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声呐仪可以测物体的大小吗
理论上当然可以,如果距离固定,简单的通过信号强度就可以识别大小,如果距离不固定,就只能通过类似侧扫声纳,或者相控阵来实现了。
⑵ 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的搜救措施
马航与搜救部门取得联络以锁定航班位置,搜集行动开始。中国外交部、驻马来西亚使馆和驻越南使馆已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马航表示与政府方面一起合作,后者已经启动搜救组定位该客机,定位飞机所在地点。搜救工作正在进行。飞机上载有足够7小时飞行的燃料,燃油应该已经延烧殆尽。
截至2014年3月18日17时,中方舰船已陆续抵达新加坡附近的临时集结点。19日8时,现场舰船将从集结点出发,兵分南北两路,赶赴任务海区,正式开始第二阶段的搜寻任务。新划定的南北两个搜寻区域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副主任卓立介绍,划定南北两个新的搜寻区域(如上图),主要是考虑到马方2014年3月15日公布了失联飞机可能飞往的南北两个走廊。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其他国家已经对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进行了搜寻,澳大利亚派飞机对科科斯群岛和圣诞岛进行了搜寻。为了减少搜救重叠,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决定中方舰船在苏门答腊岛附近搜寻。
此次前往孟加拉湾、印度尼西亚以西海域搜寻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搜救行动,面临着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搜寻区域处于热带海区,风大浪高,特别是印度洋方向,水深达4000米至5000米。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还重新划定了商船搜寻区域,要求航经的商船适当调整航线,在孟加拉湾和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西部海域协助搜寻。同时,与农业部渔政局沟通,请其协调在印度洋相关海域进行远洋作业的渔船加强水面瞭望,协助搜寻。
搜寻分三步:搜寻漂浮物、定位黑匣子及派出水下机器人
“海巡01”是中国最大公务船。作为南部搜寻编队的指挥船,该船轮船长姜龙18日表示,“海巡01”轮预计于18日23时左右抵达新加坡港锚地,将加装燃油和航空煤油,然后前往巽他海峡,并等待进一步指令,确定搜索区域和任务。记者了解到,届时船载设备的搜寻将分三步进行。
随船前往的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测量队队长张良介绍说,“海巡01”轮携带专业设备抵达目标海域后,将首先使用雷达、光电系统等船载设备,广域搜寻漂浮物、残骸、航油油迹等疑似目标。发现疑似目标后,使用黑匣子搜寻仪、侧扫声呐、磁力仪等专业扫测设备逐片定点搜寻。最后,如有必要,还将使用水下机器人对疑似目标进行近距离的光学及声学扫描。
搜救队伍
搜救行动的参与机构包括马航,马来西亚民航局,马来西亚皇家空军部队及海军部队,马来西亚海事执行机构,以及泰国,越南,菲律宾,中国,以及包括新加坡与澳洲,英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在内的综合区域方位系统总部,还有美国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指挥部。
搜索黑匣子
我国海巡01轮5日在南纬25度、东经101度附近南印度洋水域通过黑匣子搜寻仪侦听到频率37.5kHz每秒一次的脉冲信号,正合力确认与马航MH370失联客机的关联性。
信号是4日“海巡01”轮黑匣子搜寻小艇上的人员搜听到的,艇上同时有3人证实搜听到疑似信号,但由于信号搜听到时非常突然,当时来不及将信号录制下来。5日16∶30左右侦听到1分半钟左右的信号,此信号与MH370的关联性正在确认中。
军事专家:侦听到的信号与MH370关联很大
军事专家尹卓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该搜寻区域不是主要商业航线,商船不太会走,也不是商业飞机的通道,其他飞机发出类似信号的可能性很小。也没发现这个区域有坠落。所以海巡01听到的信号与MH370关联性很大。如果是黑匣子,飞机残骸应该就在附近。
黑匣子的电力能维持30天
黑匣子的学名是飞行数据记录仪,记录飞机飞行期间的详细信息资料。
黑匣子名称虽然带“黑”字,但通常为橙红色,是长约40厘米、宽与高约为20厘米的长方形金属盒子,每个重约20公斤到30公斤。
黑匣子内脉冲信号发射器的电力能维持30天左右,其信号发射将像手电筒电力不足般慢慢减弱,直至消失。据马来西亚方面介绍,马航370航班黑匣子信号从4月7日起减弱,4月12日消失。
事件结果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就有关失联客机MH370的最新相关进展召开新闻发布会。同时,马航也在北京联络失联客机乘客家属召开紧急会议。纳吉布在发布会上说,根据新的调查结果,这架航班是往南线飞行,其最后位置在南印度洋,位于澳大利亚珀斯西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24日发表声明称,马航在排除合理怀疑之后认为,失联的MH370客机机上无人幸存。马航对此深感痛惜。另据英国天空新闻(Skynews)此前报道,马航失联MH370乘客家属将乘坐包机前往澳大利亚。
事件教训
