水系上源一带,异常区内分布有多处黄铁矿与多金属矿(化)点,推断异常与这些矿(化)点有关;以Au为主,伴有W、Mo、As等,位于萨日达拉和纳楞夏尔一带,异常规模大、浓度高、衬度清晰、形态规整,20×10-9异常面积12km2,平均Au 42×10-9,最高83×10-9,推断异常与金矿(化)体有关。
北西段格奇克—乔隆格尔一带异常呈东西条带状,长约9km,宽1.5—3km,平均Au15×10-9,最高38.8×10-9,伴有Cu、As、W、Mo等,各元素异常套合较好,浓集中心清晰,浓度梯度变化明显,推断异常与金多金属矿化有关。
图6-6冰达坂地区综合异常图
1.萨尔萨依金矿的发现
从水系加密点39011开始解剖(Au 130.3×10-9)。沿出露较好的山脚敷设垂直构造带的剖面,20—40m点距采集岩样,首批检块样分析结果见表6-1。
高值点基本确定了金矿(化)体的位置与含矿岩性。剖面控制矿化带宽达400m,圈定出矿(化)体长22m,宽2.5—10m,分三段刻线取样13件,分析结果金>1g/t10件,>3g/t5件,最高9.6g/t,其余三件分别为0.2、0.24、0.68g/t(图6-7、表6-2)。
表6-130剖面线高值点测试结果
表6-2样品分析成果表
萨尔萨依金矿体产于元古界(Pt)糜棱岩化片麻岩之中。片麻岩呈灰—黑灰色,压碎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更长石)组成,少量黑云母、白云母,副矿物电气石、磷灰石、锆石、榍石、钛铁矿、磁铁矿等。
2.金矿(化)带追踪与评价
第一阶段东起萨尔萨依西至北山道班,东西长约9km。沿北西西向构造带敷设岩石剖面11条,总长13.6km,共采集各类岩(矿)石样224件,分析结果各线上均有金、铜、砷异常显示。异常地段普遍见黄铁矿化石英片岩和黄铁矿化正长岩露头或转石,矿(化)体多呈小的脉状群体沿构造带分布。室内对岩(矿)石样光、薄片分析鉴定,有六块光片中分别见自然金1—3粒,银金矿1—2粒。说明了金矿化带确实存在,并受构造与Pt地层变质岩系控制;岩(矿)石鉴定表明含金矿(化)岩石有:黄铁矿化石英片岩、黄铁矿化细晶岩化正长岩(脉)、白色块状石英脉、黄铁矿化混合岩化片麻岩。矿石内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白铁矿、褐铁矿等。自然金镜下呈粒状、淡黄色、粒径2—25μm;银金矿粒状、颜色比自然金稍淡,粒径2—10μm。
图6-7萨尔萨依金矿点采样位置图
第二阶段从纳楞夏尔—乔隆格尔东西长约21km,分段敷设岩石剖面14条,全长23.79km,采集各类岩矿石样300件。
纳楞夏尔40/34线、80/35线Au分别为1003×10-9、183×10-9,且伴有Bi、Pb、Zn异常;85/35线已圈定含金矿(化)体4条(图6-8),可见长10—100m,宽2—10m,在5块标本上见自然金1—6粒,粒径1—8μm;40/34线见两条含金黄铁矿石英片石,长24.34m,宽0.5—1m;46/34线光片内见自然金5粒,粒径2—8μm。纳楞夏尔含金矿化体产于断裂带下盘,围岩为蚀变碎裂眼球状条痕状混合片麻岩,含金矿化体岩性为黄铁矿化石英片岩和黄铁矿蚀变花岗质岩脉,局部地段片麻岩含金。该矿(化)点与萨尔萨依处于同一构造带内。其含矿岩性、控矿围岩、矿化类型、矿物组合均很相似。因此推断应属同一金矿化带西延。
另外,在萨日达拉、阿斯克、格奇克等地,在含矿夕卡岩、含矿石英脉中见有颗数不等的自然金。
乔隆格尔20—60/23线异常两个峰值,由含矿夕卡岩与含矿石英脉引起,金属矿物有黄铜矿、孔雀石、褐铁矿等。49/23线岩性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光片内见自然金4粒,粒径1—5μm;20/23线西200—750m内取拣块样3件,分析结果Au分别达0.131、0.354、0.491g/t。
图6-885/35金矿(化)体采样位置图
1—第四系;2—糜棱岩化眼球状条纹带状混合片麻岩;3—刻线位置方位样长及编号;4—黄铁矿化石英片岩;5—剖面线及其点号
Ⅷ 评价成果已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已被国家“十一五”规划所采纳,为制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专质工作属决定》等提供了重要参考。根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石油公司一方面调整石油天然气勘探方向,勘探重点向油气资源潜力较大的盆地或地区转移,另一方面加大了对非常规油气(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的勘探开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