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什么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对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的研究,其中涉及了很多领域,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作用。批评语言学认为语言其实是一种实践,不但是反映社会中的各个情况,并且还参与其中。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很广泛,既研究语言是什么,同时还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近几年国内的批评语言学也有很大的突破,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B. 批评语言学述评,审美批评和语言学批评,什么是语言学
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它是一种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根据的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批评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和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School)的社会批评理论。他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所有组成部分都是某种权力的反映。罗杰·佛勒和甘瑟·克里斯还受到了米歇尔·福科的影响。福科的“知识是纯粹的”的传统观念,揭示了知识和权力的不可分割性。一方面,所有知识都是一种特殊权力体制的结果。另一方面,各种形式的知识构成了他们所描述和分析的社会现实:“权力与知识直接地相互包含……不存在任何没有相关知识领域之构成的权力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没有同时包含和构成权力关系的知识。”通过各种不同的话语,权力—知识复合体的效果得到了重新安置:“正是在话语中,权力与知识结合在一起。”佛勒和克里斯理论的语言学基础是萨皮尔—沃尔夫(Sapir-Whorf)的语言决定论( linguistic determinism)和语言相对论( linguistic relativity)学说以及韩里德(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言的社会符号学理论”。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一种语篇分析方法,批评语篇分析的语言分析基础主要建立在现代语言学的各种理论上,尤其是以Halliday为首的系统功能语法。Halliday吸收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语言学观点、伦敦学派J.R.Firth的系统思想、人类学家B.Mali-nowiski的语境思想、社会学家B.Bernstein的语码思想,不把语言看做是由规则组成的系统去描述,而是当做意义的一个来源,是一套与语言应用的环境相联系,供人们选择的意义潜势系统,它强调的是语言与社会的联系。而当代批评语篇分析更多的是从批评科学而不是语言学汲取营养,虽然它也需要语言和符号分析理论的支撑。当代批评语篇分析家认为话语是构成社会实践活动的符号成分(semiotic elements of social prac-tice),对话语的再思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研究话语奠定了基础。
三、主要原则
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了履行自身的首要任务,即探索语篇与其过程、语言形式与社会以及符号过程等的辩证,要求能对语言形式作更为有力的描述。费尔克拉夫和沃戴克把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原则概括为:
(1)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社会问题,它以社会的、文化的实践和结构为出发点把焦点对准语言,不是为语言而语言。
(2)权利关系是“话语的”,即话语是社会权利关系生成和再现的场所。
(3)话语构成社会和文化,话语是社会和文化再现和变化的场所。
(4)话语从事意识形态的工作,话语结构展现、加强、再生社会中的权力和支配关系,并使其合理化或对其进行置疑。
(5)话语是历史的,它应被置于语境中加以考察。
(6)文本与社会的关系是经由中介产生的。话语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话语构造社会结构,也被社会所构造。
(7)批评性话语分析对话语结构不仅仅是描述性的,它更是解释性的。它试图根据社会互动的特征,尤其是根据社会结构特征对话语结构进行解释。
(8)话语是社会行动的形式,它揭示权力关系的隐晦性。
四、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和新动态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最早是1979年由n.Fowler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提出的,20世纪末在欧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热潮。目前,批评话语分析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种新趋势,从而产生包括批评语言学、批评教育学、批评社会学、批评话语意识、批评社会语言学与批评写作相互交叉的一门学科—批评应用语言学(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如在荷兰有VanDijk教授建立的批评语篇研究中心和出版的学术期刊Discourse&S‘,ciety,在英国有N.Fairclough教授建立的研究中心和PaulChilton教授主编的学术期刊Languageandpolities;国内语言学界过去10年里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展开,或者说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可喜的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语言学界兴起一股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热潮,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商业大学等外语院系的研究较为突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戴伟栋、北京师范大学的叶起昌和天津商业大学的田海龙等多位教授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频频发表文章,介绍西方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动态,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阐释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英、汉语篇的批评性对比分析日益得到重视;在重视英语语料的同时,汉语语料的本土化研究初步得到加强。辛斌等学者正在从事的英汉语篇批评性对比研究反映了CDA研究在国内的这一新特点、新趋势。一些学者(如张迈曾、徐涛、项蕴华、田海龙等)不满足对英语语料的分析利用,正开展对现代汉语篇章的批评性分析研究。有些专家从文化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英汉语篇进行了对比批评分析研究,对翻译研究很有启发和帮助。相信这些学者的研究将带动和激励其他人一起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国内的PDA②研究已经起步,CDA和PDA的比较研究已有人关注,并努力与国际接轨。国内PDA研究和机构话语分析的研究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拓展。