为了搜救飞机黑匣子,各国已经动用了从太空、空中到海上、水下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手段和高科技装备,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大搜索。以搜索黑匣子为例,水下声纳探测技术就可以帮助找到黑匣子。迄今无法找到失联客机的首要原因是客机黑匣子无法实时传回数据,导致搜索的目标范围太大,难度过高。
黑匣子学名叫“飞行记录器”(Flight Recorder)。客机上安装的飞行记录器有2台,一台是飞机数据记录器(FDR),负责记录飞行时间、速度、高度、飞机舵面偏度、发动机转速等数据;另一台是座舱话音记录器(CVR),负责记录机上空勤人员的对话、机上与地面的通话,以及机舱里的各种声音。
这也意味着,如果飞机黑匣子可以实时传回数据,地面人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飞机的位置和航向,也就不会导致飞机失去联系的最佳搜救时间被耽误。
马航发布第一条声明的时间是8日上午7点24分,而客机与胡志明管制区同管制部门失去通讯联络的时间为1点30分,从失去联络到公布失踪消息,中间有约6个小时的时间差。
六个小时后,飞机的位置会发生很大的变动,而关键的是,由于黑匣子无法实时传回数据,飞机的飞行方向无法确定,如果飞机没有按照原来的航线继续飞行,甚至折返,那么整个搜救的范围就需要画很大一个圆。
无奈依靠“多普勒效应”确定航向
2014年3月30日,马来西亚宣布失联客机坠毁于南印度洋,但原定的航行路线是往北。这也导致开始的搜救工作几乎成了无用功。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24日说,国际海事组织借助多普勒效应,揭示了MH370航班的飞行轨迹。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离观测者而去时,接受到波的频率小于发射频率。反之,当波源向着观测者而来时,接受到波的频率将大于发射频率。例如,当火车靠近时,人们会感到汽笛声越来越尖利刺耳,而火车远离时,汽笛的声调越来越低沉。 马航飞机信号的工程师很可能看到了飞机与卫星间交流信号的频率变化特征符合飞机往南飞的设定,因此得出飞机转向南方飞行,并最终坠毁于南印度洋的结论。
成本是逃避问题的借口
马航客机失去联系之后,各种猜测层出不穷,马来西亚政府更是多次发布不准确消息,导致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其实最大的错误不在于马来西亚政府,更不在搜救人员,而在于相关的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黑匣子实时传回数据的技术问题。
早在马航MH370航班失联之前,全球航空业内就拥有着诸多可以实时跟踪飞机和传递黑匣子数据的精密工具。但是,由于航空事故的低概率性以及成本方面的考虑,许多航空公司都没有采用这些技术,而监管机构也没有对此作出强制规定。
自从法航在2009年遭遇重大事故后,调查人员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才最终定位了飞机黑匣子的位置。因此,业内此后一直在呼吁航空公司推出可以通过卫星实时跟踪飞机位置或者黑匣子信号的服务。
问题在于,依旧需要等待打捞到黑匣子后才能展开事故调查,而这就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人士表示,由于天空中时刻都有许多航班处于飞行状态,推出黑匣子数据实时传输服务将对有限的卫星带宽造成很大的挑战。可行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控制数据传输量的方式来降低这一模式的运营成本。
例如在引擎过热或者飞机偏离航线的情况下才激活这一服务,此时飞行器传输信息的每分钟成本大约会在5-10美元左右。 也就是说,成本并不能成为黑匣子实时数据传输无法实现的原因,而更多是一种借口。
再次搜寻
2014年10月,在中断4个月后,马航MH370航班的搜寻工作即将在南印度洋一片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重新开始。三艘搜寻船中的一艘、即马来西亚“凤凰”号预计将于5日最先抵达搜寻海域,船员们将使用声纳、摄像机、传感器等设备在水下寻找客机的踪迹。此次搜寻工作由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负责,该局局长马丁·多兰表示,他对搜寻工作持“谨慎乐观态度,谨慎是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技术和其他挑战,乐观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分析。但我们要寻找的是一片非常大的区域 。
扩大搜寻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2015年6月5日称,如果12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搜寻仍无结果,是否停止或继续搜寻MH370客机,需要专家进行判断。他指出,目前第一阶段的6万平方公里搜索范围接近尾声,接下来会搜索另外6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倘若12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搜索结束后依然没有结果,停止还是继续扩大搜索范围,需专家判断 。
⑶ 侧扫声呐和浅剖仪的区别
声呐和雷达的区别:
1、声纳的原意为“声导航与测距”,雷达的原意为“无线电探测和定位”。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声纳是利用声波来工作的,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2、声纳作用于水中,雷达作用于空中。
3、声纳与雷达的发射、接收装置也不同。
声纳的发明:声呐技术至今已有超过100年历史,它是1906年由英国海军的李维斯·理察森所发明。
