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哥本哈根会议成果

哥本哈根会议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16 21:44:49

❶ 哥本哈根会议召开的背景,体现了什么主题

12月7日至18日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旨在为《京都议定书》2012年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达成一份新协议.本次会议对于确定京都议定书以后世界在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方向,有重大作用和影响. 从中国等国近期展现出的积极姿态来看,各国还是很希望在本次会议上达成实质协议.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坦言,这次会议“成果的实质内容要比成果文件名称更为重要”. “谁应该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一直是围绕本次气候大会的一个争议焦点.从本质上说,对于气候变化这样的重要话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从发达国家的角度来说,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有优势,并且随着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更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也是必然的要求;从发展中国家来说,现在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当然,发展中国家自身有更多发展方面的要求. 所以,在减排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还是能够找到共同点,但肯定也有分歧.用发达国家现在的标准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显然不合理,更可行的是结合实际,在发展和可持续之间找到平衡. 必须看到,在关键的减排目标问题上,发达国家尽管希望发挥“领导作用”,但出于一些短期利益考虑,美欧等国提出的减排目标“距离科学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说到底,美国现在的首要任务不在减排,而在危机“善后”.具体来说,一是要尽快让失业率降下来,二是要继续稳定金融业.至于减排和开拓新增长点的问题,现在还排不到白宫工作日程的第一位,这也决定了奥巴马政府对这次气候大会不会全力以赴.白宫周三宣布的减排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而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排40%.

❷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精神是什么成果有哪些中国的处境又如何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焦点集中在责任共担上。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十九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对于中国而言,《哥本哈根协议》达成后,中国将从发达国家获得更多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作为太阳能和风电设备的出口大国,中国还将获得更多的产品需求。让中国政府最为担心的则是终止《京都议定书》有关在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可以带来可交易的碳排放额度的条款;中国一直是相关机制的最大受益者,其获得的碳排放额度占总量的59%。《京都议定书》的后续协议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中国带来更多的现金:清洁发展机制(CDM)所产生的碳排放额度继续带来资金流入,获得所需的资金建成全球第四大风力发电能力,以及从外国公司手中夺回国内风力发电市场的控制权。

❸ 哥本哈根会议后得到什么成果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会议达成无约束力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十九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❹ 哥本哈根全球性气候大会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吗地球的命运在这里有一个新的转折点吗

不会取得实质性成果,因为与人类本性:自私 贪婪有关系,永远无法真正达成共识。

❺ 为什么哥本哈根会议失败了

就一句话!人类的私心、私欲、私利!注定使人类根本无法团结!也许只有到了“2012”或“后天”,大家挤在诺亚方舟逃难时,人们才会因为共同的相互需要而暂时拥抱在一起! 其实,所谓“有限共识”只是一块遮羞布!可以说,此次大会是以失败而告终! 欧洲发达国家炮制的方案草案,被“枪毙”掉了!因为分歧巨大而胎死腹中! 美国与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达成的协议草案——《哥本哈根协议》,未获通过!大会最终未能签署这项协议!仅仅是被“记录”!就是大会最终决定把该协议的支持方及反对方系数记录在案!作为今后全球气候谈判的一个基础和起点。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的会议成果! 对此,各方评价褒贬不一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在令人疲惫的会议期间,一项“有意义”的协议已经达成,然而他承认协议不够有力! 德国和英国的领导则心情沮丧而复杂!但在无奈之下,也表示对折中结果的支持!“对欧盟来说,该协议不够有力,但已经完成了一个步骤,本来希望完成更多的步骤!现在有了一个开始,需要尽快做的是有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结果! 俄罗斯梅总统的顾问则猛烈抨击了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组织者,称这次会议是“最不成功的最高级别会议”。 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77国集团的发言人—苏丹谈判代表说,“今天的事件(指哥本哈根协议)实际上代表了气候变化谈判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情形!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则在会议主席最终落下议事槌后,承认,哥本哈根协议没有取得全球共识!会议形成的最终的决议是——“与会各方注意到了《哥本哈根协议》!协议未签署,但却被记录!。结果尽管不能让人完全满意,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开始!" 一些国际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则毫无遮掩的谴责会议结果是一场难堪的失败!因为会议的预定目标没有实现!——会议没有达成有具体量化的减排指标的协议!