它会促动CDA理论的纵深研究与发展。根据国内最近的几次(批评)话语分析研讨会和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的介绍情况来看,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积极话语分析(PDA)的研究,甚至CDA与PDA的对比研究。(朱永生,2006等) 批评应用语言学理论的介绍与应用将在我国逐渐推广。因为这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它将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另外,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得到运用。一些学者已尝试将他们的一些新成果应用于CDA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功能语法分析软件和语料库建设将被用于批评话语分析。(李战子,200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机构语言批评研究、组织语篇批评分析、政治语篇批评分析、媒体语篇批评研究等必将像国外一样得到蓬勃发展。
五、结语
笔者认为,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批评话语分析将与语言学、认知、社会紧密联系。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建构。它实际上凸显了语言中人们熟视无睹的权势关系与意识形态过程。相对于主流语言学和主流语篇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更注重从社会制度和社会构成这一更深的层次来寻求解释语篇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在强调社会对语篇的影响的同时,还注重研究语篇对社会的反作用力,充分认识到语篇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中对社会文化变化和再生产所起的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研究专著和硕士、博士论文还很少而国外却很常见,内容也涉及诸多方面。其次,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成果多为综述性论文,纵深的研究成果不够多。此外,研究内容不够丰富。国内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语篇的批评性分析研究,对批评语用学、批评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批评话语分析尽管还称不上是一种语言研究的新流派,尽管还存在着许多缺陷甚至矛盾之处,但它却代表着一种语言研究的新视角,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也在不断地对这些理论加以修改和完善,以期更好地为话语的批评性分析提供更完整的理论框架。
C. 辛斌的科研成果
1.《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独著
2.《当代语用学理论与分析》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主编
3.《辛斌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4.“当代语言研究中的游戏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5期
5. “批评语言学方法论”,《外国语》,2002年第5期
6.“语言、语篇和权力”,《外语学刊》,2003年第6期
7.The Natural Approach to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当代语用学理论与分析》。
8.“批评性语篇分析:问题与讨论”《外国语》2004/5
9.“略论批评语言学的哲学社会学背景”《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10.“论理解的历史性和解释的客观性”,《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
11.“论意义的合法化、习惯化和语境化”,《外语学刊》2004/5
1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与批评语言学”,《文艺报》2004/12/16第3版
13.“批评语言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性语篇分析中的意识形态观”,《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9
14.“关于批评性语篇分析中几个概念的讨论”,《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5/3
15.“指示词语this和that在英语口语中的使用和理解”,《外语学刊》2005/5 (辛斌、沈磊)
16.“英语因特网语的形式与功能”,《外语电化教学》2006/1(辛斌、张雪梅)
17.“《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18.“互文性、非稳定意义和稳定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
19. “福柯的权力论与批评性语篇分析”,《外语学刊》2006年3月,第2期
20.“Schema theory and EFL reading comprehension”,《英语教学研究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21.“语言和意识形态(一)”,《符号学与符号学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22.“语言和意识形态(二)”,《符号学与符号学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23.“报纸新闻中直接引语的形势与功能”,《高校英语报刊教学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英语研究》2006年第4期(12月)
24.“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应用及跨学科研究——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综述”(辛斌, 李曙光),《外语研究》2006年第5期(10月)
25.“Integrating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ulture into FLT”, 世界文明国际论坛第二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澳门理工学院、澳门基金会出版,2006
26. “应改变‘ 保姆式’的方式和‘家长式’的目标期待”,《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4月第4期:“外语教学改革出路笔谈”
27.“语言、思维、认知—再论沃尔夫假说”,《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1月第1期。(施光、辛斌)
28.“转述言语与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外国语》2007年7月第4期
D. 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的是社会权力关系怎么通过语言的运用被确立和加强的。只谈最浅显的层面,不谈福柯。
话语的定义
话语(discourse)指的是一组意思,比喻,表达,形象,故事和叙述组织在一起表达特定的事件。对于一个客体,可以有多种话语,通过不同的方式把它呈现给世界。
有些事,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合理,不深究原因。比如在一个公司里,人力资源部门有很大权力,而在另一个公司里,人力资源部门没什么权力。我们要考虑的是,这是有意识的决定,还是权力斗争平衡的产物,或者其他。每种解释,都是话语(discourse)。
为什么我们要关心话语?
