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科技教育成果

科技教育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22 07:47:28

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科技经济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请举例你最熟知的三项成就

1、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中国日益自信,大国心态和风范亦得到塑造和锤炼。北京奥运会圆了中国的百年梦想,使中国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进步。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更加致力于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同时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整体跃升;切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能使我们的努力能够成功;不等条件,创造条件,立足自己,自主创新,一定能开辟高科技的新天地。

3、“墨子号”发射成功

”墨子号“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历史60年代我过科技或教育上的成就有那些

1960,我国科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了一中超型基本粒子——反西格马负超子
我国第一台自动等离子弧切割机制成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
1962,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一万二千吨锻压水压机制成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1965,我国制成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我国制成大马力内燃机车,并成批生产
我国第一台一级24阶中型电子模拟计算机制成。
我国第一台一级大型显微镜制成。
第一台反射天文望远镜制成。
我国第一台五位数数字电压表制成。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

1966年,新型电光源研制成功并投产
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1967,我国最大工频热处理设备诞生。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

1968,我国第一台深井石油钻井机制造和试钻成功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

3. 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取得了哪些成果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杂交水稻育成、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4. 我国科技教育成就有哪些

中国空间站踏上征程

1971年,苏联人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40年后,中国发射天宫一号实验器,预示中国人即将常驻太空。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的电视画面,扣动着国人的心弦。像观看一场重要的体育赛事,许多中国人亲眼见证了空间站组装的实况。“天”“神”相遇的速度依然很快,像两辆正常行驶的汽车相撞。为了二者对接顺利,它们的姿势和位置已经调准。迎上,扣紧,毫无问题。之后“神八”分离和再次对接成功。中国的空间站实验开了个好头。

40年来,从“天空实验室”、“和平号”,到“国际空间站”,几乎所有大国都参与制造和派遣人员。但独立研制和发射空间站类航天器,除了俄、美,目前只有中国。

当中国空间站实验成功后,有国外评论认为,正因为中国当初无法加入“国际空间站”,才发展出了自己的空间站技术体系。

接下来,“神九”、“神十”明年将载人上天,与天宫一号对接。为了发射大吨位物体,海南新建了第四个航天发射场。预计2020年前后,我国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科学实验舱,开始建造空间站。

由于10年后国际空间站将按计划退役,许多媒体认为,中国届时可能是唯一拥有永久性空间站的国家。

中国四代机让观察家惊讶

很少有一则消息像歼-20试飞成功那样,引起中国军事爱好者的兴奋。2011年1月11日中午,在成都中航工业公司的飞机场,歼-20首飞落地时,现场的网友发帖说:“试飞现场欢呼声响成一片,围观者放起了鞭炮。”

在试飞前几周,网络上就有四代机准备上天的消息。当试飞照片和视频传遍网络时,“黑丝带”(这是歼-20在网上的代号)成为当时网络上最热的明星。

“中国自己的四代机上天,”一个军事爱好者在论坛里发言说,“这是我一年前都不敢想的。”同一时间,美、俄、日、英、印等国家的媒体也都给予歼-20高度的关注。外媒普遍认为,尽管之前有中国研制四代机的消息传出,但目前进度之快依然超出想象。

一年以来,歼-20接连试飞显形,据报道迄今已有60多次。军迷们拍摄到的歼-20完整飞行机动动作,透露了歼-20优良的空中能力。

尽管歼-20的发动机、飞控、火控、武器等系统,还有基本的重量、载油量、载弹量等等数据都尚不清楚,但有的外媒推测,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中国已突破四代机的气动设计、高推重比矢量推力发动机、有源相控阵雷达、隐身材料等关键技术;因此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代机,是水到渠成的事。

2011是中国国防科技备受关注的一年,不光是歼-20,瓦良格航母下水试航的消息也向人们说明中国在装备科技上的积累和进步。

“北斗”“嫦娥”各立新功

2011年中国航天高密度工作,一年中完成了19次宇航发射,世界上排名第二。发射成功的航天器中,包括3颗北斗导航卫星。12月27日,北斗的新闻发言人宣布于当日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

3颗卫星相继发射,让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基本建成。按照发射计划,2012年还要发射6颗北斗组网卫星。目前,北斗系统已具备25米的定位精度,预计明年会达到10米左右。