❻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会议成果

(英文: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制定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具体问题体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
公约参加国有189个,有5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出席。
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并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I中规定国家在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这两个条件中,“55个国家”在2002年5月23日当冰岛通过后首先达到,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达到了“55%”的条件,条约在90天后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会议达成无约束力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十九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潘基文当天发表了一篇充满感情色彩的讲话。他说,过去的两天令人“筋疲力尽”。我们进行的讨论“时而有戏剧性,时而非常热烈”。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潘基文说,他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所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本次会议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他表示,过去十三天的谈判相当复杂,进展相当艰难。虽然本次会议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他将尽力推动在二0一0年实现这一点。
本届气候变化大会于十二月七日到十九日在哥本哈根召开,比原计划晚一天闭幕。会议的最终阶段为领导人会议,于十八日起举行,约一百三十国领导人与会,被联合国官员形容为“历史盛事”。

❼ 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作出了怎样的承诺对中国未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http://ke..com/view/2910877.html?wtp=tt

❽ 哥本哈根大会的意义

在各国现实经济利益驱动下,《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世界各国形成了三大政治阵营。以欧盟为代表的第一阵营;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第二阵营国家;中国和其它77家发展中国家(G77)组成第三阵营。三大阵营之间相互斗争,而各自内部也因经济利益不同,矛盾重重。

欧盟为全球“低碳政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它首先在于构建出全球气候变暖与全人类毁灭之间的科学关系,然后再构建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科学关系,而人类活动和全人类毁灭之间的中间环节就是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效应”的科学理论。

在“拯救全人类”的宏大命题下,其实欧盟有着现实的经济利益诉求,主要是为了推销其新能源技术的知识产权。欧盟内部较积极推动“低碳世界”的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等国在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方面是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引领者,通过技术、专利转让,这些后工业化国家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美国由于退出《京都议定书》,丧失全球政治的道德制高点,将“低碳政治”话语权拱手相让给欧洲人。奥巴马上台后,积极推动“低碳”名义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希望能够重新掌握“低碳政治”话语权。

美国人不愿意接受目前欧洲主导下的碳政治,试图在G8集团的基础上,邀请包括中国、印度和巴西等15个碳排放量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框架下重新讨论碳排放的问题。欧盟也很担心中国、印度等国家会不会跟随美国另立标准。

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碳减排方面同样存在较大分歧。《京都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减排未做出明确安排。但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发达国家试图进行更改,试图迫使部分“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也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

这对于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将带来巨大的打压。如果过早背负起碳减排的责任和义务,将影响中国未来若干年的发展速度。因此,中国提出了在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的目标,这与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提出的碳排放总量降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位GDP碳排放的降低并不意味着碳排放总量的降低,GDP增长数据是受中国政府不同时期政策影响的,主导权在中国手中。

❾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后讨论的结果是什么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要求发达国家加大减排力度,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资金援助...(所有)。中国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既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进程太多,建议网络一下你就知道

3、中国不多说,不知道只好算你没良心,小Z同学~

以下为各国态度

欧盟:“如果奥巴马总统飞越大西洋(600558,股吧)来到哥本哈根,却只是把美国之前宣布的减排目标重复一遍的话,那将会令人感到相当意外。”这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代表欧盟进行谈判的瑞典环境大臣安德烈亚斯·卡尔格伦,在会议首日(12月7日)进行发言时的表态。

在会议东道国丹麦首相拉尔斯·L·拉斯穆森高调声称“达成协议完全可能”后,卡尔格伦的上述说法,立即将未来两周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情形揭示了出来。

卡尔格伦还声称,欧盟已准备好将自身的减排目标从20%提高到30%,但这将需要与会其他各方同样做出进一步努力。

德国:谋求发挥减排领军作用

要点:希望通过气候保护促其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除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德国还谋求在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军作用。

