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切了解!厦门市有哪个单位有矿产矿物检测服务的 比如说金矿石/铜矿石/铁矿石/石英等,Au、Ag、Cu、Pb、Zn
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有这样的检测服务
联系人:刘工 质检部副经理
电话:0592-7765125
地址:厦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舫山南路3号
邮政编码:361101
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是紫金矿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紫金矿业集团设立在厦门市的研发基地、人才基地、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对外拓展基地。作为紫金矿业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核心依托单位和博士后工作站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公司立足于技术人才密集型科研单位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被认定为“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以湿法冶金工业化应用技术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展贵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的选矿、冶金、环境工程、加工和生产等相关领域中包括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及新材料的技术难题和前沿技术研究,并促进其成功孵化和工程化。下设研发部、质检部、产业发展部和办公室四个部门。
质检部具有地质勘察甲级资质(证书编号:012008116003399),通过福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证书编号:2009137005G)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资格(证书编号:NO.CNAS L1149),并获准使用“CMA”标识和“CNAS”认可标识,部门可以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出具的检测报告可在全球互认。
质检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员工32人,拥有硕士学位的2人,大学本科学位2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8人,助理工程师12人,均为长期从事检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各类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矿石及其精矿、合质金的分析检测、物相分析和岩矿鉴定,提供委托检测、技术咨询、化验室筹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培训以及人员综合技能培训等业务。
质检部目前拥有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PE)、极谱仪、原子荧光、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日立Z-2000)等多台高精度的分析检测仪器,以及包括试金炉、制样设备、磨片设备、岩矿鉴定设备等在内大量的辅助设备,为提供优质的检测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检测能力范围表
矿石及精矿
金银矿石、铜铅锌矿石、钨矿石、钼矿石、锰矿石、铁矿石、锡矿石、镍矿石、钴矿石、多金属矿石、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金精矿、银精矿、钨精矿、锡精矿、钼精矿、硫铁精矿等。
金属
金锭、银锭、阴极铜、合质金等。
水样
环保水质、选冶过程水样等。
其他
地质样品、各种阳极泥及贵金属物料、膨润土、硅酸盐岩石、分银渣、岩矿鉴定等。
⑵ 回收固体废旧纸箱 线路板等需要什么证书
发达国家对废PCB回收常贵金属及稀贵金属很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研究所采取的技专术手段通属常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主要用于常见金属如铝、铁、铜等的回收。采用拆卸、分选等技术来实行。 化学法有电化学法及湿法冶金主要用于提纯贵金属如金、银、铂、钉等。 从世界各国处理流程来看绝大多数加工商在预处理阶段均采用了称重一分类—破碎一粉磨一有机物焙烧一熔炼一筛分一机械搅拌一选粒—物理分选的工艺。
⑶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荣誉
●《紫金山金矿成矿地质研究及资源评价》项目获国家经贸委黄金科技进步特等奖。
●《紫金山铜矿生物提铜新工艺工业应用研究》项目,小试成功后建成了年产1000吨铜的工业中试厂,成为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生物冶金技术及工程化,于2003年12月通过科技部鉴定,现已列入十一五攻关滚动项目(已结题验收)。该项技术具有成本低、污染小等优点,其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竞争力强。该项目获中国有色工业协会2006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紫金山金矿露天采场陡帮开采与边坡稳定性研究》项目,被誉为是“全国大型露天矿山第一家”,获2003年度中国黄金协会一等奖。
●《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矿低品位物料(1.0×10-6)综合利用研究》项目,2000年10月经省科技厅鉴定,其“项目研究总体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在低品位资源利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开发利用紫金山低品位金矿资源作出了巨大贡献,获2002年度中国黄金协会一等奖。该项目成果应用于吉林珲春低品位金矿的开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成果对我国低品位(氧化)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展紫金山露天采场深溜井安全高效运行研究。通过对紫金山金矿溜井系统矿石在井内移动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溜井堵塞等故障发生概率预测模型;结合设计、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因素,独创了“悬挂软梯天井溜矿上掘法”施工工艺,丰富和发展了我国露天矿溜井应用技术。