因为它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任何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把话语当做:
想当然的道理
真理
未曾言明的假设
话语,权力和知识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谁有权力说,以什么样的权威说。话语不但体现意义,还体现社会关系。
话语分析的重要元素
记录 register
使用了什么语言,科学语言还是基于事实的语言?其中提到的事实是毫无疑问的吗?
大意 tenor
话语的是为谁组织的?作者有没有用“明显”,“显然”等让自己显得权威?他们有没有试图说服你他们的观点就是唯一正确的观点
方式 mode
除了文字表述外是不是还有图标?这些图形有啥作用,表达涵义还是加强文字的涵义,或是为了加强说服力?
话语分析要问的问题
主要的话语是什么?
谁是这种观点的受益者?
谁写的话语?
读者是谁?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或修辞方法?
运用了什么图表,表达了什么信息?
为什么没有提XXX?
英语学人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17万粉丝 · 4.4万赞
搜索
开会发言说话技巧
说话技巧和应变能力
万能口才公式
怎么训练说话的语调
说话逻辑训练
提升说话底气的方法
E. 湖南文理学院的办学条件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该校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湖南省特色专业,2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湖南省精品课程。 重点专业 湖南省重点专业生物科学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 湖南文理学院特色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所在单位 级别 批准时间 1 汉语言文学 文史学院 国家级 2009 2 地理科学 资旅学院 国家级 2008 3 音乐学 音乐学院 省级 2008 4 生物科学 生科学院 省级 2008 5 农学 生科学院 省级 2009 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学院 省级 2009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生物学基础实验室 电气信息基础实验室
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7项。 国家级精品课程 文艺鉴赏学(魏饴)省级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刘潇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齐恒)量子力学(蔡新华)音乐欣赏(吴修林)大学语文(佘丹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周双娥)大学英语(陈勇)自动控制理论(潘湘高)人文地理学(董明辉)材料力学(吴晓)生物学基础实验(王文龙)动物生产学(李淑红)植物学(彭友林)教学成果
截止2014年11月,学校共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7项。 湖南文理学院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获奖时间授奖单位获奖等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教育部二等奖2004省教育厅一等奖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002省教育厅一等奖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6省教育厅一等奖四导结合,构建大学生和谐发展新机制2006省教育厅一等奖地方高校生物基础“531”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2006省教育厅一等奖大学素质教育“文艺鉴赏学”课程的构建与实践2000省教育厅二等奖写作教学流派的创建2000省教育厅二等奖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实践,深化经济地理教学改革2000省教育厅三等奖新时期高师中文专业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对接研究2004省教育厅三等奖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06省教育厅三等奖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09省教育厅三等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教师的学习策略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009省教育厅三等奖音乐学专业特色培育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09省教育厅三等奖构建植物学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2009省教育厅三等奖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三维一体”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09省教育厅三等奖提高中学校长培训质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9省教育厅三等奖“知识、阅读、表达”三位一体的大学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0省教育厅二等奖电气信息基础实验“一四三”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0省教育厅三等奖地方高校法学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学生实务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0省教育厅三等奖构建“一、三、三”实践教学新体系,实践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2010省教育厅三等奖地方院校“学研结合”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0省教育厅三等奖建立“1+2”培养模式实施多层面驱动体—面向工程实践的大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2010省教育厅三等奖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为抓手,全面构建学用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3省教育厅一等奖经管类程序性知识能力转化的探索与实践2013省教育厅三等奖地方高校城乡规划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2013省教育厅三等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视域下的新建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2013省教育厅三等奖学校荣誉 2003年被授予“湖南省文明高校”,2004年被授予“湖南省文明单位”,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科研管理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和湖南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2004年、2005年三次获得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院工会被省教育工会和省工会分别授予“省模范教职工之家”、“省模范职工之家”光荣称号,院团委被团中央授予“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