在国际减排方面,德国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应承担主要减排义务,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国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希望通过倡导气候保护来促进其世界领先的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总理默克尔11月3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一致行动,消除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默克尔表示,希望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够为实现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这一目标达成共识。默克尔说:“我们需要一个新协议,全世界都注视着美国和欧洲。”她强调,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机会不容错过,克服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才能实现。默克尔敦促美国国会采取实际行动,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法案,为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果作出贡献。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当时联邦议院决定,在1999年的基础上,到2005年,德国将来自工业、家庭和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降低25个百分点。在这一计划的约束下,2007年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1.3%。

2008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由政府提出的《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40%。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对国家能源需求的贡献率,争取到2020年使德国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从15%增至30%。德国还将斥巨资促进清洁能源汽车和新型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推广。

俄罗斯:有实力达减排40%目标

要点:提议建立多边或全球环境保护基金

日前,记者采访了俄罗斯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代表处全球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阿列克谢?科科林。他表示,俄罗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俄政府并不认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

科科林说,俄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相关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将会有效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进而有助于降低俄罗斯的排放水平。但他认为,俄政府这些行动的动机更多是想要摆脱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

科科林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年6月份在八国集团峰会之前对俄罗斯应承担的国际减排义务作了阐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300亿吨;二是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使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10%-15%。科科林认为,这里需要加以修正,因为这一指标中没有考虑森林的因素,森林能吸收大约10%的温室气体,再加上俄经济增速超过排放增速,如2000年至2007年俄经济高速增长,而每年排放只增加1%-1.5%,俄罗斯实际能够达到40%的减排目标。由此可见,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当然这需要俄罗斯在节能、提高能效及植树造林方面付出努力。

科科林认为,俄罗斯可有条件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俄正在讨论中的方案是建立多边或全球性基金,类似于全球环境基金,将从事绿色技术转让、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适应气候变化以及防止热带雨林大规模商业砍伐等相关工作。这类基金不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机制下运行,因为会约束提供资金的国家数量,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公约,可以接受公约相关机构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将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

澳大利亚:积极推动减排立法

要点: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澳大利亚陆克文政府执政以来一直将气候变化问题列为优先施政目标。澳政府力促国内在12月联合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通过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南太平洋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变暖会影响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威胁澳大利亚周边岛屿的生存,但是由于国内利益集团的分歧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澳大利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直踯躅不前。直至2007年12月3日,新任总理陆克文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是陆克文及其政府当天宣誓就职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他当时发表声明说,“这是新政府的第一项正式行动,显示了新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决心,对于澳洲继续在国内以及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克文政府积极推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被誉为“最为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之一”,目标是要到2020年,将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25%。议案中还约束澳大利亚的近千家大型污染排放公司必须购买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这些企业的排放量占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5%以上。

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严重依赖煤炭发电,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部8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从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6%。如果不对温室气体排放加以控制,到2020年,澳大利亚的碳污染程度将比2000年严重20%。

澳大利亚政府原定于明年开始实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但该议案在提交国会后受阻,连连遇挫。目前,澳政府与反对党仍在协商之中,继续力促议案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得以通过。

巴西:“自愿做出”减排决定

要点:巴西还有巨大的减排潜能

本报巴西利亚电巴西政府11月13日宣布,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预期基础上减少36.1%至38.9%。巴西将于12月向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交这一减排计划。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总统卢拉11月13日在圣保罗召集民事办公室、环境部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减排目标问题达成一致。巴西民事办公室主任迪尔玛?罗塞芙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希望这一“自愿做出”的减排承诺能向全世界表明巴西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确立场。

罗塞芙说,最乐观的估计是到2020年实现减排38.9%的目标,其中农牧业减排6.1%,能源业减排7.7%,钢铁企业减排0.4%。有分析说,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巴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时将接近其1994年的排放水平,相当于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

作为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态度鲜明,总统卢拉多次要求发达国家充分意识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在减排问题上作出更强有力的承诺。