●采用“强制崩落—硐室爆破处理空场方法技术”处理空场。该处理方法的成功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消除了生产安全隐患,为紫金山金矿大规模开采和充分利用低品位资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应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实施“零排放”工程。含氰废水通过源头清污分流和回水循环利用,减少外排量。在矿区3个排污口均按规范化、高标准建设,配备了氰根(CN-)、铜离子(Cu2+)、PH值在线监测自动监控系统,确保了外排废水的总氰、总铜、总锌、总砷、PH等指标低于国家标准。
●有效的植被恢复技术美化了矿区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全面推行尾矿干湿混排技术,有效解决尾矿库容问题,节约了大量尾矿库建设费用,避免尾矿库安全问题,降低运行成本。2003年12月,经国际著名的矿山评估咨询公司SRK的专家现场考察后指出,紫金的环保技术在中国堪称一流,在亚洲也属名列前茅,真正做到了企业发展与环保两不误。
●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合作的《(新疆阿舍勒铜矿)难处理多金属铜矿加压浸出技术》项目为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该工艺技术指标稳定,铜锌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5%和97%以上,经中国有色工业协会评审认定为“在黄铜矿压力浸出技术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贵州水银洞难处理金矿常压化学催化氧化预处理工艺研究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该项研究成果于2002年12月经贵州省经贸委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在同类型微细难处理金矿的黄金矿山中应用”。于2004年12月通过中国黄金协会专家组鉴定。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为我国黔西南和其它地区类似难选冶金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吉林珲春紫金有限公司的黄铜矿湿法冶金技术,黄铜矿的湿法冶金是国际矿业界的主要研究课题,吉林珲春铜金精矿常压化学催化-氰化提取金银铜工艺的成功应用,实现了低成本、高回报、污染小等多项优势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提铜药剂国产化技术,在湿法冶金提铜中广泛应用的萃取剂,目前我国均采用进口科宁公司和捷利康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各研究部门有进行研究均未实现产业化生产;我司通过引进技术人员和加强研发创新,铜负载量指标好于国外产品,此产品的成功开发必将为中国的湿法提铜产业作出贡献。
●含铜酸性废水的环保处理技术,紫金矿业技术中心(研究院)进行了硫酸盐还原菌的试验研究,提高废水的PH值,降低中和费用,且废水全部能达标排放,我司拟进行中试和工业化试验,使该项目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从而为国内同类企业提供示范。
2009年按照抓大放小、黄金优先和加快国际化的思路,公司认真捕捉金融危机期间的矿业投资机会,加大项目信息的收集、筛选、考察和论证,实现了资源并购的新进展。
国内方面,完成对金鸡山金矿收购及元阳华西黄金公司(大坪金矿)、万城商务公司(铅锌矿)的少数股权收购,入股厦门现代码头,基本完成富蕴金山矿冶重组,并与中国地调局、青海省地勘局、贵州瓮福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产业延伸和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安排。转让(退出)了云南普朗铜矿、湖南尚卿铁矿、贵州务川铝土矿等项目。
国外方面,成功入主加拿大大陆矿业公司,成为西藏谢通门铜金矿开发的第一大股东。启动了全面要约收购澳大利亚Indophil公司(持有菲律宾坦班坎特大型金铜矿37.5%股份)。
紫金山金矿三选厂系统完善、紫金山铜矿4.5万吨/日破碎系统和8000吨/日浮选系统建设,巴彦淖尔锌冶炼厂新增至20万吨/年扩建,珲春曙光金铜矿“2+1”技改,阿舍勒铜矿新增1500吨/日独立采选系统 ,麻栗坡南温河钨矿1500吨/日浮选技改、金玮公司坝子2400吨/日采选工程,信宜紫金银岩锡矿3000吨/日采选工程等一批工程顺利建成投产或试生产;20万吨铜冶炼项目、武平悦洋银矿技改工程、青海德尔尼铜矿1万吨/日选硫工程、青海公司尾矿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金艺铜业年产3万吨优质铜管扩建工程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俄罗斯图瓦项目和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项目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2010年将全面开工建设。
地质勘查
本集团投入地勘费用16,030万元,新增资源储量(部分未经评审):金31.84吨,铜68.77万吨,钨(W2O3)7.15万吨,银123.53吨,钼4.96万吨,铁矿石1110万吨。
至2009年末,集团保有资源储量(经评审):金714.652吨,比增1.88 %;银1855.21吨,比增9.1%;铜1062.86万吨,比增10.22%;钼39.25万吨,比增0.46%;铅+锌523 万吨;钨(W2O3)17.34万吨,比增70.17%;铁矿石1.856 亿吨,比增10.54 %;煤4.592 亿吨,比增52.61%;锡9.929万吨;镍60.71万吨;硫铁矿(标矿)6,673万吨。实现主矿种增量大于消耗量。集团公司拥有探矿权244个,面积5,880.90 平方公里;采矿权45个,面积125.0116 平方公里。
2008年
中国黄金协会授予紫金山金铜矿“中国第一大金矿”称号
2006年
国家科技部发文公布首批118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紫金矿业公司名列其中。
2005年
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4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2004年
2003年度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紫金山金矿露天采场陡帮开采与边坡隐定性研究
2003年
专利:封闭式电解槽
2002年
专利:敞口式非流态化固定吸附装置
2001年
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2000年
国家经贸委“黄金科学技术进步奖
⑷ Alloy20 Alloy400 Alloy600 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Alloy20也就是所说的20号合金 Alloy400 属于蒙乃尔铜镍合金 Alloy600属于镍基高温合金 成分含量不同 性能用途也不一样 上海翔洽金属团队,期待您的咨询!
⑸ 904LSS 中国的牌号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904L属于奥氏体不锈钢
物理和机械性能:密度:8.24g/cm3。抗拉强度:σb≥520Mpa。延伸率:δ≥35%。
化学成分:碳 C:≤0.02锰 Mn:≤2.00硅 Si:≤1.00铬 Cr:19.0~23.0镍 Ni:23.0~28.0磷 P:≤0.045硫 S:≤0.035钼 Mo:4.0~5.0铜 Cu:1.0~2.0
用途,应用范围、应用领域有:上海翔洽金属团队,期待您的咨询!
