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现在治疗糖尿病的技术研究到什么地步了近几年有可能研究出根治的办法么
问题分析:
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糖尿病。
意见建议:
一旦确诊糖尿病,就需要控制饮食,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终身治疗,才能避免并发症。
Ⅱ 中国“973计划”糖尿病专项科研出成果。“973生物β细胞重组激活技术”彻底治愈糖尿病---这个能信吗
这个“专项”确实有,但是能“彻底治愈”就值得怀疑了,试想如果真能“彻底治愈”,不管费用再高,早就在全国推广了。
Ⅲ 最新的科技成果50分!!
.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2.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3.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4.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5.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1.0GHz,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6.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水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江河湖库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7.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8.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9.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10.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给你10条
Ⅳ 糖尿病新突破
糖尿病作为全球性的疾病,已经有很多的医疗机构与科研机构投入了研究,以色列希伯莱大学医学研究所的宇瓦尔·道尔教授与耶路撒冷哈达萨医学中心和罗彻制药公司的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促使β细胞再生的生物机理,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出治疗Ⅰ型糖尿病的药物。Ⅰ型糖尿病是因异常免疫反应杀死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如果缺乏胰岛素,人体将无法把从食物中摄取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故Ⅰ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每日注射补充胰岛素,否则葡萄糖在血液中积累可导致多种严重后果。这一突破为Ⅰ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Ⅳ 糖尿病最近有没有新突破呀
以色列希伯莱大学医学研究所的宇瓦尔·道尔教授与耶路撒冷哈达萨医学中心和罗彻制药公司的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促使β细胞再生的生物机理,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出治疗Ⅰ型糖尿病的药物。
实验中,研究人员摧毁了成年实验鼠80%的胰岛素生产细胞,使之呈现出糖尿病症状。与对照组实验鼠比较显示,患糖尿病实验鼠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明显升高并产生出大量新的β细胞,表明葡萄糖水平与β细胞再生有关。
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胞中一种可感应葡萄糖水平的酶——葡萄糖激酶在触发β细胞再生中有重要作用。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增加时,它会告诉β细胞进行更新。研究显示,β细胞对葡萄糖感应能力很强,当探测到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时,会发出信号启动β细胞再生程序。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β细胞再生与葡萄糖激酶水平的关系,据此人们或许可以开发出对葡萄糖激酶进行调节的新药,或诱导β细胞再生的其他途径和方法。
Ⅰ型糖尿病是因异常免疫反应杀死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如果缺乏胰岛素,人体将无法把从食物中摄取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故Ⅰ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每日注射补充胰岛素,否则葡萄糖在血液中积累可导致多种严重后果。这一突破为Ⅰ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9月2日发表的生物通网站
Ⅵ 百度糖尿病怎么治—新成果破血糖之谜
网络糖尿病怎么治,家住成都的李女士几年前被诊断为糖尿病,医生给开了降糖药服用。后来没再去过糖尿病医院复查,一直在药店买药服用。退休之后就一直闲居在家,没事就出去串串门,经常跟邻居凑到一块打麻将。最近一个卖降糖药的推销员就向李女士推销自己的降糖药。这个推销员告诉李女士,自己的降糖药是纯中药的,在一般的药店根本买不到,经过一番询问,李女士买下了这些降糖药,可是却没有想到,在服用那些药物之后,李女士竟然出现了浑身无力的症状,好像感冒了一样,在后来,李女士就昏迷的不醒了。当时李女士的丈夫就把李女士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发现病人神志不清,又很烦躁,考虑低血糖昏迷,立即予补充高糖等应急治疗。后来李女士用了好多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效果都不怎么好。后来她老公的客户给他推荐了【唐易康】,说这个药治疗糖尿病效果很好,当时因为上次吃过了一次亏,所以现在她老公都不干在相信别人了,客户对他说,人家这个药是有官网的,你可以上网去咨询一下专家。她老公回到家就上网咨询了专家,听了专家的介绍和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支持,她老公就给李女士定了五个疗程的药,使用玩完之后,李女士感觉效果很好,后来又订了三个月的药。糖尿病彻底控制住了,去医院检查血糖也在下降,现在李女士还在坚持使用!