该校被列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 截止2016年3月,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南方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研究(湖南及周边地区),主持完成国家基金科研项目4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多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湖南省教学成果奖多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400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等60多项。
2000年至2005年,该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6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973项目各1项。承担教育部重点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1项、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20项,参与科技部重大项目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省社科成果奖6项,获得专利9项,公开发表论文2851篇,出版专著108部,编写教材48部,其中226篇论文被《SCI》、《EI》、《ISTP》、《CSSCI》、新华文摘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 2000-2006年获得部省级奖科研成果一览表 获奖人成果名称奖励名称获奖等级授奖部门及时间张志元生物型柑桔长效保鲜剂-贮鲜灵的研制及保鲜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0.11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罗永兰防病机理研究魏饴论文:悄然勃兴的休闲文学湖南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2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龚德贵著作:现代排球教学研究湖南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四等奖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2002.2董明辉著作:中国旅游地理湖南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四等奖2002.2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彭友林湖南省扁豆种质资源及湘扁豆1号、2号的选育与推广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3.11湖南省人民政府唐纯武李密万海清杨杰著作:《中国常德诗墙诗词系列丛书》湖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12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赖汉屏刘梦初阮先鲍杨万柱李诗平著作:《高级英语写作》湖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12湖南省社科评成果审委员会李钢李金姝杨万柱论文“城市文化、城市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湖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12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郑长成三山岛矿区涌水预测与疏堵技术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4.11山东省人民政府郑长成滨海矿床防治水与采矿技术研究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4.2中国黄金协会吴晓、黎大志、文会军、姚春梅、杨立军、幸理工程结构元件非线性振动与分岔的理论研究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6.11.9湖南省人民政府段大明中国电影电视艺术现状及发展研究湖南省社科成果奖四等奖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2006.01.08张芙华经济伦理道德建设研究湖南省社科成果奖四等奖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2006.01.082000年——2003年授权专利 专利名称专利设专利类型备注计人防窃电单相感应式电度表吴为龙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玻璃钢专用涂料的制作方法周诗彪发明专利已经授权保鲜方便米粉的生产方法杨明毅发明专利已经授权发芽糙米的一体化生产设备杨明毅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制作方法(1)周诗彪发明专利已经授权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制作方法(2)周诗彪发明专利已经授权水利全自动扬水机陈召国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手指微型笔辛斌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V型管式反应器装置周诗彪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2003年——2005年授权专利 多功能隧道式糙米发芽装置杨明毅发明专利已受理基于醋酸乙烯酯高黏度乳胶研制方法周诗彪发明专利已受理一种冰浴匀浆机王智实用新型专利已受理农药对捕食性天敌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快速监测方法——压电石英阻抗分析法王智发明专利已受理激光式数字转数计示教仪邱德润实用新型专利已受理德国小蠊诱杀毒饵张健华发明专利已受理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对反舰导弹毁伤效应的计算方法杜云峰发明专利已受理新型纺织纤维水分测试仪王建君实用新型专利已受理一种测量纺织纤维水分的方法王建君发明专利已受理珍珠饮品原料及其制备方法杨品红发明专利已受理
F.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肇始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和1898年创办的金陵大学外文系。三江师范学堂筹办之初,就首设日文教学,以利中日教习“互换知识”。1903年学堂开学,开课程十七种,其中英文、东文(日文)各占一门。1917年设英文专修科,1920年设英文系,1921年设西洋文学系,1923年由西洋文学系、英语系、德、法、日各学科合并成外国语文系。1952年院系调整,国立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外文系和金陵大学外文系合并组建南京师范学院外文系,张士一担任教育系兼外文系主任。
外国语学院历来人文荟萃,名家云集。先后在外国语学院主持工作的著名学者有:吴宓(哈佛)、梅光迪(哈佛)、楼光来(哈佛)、张士一(哥大)及著名诗人闻一多等。在过去百年的教学实践中,南师大外国语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和高级人才,外语界著名学者文秋芳、王宁、程琪龙、郝振益、吴翔林、程爱民,经济学家洪银兴、刘明康等在此工作和学习。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内外语院系中实力较强的院系之一。外国语学院于1986年建成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1990年与文学院联合建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1998年建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00年与文学院联合建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2001年招收首批博士研究生。