石油、石化设备,如石化设备中的反应器等。
硫酸的储存与运输设备,如热交换器等。
发电厂烟气脱硫装置,主要使用部位有:吸收塔的塔体、烟道、档门板、内件、喷淋系统等。
有机酸处理系统中的洗涤器和风扇。
海水处理装置,海水热交换器,造纸工业设备,硫酸、硝酸设备,制酸、制药工业及其他化工设备、压力容器,食品设备。
制药厂:离心机,反应器等。
植物食品:酱油罐,料酒,盐罐,设备和敷料。
对稀硫酸强腐蚀介质该合金是匹配的钢种。
特性:是一种含炭量很低的高合金化的奥氏体不锈钢。该钢是为腐蚀条件苛刻的环境所设计的。zui初该合金是为在稀硫酸中抗腐蚀而开发的。这一特性经多年的实际应用已被验证是很成功的。现在在许多国家中已被标准化,且已被审定可有于制造压力容器。合金与其他常用的CrNi奥氏体钢一样,具有良好的抗点腐蚀和缝隙腐蚀的能力、很高的抗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良好的抗晶间腐蚀能力、良好的可加工性和可焊性。热锻时zui高加热温度可达1180摄氏度,zui低停锻温度不小于900摄氏度。此钢热成型可在1000--1150摄氏度进行。该钢的热处理工艺为1100--1150摄氏度,加热后快冷。此钢虽可采用通用的焊接工艺进行焊接,但是zui恰当的焊接方法是手工电弧焊和钨极氩弧焊。当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不大于6毫米板材时焊条直径不大于2.5毫米;当板厚大于6毫米时焊条直径小于3.2毫米。当焊后需热处理时,可以在1075--1125摄氏度加热后快冷进行处理。用钨极氩弧焊焊接时的填充金属可用同材焊条,焊后焊缝须经酸洗,钝化处理。
⑹ 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拟列入职业资格目录清单151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8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93项。
附件: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共计151项)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
一、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共计58项。其中准入类34项,水平评价类24项) 序号 职业资格名称 实施部门 (单位) 资格类别 1 教师资格 教育部 准入类 2 注册消防工程师 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3 法律职业资格 司法部 准入类 4 中国委托公证人资格(香港、澳门) 司法部 准入类 5 注册会计师 财政部 准入类 6 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 环境保护部 准入类 7 民用核设施操纵人员资格 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 准入类 8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 环境保护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9 注册建筑师 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及省级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 准入类 10 监理工程师 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11 房地产估价师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12 造价工程师 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13 注册城市规划师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准入类 14 建造师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15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 注册结构工程师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注册土木工程师 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注册化工工程师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注册电气工程师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注册环保工程师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注册石油天然气工程师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注册冶金工程师 注册采矿/矿物工程师 注册机械工程师 16 注册验船师 交通运输部、农业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17 船员资格(含船员、渔业船员) 交通运输部、农业部 准入类 18 兽医资格 执业兽医 农业部 准入类 乡村兽医 19 拍卖师 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准入类 20 演出经纪人员资格 文化部 准入类 21 医生资格 医师 国家卫生计生委 准入类 乡村医生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 22 护士执业资格 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23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资格 国家卫生计生委 准入类 24 出入境检疫处理人员资格 质检总局 准入类 25 注册设备监理师 质检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26 注册计量师 质检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27 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准入类 28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准入类 29 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30 执业药师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31 专利代理人 国家知识产权局 准入类 32 导游资格 国家旅游局 准入类 33 注册测绘师 国家测绘地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准入类 34 航空人员资格 空勤人员、地面人员 中国民航局 准入类 民用航空器外国驾驶员、领航员、飞行机械员、飞行通信员 航空安全员 民用航空电信人员、航行情报人员、气象人员 35 工程咨询(投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水平评价类 36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37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38 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 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39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40 资产评估师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水平评价类 41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42 土地登记代理专业人员职业资格 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 水平评价类 43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境保护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44 房地产经纪专业人员职业资格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 水平评价类 45 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46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47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资格 水利部 水平评价类 48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 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49 审计专业技术资格 审计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50 税务师 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 水平评价类 51 认证人员职业资格 质检总局 水平评价类 52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53 统计专业技术资格 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54 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 银监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银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55 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 证监会 水平评价类 56 期货从业人员资格 证监会 水平评价类 57 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 国家文物局 水平评价类 58 翻译专业资格 中国外文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水平评价类
