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表1 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奖名单
续表
表2 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名单
表3 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获奖名单
B. 可以申请调整教学成果奖获奖者名单吗
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优秀成果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论文,经验,和研究的相差不大。
教师承担教学改革实验成果奖的研究。
C. 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的内容
教高[2005]14号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的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已经过异议审理,经教育部裁定,全部有效。
依据国务院发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的规定,报经国务院批准,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王大中等合作申报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及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王越等合作申报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北京交通大学王玉凤等申报的《开拓创新,建设一流的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等三项成果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赵凯华等申报的《<电磁学>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等59项成果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姚津等申报的《会计实验教学的实施及成果》等537项成果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名单见附件)。
在全国开展教学成果奖励活动是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是党和国家重视教学工作的重要体现。本次获奖的项目是全国高等教育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岗位上,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获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在总体上代表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借鉴和应用这些获奖成果,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和造就更多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而努力奋斗。
附件: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教 育 部
二OO五年九月二日
D. 陕西省教育学会第十一次优秀教科研论文与成果交流评选作品获奖名单什么时候出来
陕西省教育学会第十一次优秀教科研论文与成果交流评选作品获奖名单何时公布
E. 教育部思政司关于公布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一等奖(共4名)
(排名不分先后,下同)
湖南大学:《发挥影视文化的育人功能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
南京理工大学:《凝炼国防教育文化特点 营造创新和谐育人氛围》
中国海洋大学:《飞翔的海鸥——海鸥剧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南京晓庄学院:《“国旗下讲话”:晓庄独特的文化景观》
二等奖(共10名)
北京师范大学:《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记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湘潭大学:《突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构筑校园文化建设的立体工程》
浙江大学:《树育人理念 创特色文化——宿舍文化建设成果》
武汉大学:《项目运作激发活力 品牌战略带来繁荣——武汉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超市”》
华南理工大学:《弘扬高雅艺术 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
西南财经大学:《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精神培养并举 构建财经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长安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天津工业大学:《铸造校魂 培育英才——天津工业大学以弘扬学校精神为主题建设高品质校园文化》
西北师范大学:《以学分制的方式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湛江师范学院:《推崇名师 追求学术——“学术人生”系列访谈节目的策划与效应》
三等奖(共20名)
东北大学:《以爱国爱校教育为主线,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东华大学:《魅力校园 人生讲坛》
复旦大学:《复旦的学生传媒:从一种现象到一种文化》
中南大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载体、机制、内容与方法的全面创新》
电子科技大学:《充分发挥“成电讲坛”育人功能 深入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
东南大学:《全员参与 多空间展示 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人文素质平台》
天津大学:《多彩校园文化交融科学殿堂》
华中科技大学:《推进三大融合 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筑地学特色校园文化 弘扬艰苦奋斗大学精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弘扬北航精神 创新文化育人机制 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
天津商学院:《突出抓好艺术教育 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中州大学:《培养毕业生爱校意识 形成母校情结 升华感恩情怀》
南京师范大学:《浇树要浇根 成人先诚心——南京师范大学开展本科生诚信教育特色活动》
山东滨州职业学院:《高扬“文化兴院”旗帜 搭建“文化育人”平台 全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七大工程”》
武汉科技大学:《系统开展感动教育工程 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武汉工业学院:《打造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品牌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云南民族大学:《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各族青年团结进步》
甘肃农业大学:《发挥宿舍潜在教育功能 努力推进公寓文化建设》
新疆大学:《打造绿色大学的绿色使者——新疆大学环保公益活动蓬勃开展》
新疆医科大学:《用特色文化打造魅力校园》
优秀奖(共30名)
中央财经大学:《铭榜样之精神 绘五彩之青春》
东北师范大学:《走进“双百论坛” 感悟学术人生》
同济大学:《繁荣以高雅艺术为主的多元校园文化 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山东大学:《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全面扎实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开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南京农业大学:《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 基地建设展“魅力校园”新风采》