2003年建成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和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006年建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07年8月被授予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建成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1个博士点。1990年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厅首批重点学科,1994年与南京大学、苏州大学联合被评为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2001年与苏州大学联合被评为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1996年“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育”项目被列为江苏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后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申报的“英语语言与文化”项目被列为国家计委、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003年英语教育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2005年通过省专家评审组的评审并获得好评,正式被命名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9年外国语言文学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获全国第七;2010年外国语言文学被评为江苏省优势学科。。 ­ 现学院正朝着建设研究型学院迈进。学院在美国文学与文明研究、神经认知语言学研究、理论语言学研究、翻译学研究、文化符号学研究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文学与文明学科带头人为哈佛大学博士、著名美国文学专家、博士生导师钱满素教授。哈佛大学博士后杨昊成教授为研究成员。神经认知语言学学科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倪传斌教授。他把自然科学融入语言学研究,开创国内先例。并建有神经认知语言学实验室。并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包括张辉教授(博导)、刘宇红教授(博导)、汪少华教授(博导)等;理论语言学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副会长,著名篇章语言学、批评语言学、语用学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辛斌教授。还有句法学研究专家、曾在《外国语》上发表过十多篇文章的博士生导师黄和斌教授、还有司联合教授、王文琴教授等。翻译学研究学科带头人为著名翻译理论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建构主义翻译学创始人、博士生导师吕俊教授。文化符号学带头人为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杰教授、博士生导师康澄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毅衡教授以及文化研究专家顾家祖教授。英美文学方向研究团队有姚君伟教授(博导)、王晓英教授(博导)、陈爱敏教授(博导)、武月明教授、吕红灵教授、丁建宁教授等。加拿大文学方向有傅俊教授(博导)。俄语语言文学研究团队为:王冬竹教授(博导)、张杰教授(博导)、康澄教授(博导)等;日语语言文学带头人为江苏省特聘教授林敏洁(博导)、季爱琴教授、郭常义教授等。法语语言文学带头人为校级特聘宋学智教授(博导、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刘阳教授(博导)。德语语言文学带头人为陈良梅教授。应用语言学方向有马广惠教授(博导)、陈莉萍教授(博导)、王娟教授、刘学惠教授等。
外国语学院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广泛,2005年来学院还承担了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主办了约15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外国语学院学科梯队整齐,研究方向比较齐全,科研成果丰硕,“十五”期间出版了学术专著36 部,教材、工具书、编译著等100多种,发表论文约701篇,已完成或正主持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教委和省政府、省教委科研项目40多项。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将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研究型学院。
G. 批评语言学和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回事吗
下面这篇文章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常丽娟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原则、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动态等方面加以概括, 预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发展的新动态。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学;概述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它是一种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根据的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批评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和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School)的社会批评理论。他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所有组成部分都是某种权力的反映。罗杰·佛勒和甘瑟·克里斯还受到了米歇尔·福科的影响。福科的“知识是纯粹的”的传统观念,揭示了知识和权力的不可分割性。一方面,所有知识都是一种特殊权力体制的结果。另一方面,各种形式的知识构成了他们所描述和分析的社会现实:“权力与知识直接地相互包含……不存在任何没有相关知识领域之构成的权力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没有同时包含和构成权力关系的知识。”通过各种不同的话语,权力—知识复合体的效果得到了重新安置:“正是在话语中,权力与知识结合在一起。”佛勒和克里斯理论的语言学基础是萨皮尔—沃尔夫(Sapir-Whorf)的语言决定论( linguistic determinism)和语言相对论( linguistic relativity)学说以及韩里德(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言的社会符号学理论”。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一种语篇分析方法,批评语篇分析的语言分析基础主要建立在现代语言学的各种理论上,尤其是以Halliday为首的系统功能语法。Halliday吸收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语言学观点、伦敦学派J.R.Firth的系统思想、人类学家B.Mali-nowiski的语境思想、社会学家B.Bernstein的语码思想,不把语言看做是由规则组成的系统去描述,而是当做意义的一个来源,是一套与语言应用的环境相联系,供人们选择的意义潜势系统,它强调的是语言与社会的联系。而当代批评语篇分析更多的是从批评科学而不是语言学汲取营养,虽然它也需要语言和符号分析理论的支撑。当代批评语篇分析家认为话语是构成社会实践活动的符号成分(semiotic elements of social prac-tice),对话语的再思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研究话语奠定了基础。
三、主要原则
