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对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定量研究,取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1)水源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研究表明,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森林资源退化; ③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④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⑤矿山环境不断恶化。
(2)初步建立了水源区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图像分类体系,进行了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数据统计和变化趋势分析。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以 1989 年和 2000年的 LandsatTM 遥感数据源为依据,运用 ENVI 和 PHOTOSHOP 等图像处理软件和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了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建立了该区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图像分类体系。根据影像特征建立判读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影像判读,采用屏幕数字化方式提取两个时相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进行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的数据统计和变化动态分析,揭示出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了水源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评价。研究表明,水源区属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区、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极敏感区及高度敏感区; 南部丹江口水库库体周围和丹江支流的水体周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北部山区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丹江口库区及周围的浅山丘陵区是重要的土壤保持区。
(4)建立了水源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在系统分析研究该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此次研究选取了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密切的气象、水资源、地形地貌、植被、土壤、人口与土地、灾害和环境污染 8项一级指标,23 项二级指标。
(5)多种方法综合对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定量研究表明,该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目前该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系统结构有变化,但尚可维持基本功能,受干扰后易恶化,生态问题显现。人类活动是导致该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近期内生态环境仍然表现为继续恶化的趋势。
(6)对水源区生态环境进行了预警研究。在现状评价基础上,依据历年统计资料趋势外推获取预警时段 2010 年和 2020 年的预测数据。结果表明: 未来 15 年,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一般状态,生态环境呈现逆向演化趋势,恶化速度不容忽视。根据警度区间划分表可知,警情逐渐由中警向重警逼近,生态环境质量由一般状态向恶劣状态过渡。因此,需要对水源区进行报警。
(7)提出控制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进行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合理开发与保护矿产资源等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提出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法制和体制管理,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经济保障机制,加大水源区城镇基础建设投入,加强水质和生态环境监测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宣传与公众参与等保障措施。
㈡ 关于科学技术创造的成果的资料
①探月工程——首次探测 月球背面:
2018年,中国探月工程将实现新突破。嫦娥四号任务将于今年实施两次发射任务,实现国际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勘察,谱写月球探测历史新篇章。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介绍:
嫦娥四号今年的发射任务将分别于5月和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计划5月发射中继星,首次在地月朗格朗日L2点放置卫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面站之间的测控通信;12月发射着陆器和巡视器,在中继测控支持下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就位和巡视探测,科学探测数据再通过中继星转发至地面接收站,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②北斗卫星——密集发射 全球组网:
进入2018年,北斗卫星迎来高密度发射之年。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制和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进入发展新阶段:系统性能、卫星寿命、服务精度大为提升,提供服务的地区范围更广,进一步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角色靠近。
“2018年底前,将发射10多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建成基本系统,覆盖‘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到2020年,将发射30多颗卫星,向全球提供服务。”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介绍。
③深海科考——“七龙”探海 更深更远: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蓝色空间,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新疆域。”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说,2018年对国家深海事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2018年,我国将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下功夫,力争在深海探索中占据先发优势。
深海装备,是深海大洋调查的有力保障。今年,会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无人无缆潜水器组成的“三龙”深海装备体系为抓手,促进深海技术的创新突破。比如持续推进“蛟龙号”和“潜龙二号”的技术升级与应用。
④量子技术——通信计算 继续领跑:
2017年12月19日凌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杂志对外发布2017年度改变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入选。《自然》杂志为每一名入选者做了一篇新闻特写,其中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
毫无疑问,潘建伟是世界量子技术领域里最好的科学家之一。在他的带领下,中国量子通信研究迅速从“跟跑”实现“领跑”,目前已领先世界5年到10年;中国量子计算研究也迈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⑤核电技术——高温低温 全面发力:
核科技作为重要的科技领域,备受社会关注。岁末年初,核科技持续自主创新再结硕果,呈现出新堆型扎堆的可喜现象。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日前在京正式发布其自主研发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
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也传来捷报,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2号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扣盖成功。这意味着距离我国建成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用示范工程又迈进了一大步。
㈢ 成果与资料管理子系统
一、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模块组织了灵台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所有的基础与成果信息,是数据信息操作的入口,是整个软件系统数据管理的核心。表现为目录树窗口,信息集管理平台为各个子系统共用。
为便于数据信息的查找与检索,建立目录树结构对数据进行分类。结合地质灾害调查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数据性质、数据类型、数据用途等方面因素,将信息分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预测评价、气象预警和综合文档等6大类管理。大类由系统组织管理,是固定不变的。其下各个专题可以自由组织,与信息存放文件夹结构一致,用户可以根据项目数据具体情况通过调整存放路径来改变。
二、信息浏览
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了地质灾害多源海量数据,所涉及的信息众多且来源广泛,但其基本表现形式却无外乎:图形、图像、文字、图表和多媒体信息。本功能在统一界面下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的显示浏览。
图形浏览显示是用户常用的功能。包括放大图形、缩小图形、漫游图形、上级窗口、刷新窗口、可视化图元、全屏显示等。
多媒体演示文档的浏览是指灵台县地质灾害调查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媒体文档的浏览,包括照片、视频文件(*.mpg)、音频文件(*.wav)和Flash文件(*.swf)。
技术文档资料下是灵台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各种技术文档,主要是Microsoft Office格式的系列文档,支持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PDF、纯文本txt格式的文件。
