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圆明园考古成果

圆明园考古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16 08:10:58

㈠ 圆明园首次植物考古发现皇家稻田遗址

是的,12月15日,记者从圆明园管理处获悉,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取得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遗址上发现了主建筑“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这也是圆明园考古工作首次采用植物考古手段开展研究。

遗址考古的目的除了佐证历史资料,还需要求证细节。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介绍,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田字房”的内部情况,考古人员在考古范围的东北侧就发现了拼接样的方砖。

通过考古发掘出来的其中一间房屋的地面,可以初步推断出“田字房”的内部是有装饰和隔断的。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田字房”外围不仅有长廊,还有排水暗渠等排水系统。

(1)圆明园考古成果扩展阅读

下一阶段考古情况:

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科长陈辉介绍,“田”字象征农耕,古代中国奉行以农为本,清朝皇帝不但以“田”为房,还在圆明园的稻田里举行藉田之礼即亲耕,并察看农事农时,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因此,在“田字房”的外围,不仅有河水环绕,还有大面积皇家稻田。

目前,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发掘已经暂告段落,下一阶段考古人员将对遗址考古发掘的细节进行进一步分析,包括地钉的分布、排水系统的走向、稻田分布范围等。

㈡ 圆明园首次植物考古发现皇家稻田遗址,这一发现代表了什么

这在我们国家的考古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而且对于我们国家未来的考古学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在这一次的实验过程当中,其实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意义深刻的。



这也是圆明园的考古工作者首次采用植物考古手段开展研究,为考古人员的考古工作拓宽了思路,说不定能够有特殊的发现。一直以来,圆明园都作为曾经我国的百年屈辱历史而存在,提醒着我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如今圆明园又能够发挥特殊的考古作用。真是祖先留给我们一笔重要的财富。

㈢ 圆明园被毁150年后,意外发现5万多件文物,它们是如何保留的

在圆明园经过多次扫荡和纵火焚烧后,考古队仍能在废墟中发掘出超过五万件文物珍宝,实在令人意外,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也许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其间所藏宝物之数量在世界范围内不出意外也是数一数二。笔者认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牢记伤痕,活在当下,便是对和平生活最大的尊重与热爱。

㈣ 圆明园的历史资料

㈤ 圆明园首次发现皇家稻田遗址

北京头条记者12月15日获悉,由圆明园管理处联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发现“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
澹泊宁静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时已建成,取意于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据史料记载,澹泊宁静的主建筑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称“田字房”。“田”字象征农耕,古代中国奉行以农为本,清朝皇帝不但以“田”为房,还在圆明园的稻田里举行藉田之礼即亲耕,并察看农事农时,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藉礼是古代中国天子或首领亲自耕田的典礼。清朝皇帝不但在先农坛的“一亩三分地”举行藉礼,在圆明园也时常亲历耕作之趣。本次在圆明园发现的“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其文化内涵与三千多年前周原遗址中祭祀土地的“社”一脉相承,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此次在遗址附属的皇家稻田首次采用植物考古的手段,对京西稻的种植开展考古学研究。京西稻又称“御稻”,当年由康熙皇帝亲自培育,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精心种植,并在玉泉山周边开辟御稻田,所产御稻米供宫廷食用。新中国成立后,京西稻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高峰期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长期以来,圆明园管理处不仅有力推进大宫门、紫碧山房、如园、舍卫城等遗址的考古工作,还在多个考古现场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全程向公众开放考古工地,进而向公众展示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本次考古工作不但全程开放考古发掘工地,还会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与社会共享考古成果。

㈥ 清政府为圆明园做了什么

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㈦ 圆明园首次发现了半圆形码头了吗

12月21日,圆明园管理处称,紫碧山房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一期2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已完成,圆明园首次发现了半圆形码头,通过码头形状可考证乾隆船队停靠方式。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㈧ 圆明园最新考古发现触目惊心 新发现暴露圆明园什么

今年是圆明园建园310周年。近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披露了圆明园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在如园遗址、远瀛观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建筑构件和道路遗迹。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现场还发现了被烧断的石板。

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的苦心经营,辉煌耀眼。从1707年康熙皇帝将畅春园北面的一块地赐给皇四子胤禛修建园林,再到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兴建和毁灭的时长正好相当。

根据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档》的记录,乾隆全年有168天都住在圆明园。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又不断地被破坏,沦为废墟。甚至在十几年前,圆明园遗址范围内还被民宅、单位、学校占据,“万园之园”的气派荡然无存。

远瀛观位于圆明三园之长春园西洋楼景区中部,西为海晏堂,东为线法山,前为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是于乾隆十四八年添建的建筑,晚于其南的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大殿建在高台上,坐北朝南,砖石结构,顶覆琉璃瓦,平面呈倒凹字形。乾隆皇帝曾在此居住、办公、观赏喷泉。远瀛观大殿后面为库房。

如园遗址发现的断裂石板。石板下的土都被烧红了。

由于被破坏严重,考古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在如园遗址考古中,考古队几乎挖掉了半个山丘,才挖出了当时的甬路和台阶。考古人员发现了崩裂成两截的陡板石,被烧成暗红色的地砖,足见当时的惨烈。

最新披露的考古成果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远瀛观的原始道路和库房遗址。远瀛观当年富丽堂皇,是乾隆皇帝居住的地方,如今却只能发现残垣断壁、废砖瓦砾,令人不胜唏嘘。

㈨ 圆明园考古获成果揭秘半圆形码头历史故事

【圆明园考古获成果】记者21日从圆明园管理处获悉,紫碧山房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一期2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已完成,圆明园首次发现了半圆形码头,通过码头形状可考证乾隆船队停靠方式。

圆明园西北角的紫碧山房遗址是2017年本市考古发掘成果中七项重大发现之一。紫碧山房建于雍正时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前后对这里进行过大规模改建。史料记载,乾隆皇帝要来紫碧山房需要从河道坐船,再从一个方形码头上岸进入宫门。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方形码头的旁边还有一个半圆形码头,这在历史图档里是没有的。

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成员介绍,这种半圆形码头是一次重要的考古新发现。半圆形码头从上到下有个梯形的坡度,正好和船头的弧度吻合,方便固定船头。但由于半圆形码头在历史资料上没有记载,考古发掘完成之后,还要进行大量的考证工作来解开这些谜团。

据悉,紫碧山房遗址一期考古已经完成,清理出值房、宫门、紫碧山房殿、含余清、澄素楼等建筑遗迹及码头、石桥、围墙、道路系统、河道、山体、排水道等附属设施,出土瓷片、琉璃及石质建筑构件等少量文物。

㈩ 圆明园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5万件文物,为何唯独有一件让专家很激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写道: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在第二期工作收尾之后,考古人员表示,还会陆陆续续对周边的一些区域进行挖掘,这可考古不仅仅验证了嘉庆重修如圆的历史,对研究帝王书法也有很大的意义。

阅读全文

与圆明园考古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