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了履行自身的首要任务,即探索语篇与其过程、语言形式与社会以及符号过程等的辩证,要求能对语言形式作更为有力的描述。费尔克拉夫和沃戴克把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原则概括为:
(1)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社会问题,它以社会的、文化的实践和结构为出发点把焦点对准语言,不是为语言而语言。
(2)权利关系是“话语的”,即话语是社会权利关系生成和再现的场所。
(3)话语构成社会和文化,话语是社会和文化再现和变化的场所。
(4)话语从事意识形态的工作,话语结构展现、加强、再生社会中的权力和支配关系,并使其合理化或对其进行置疑。
(5)话语是历史的,它应被置于语境中加以考察。
(6)文本与社会的关系是经由中介产生的。话语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话语构造社会结构,也被社会所构造。
(7)批评性话语分析对话语结构不仅仅是描述性的,它更是解释性的。它试图根据社会互动的特征,尤其是根据社会结构特征对话语结构进行解释。
(8)话语是社会行动的形式,它揭示权力关系的隐晦性。
四、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和新动态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最早是1979年由n.Fowler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提出的,20世纪末在欧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热潮。目前,批评话语分析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种新趋势,从而产生包括批评语言学、批评教育学、批评社会学、批评话语意识、批评社会语言学与批评写作相互交叉的一门学科—批评应用语言学(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如在荷兰有VanDijk教授建立的批评语篇研究中心和出版的学术期刊Discourse&S‘,ciety,在英国有N.Fairclough教授建立的研究中心和PaulChilton教授主编的学术期刊Languageandpolities;国内语言学界过去10年里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展开,或者说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可喜的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语言学界兴起一股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热潮,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商业大学等外语院系的研究较为突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戴伟栋、北京师范大学的叶起昌和天津商业大学的田海龙等多位教授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频频发表文章,介绍西方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动态,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阐释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英、汉语篇的批评性对比分析日益得到重视;在重视英语语料的同时,汉语语料的本土化研究初步得到加强。辛斌等学者正在从事的英汉语篇批评性对比研究反映了CDA研究在国内的这一新特点、新趋势。一些学者(如张迈曾、徐涛、项蕴华、田海龙等)不满足对英语语料的分析利用,正开展对现代汉语篇章的批评性分析研究。有些专家从文化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英汉语篇进行了对比批评分析研究,对翻译研究很有启发和帮助。相信这些学者的研究将带动和激励其他人一起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国内的PDA②研究已经起步,CDA和PDA的比较研究已有人关注,并努力与国际接轨。国内PDA研究和机构话语分析的研究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拓展。它会促动CDA理论的纵深研究与发展。根据国内最近的几次(批评)话语分析研讨会和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的介绍情况来看,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积极话语分析(PDA)的研究,甚至CDA与PDA的对比研究。(朱永生,2006等) 批评应用语言学理论的介绍与应用将在我国逐渐推广。因为这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它将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另外,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得到运用。一些学者已尝试将他们的一些新成果应用于CDA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功能语法分析软件和语料库建设将被用于批评话语分析。(李战子,200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机构语言批评研究、组织语篇批评分析、政治语篇批评分析、媒体语篇批评研究等必将像国外一样得到蓬勃发展。
五、结语
笔者认为,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批评话语分析将与语言学、认知、社会紧密联系。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建构。它实际上凸显了语言中人们熟视无睹的权势关系与意识形态过程。相对于主流语言学和主流语篇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更注重从社会制度和社会构成这一更深的层次来寻求解释语篇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在强调社会对语篇的影响的同时,还注重研究语篇对社会的反作用力,充分认识到语篇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中对社会文化变化和再生产所起的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研究专著和硕士、博士论文还很少而国外却很常见,内容也涉及诸多方面。其次,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成果多为综述性论文,纵深的研究成果不够多。此外,研究内容不够丰富。国内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语篇的批评性分析研究,对批评语用学、批评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批评话语分析尽管还称不上是一种语言研究的新流派,尽管还存在着许多缺陷甚至矛盾之处,但它却代表着一种语言研究的新视角,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也在不断地对这些理论加以修改和完善,以期更好地为话语的批评性分析提供更完整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L.Language and Power[M].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8.
[2]Fairclough.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3]戴炜华陈宇韵.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J].外语研究, 2004(4):12-16.
[4]田海龙.《后现代社会中的话语:批评话语分析再思考》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318-320.
[5]辛斌.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 (1).
[6]王占斌, 苑春鸣.《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梳理和评述》[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7 (5).