由巴西科技部组织编制的一份初步报告指出,巴西目前林场总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与德国差不多。只要巴西在18%的林场中缩减毁林面积80%的目标,就相当于少排放1.21亿吨二氧化碳。巴西又是生物燃料研发大国,如果进一步推广生物燃料应用,每年还可以少排放5000万吨二氧化碳。此外,如果政府部门资助农业领域退耕还林,将可以恢复1100万公顷用于放牧的草地。

巴西全国宽间研究所的气象问题专家卡洛斯?诺伯雷表示:“这还仅仅是初步估计,但是已经足以表明巴西具有巨大减排潜力。”

非洲: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要点:寻求650亿美元环境赔偿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非洲国家统一立场,寻求工业化国家交付650亿美元,作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响最大的受害国的赔偿。

今年8月,非洲国家接连召开10国部长级会议和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共同立场。9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4个成员国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召开首脑会议,进一步就气候变化问题协调立场。10月上旬,非洲国家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举行会议,确定了寻求工业化国家650亿美元环境赔偿的方案,并要求工业化国家在2020年以前,把排放量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上降低至少40%。

非洲有53个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有较大发言权。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在9月初表示,非洲国家就是要利用“数量”优势,寻求有利的气候变化公约,否则将否决任何协议。他还透露,非洲将派出统一团队赴会,代表非洲各国和非盟进行谈判,决不允许再达成一个不利于非洲的协议。

非洲国家还准备同岛屿国家和其他一些穷国形成80国联盟,寻求到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同工业化前相比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这实际上是要求工业化国家达到至少45%的减排量。

今年早些时候,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指出,北半球的污染与该国80年代遭受的饥荒有很大关系,富国应给予赔偿。

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全球人道主义论坛”今年5月发表的报告,全球最贫困的50个国家的总排放量不到1%,但它们却承受着90%以上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美国:对气候谈判仍持消极态度

要点:要对转让先进能源技术设置障碍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推动国会通过立法对美国的气候政策做出中长期规划,但是这一立法进程远落后于预期。当前,作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表现消极,致使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全面气候协定的前景不乐观。

美国在前总统布什时期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令国际社会备感失望,因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消极态度,美国一直成为被抨击的对象。

在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了比较积极的立场。在今年9月下旬对联大发表的首次讲话中,奥巴马承认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并认为气候变化只能靠人类自身去解决。奥巴马坦承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发达国家有义务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带头作用。美国将通过投资清洁能源、提高能效以及减少排放等实现减排目标。

根据美国众议院6月底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又称气候法案),美国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到2050年减少83%。法案还引入了名为“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推动美国国内形成碳交易市场。

在参议院民主党人9月底公布的气候法案中,以2005年为基础,将2020年和2050年的减排目标分别设定为20%和80%,将短期减排目标设定得更高。但分析人士认为,此法案过关的难度很大。

11月3日,美欧首脑会议发表的共同宣言表明,美国希望实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0%的目标。

目前,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企业间的商业交易是技术转让的主要渠道。美国政府认为,企业间的技术转让涉及商业利益和知识产权,因此要遵循市场规则,努力达到共赢。为此,美国政府对推进技术转让一直不太积极,有时甚至对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清洁能源技术设置障碍。美国众议院6月份还通过一项决议,声称要制定政策防止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削弱美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

日本:减排目标引发国内争论

要点:担心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日本民主党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态度较为积极,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不久便提出了“减排25%”的目标。但此举在日本国内引发争论,经济界对“减排25%”抵触情绪严重,这一目标能否细化落实仍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鸠山政府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帮助和技术转让则态度积极。

此前的自民党时代,福田内阁虽然提出了2050年比2005年减排60%至80%的长期目标,但未就2020年中期目标表态。麻生内阁迟至今年6月才表明2020年比2005年减排15%的中期目标。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这一减排目标过于消极。