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 (共计93项。其中准入类8项,水平评价类85项) 序号 职业资格名称 实施部门 (单位) 资格类别 1 消防设施操作员 消防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准入类 2 焊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 准入类 环境保护部(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 3 家畜繁殖员 农业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准入类 4 关于健身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 游泳救生员 体育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准入类 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滑雪、潜水、攀岩) 体育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5 关于航空运输服务人员 民航乘务员、机场运行指挥员 民航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准入类 6 关于道路运输服务人员 道路客运汽车驾驶员、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 交通运输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准入类 机动车驾驶教练员 7 关于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人员 轨道列车司机 交通运输、铁路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准入类 8 关于消防和应急救援人员 消防员 消防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准入类 森林消防员 林业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应急救援员 紧急救援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9 关于机械设备修理人员 设备点检员 冶金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机修钳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电工 仪器仪表维修工 锅炉设备检修工、变电设备检修工 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工程机械维修工 机械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10 关于通用工程机械操作人员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 交通运输行业技能鉴定机构、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起重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11 关于建筑安装施工人员 电梯安装维修工、制冷空调系统安装维修工、锅炉设备安装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12 关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人员 筑路工、桥隧工 交通运输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防水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工建构筑物维护检修工 交通运输、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电力电缆安装运维工 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13 关于房屋建筑施工人员 砌筑工、混凝土工、钢筋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架子工 14 关于水生产、输排和水处理人员 水生产处理工 海洋、化工、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工业废水处理工 化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15 关于气体生产、处理和输送人员 工业气体生产工 化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工业废气治理工 化工、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压缩机操作工 化工、煤炭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16 关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人员 锅炉运行值班员、发电集控值班员、变配电运行值班员、继电保护员 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燃气轮机值班员 余热余压利用系统操作工 锅炉操作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17 关于仪器仪表装配人员 钟表及计时仪器制造工 轻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18 关于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 广电和通信设备电子装接工、广电和通信设备调试工 电子通信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19 关于计算机制造人员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装配调试员 电子通信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20 关于电子器件制造人员 液晶显示器件制造工、半导体芯片制造工、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 电子通信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21 关于电子元件制造人员 电子产品制版工、印制电路制作工 电子通信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22 关于电线电缆、光纤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人员 电线电缆制造工 机械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23 关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人员 变压器互感器制造工、高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装配工 机械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24 关于汽车整车制造人员 汽车装调工 机械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25 关于医疗器械制品和康复辅具生产人员 矫形器装配工、假肢装配工 民政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26 关于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人员 机床装调维修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27 关于通用基础件装配制造人员 装配钳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28 关于工装工具制造加工人员 模具工、工具钳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29 关于机械热加工人员 铸造工、锻造工、金属热处理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30 关于机械冷加工人员 车工、铣工、磨工、镗工、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冲压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电切削工 机械行业技能鉴定机构、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31 关于硬质合金生产人员 硬质合金成型工、硬质合金烧结工、硬质合金精加工工 有色金属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32 关于金属轧制人员 轧制原料工、金属轧制工、金属材热处理工、金属材精整工 冶金、有色金属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金属挤压工、铸轧工 有色金属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33 关于轻有色金属冶炼人员 氧化铝制取工、铝电解工 有色金属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34 关于重有色金属冶炼人员 重冶火法冶炼工、重冶湿法冶炼工、电解精炼工 有色金属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35 关于炼钢人员 炼钢原料工、炼钢工 冶金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36 关于炼铁人员 高炉原料工、高炉炼铁工、高炉运转工 冶金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37 关于矿物采选人员 井下支护工、矿山救护工 有色金属、煤炭、冶金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38 关于陶瓷制品制造人员 陶瓷原料准备工、陶瓷烧成工、陶瓷装饰工 轻工、建材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39 关于玻璃纤维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人员 玻璃纤维及制品工、玻璃钢制品工 建材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40 关于水泥、石灰、石膏及其制品制造人员 水泥生产工、水泥混凝土制品工、石膏制品生产工 建材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41 关于药物制剂人员 药物制剂工 中医药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42 关于中药饮片加工人员 中药炮制工 中医药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43 关于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人员 涂料生产工、染料生产工 化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44 关于农药生产人员 农药生产工 化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45 关于化学肥料生产人员 合成氨生产工、尿素生产工 化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46 关于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人员 硫酸生产工、硝酸生产工、纯碱生产工、烧碱生产工、无机化学反应生产工、有机合成工 化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47 关于化工产品生产通用工艺人员 化工总控工 