[7]支永碧,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新动态[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3).
H. 做那个恢复视力的激光手术多少岁以上合适
你好:原则上是75度到3000度近视,18周岁到50周岁都可以。但是主要还是要看术前的两次检查能否通过。手术配合好的话大概是十几分钟的时间,术后第二天正常用眼。以下两篇文章供你参考:
LASIK准分子激光层状角膜重塑术,它是近年来问世的显微板成型系统和准分子激光的结合,其方法是利用全自动角膜层状塑型设备,制作出角膜瓣,在瓣下角膜基层上进行激光塑型,微量改变角膜弧度。此方法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因而最符合角膜的生理解剖,可用于矫正75-3000度以下近视、 600 度以下散光。无痛苦、恢复快,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治疗屈光不正的技术。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是眼科领域一项革命性的成果,给广大近视患者带来了方便。可以说其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快捷性已相当深入人心。
那么,准分子激光为何能够如此快捷、方便地治疗近视呢?准分子激光是193纳米波长的紫外光,它与角膜组织接触时发生光化学反应,每个激光脉冲可精确切削0.25微米,将角膜前表面进行精心修饰,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就好像是将您的隐形眼镜烙在了角膜上。这个手术需时非常短,如果加上手术准备时间,双眼同时做,您只需在手术床上躺15至20分钟左右,就再也不用戴眼镜了。
这个手术最先在美国展开,已有20多年历史。全世界到目前为止已大约治疗了近百万近视患者,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激光治近视眼副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准分子激光激光治疗近视眼, 目前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虽术后恢复快,无疼痛,用药时间也很短,但仍有发生板层性角膜炎、层间异物、上皮植入等并发症的可能。此外,激光治近视眼副作用早期可能有感染、过矫或欠矫、激光切削偏心、干眼、视疲劳等并发症,短期内夜间看灯会出现眩光等。
LASIK是高度选择性手术,医生和患者均应清楚了解手术本身的风险。尽管全世界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数百万的临床结果都证明,LASIK是迄今为止最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
只要选对医院、选对医生,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安全的。其实,戴隐形眼镜并不比激光手术安全。以北京同仁医院为例,准分子激光手术以后几乎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而戴隐形眼镜者,每年都有几十个因感染而就诊。
文章选自:北京佳汇眼科
I. 批评语言学和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回事吗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常丽娟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原则、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动态等方面加以概括, 预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发展的新动态.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学;概述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它是一种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根据的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批评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和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School)的社会批评理论.他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所有组成部分都是某种权力的反映.罗杰·佛勒和甘瑟·克里斯还受到了米歇尔·福科的影响.福科的“知识是纯粹的”的传统观念,揭示了知识和权力的不可分割性.一方面,所有知识都是一种特殊权力体制的结果.另一方面,各种形式的知识构成了他们所描述和分析的社会现实:“权力与知识直接地相互包含……不存在任何没有相关知识领域之构成的权力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没有同时包含和构成权力关系的知识.”通过各种不同的话语,权力—知识复合体的效果得到了重新安置:“正是在话语中,权力与知识结合在一起.”佛勒和克里斯理论的语言学基础是萨皮尔—沃尔夫(Sapir-Whorf)的语言决定论( linguistic determinism)和语言相对论( linguistic relativity)学说以及韩里德(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言的社会符号学理论”.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一种语篇分析方法,批评语篇分析的语言分析基础主要建立在现代语言学的各种理论上,尤其是以Halliday为首的系统功能语法.Halliday吸收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语言学观点、伦敦学派J.R.Firth的系统思想、人类学家B.Mali-nowiski的语境思想、社会学家B.Bernstein的语码思想,不把语言看做是由规则组成的系统去描述,而是当做意义的一个来源,是一套与语言应用的环境相联系,供人们选择的意义潜势系统,它强调的是语言与社会的联系.而当代批评语篇分析更多的是从批评科学而不是语言学汲取营养,虽然它也需要语言和符号分析理论的支撑.当代批评语篇分析家认为话语是构成社会实践活动的符号成分(semiotic elements of social prac-tice),对话语的再思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研究话语奠定了基础.
三、主要原则
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了履行自身的首要任务,即探索语篇与其过程、语言形式与社会以及符号过程等的辩证,要求能对语言形式作更为有力的描述.费尔克拉夫和沃戴克把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原则概括为:
(1)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社会问题,它以社会的、文化的实践和结构为出发点把焦点对准语言,不是为语言而语言.