导航系统的原理,是让天空中相距甚远的卫星各自发送信号,地面上接收器据此计算位置。如今生活中常用到的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人研制的GPS。中国北斗的启用,让需要电子导航的用户多了一种选择。据报道,北斗的精度超过了欧盟之前发射的“伽利略”系统。

除了北斗,“嫦娥二号”到达拉格朗日2点,也让中国航天爱好者感到高兴。嫦娥飞到离地球150万公里之外的拉格朗日2点,标志中国首次实现对月球更远的太空进行探测。

拉格朗日2点位于日地连线上、地球外侧约150万公里处。在L2点卫星消耗很少的燃料即可长期驻留,是探测器、天体望远镜定位和观测太阳系的理想位置。

嫦娥从40万公里远飞至150万公里,使中国成为继欧空局和美国之后第三个造访L2点的国家和组织。中国到达这一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也得到了国际上很高的评价。

预计至2012年年底,卫星将在此轨道环绕L2点开展为期一年多的探测活动。星上搭载的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科学仪器,将提高我们对空间环境的认识。

“快堆”“蛟龙”再传捷报

实验快中子反应堆和“蛟龙”深潜机器人,2010年就成为舆论热议的科技项目。今年7月21日,实验快堆成功并网发电,再次提升了中国核能技术的内力。

有专家表示:中国核电的目标是2020年前后建成商用示范快堆,2030年左右建成并推广大型商用快堆。在技术上,快堆比目前核电站使用的轻水堆难度要大得多;由于它前途远大,被称为“梦幻核电站”。

中国并网发电的快堆,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功率、具备发电功能的实验快堆。快堆技术使贫铀矿也有了开采价值,将使可采铀资源成百倍的增加。不仅如此,快堆还能最大程度地“消化”其他核电站废弃的放射性材料,消除环境隐患。

2011年更新履历的还有蛟龙。2010年,它潜入3759米深海,超过了全球海洋平均深度。一年后,它潜得更深了。

7月26日,蛟龙首次下潜至5038.5米,这个深度意味着它可以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历时6个多小时的深海之旅中,各项仪器指标及通讯正常。28日,“蛟龙”再次入水,最大下潜深度5188米,创造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在这两次以及之后几次的下潜中,蛟龙都进行了科学实验,它携带的各种仪器表现正常。

2012年,蛟龙将进行7000米级海试。如果成功,就意味着它可在世界99.8%的海域面积使用。蛟龙能够悬停在特定深度,也可以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还能完成一系列复杂任务。会成为中国人探测深海的好帮手。

值得一提的是,“大洋一号”科考船去年南大西洋发现了多个深海热液区,帮助人们认识了那里独特的生物系统和矿物。海底还有很多宝藏等待中国人去开发。

生理学成就造福人类

2011年,一批有助于增进生理学认识的研究,以及促进医学进步的技术,都诞生在中国——今年年初,山东省的科学家在人类精子成熟相关蛋白研究中取得突破,他们解析了诸多与精子成熟有关的基因,鉴定了一系列重要的蛋白质,有助于提高临床不育的分子诊疗水平。

上海生科院的科学家,则设法将小鼠尾巴上的皮肤细胞直接诱导为肝脏细胞。移植这种肝细胞,可以让肝衰竭的小鼠存活率接近一半。这为治疗人类的肝病找到新希望。

同样来自上海生科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更好克隆动物的方法。他们针对克隆后囊胚大多数在子宫中发育失败的情况,引入一种生育辅助技术。这种通常用于挽救因胎盘缺陷造成的胎儿发育失败的技术,将克隆成功率提高了6倍。

免疫学方面,中国一个研究团队发现, “MHCⅡ类分子”和动物的天然免疫功能显著相关,这为寻找感染疾病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而对万物之灵——大脑的研究也富有新意。复旦大学的科学家详细确认了成年猕猴大脑中由神经干细胞“制造”的新生神经元,并追踪了这些新生神经元在脑内特有的“长距离”迁移。他们还发现,人类脑内的神经干细胞非常活跃,可以不断生成新的神经元。

另一项涉及猕猴的研究也同样重要。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证明,灵长类的大脑前额叶背侧部涉及到了与“自我”相关的信息处理,这暗示大脑前额叶是人类自我意识产生的神经基础。

微观世界呈现更多奇景

宇宙开始后,物质是在何种条件下形成的?中科大的一名博士生同国外合作论文,首次确定:随着宇宙膨胀,夸克—胶子混合“汤”迅速冷却,质子、中子从中析出的临界点差不多是在2万亿摄氏度。