化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防腐蚀工 制冷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48 关于炼焦人员 炼焦煤制备工 煤炭、冶金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炼焦工 49 关于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 景泰蓝制作工 轻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50 关于木制品制造人员 手工木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51 关于纺织品和服装剪裁缝纫人员 服装制版师 纺织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52 关于印染人员 印染前处理工、纺织染色工、印花工、印染后整理工、印染染化料配制工 纺织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53 关于织造人员 整经工、织布工 纺织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54 关于纺纱人员 纺纱工、缫丝工 纺织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55 关于纤维预处理人员 纺织纤维梳理工、并条工、粗纱工 纺织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56 关于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人员 酿酒师 轻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酒精酿造工、白酒酿造工、啤酒酿造工、黄酒酿造工、果露酒酿造工 品酒师 评茶员 供销行业技能鉴定机构、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57 关于乳制品加工人员 乳品评鉴师 轻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58 关于粮油加工人员 制米工、制粉工、制油工 粮食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59 关于农机化服务人员 农机驾驶操作员、农机修理工 农业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60 关于农村能源利用人员 沼气工 农业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61 关于动植物疫病防治人员 农作物植保员 农业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水生物病害防治员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 林业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62 关于农业生产服务人员 农业技术员 农业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63 关于畜禽种苗繁育人员 家禽繁殖员 农业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64 关于作物种子(苗)繁育生产人员 种子繁育员、种苗繁育员 农业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65 关于康复矫正服务人员 助听器验配师 卫生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口腔修复体制作工 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66 关于健康咨询服务人员 生殖健康咨询师 计生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67 关于日用产品修理服务人员 锁具修理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燃气具安装维修工 68 关于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维修人员 信息通信网络终端维修员 电子通信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69 关于汽车摩托车修理技术服务人员 汽车维修工 交通运输行业技能鉴定机构、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摩托车修理工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70 关于保健服务人员 保健调理师 中医药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71 关于美容美发服务人员 美容师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美发师 72 关于生活照料服务人员 孤残儿童护理员 民政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育婴员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保育员 养老护理员 73 关于有害生物防制人员 有害生物防制员 卫生行业技能鉴定机构、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74 关于环境治理服务人员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 化工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75 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人员 野生动物保护员、野生植物保护员 林业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76 关于自然保护区和草地监护人员 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 林业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77 关于水文服务人员 水文勘测工 水利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78 关于水利设施管养人员 河道修防工、水工监测工、水工闸门运行工 水利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79 关于地质勘查人员 地勘钻探工、地质调查员 国土资源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地勘掘进工 地质实验员 物探工 80 关于检验、检测和计量服务人员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 农业、质检、粮食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纤维检验员 质检、供销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质检、轻工、珠宝首饰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机动车检测工 机械、交通运输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81 关于测绘服务人员 大地测量员、摄影测量员、地图绘制员、不动产测绘员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工程测量员 测绘地理信息、国土资源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82 关于海洋服务人员 海洋水文气象观测员 海洋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海洋浮标工、海洋水文调查员、海洋生物调查员 83 关于安全保护服务人员 保安员 公安行业技能鉴定机构、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安检员 民航行业技能鉴定机构、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智能楼宇管理员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安全评价师 84 关于人力资源服务人员 职业指导员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85 关于物业管理服务人员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员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86 关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计算机软件测试员 电子通信行业技能鉴定机构、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87 关于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 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 电子通信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88 关于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人员 广播电视天线工、有线广播电视机线员 广电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89 关于信息通信网络维护人员 信息通信网络机务员 电子通信、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信息通信网络线务员 电子通信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90 关于餐饮服务人员 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91 关于仓储人员 (粮油)仓储管理员 粮食行业技能鉴定机构 水平评价类 92 关于销售人员 电子商务师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93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师 人社部门技能鉴定机构会同有关行业协会 水平评价类
⑺ 请问一下Incoly825是什么材料
Incoloy825 (UNS NO8825) 奥氏体镍铁铬合金,是不锈钢,特种不锈钢
Incoloy825特性及应用领域概述:
该合金是一种通用的工程合金,在氧化和还原环境下都具有抗酸和碱金属腐蚀性能高镍成份使合金具有有效的抗应力腐蚀开裂性。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性都很好,如硫酸、磷酸、硝酸和有机酸,碱金属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盐酸溶液。合金的综合性能表现在腐蚀介质多样的核燃烧溶解器中,如硫酸、硝酸和氢氧化钠都在同一个设备中处理。应用于各种使用温度不超过550℃的工业领域,如:硫酸酸洗工厂用的加热管、容器、筐及链等、海水冷却热交换器、海洋产品管道系统、酸性气体环境管道、磷酸生产中的热交换器、蒸发器、洗涤、浸渍管等、石油精炼中的空气热交换器、食品工程、化工流程、高压氧气应用的阻燃合金等。