中国矿业大学:《切实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
合肥工业大学:《突出亮点,彰显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利用资源 打造精品 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一批绿色使者的绿之梦——绿色协会推动绿色文化建设纪实》
天津财经大学:《强化主题实践 提高学生素质》
天津医科大学:《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培养德高医粹医学人才》
太原科技大学:《树科学工作思路,创一流校园文化》
内蒙古大学:《弘扬社会主义旋律 构建清新校园文化》
浙江师范大学:《实施“三化”运作 搭建四大平台 促进学子成长》
宁波大学:《凝炼精神 打造品牌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福建师范大学:《构建校园文化特色服务体系 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集美大学:《发挥学校历史传统优势 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扬老区精神 育时代新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开展老区精神教育活动》
湖北美术学院:《美育与德育相结合 人文与艺术相辉映》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全面塑内涵 以创新求发展 以专业为根本——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侧影》
四川警察学院:《创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西昌学院:《创新校园文化 建设魅力校园 培育优秀人才》
云南财经大学:《大力开展校园活动 推动校园文化蓬勃发展》
云南农业大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贵州师范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 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西藏大学:《围绕育人目标 开展丰富活动 营造良好氛围》
西藏民族学院:《缔造魅力民族校园 营造温馨公寓文化》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京剧为突破口 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塔里木大学:《胡杨深处惊现青春几缕亮色 大漠边陲昭显风景这边独好》
F. 谁有2010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名单
2010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出
2010年度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于日前评审结束,共评出荣誉奖5项,等级奖177项,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99项,三等奖62项。现将等级奖中一、二等奖予以公示,时间9月14日至16日。
电话:0371—65904172
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
2011年9月13日
2010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篇目
一等奖(16项)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陈江风等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 王少安等
中国中部农区发展研究 李小建等
文化强省与中原崛起战略 李庚香
18岁成人仪式教育:进展、问题及改进建议 王北生等
20世纪50年代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研究
——制度分析的视角 李义凡
梁启超与中国书法 金玉甫
文化软实力的维度 王桂兰等
创新型河南建设与高等教育战略转型 严全治等
体制转变增添发展动力
——关于济源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苏长青等
中原经济区研究 喻新安等
论构建“中原经济区” 朱夏炎等
中国控告申诉检察管理模式研究 张国臣等
历史与现实的追问
——英国教师在职教育的发展与动因研究 杜 静
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 安国楼等
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丛书(儒学与中国政治、中国
古史传说的英雄时代、殷商甲骨文研究) 李玉洁等
二等奖(99项)
政治·文化·翻译 朱耀先等
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 赵 杨
把握内涵 研究受众 拓宽路径 扎实推进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孔国庆等
大学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王 凌
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王建国
文艺的理想不能脱离现实 张乐林
积极发展壮大循环经济 李东升
公共行政正义研究 杨冬艳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有新思路 陈明星
实现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机统一 赵保佑
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选择
——关于构建中原经济区的调研与思考 赖谦进等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 何云峰
传统与现代 张改娥
乡土写作的可能性 张鸿声等
六言诗体研究 卫绍生
循环经济下企业的运行机制研究 王 晶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 王浩斌
反思与重构:大学制度伦理研究 张开洪等
意识形态结构与中国当代文学
——《文艺报》(1949-1989)研究 武新军
文化基因与社会变迁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走向的民族文化解析 赵传海
新兴媒体受众消费行为研究 方雪琴
美术鉴赏 刘世声等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城镇密集区发展研究 刘荣增
真实的背后
——中国电视纪录片话语分析 邢 勇
从政治到文学:建安文人业缘的历史走向 张振龙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研究 李世书
黄淮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陈晓景
大学尊严的意义、构成与维护 郑永扣
劳动合同法理论与实务研究 袁绍义等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 曹玉涛
转型期中国女性职业变动研究 蒋美华
灵宝西坡墓地 马萧林等
水法概论 王国永等
诺顿环境实用主义思想研究 田宪臣
转型与升级
——郑洛工业走廊发展研究 刘道兴等
中国保证保险制度研究 何绍慰
诗学语言学研究 周瑞敏等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赵有军
法治城市建设研究 丁同民
环境伦理与和谐生态 田文富
农村发展策论 白选杰等
英语教学方法及教学研究 刘立娥等
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以中原地区为考察中心 刘朴兵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张国臣等
汉民族形成之研究 李龙海
农民工资性收入问题研究 杨云善等
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 周九常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苗长虹等
中国宪法结构研究 黄建水
中原崛起的软实力支撑研究 程振凯等
公务员心理健康导论 张海芹
民事诉讼契约研究 张嘉军
《甲寅》与《新青年》渊源新论 孟庆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其规律研究 林志友等
中国妇女通史(民国卷) 郑永福等
世界电影史概论 曹毅梅等
英国政治思想史 阎照祥
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王艳成
会计信息传导效率研究 李晓东
中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及解决途径研究 杨 雪等
民办高校品牌战略研究 杨雪梅
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文化精神 汪振军