2011年,国际上频传物理学新闻。中国物理学家也收获颇丰。中科大研究人员改进了已有的技术,首次制造出八光子纠缠状态,并完成八端口量子通信实验,打破了之前的六光子纪录。同样在中科大,量子物理学家们还完成了一种新式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实验,增进了对量子力学本质的认识。

来自中科院的化学家则提出了一种碳单质的新结构:除了石墨、金刚石和无定形碳外,科学家提出,如果将立方金刚石结构中每个原子用一个碳的正四面体来替代,将会形成碳的一种新型三维立方晶体结构。

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者则成功实现了多普勒效应的逆转。多普勒效应逆转,指的是当光源不断靠近观察者时,光频率反而降低,光从蓝色趋向红色。这种效应在自然条件下无法发生。实验人员利用一种人工晶体呈现了这种奇观。

古化石显露神秘真相

在古生物研究方面,2011年中国科学家也屡创佳绩。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产自安徽的“蓝田生物群”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该生物群是迄今最古老的多细胞生物群,年龄大概在距今6.35亿—5.8亿年之间。而之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样本则距今5.79亿—5.4亿年。

无独有偶,云南澄江化石库中发现的一种距今5亿多年前的叶足动物——“仙掌滇虫”,还首次揭示了节肢动物的起源。科学家发现,这种具有“节肢”的虫子尚未演化出头部,柔软的躯干也没有明显分节。但是它数量众多的“脚”已经出现了分节。因此认定这种虫子是节肢动物的直系始祖。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探讨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文章也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研究者通过精细的地质分析,认为罪魁是地下岩浆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

中国地质科学院对翼龙和翼龙卵的研究透露出,雄翼龙比雌性要多出头脊梁,而且翼龙不孵蛋;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了一种鹦鹉大小的恐龙,只有一个手指,十分奇特。这些研究都刷新了相关领域的科学认知,并且引起人们无尽的兴趣。

5. 列举一些近五年来的科技或教育成就 越多越好 是政治答题需要的 尽量简短一些 十个字左右 要大家都比

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综合工程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传统中医药得到新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3.97万件增长到12.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0. 58万件增长到2.5万件。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增长,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平均增速高达27.0%,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288亿美元,是2002年的3.5倍,优化了贸易结构,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4.3万亿和3.6万亿;聚集了全国一半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国的1/3;区内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8520.5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25891.8亿元,工业总产值21873.2亿元,工业增加值5021.6亿元,出口创汇967亿美元。

7.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2%。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1009.7亿元,比上年增加25.0%。

8.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成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国家。

9.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2006年,中国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到2134.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的71.1%,企业开发的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科技企业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万家。高等院校现有研究开发人员22.7万人,取得了人类细胞衰老主导基因、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家蚕基因组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公益类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96个国家签订了102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签订了1000多项部门间科技合作协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府间双边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框架。积极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中国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国际对地观测、地球空间双星探测、人类肝脏蛋白质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等等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中国科学家、科学技术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人员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便捷,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迄今为止,中国已参加了大约350个国际科技组织,有206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出任各级领导职位。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1、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

自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2、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

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从0.3645万亿元增长至21.0871万亿元,增长近60倍。

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3、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

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4、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

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5、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

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

20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2008年,奥运会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

(6)科技教育成果扩展阅读

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年均递增7.9%。

其中1979~2006年年均增长9.6%,是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世界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最近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之下,中国的GDP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2、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跨过2万亿美元台阶,跃居世界第四位。

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由2001年的4.2%提高到2005年的5.0%。人均GDP则由1978年的257元提高到2006年的15930元。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6年末的8.8平方米扩大到2005年末的21.3平方米。

3、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农村居民则高于60%,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7. 近代科技发展成果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

当科技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时候 突然发现 宗教早已高高在上了 而现代科技一直在愚昧的否认着宗教 说宗教是迷信 不可信的 可是宗教一直以一种高瞻远瞩的姿态 看着现代科技用自己的手段在证实 着他自己的不足与浅陋 如当现代科技检测不到 人体的脉络的时候 宗教修炼已经用它来调养身体了 现代科学批评是假的迷信的 现在 现代科学证实了人体有脉络 他自己抽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 现在还不能证明的东西多了 龙啊 鬼啊 神啊 你看你是相信谁呢

阅读全文

与科技教育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