Incoloy825相近牌号:
NS142(中国)、NO8825、NC21FeDu (法国)、W.Nr.2.4858 NiCr21Mo (德国) NA16 (英国)
INCOLOY825
Incoloy825 金相组织结构:
该合金具有稳定的面心立方结构。化学成分和恰当的热处理保证了耐腐蚀性不受敏化性的削弱。
Incoloy825工艺性能与要求:
1、合金加热环境含有硫、磷、铅或其他低熔点金属,Nicrofer 6023/6023H 合金将变脆。杂质来源于做标记的油漆、粉笔、润滑油、水、燃料等。燃料的硫含量要低,如液化气和天然气的杂质含量要低于0.1%,城市煤气的硫含量要低于0.25g/m3,石油气的硫含量低于0.5%是理想的。
2、合金合适的热加工温度为1150-900℃,冷却方式可以是水淬或快速空冷。
3、采用钨电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手工亚弧焊、金属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其中脉冲电弧焊是首选方案。
Incoloy825主要规格:
Incoloy825无缝管、Incoloy825钢板、Incoloy825圆钢、Incoloy825锻件、Incoloy825法兰、Incoloy825圆环、Incoloy825焊管、Incoloy825钢带、Incoloy825直条、Incoloy825丝材及配套焊材、Incoloy825圆饼、Incoloy825扁钢、Incoloy825六角棒、Incoloy825大小头、Incoloy825弯头、Incoloy825三通、Incoloy825加工件、Incoloy825螺栓螺母、Incoloy825紧固件
⑻ 稀土人物的稀土人物名录
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1955~1957年在乌克兰第城农学院学农,1962年毕业于莫斯科精细化工学院稀有和分散元素工艺系。1963~1972年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从事锂、铷、铯元素的提取研究,任专题组长。1973~1975年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科研办公室从事钛民用和稀土、钼微肥的推广。1975~1977年任稀土研究室副主任。1978~1983年任院科办副主任,从1982年起兼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稀土农用研究室主任。1984~1991年任中国有色总公司稀土农用技术开发中心主任。1991年调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稀有稀土局副局长。1993~1994年任中国稀土开发公司总经理,1995~1996年任该公司总工程师。
自1989年至今受聘为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稀土专家组(后归国家计委领导)成员。近20年来主要致力于开拓稀土元素在我国农业中应用的新领域。1979年,在我国稀土农用研究基本上停止,推广工作处于低潮的时候,针对稀土农用研究的多学科和跨行业特点,在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下,和宁加贲等提出并建立了全国稀土农用协作网。1981年,经过申报和论证承担了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农用稀土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课题,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了农业、卫生、土壤、植物生理、分析检测和冶金等学科的专家展开了跨部门、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经过近60个科研单位4年的协同努力,于1986年稀土农用课题通过了国家验收,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证明了稀土农用技术可使农作物增产、改善品质、提高抗病害性能和对环境无害。十几年来在各地的共同努力下,稀土农用技术已经在十几种农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年增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获奖情况:1986年被授予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获中国有色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主要著作:1988年出版专著《农业中的稀土》(第一作者),1993年在日本发行了日文版。在国内外刊物和专业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 1920年12月14日生于北京,中共党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1951~1953年和1956~1958年,两次在苏联进修有色金属选矿及稀有金属冶金。1983~1985年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常务董事、科技部主任。从事工作50年来,主要做的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1949年研究解决了生产固体黄药(选矿捕收剂)的工艺和设备,至今仍在沿用。五、六十年代组织并参与利用我国资源提取各种稀有金属和制备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工艺,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尖端的需求。
自60年代至今,长期从事稀土和钛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特别是于1972年首先倡议并组织实施将稀土用于农业增产,获得成功。20多年来经全国各方的努力试验和推广,已在农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林业、牧草以及养殖业得到广泛的应用,获得巨大的效益,属世界首创,现居领先地位。七、八十年代从事我国重大资源(攀枝花、包头白云鄂博、金川)综合利用和重要有色金属(钨、锡、铝)行业的开发方针政策的研究。
80年代初受国家科委之命,领导制订了我国的“材料技术政策”,主持编写了《有色金属进展》大型产业丛书。获奖情况:198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39年7月生于武汉,教授级高工,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同年分配到原石油部(现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从事炼油催化剂研发工作,1984年任催化裂化催化剂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任主任至今。
1962年至1966年参加了我国催化裂化催化剂工业的初创工作,为我国第一个微球型硅酸铝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成功开发,填补我国炼油催化剂一项空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获国家科委奖励;参加了我国稀土Y型(REY)分子筛新型催化材料的研究,在此基础上1974年首次开发成功我国稀土Y型稀土(REY)高活性裂化催化剂,配合了我国炼油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的开发,从而在完全依靠国内技术的情况下,催化裂化完成了一次飞跃,获国家科学二等奖。
其间与兰州炼油化工厂合作攻关项目“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科技进步”攻关项目,1998年获得原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种含磷的稀土氢Y型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及生产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不仅首创了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一种理想的生产工艺,而且发现了催化裂化一种性能独到的高温固体酸性催化材料,1997年获原石化总公司发明专利金奖,中国国家专利优秀奖和第十一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1999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竞赛全国先进女职工荣誉称号。 1937年10月生于湖北天门,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62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固体发光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员。
1999年7月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与长春物理所整合后,现任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成员,中国稀土学会理事兼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理事,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
1983~1985年在美国进修稀土复合氟化物合成、晶体结构及光谱性质和无辐射能量传递。在进修期间曾任纽约市中国访问学者及留学人员负责人之一。他长期从事固体发光材料及其光学光谱性质和离子间的能量传递研究。较早地提出光子转移,即光子剪裁的原理,丰富和发展光子剪裁内容。他依据交叉驰豫原理,使不需要的Tb3+的5D3能级跃迁发射的光子剪裁,转移到所需要的5D4能级上,从而使5D4→7FJ能级跃迁发射的光子数增值,发射强度大大增强。
他所研制的“高亮度稀土磷光体-HG3”于1984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第一名);鉴于对固体中某些三价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的研究成果,1995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名)等奖项。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190余篇论文。 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1922年2月17日生于中国四川省金堂县。1939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当时设在重庆的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3年毕业后在中央大学化学系担任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助教。1947年秋赴美国留学,在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厄巴纳-香宾(Urbana- Champaign)校园化工系研究生院攻读学位,于1949年春获硕士学位,1951年获博士学位。此后即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化工系担任博士后副研究员1952年秋他原来的博士论文导师H.F约翰斯顿(Johnstone)教授邀他回伊利诺大学化工系开展“用纤维层过滤气溶胶的研究”。1954年初接受美国杜邦(DuPont)化学公司薄膜部的约克斯(Yerkes)研究所的聘请、担任研究工程师,参加研究和开发聚酯连续聚合以使该产品能顺利投入生产。