三、查询检索
数据查询检索是在数据库中查找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数据信息,包括空间特征查询和属性特征查询。查询功能主要依据用户不同需求完成,能够实现查询结果的定位、闪烁与属性列表。
空间特征查询包括点查询、矩形查询、多边形查询,由用户在浏览窗口内用鼠标选取,以用户交互的方式获取感兴趣的信息。
属性特征查询包括字符串查询、模糊查询和SQL查询,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同时属性选择支持SQL查询和错误检验,输入SQL语句,即可进行查询。另外,属性选择还提供了查询向导功能,使用这一向导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属性选择。
四、统计报表
基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多种数据信息的统计,使用多种精美的折线图、直方图、拼图等方式表达输出,也可以输出为外部文件,如Excel,Word,Text等。针对特定专业数据还能生成相应专业表格,例如地质灾害点调查表、坡长坡高统计表、降水量统计表等。
五、专题制图
为了实现专题深入分析与图形完美表达,系统还提供专题制图功能,完成图形的编辑制作。该功能是在交互式窗口对专题图层进行重新组织,设置版式、图式、图例,输出为纸质或其他图片格式。专题制图充分利用了空间数据库的图层资源,通过组合地理、地质、灾害要素等图层,实现绘制多种专题图的目的。
六、打印输出
数据输出包括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出,输出的范围包括当前查询结果输出和当前数据全集输出,输出方式有存盘输出和打印输出。图形数据的输出涉及图形数据的导出、图形数据格式转换输出、图形数据的生成输出。属性数据的输出涉及属性数据的其他格式导出、属性数据的统计及输出、属性数据的报表输出。
㈣ 主要成果及初步认识
(一)Cu的相态分析成果
Cu的总量与相态分析结果见图4.33~图4.35所示。由图可见,该区Cu的背景主要有两个级次,其中每一级背景属正常背景,其浓度低,变化小。第二级背景属异常背景,浓度较高,变化明显,有一定方向性,多与矿床、岩体、构造及其一特殊层位吻合,详见表4.128。
表4.128 铜地球化学背景特征表
从表4.128可见,Cu异常背景较正常背景在相态上的突出特征是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浓度及其在总量中占有率高,衬度大,从而可体现出正常背景与异常背景的本质区别。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Cu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异常背景较总量的异常背景发生明显变异,突出表现在该区东部Cu全量有两个明显的二级异常背景带(其中北侧带与地层有关)。但在硫化物与氧化物相图中,这两个异常背景带消失,成为一个与Cu矿床分布相吻合的异常背景区或局部异常。说明东部两个Cu异常背景带不存在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异常背景,系由岩性或环境因素形成的以结合相为主,即是由非成矿因素形成的二级背景,一般情况下不应作为Cu的找矿远景带看待。此外,在该区西部Cu氧化物相沿狮子岭闪长岩体呈环形展布,与断裂关系也十分密切。纵观全区Cu的硫化物相、氧化物相较Cu的全量与Cu或含Cu矿床、火成岩、断裂的空间关系更为密切,进一步说明该区Cu的相态分析成果可以更客观地反映Cu矿化分布富集规律。
Cu的硫化物相是反映Cu成矿作用的直接信息,由于Cu在表生作用中属活动元素,Cu原生硫化物易氧化成氧化物,Cu氧化物相也是反映Cu成矿作用的直接信息,因此Cu氧化物相与硫化物相合量与总量比值即
相态分析与地质找矿
式中:w(OCu)为氧化物相铜的质量分数,10-6;w(SCu)为硫化物相Cu 的质量分数,10-6;w(TCu)为全铜的质量分数,10-6。
ACu也是反映Cu成矿作用的重要信息,图4.36 即为ACu值图,由图可见ACu高值带(>0.5)与上述Cu异常背景一致,区内已发现的Cu矿床或含Cu矿床均分布在ACu高值带内,且ACu高值带的展布与断裂、火成岩体空间关系也十分密切,从而更清晰地反映出该区Cu的富集规律。
综上可见,Cu的全量结果只能在量上反映出Cu地球化学场变化特征及展布规律,但不能反映其内在特点与性质,而Cu的相态分析结果则可以揭示出Cu地球化学场变化的内在特征和规律,并对其作出深入解释评价,区分出有找矿意义的异常背景带,以更准确地圈定找矿远景区或带。
依据上述对Cu的全量与相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1)Cu的不同级次背景有本质区别,各自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意义。Cu的正常背景硫化相与氧化相浓度低,变化小,定向性差,与成矿控制因素空面关系不明显,应属区域地球化学本底。Cu的异常背景则相反,与成矿作用有关,属成矿区带的地球化学本底,可作为圈定找矿远景区(带)的地球化学依据。
(2)下列地段应作为该区找Cu的主要远景地段:①二台子至大西沟一带,该地带Cu硫化物相有较明显显示;②太白花岗岩体东侧四方台一带,该地带Cu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均有明显显示;③东江口岩体南接触带及西延,该地带Cu全量与Cu氧化物相均明显富集;④狮子岭岩体接触带及外侧,该地段Cu氧化物相有明显显示。但从总体看,该区Cu全量、氧化物相、硫化物相浓度较低,初步认为该区浅表部Cu的找矿远景不很大。
(二)Pb的相态分析成果
Pb的结果如图4.37~图4.39。
由图可见该区Pb的地球化学背景也具有两个明显的级次。
1.Pb的正常背景
全量值为30×10-6,变化范围为3×10-6,以中部、东部最清晰。硫化物相为0~2×10-6,东部与西部有明显差异,东高西低,西部为0,东部为2×10-6。氧化物相为0~7×10-6,西部偏高(5×10-6),东部偏低(0~3×10-6),可见Pb的正常背景也具有硫化物相很低,氧化物相较低,Pb的存在形式以结合相为主(>70%)的特征。
2.Pb的异常背景