课程教师论 邱德乐
民间经典文化书系(7本) 孟宪明等
社会转型中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以河南省延津县为表述对象 赵成福
现实、历史、逻辑与方法: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
初探 蔡建东
媒体的力量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研究 王永恒
教育学视阈中的人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考 刘黎明
企业空间演变
——基于传统农区工业化的微观分析 宋 伟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张兴茂
传承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问题研究 李申申等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与实践探索 李培林
教师精神文化研究 李清臣
包容性增长理念与单位管理创新 聂世军
应急物流理论与实务 韩 松
在改革、革新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试论二十多年来中共理论创新和越共理论思维革新
于向东
《走进河南档案》丛书 王国振等
国有大型企业技术创新关联机制研究 杨 俊等
日本德川时代货币制度研究 周爱萍
后危机时期河南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林宪斋等
法律英语 胡光全等
犹太律法的渊源 饶本忠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及其评价问题的理论思考 郭学德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研究 牛海鹏
报纸采编考评研究 李增生
现代中国文学漫步 姬学友等
明代官员给谥中的特殊现象解读 田 冰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朱晓红等
二语中的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及其发生机制 李素枝
多重主体策略下的自我命名
——论五四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基督 郭晓霞
量词“丛”和“簇”的认知语义考察 鲁 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发展历程的反思 刁玉华
大学语文 王建庄等
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与短板效应解析 田 霖
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的耦合机理
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实证分析 刘 瀑
音乐鉴赏新编 朱英萍
当代文艺理论的媒介研究“转向”
——从艾布拉姆斯接着说 李 勇
河南省能源人才发展战略 胡卫民等
中原文化概论 贾文丰等
三等奖(62项)略
G. 吴明霞的成果获奖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建设荣获第二届西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张大均、郭成、吴明霞、刘衍玲、王金良)西南大学 2012年12月
2. 编著《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技巧》《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技巧》,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2008年6月;获得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11年7月)三等奖。成员名单:张大均、郭成、刘衍玲、吴明霞
3. 获得2005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证书编号:20041011(5-4)。获奖名称:现代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培养的系列教材建设。获奖者:西南大学 张大均、郭成、余林、陈旭、吴明霞。发奖者及时间:重庆市人民政府 2005年11月3日。
4. 教材《现代青年心理学》获重庆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四),2005年,成员名单:张进辅、张希希、毕重增、吴明霞、桂亚莉
5.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4册)》2004年9月版,2006年重庆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重社科编号0605100,发奖日期2006年12月30日,成员名单:吴明霞、刘衍玲、向守俊、江琦、冯正直
6. 获得2004年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成员名单:张大均、余林、郭成、陈旭、吴明霞
H. 第七届中国移动教师论文大赛山东获奖名单
这是近段时间中央教育电化馆公布的:
山东省 井光兵 浅析微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一等奖
山东省 周敏 智趣云魔方,构建英语学习云空间——运用多样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研究 一等奖
山东省 张芸、张同三 扬起动画英语之帆 启航学生听说之路 一等奖
山东省 韩继兰 基于Scarch项目教学——创客教育探究 二等奖
山东省 肖森 基于Storyline2的交互式高中地理微课程设计 二等奖
山东省 谷昭霞 翻转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二等奖
山东省 徐雪梅 历史因你而精彩——利用“和教育平台”等多种ICT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案例研究 二等奖
山东省 明文霞、李博 电子游戏之于教育的意义——信息化条件下对教学过程、成果评价机制的推想 二等奖
山东省 马新明 关于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经验的总结以及Camtasia studio8.0实用技巧的探究 二等奖
山东省 董欲爽 微时代,数学微课堂精彩无限 二等奖
山东省 毕可静 “巧”借微课媒体,实现课堂“翻”转 二等奖
山东省 杨成成 走进E时代,让课堂绽放异彩 二等奖
山东省 刘振海 高山上盖庙还嫌低——翻转课堂之初体验 三等奖
山东省 陈萌 趣味课堂,我在春天等你 三等奖
山东省 钟亚萌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探析 三等奖
山东省 侯燕妮 以校为本推进微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三等奖
山东省 慕晓峰 巧用信息技术助力物理实验教学——以“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为例谈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三等奖
山东省 杨梅 基于数字光学点阵技术的高中互动课堂教学实践 三等奖
山东省 张强 关于凌河镇中小学信息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三等奖
山东省 田鹏 微时代的教育——微课、微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三等奖
山东省 辛潇宇 怦然“信”动,“乐活”课堂 三等奖
山东省 徐桂姗 微课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三等奖
山东省 吴健雯 微课,点亮美术课堂之新利器——“民间美术——杨家埠木板年画”微课制作的尝试与探究 三等奖
山东省 丛娇 品味“过程性”,雕出“艺术品”——“利用Seewolink探究量角工具”教学实践及反思 三等奖
山东省 杨颜 浅谈多媒体与美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结合 三等奖
山东省 苏彩红 微信,为语文教学插上“微”翅膀 三等奖
山东省 孟清 浅谈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突破低年级的识字难关 三等奖
山东省 尚静 理论与行动并行——以人为本打造魅力小班信息课堂 三等奖
山东省 黄译莹 点亮心路——例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心理健康课 优秀奖
山东省 张小红 别样评价总关情——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 优秀奖
山东省 常兰兰 初中生物“翻转课堂”的构建案例探析 优秀奖
山东省 常飞 巧用多媒体,让课堂焕发精彩——《小小彩泥坊》教学思考 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