1956年回国参加建设,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任研究员,1958年该所正式成立后担任湿法冶金研究室主任。1958年至1984年担任该所副所长。现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劳动保护学会顾问。还担任国际性杂志《湿法冶金》(Hydrometallurgy)的编委,英文《中国化学工程学报》的主编,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编委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副主编等职。他还是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委员。曾发表科学论文16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11项,培养博士28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发明三等奖各一项。曾获199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的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生于1940年1月29日,北京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研究生)。
曾任兵器工业52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顾问。主持薄装甲和我国第一代复合装甲的研究工作,发明了焊后不回火薄装甲钢,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为我国第一代复合装甲材料与结构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主持火炮身管自紧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参加了自紧身管疲劳寿命的研究,先后创立了火炮身管液压自紧技术和高效液压自紧技术,使炮管强度提高60%~100%,并成倍提高疲劳寿命。首次应用这项技术的“XXX火炮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述成就已载入《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其科研成果已用于十多种兵器装备,现仍在用于有关重点武器装备的研制。为表彰才鸿年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的贡献,1984年授予国家级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授予兵器工业功勋奖和政府特殊津贴。发表论文31篇,出版专著一部,撰写研究报告30余篇。 1935年10月31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乌拉尔工学院冶金系,同年回国后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1961~1964年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稀土研究室从事稀土金属制备研究,曾任金属组组长、专题组组长。
近几年主要从事稀土和稀有金属的软科学研究和项目的评估工作,先后 撰写了“‘八五’期间稀土科学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我国稀土科技现状及其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我国稀土科学基础研究进展与'九五'研究重点建议”、“‘八五’稀土科技进展及‘九五’研究重点建议”及“90年代我国稀土科技新进展”等文章,收入国家计委稀土专题软科学基金和计委稀土专家组调研报告。另外还撰写了“面向21世纪稀有金属”、“我国稀有金属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参与编写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和“中国有色金属发展50年”等。获奖情况:曾获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家科委颁发的工业新产品奖和国家科学大会奖以及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和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等。 1940年2月16日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稀土研究至今。
1962~1972年从事稀土元素分离提取、稀土络合物的研究。参加包头矿的“451”会战和江西稀土矿中分离提取稀土的工艺实验。1971年首次用溶剂萃取法分离出99.9999%的高纯Y2O3。1972~1977年从事无机液体激光器的研究,首次研制出用稀土液体激光器作为光源的YJG1型激光微区光谱仪,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1988年11月~1989年2月,在日本大阪大学和京都大学从事稀土发光和溶胶-凝胶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1989年1月和1991年7月两次访问原苏联;1991年11月~1992年4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固体化学实验室从事发光材料的研究;1994年1月随同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台湾,参加两岸材料产业暨稀土材料发展研讨会;1997年12月~1998年6月应邀到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从事PDP荧光粉的研究。
1986~1990年任中科院“七五”重大项目“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地质化学分离分析和综合利用”的专家组成员兼秘书;1991~1995年任中科院八五重大项目“稀土新材料的研究及其开发应用”的负责人之一。
1990年晋升为研究员,1992年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成员、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稀土学会固体与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起为研究生讲授《固体化学》,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200余篇,与倪嘉缵院士共同主编《稀土新材料及新流程进展》一书,成果10余项,专利2项,培养研究生20余名。 1934年8月22日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乌拉尔工学院(现为国立乌拉尔工业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教授级高工。
历任课题组组长、室副主任、主任、院副总工程师。先后在稀土冶炼、稀土金属、稀土永磁、磁疗、贮氢材料、镍氢电池等6大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现担任国家“863”九五重中之重项目--镍氢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课题负责人,兼任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成员,全国稀土永磁协作网专家组成员、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部镍氢电池专家组成员、稀土协会理事、南开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
曾与应启明同志共同负责“钙热还原制备钐钴永磁粉末工艺”获得了部级二等成果、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国家计委稀土办公室)稀土推广应用重大成果奖,并在上海跃龙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产业化。金属氢化物-镍电池获部二等成果,与赖为华、颜广灵同志共同负责的“镍氢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及“闭口化成工艺”使我国AA型镍氢电池容量达到1525mAh,达到了国际水平,促进了我国镍氢电池产业化,获科委“九五”重中之重项目中作出重大贡献奖。先后获各种成果奖励17次,荣誉奖6次。 1936年11月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6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放射化工专业。同年分配到包钢冶金研究所工作。翌年改为冶金部包头冶金研究所,历任技术员、课题组长、湿法冶金研究室负责人。1971年研究了萃取计算理论应用于单一稀土的萃取分离工艺,实现了萃取过程中单一稀土元素的高纯度和高收率的统一,发表了“萃取计算及其应用”一文。
1975~1993年先后担任冶金部包头稀土研究院(原包头冶金研究所)副院长和院长。任职期间,主持过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科研项目。1993~1997年担任包头钢铁公司总工程师。1997年底在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办了科工贸一体化的大漠稀土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稀土科研和稀土开发应用工作,发表过的论文和报告近30篇,如“萃取计算及其应用”、“包头资源综合利用”、“国内稀土应用的最新发展”、“中国稀土1989~1993”等。1980~1998年曾任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包头稀土学会理事长等职。1988年受聘为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后改为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第一、二、三届成员至今。1997年受聘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99年受聘内蒙古稀土集团公司专家顾问。 1935年10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1年2月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有色金属和黄金学院稀有金属冶金专业,回国后先后担任核工业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长,核工业生产技术司副司长,中国宝原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总工程师兼中国核工业稀土公司总经理及中国核工业黄金开发办公室主任和中国核工业稀土应用开发办公室主任等职,历年兼任中国黄金学会首届理事、中国铀矿冶学会副秘书长,第二、第三届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稀土专家组(后为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成员。