全量异常背景浓度一般为40×10-6,衬值为1.3~1.5,走向多与地层一致。但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异常背景较全量发生明显变异,突出表现为:全量异常背景有的消失,有的解体(如西部),有的变大,并出现新的异常背景带。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异常背景展布规律也有明显变化,与火成岩体、构造、铅锌矿床的空间关系更为密切,较全量更为清晰。确切地展示了该区Pb的富集规律。Pb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异常背景基本一致,前者浓度均大于5×10-6,衬值>2.0,后者为5×10-6~10×10-6,衬值一般大于2.0,可见Pb的异常背景,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浓度也明显高于正常背景,衬度也明显高于全量值。
由于Pb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都更确切地反映了Pb的分布富集规律,且二者为正相关(线性相关系数为0.8870,n=212,故APb值:
综合上述结果,下述地段在该区铅锌矿找矿工作中应予以注意:①东江口岩体南接触带外侧至二台子一带;②凤太地区狮子岭岩体外接触带;③铅硐山西部至陕甘边界。
(三)Zn的相态分析成果
Zn的地球化学背景也分为两个明显级次,详见图4.41~图4.44。
1.Zn正常背景
全量值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东部(东江口岩体以东)为低Zn正常背景区,一般为85×10-6,西部为高Zn正常背景区,其值一般为100×10-6。Zn硫化物相正常背景在全区均一,稳定,一般为1×10-6~4×10-6,浓度很低;氧化物相正常背景在全区也无明显差异,较均一,浓度较低,一般为4×10-6~8×10-6。可见Zn全量正常背景值在东部与西部差异应与岩性或表生环境因素有关。Zn正常背景同样也具有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浓度很低之特征。
2.Zn异常背景
Zn全量异常背景呈近东西及北东向带状,浓度一般为110×10-6~140×10-6,西高东低,与正常背景具有一定的渐变关系。衬度较低,一般都小于1.5。硫化物相异常背景展布规律与Zn全量相似,但其衬度明显变大,一般大于2.0,较全量更为清晰,与铅锌矿床、断裂,火成岩空间关系更为密切,并出现新的异常背景带或区域异常。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表生作用下Zn活动性强,原生闪锌矿易氧化为Zn2+而迁移分散,因此Zn氧化物相地球化学场呈现出明显的多级次渐变的特征,与Zn地球化学性质一致(见图4.42),其第一级属正常背景,浓度为4×10-6~8×10-6,与前述硫化物相正常背景一致。第二级背景介于正常背景与异常背景之间,浓度为10×10-6~15×10-6。第三级为异常背景,浓度大于15×10-6,梯度变化较大,与硫化物相异常背景基本吻合。并在中部、西部出现新的异常背景。但在全量图中并无显示,因此也应注意研究其找矿意义。可见,考虑到Zn在表生作用下具有活动性强的特点,对Zn氧化物相异常背景更应予以注意。
综合上述Zn的相态分析结果,下列地带在该区Zn的找矿工作中应予以注意:①狮子岭岩体外接触带;②东江口岩体南侧外接触带;③凤镇—山阳大断裂南侧;④大西沟—桐木沟矿带。
(四)对成果的初步认识
综合上述区域样品Cu、Pb、Zn的相态分析结果可见,相态分析结果既能反映出全量结果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又较全量结果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
(1)能更清晰地区分出地球化学场不同级次,提高了异常场的地球化学衬度,更确切地展示元素分布富集规律,区内已发现的多金属矿床均分布于相态分析异常中。
(2)相态分析结果具体体现了元素产出模式,可对全量地球化学场做出较深入的评价,揭示其内在特征。尤其能区分出可能由岩性或环境因素产生的异常背景(即非矿信息)和可能由成矿作用产生的异常背景,从而使成矿地球化学区(带)乃至成矿远景区(带)圈定更为准确,以减少失误,还能圈出全量结果未能圈出的有找矿意义的异常背景区(带)及区域异常,避免漏掉有意义的找矿地段。此外,还增强了某些弱异常,起到了强化异常的作用。这就使化探工作由量的研究转入到质的研究。
(3)对不同级次地球化学背景及其找矿意义的本质区别了更深入的认识:①正常背景,以结合相为主,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浓度很低,在总量中占有率低,反映出其基本未受矿化影响。②异常背景,以硫化物相与氧化物相为主,反映出其受到成矿作用影响。
(4)Zn、Cu在表生作用中属活动性强易分散元素,应注意氧化物相研究。
(5)该区Cu、Pb、Zn异常背景与断裂火成岩、多金属矿床空间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注意构造、火成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㈤ 成果地质资料
功能描述:用于对汇交到本省地质资料馆的项目、探矿权、采矿权的成果地质资料发放验收合格确认。
操作描述:登录系统后,见到: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
(3)选择项目、探矿权、采矿权,双击一行记录,可以查看该记录的基本信息、成果资料汇交信息及转送信息。用户可根据实际验收情况,选择对该资料发放合格单、补充修改通知、退回通知。系统自动创建合格单、补充修改通知书、退回通知书。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
(4)用户可以根据成果地质资料的验收情况(合格、补充修改、退回),点击【发放合格单】或【补充修改通知】或【退回通知】。
(5)文本的内容处于可编辑状态,用户编辑好后,点击【打印】,打印相应的文件后,点击【确定】进行发送。
㈥ 简历的基本信息包括哪些
一般简历会包含以下的几个方面:
1、个人信息:
姓名:xxx
性别:(没有照片的话肯定要写,有照片也建议写)
出生年月:(不要具体到日,隐私适当保护下,除非对方care你星座,可以面聊)
婚姻状态:(应届生可以不写这项)
户籍:(一般都需要了解,不要问为啥)
现居地:(这点很重要!尤其是异地求职,让对方了解到你的状态)
PS:(没有适合的照片宁愿不要放照片,不然就是减分!)