他发明的第一部声呐仪是一种被动式的聆听装置,主要用来侦测冰山。
这种技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被应用到战场上,用来侦测潜藏在水底的潜水艇,这些声呐只能被动听音,属于被动声呐,或者叫做“水听器”。
在1915年,法国物理学家Paul Langevin与俄国电气工程师Constantin Chilowski合作发明了第一部用于侦测潜艇的主动式声呐设备。
尽管后来压电式变换器取代了一开始使用的静电变换器,但的工作成果仍然影响了未来的声呐设计。
1916年,加拿大物理学家Robert Boyle承揽下一个属于英国发明研究协会的声呐项目,Robert Boyle在1917年年中制作出了一个用于测试的原始型号主动声呐,由于该项目很快就划归ASDIC,(反潜/盟军潜艇侦测调查委员会)管辖,此种主动声呐亦被称英国人称为“ASDIC”,为区别于SONAR的音译“声呐”,将ASDIC翻译为“潜艇探测器”。
1918年,英国和美国都生产出了成品。
1920年英国在皇家海军HMS Antrim号上测试了仍称为“ASDIC”的声呐设备,1922年开始投产,1923年第六驱逐舰支队装备了拥有ASDIC的舰艇。
1924年在波特兰成立了一所反潜学校——皇家海军Ospery号(HMS Osprey),并且设立了一支有四艘装备了潜艇探测器的舰艇的训练舰队。
1931年美国研究出了类似的装置,称为SONAR(声呐)。
⑷ 声纳可以用来干嘛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
声呐是英文缩写“SONAR”的音译,其中文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它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类型,属于声学定位的范畴。应用领域:
军事
水声技术是各国海军进行水下监视使用的主要技术,用于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分类、定位和跟踪,进行水下通信和导航,保障舰艇、反潜飞机和反潜直升机的战术机动和水中武器的使用。随着现代声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一代声纳具有更先进的探测性能和更远的探测距离,一些高科技声纳还具有相当高的分辨率,能够识别蛙人和可疑水下航体。
海洋测绘
随着海洋高新技术的介入和装备的不断升级,水下地形声学探测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各海洋国家在海洋测绘方面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利用声呐技术进行海洋测绘的设备有:单波束回声测深仪、侧扫声呐、多波束测深、浅地层剖面仪。
海流流速测量
现代声纳技术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流速测定,这种声纳系统使用一对装在船底倾斜向下的指向性换能器,由海底回波中的多普勒频移可以得到舰船相对于海底的航速。另一方面,若将声纳固定在流动的海域中,它可以自动检测和记录海水的流动速度及方向。
海洋渔业
探鱼仪是一种可用于发现鱼群的动向、鱼群所在地点、范围的声纳系统,利用它可以大大提高捕鱼的产量和效率;助鱼声纳设备可用于计数、诱鱼、捕鱼、或者跟踪尾随某条鱼等。海水养殖场已利用声学屏障防止鲨鱼的入侵,以及阻止龙虾鱼类的外逃。
水声通信
水声通信是水面舰艇、潜艇间相互通信的重要手段,利用声纳系统在水下可代替导线的连接,使用声束来传递信息,实现舰艇之间的通信和交流。
⑸ 声纳可用于哪些方面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声呐是英文缩写“SONAR”的音译,其中文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它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类型,属于声学定位的范畴。应用领域:军事水声技术是各国海军进行水下监视使用的主要技术,用于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分类、定位和跟踪,进行水下通信和导航,保障舰艇、反潜飞机和反潜直升机的战术机动和水中武器的使用。随着现代声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一代声纳具有更先进的探测性能和更远的探测距离,一些高科技声纳还具有相当高的分辨率,能够识别蛙人和可疑水下航体。海洋测绘随着海洋高新技术的介入和装备的不断升级,水下地形声学探测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各海洋国家在海洋测绘方面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利用声呐技术进行海洋测绘的设备有:单波束回声测深仪、侧扫声呐、多波束测深、浅地层剖面仪。海流流速测量现代声纳技术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流速测定,这种声纳系统使用一对装在船底倾斜向下的指向性换能器,由海底回波中的多普勒频移可以得到舰船相对于海底的航速。另一方面,若将声纳固定在流动的海域中,它可以自动检测和记录海水的流动速度及方向。海洋渔业探鱼仪是一种可用于发现鱼群的动向、鱼群所在地点、范围的声纳系统,利用它可以大大提高捕鱼的产量和效率;助鱼声纳设备可用于计数、诱鱼、捕鱼、或者跟踪尾随某条鱼等。海水养殖场已利用声学屏障防止鲨鱼的入侵,以及阻止龙虾鱼类的外逃。水声通信水声通信是水面舰艇、潜艇间相互通信的重要手段,利用声纳系统在水下可代替导线的连接,使用声束来传递信息,实现舰艇之间的通信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