(2)权利关系是“话语的”,即话语是社会权利关系生成和再现的场所.
(3)话语构成社会和文化,话语是社会和文化再现和变化的场所.
(4)话语从事意识形态的工作,话语结构展现、加强、再生社会中的权力和支配关系,并使其合理化或对其进行置疑.
(5)话语是历史的,它应被置于语境中加以考察.
(6)文本与社会的关系是经由中介产生的.话语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话语构造社会结构,也被社会所构造.
(7)批评性话语分析对话语结构不仅仅是描述性的,它更是解释性的.它试图根据社会互动的特征,尤其是根据社会结构特征对话语结构进行解释.
(8)话语是社会行动的形式,它揭示权力关系的隐晦性.
四、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和新动态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最早是1979年由n.Fowler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提出的,20世纪末在欧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热潮.目前,批评话语分析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种新趋势,从而产生包括批评语言学、批评教育学、批评社会学、批评话语意识、批评社会语言学与批评写作相互交叉的一门学科—批评应用语言学(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如在荷兰有VanDijk教授建立的批评语篇研究中心和出版的学术期刊Discourse&S‘,ciety,在英国有N.Fairclough教授建立的研究中心和PaulChilton教授主编的学术期刊Languageandpolities;国内语言学界过去10年里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展开,或者说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可喜的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语言学界兴起一股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热潮,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商业大学等外语院系的研究较为突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戴伟栋、北京师范大学的叶起昌和天津商业大学的田海龙等多位教授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频频发表文章,介绍西方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动态,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阐释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英、汉语篇的批评性对比分析日益得到重视;在重视英语语料的同时,汉语语料的本土化研究初步得到加强.辛斌等学者正在从事的英汉语篇批评性对比研究反映了CDA研究在国内的这一新特点、新趋势.一些学者(如张迈曾、徐涛、项蕴华、田海龙等)不满足对英语语料的分析利用,正开展对现代汉语篇章的批评性分析研究.有些专家从文化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英汉语篇进行了对比批评分析研究,对翻译研究很有启发和帮助.相信这些学者的研究将带动和激励其他人一起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国内的PDA②研究已经起步,CDA和PDA的比较研究已有人关注,并努力与国际接轨.国内PDA研究和机构话语分析的研究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拓展.它会促动CDA理论的纵深研究与发展.根据国内最近的几次(批评)话语分析研讨会和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的介绍情况来看,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积极话语分析(PDA)的研究,甚至CDA与PDA的对比研究.(朱永生,2006等) 批评应用语言学理论的介绍与应用将在我国逐渐推广.因为这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它将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另外,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得到运用.一些学者已尝试将他们的一些新成果应用于CDA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功能语法分析软件和语料库建设将被用于批评话语分析.(李战子,200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机构语言批评研究、组织语篇批评分析、政治语篇批评分析、媒体语篇批评研究等必将像国外一样得到蓬勃发展.
五、结语
笔者认为,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批评话语分析将与语言学、认知、社会紧密联系.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建构.它实际上凸显了语言中人们熟视无睹的权势关系与意识形态过程.相对于主流语言学和主流语篇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更注重从社会制度和社会构成这一更深的层次来寻求解释语篇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在强调社会对语篇的影响的同时,还注重研究语篇对社会的反作用力,充分认识到语篇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中对社会文化变化和再生产所起的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研究专著和硕士、博士论文还很少而国外却很常见,内容也涉及诸多方面.其次,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成果多为综述性论文,纵深的研究成果不够多.此外,研究内容不够丰富.国内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语篇的批评性分析研究,对批评语用学、批评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批评话语分析尽管还称不上是一种语言研究的新流派,尽管还存在着许多缺陷甚至矛盾之处,但它却代表着一种语言研究的新视角,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也在不断地对这些理论加以修改和完善,以期更好地为话语的批评性分析提供更完整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L.Language and Power[M].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8.
[2]Fairclough.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3]戴炜华陈宇韵.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J].外语研究, 2004(4):12-16.
[4]田海龙.《后现代社会中的话语:批评话语分析再思考》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318-320.
[5]辛斌.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 (1).
[6]王占斌, 苑春鸣.《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梳理和评述》[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7 (5).
[7]支永碧,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新动态[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