2、自我评价
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分3~4小段落描述
一句话自我总结+以往工作经验+专业技能+性格优势
3、工作经验/项目经验
实习经验为主,1~2段即可,每段经验工作内容写2~4个点,没有实习经验,写在学校的研究项目经验也可突出关键词、数据化。
4、校园/社会活动
选择一到两次你组织或者作为重要参与者或者大型有影响力的活动,内容包括活动时间、主题、你的职务、职责、成果格式与工作经验/项目经验差不多。
5、荣誉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原则:挑选有分量的证书,最重要的证书放在最前面
格式:时间+荣誉证书名称
2015.09 - 2016.06 国家级一等奖学金
不要统统都写上去,可有可无的就不要放上去了,除非你简历内容很少,占个位置倒是可以。
PS: 如果是现场招聘会,你可以复印下有代表的证书和简历装订在一起;如果是网投,没必要上传到网上,如有需要你去面试时候可以带上复印件即可。
6、教育背景(时间明确到月份、专业、学位,如果学历比较有优势可以前置位置到“自我评价”后一栏)
eg:
格式1 (适用于较短的,一排可以不拥挤地写完)
2012.09 - 2016.06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工程 本科
格式2(适用于名称较长的)
时间: 2012.09 - 2016.06
学校: 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本科
更多简历相关信息:个人简历填写建议希望能对你有用~
㈦ 成果评述
1∶5万遥感图像通过预处理及增强处理,达到无缝镶嵌,几何校正误差达到规定标准,完全能与1∶5万地形图匹配,图像色彩饱和,纹理清楚,信息丰富,主要岩石地层单元影像及构造形迹具有较高的可解度,可满足地质解译要求。
1∶5万遥感构造解译如实地反映了工作区域的基本构造格局,增添和丰富了本区断裂-线性构造以及可能反映火山机构、蚀变、溶塌、断陷盆地等成因类型的环形构造;遥感线性体特征统计,不仅提供了本区线性体的定量分布状况,还间接揭示了区内各地段断裂构造活动强度,为分析研究本区地质构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铁化、泥化及碳酸盐化遥感异常提取及分析,为在本区遥感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遥感标志。
引入了“矿产当量”的概念,定量描述了遥感控矿因子与铅锌矿产之间的关系。
量化成矿预测因子进行成矿预测,为成矿预测定量化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成矿背景、找矿远景及找矿靶区的分级分类预测,不仅明确区分出本区成矿预测的层次及主次关系,而且明确地指出了找矿方向。
㈧ 基础参数和成果资料
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第四系岩性和厚度、浅层地温能资源条件分区、潜水位、岩土体温度、变温层厚度等数据(成果)是由北京地区多年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成果资料整理、分析而来的。这些数据是计算浅层地温能资源量必不可少的。这些资料是北京地区多年多轮次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成果,其勘探精度均在1∶5万以上,个别地区达到了1∶1万的水平,在北京城市区域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城市建设贡献了力量。近些年这些勘探成果用于大量的地源热泵工程项目,使这些项目得以迅速发展。根据大量的精度较高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可以比较准确地对北京地区地源热泵适宜性进行分区,合理规划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通过这些资料(成果)也能较为准确地评价计算北京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储量。
㈨ 科研工作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果,贡献怎样填写
这个很容易啊,推荐按照成果等级以及你在里面的排名次序来写,你最有代表版的科研成果在前面,比如国权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等等,然后项目课题你在里面的排名,比如写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某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xxx》,项目成果包括国际论文几篇。。。研究报告、专利等等,这个没什么具体规定,写明白就可以。
㈩ 成就的基本信息
【近义词】
成绩、佳绩、功绩、成果、成效、功勋、功劳、功绩、劳绩、成果、成就、贡献。
【反义词】
挫败、挫折、败绩。
成就与造就的区别
成就:1、事业上的成绩。2、完成(多指事业)。
造就:1、培养使有成就。2、造诣;成就(多指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