网络糖尿病怎么治,为什么【唐易康】疗效这么好呢?专家为你详细介绍:【唐易康】是中国科学研究院在世界糖尿病协会技术支持下研发的,新一种能有效稳定血糖,预防消除并发症的药贴。依据中医经典经络学和药灸的研究成果,采用中医外治疗法,避免常规治疗对肝肾带来的毒副作用,安全高效。摆脱了传统降糖药物副作用大,并且糖尿病患者药物越吃越多,病情却不见好转的困局,反而伤了肝肾,并发症也越来越严重了。不吃药,不打针,不反弹,完全告别并发症,是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选择。
Ⅶ 国际研究糖尿病的最新进展
国际糖尿病研究最新成果
1、减肥手术或能预防糖尿病
瑞典研究人员说,接受减肥手术的肥胖人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迟、甚至预防Ⅱ型糖尿病发病。 先前研究结果显示,减肥手术有助Ⅱ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好转。最新的研究则为这种手术预防患病提供依据。这项研究始于1987年,目的是探究减肥手术是否可以达到相同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效果。研究初始,参与实验者没人患有糖尿病,他们可以选择是否接受手术。 研究期间,研究人员发现,1658名接受减肥手术的志愿者每年患糖尿病的几率为1比150。而没有接受手术的1771人中,每年患糖尿病的几率升至1比35,是实验组的4倍。
2、压力过大可增加女性糖尿病风险
一定的工作压力可产生积极效果,但过大的压力会损害健康。加拿大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职场压力过大给女性增加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大于男性面临的这一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职场压力过大与女性糖尿病风险增大有关,与男性糖尿病风险变化无明显关联。虽然其中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科研人员认为,有一些理论可以对此加以解释。比如,面对压力,男女在生理和行为上会产生不同反应。女性的激素特点与男性不同,她们在压力下更容易出现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例如吃高糖、高脂肪的所谓“安慰食品”。如果员工在工作中有更多自主权和更好的控制能力,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就会提高,压力较小,工作效率也较高。
3、 先吃菜后吃饭有助于降低血糖值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就餐时先吃点蔬菜再吃饭,不管有无糖尿病症状,都有助于降低血糖值并减少其变动幅度。大阪府立大学教授今井佐惠子率领的研究小组,将19名糖尿病患者和21名健康人分为两组对照研究,要求他们按照规定的顺序就餐,并连续4天每隔5分钟就检测一次血糖值。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一组中,如果是先从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开始吃,就餐过后2小时,他们血液中血糖值平均达到每百毫升195毫克,而如果先吃点蔬菜再吃米饭,这一数值则是每百毫升160毫克。血糖值明显降低,且变动幅度也降低很多。研究小组认为,这似乎是由于蔬菜的纤维质使得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变慢了,遏制血糖值变动的激素功能似乎得到了加强。
4、咖喱或预防糖尿病
泰国研究人员发现,咖喱香料中的姜黄素可能有助糖尿病高风险人群预防糖尿病。
先前一些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消炎和防止细胞氧化。研究人员推断,姜黄素之所以能够预防糖尿病,是因为它可以避免胰岛β细胞损伤,增强细胞功能,刺激细胞分泌胰岛素,继而调节血糖。纳卡林威洛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小组组长索姆拉卡·臣沙曼说,姜黄素有好处且安全,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早期患者。一家营养学学会的发言人康斯坦丝·布朗-里格斯说:“这(以姜黄素预防糖尿病)看似有希望,却有不少疑问……如果我与病人谈起,会建议着眼于饮食健康和生活方式。”
5、多走路不易患糖尿病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患糖尿病风险高、锻炼少的人群中,每天尽可能多走路的人出现血糖失调问题的几率会比较低。此前曾有研究表明,多走路会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不过没有多少研究关注过每天到底需要走多少路才能起到防病效果。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请1800多人佩戴了一周时间的计步器,以及算他们通常每天走多少步路。分析结果显示,在每天步行不足3500步的人群中,约有17%的人患上糖尿病,而每天步行超过3500步的人,有12%患上了糖尿病。在考虑年龄、吸烟情况以及其他糖尿病风险因素后,研究人员认为,和走路最少的人相比,走路最多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29%。
6、男性雄性激素含量低或增加糖尿病风险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雄性激素含量低的男性患糖尿病的风险可能会较高,因为动物实验显示,雄性激素功能受抑制会引发胰岛素耐受,而胰岛素功能是否正常在糖尿病中起着关键作用。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说,他们对一些实验鼠进行了处理,使雄性激素难以发挥作用,结果它们很快就表现出了胰岛素耐受症状。胰岛素可以促进身体分解吸收血液中的糖分,胰岛素耐受就是它难以发挥正常功能,是许多人患上糖尿病的原因。研究人员因此认为,男性体内雄性激素含量低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风险因素。进行这一研究的克里·麦金尼斯说,人们通常知道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但从本次研究结果看,无论体重多少,雄性激素含量低都会导致糖尿病风险上升。
Ⅷ 最新治疗糖尿病的进展
首先,一定要清楚,疾病是坏习惯伴随时间累积的结果!
糖尿病,经过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有所变化!
原来,是三多一少!
现在,是“四高迟早聚会”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
这类病说白了就是生活习惯,忒不好!
你的坏习惯不改,找什么医生,吃什么药,只能缓解,后半辈子药品相伴!
当然,习惯改掉,再加上调与治,那另当别论!
Ⅸ 糖尿病的最新科研成果
国内外有关胰来岛素口服自制剂研究的报道虽已很多,但至今尚未见到实际应用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报告,其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低,制剂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问题尚未解决.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要提高胰岛素口服给药的体内吸收,需加入吸收促进剂、蛋白酶抑制剂以及选择适当的载体材料.此外,如能解决口服胰岛素制剂在胃肠道的活性稳定性问题,将是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剂型研究的重大突破.
Ⅹ 糖尿病有什么最新突破
食疗加中药治愈2型糖尿病的案例已屡有报道。
为了糖尿病人的康复,关于糖尿病的治疗问题,建议你点击我的名字,进入我的知道博客,阅读《糖尿病患者走向康复之路》和《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或早或晚必定有合并症》、《标本兼治才可以治愈糖尿病》,在这些文章里我详细的告诉了你如何管理饮食,理论根据是什么,哪些食物可吃,哪些食物不可吃。 和怎样运用中药。为了糖尿病患者的尽快康复,我们把制定的周循环食谱中星期一的饮食发到了网上,请你留心《糖尿病患者与癌症患者单日食谱举例》以及《食疗加中药治愈Ⅱ型糖尿病(病案举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