鸠山当选日本首相后,于9月下旬宣布了2020年比1990年减排25%的中期目标,并在西方媒体中获得好评。

尽管鸠山在表态中为日本留下余地,强调上述减排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构筑一个包括世界上所有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在内的公平有效的国际框架。但是,这一目标仍在日本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日本经济界主要担心过高的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钢铁、电力、石油等方面。目前,日本经团联等经济组织以及部分大企业负责人纷纷公开要求政府重新考虑这一目标,不少企业负责人声称“减排25%”的目标将会进一步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和失业增加。根据麻生内阁时代的测算,即使8%的减排目标,也将使日本实际GDP年均下降0.6%,失业率增加0.2%个百分点,家庭年均负担增加7.7万日元;如果以25%为目标,日本失业率将增加1.3个百分点,家庭负担则会增加36万日元。在反对势力的要求下,鸠山内阁已于10月底决定重新测算25%的减排目标对家庭负担的影响。

只能说....失败了..

一句话,发达国家拿发展中国家当挡箭牌,以减排为借口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实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❿ 哥本哈根会议讨论的内容有哪些

2007年在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92个缔约国承诺就加大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力度展开谈判。上述进程将在2009年底以达成雄心勃勃的谈判协议而告结束,而且该协议需要在2013年1月前付诸实施。
于是我们只剩下九个月时间完成当今世界最复杂的一次国际谈判。去年,谈判人员就其在巴厘岛达成协议的行动计划的不同侧面目标达成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并完成了想法和提案的搜集工作。目前上述政治进程的共同点已经慢慢浮出了水面。这些共同点将成为达成最初协议草案的基础,今年六月在波恩将提交协议草案。
为了能在2013年之前发挥效力,《哥本哈根协议》必须满足所有参与国家的政治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今年澄清四个政治关键点。
首先,需要澄清工业化国家雄心勃勃并同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缺少了这样的目标,国际社会就无法采取必要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而发展中国家也不会相信工业化国家愿意在解决他们自己所导致的问题时承担起领导的责任。
在这方面出现了某些积极的迹象。比如,欧盟已经原则同意了一项气候和能源计划,该计划规定欧盟到2020年要实现在1990年水准上减排20%的目标(如果其他工业化国家也照此办理,将可以实现30%的减排目标。)在美国国内,巴拉克·奥巴马总统表示要在2050年实现减排温室气体80%的目标,并提出在2020年让美国的排放重新回到1990年的水平。其他国家,比如俄罗斯和日本,将在今年年底前公布他们的中期减排目标。

其次,明确主要发展中国家按照自身国情在现有措施以外能够采取何种程度的缓解措施至关重要。对于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来讲,如果其民众不亲眼目睹主要发展中国家进行深入合作的意愿,很难指望协议能够有效地达成。
某些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已经制定了国家气候或者能源战略,表明了他们在经济因素的限制范围内能够尽一己之力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许多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他们有能力采取的进一步国家缓和措施的想法。

第三,必须澄清资金供应的方法。发展中国家的行动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通过国际合作行动有效地提供资金和洁净技术。我们需要了解怎样搜集有意义的财政资源,以协助发展中国家在控制排放增长的同时,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目前也流传着一些有趣的想法。比如,工业化国家提出进行排放权拍卖,并把部分收入用于国际合作——德国已经在实施这样的做法。美国在作为气候变化法律草案实例的利伯曼-华纳法案中也提出了这样的概念。挪威提出了一项将工业化国家部分排放预算货币化的提案,这项提案可以满足国际合作的资金需求。

排放权贸易和市场机制将继续发挥作用。但是,巴厘行动计划重点探讨发展中国家采纳适合本国国情的缓和措施的必要性。由于碳排放市场不会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同样需要进行政府间的合作。

最后,澄清公约框架下所采用的治理结构至关重要。如果需要为缓解和适应情况投入重要的金融资源,发展中国家将要求与如何分配和花费这笔钱有关的代表发言权。民主原则必须成为治理结构的基础,而民主原则则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
今年的密集谈判会涉及到其他许多受人关注重要问题。但澄清以上四个领域将成为在哥本哈根取得成功的关键。

阅读全文

与哥本哈根会议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