80年代后期,他负责核工业的黄金开发和稀土开发工作,组织核工业系统的地质矿冶单位,先后为国家提交120吨的地质储量和7万两黄金产品;组织领导了中国核工业开发稀土的方向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以充分发挥核工业整体优势为指导思想的《“八五”期间中国核工业稀土发展规划》,在这一规划指导下,核工业稀土发展迅速,1990年被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确认为中国稀土行业的三大骨干部门之一,建成的两个稀土厂已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并均被列入我国重点稀土企业行业中,建成的核工业稀土分析检测中心是当时国内第一个专业稀土质检中心,投入开发的稀土项目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比例达73%。张镛的科研成果中有三项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两项获国防科委“重大技术改进”奖,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奖励其工作成绩的荣誉证书。 金属冶金专业,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工作至今,先后任该院稀冶室专业组长、副主任、主任、所长。
1962~1975年参加稀土萃取分离、稀土变价元素分离等试验研究;1975~1977年作为“技术领导小组”成员,组织和参加“伯胺萃取法从包头矿中分离钍和混合稀土”试验,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7~1980年作为课题组副组长,主持和参加的“伯胺萃钍和硝酸钍制备”工业试验中,首次从包头稀土矿中分离出近百公斤放射性钍产品,并亲手操作钍产品的浓缩,该项目与同期合作组织参加的“伯胺萃取氯化稀土”工业试验,同获冶金部科技成果四等奖、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该成果被应用于独居石处理中钍的分离与提纯工业生产。
近20年先后多次参与全国稀土发展规划制订工作,参加或主持过数十项稀土重大工程项目和科技成果的评估论证。 独撰论文包括:1980年在全国铀矿冶学会成立大会上宣读的“伯胺萃钍和硝酸钍制备”,1988年在日本东京的第一次中日稀土交流会上宣读的“中国稀土产业及发展”,冶金网络全书中“稀土冶金”条题和稀土提取分离条目,“中国稀冶三十年”,“我国稀土提取分离的进展、存在问题和改进途径初探”等;合著论文有:“我国稀土产业现状和对如何发展的建议”等3篇。被选聘为中国核学会铀矿冶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会理事,国家计划委员会稀土专家组成员。 生于1931年7月15日,广东广州人。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48~1950年,中山大学化工系;1950~1952年,北京大学化工系;1952年院系调整至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稀土研究工作至今已40余年。历任稀土研究室课题组组长和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主任,发光学会副理事长,《稀土》、《化学学报》、《中国化学》、《无机化学报》、《应用化学》副主编和1989年第二届国际稀土光谱讨论会主席,1997年第三届国际F元素会议国际科学委员会会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共培养博士生9名,硕士生16名。1990年由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World Scientific)出版<Rare Earths Spectros>(稀土光谱)的英文论文集一本,1993年由河南科学出版社《稀土化学》专著一本,1994年主编《变价稀土元素化学与物理》会议论文集一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获钇—钡—铜—银—氧高温超导体的发明专利一项。
曾应邀赴法国进行合作研究和赴德国作访问学者,赴韩国讲学,赴泰国、韩国、巴西、俄罗斯邀请报告,赴美、法、日、澳、波、芬参加国际会议并顺访荷兰与瑞典。曾与香港城市理工大学生物和化学系及美国新奥尔良大学物理系进行合作。
现正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中的“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资助的稀土基础研究项目。 有机化学家。浙江上虞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1955年获苏联科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建立与领导了核燃料萃取剂研究组,解决了我国国防工业的急需。
70年代结合我国有色金属的综合利用研制成功分离稀土及钴镍的多种萃取剂。与合作者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进行“萃取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以后又用量子化学、分子力学、模式识别、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进行处理,从而将萃取剂化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与研究生在有机磷化学的基础研究方面获得很好的成果。 矿物加工及冶金专家。辽宁省锦县人。1934年3月23日出生。1961年中南工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发展了浮选理论,在矿物加工工程的研究中,系统分析浮选剂结构-性能关系,建立起浮选剂分子设计理论,用一系列定量判据和计算公式,并通过分子结构的“组装模型”对各基团预测计算组装设计特定用途的药剂;从理论上统一解释了硫化矿浮选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三大问题,在实践上发展了电化学控制及无捕收剂浮选;提出盐类矿物浮选的4条规则,推进了浮选理论的定量化和实用性;提出“粗粒效应”,丰富了细粒选矿理论。 化学家。广东电白人。1959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 1965年该校技术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早年研究配位化学和萃取化学,把两项滴定法推广应用到生成复杂萃合物的情况。1977年以后主要从事理论研究。系统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的电子结构,阐明其成键特征、相对论效应的作用以及稳定性规律。提出双层点电荷配位场模型与定义分子中原子和原子轨道的方法。提出从光谱数据直接求振动力常数的诱导自洽方法;用量子化学方法导出正弦型同系线性规律;对芬太尼类麻醉镇痛剂电子结构与药效找到较好的关联指数。发展了用密度泛函理论处理多重态结构的理论方法。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核材料专家。1940年1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196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
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2厂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材料科学家 1920年12月7日出生。材料科学家。湖南凤凰人。别名继美、志新。1943年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1948年赴美留学,翌年获密苏里矿冶学院冶金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密苏里大学冶金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林登堡热处理公司、爱可产品公司及美国坩埚钢公司从事产品分析和科研工作。1957年回国,历任北京钢铁学院(后改名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物理学教授兼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合金钢、晶界吸附、脆溶沉淀、晶间腐蚀、断裂科学、氢损伤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发现了“氢致滞后塑性”现象,提出了反映缺口下应力腐蚀断裂韧性新参量,对钛合金氢致开裂及水溶液中应力腐蚀断裂的动态程,提出了氢损伤机理。应用断裂力量,分析和解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许多重要断裂问题。
著有《金属的韧性和韧化》、《应力下的金属腐蚀》等;撰有《材料的失效分析,性能预测和结构设计》、《高强度钢水介质应力腐蚀研究》等论文200多篇。 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金相热处理专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功能材料教研室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为北科大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并任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与磁性材料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会委员等。
1983年来先后完成省部级技术鉴定的科研成果十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三等奖各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5篇,被EI收录53篇。著书两本,即“稀土磁材料与应用”和“超强永磁体——稀土铁系永磁材料”,前书曾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两书均由韩国翻译出版,此外还有合编书两本。
被冶金工业部授予有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53 年 12 月生于江西省龙南县。 1977 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工碳素专业,长期从事稀土工业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尤其在稀土矿山的开发与管理、稀土矿开采工艺的改进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发展稀土深加工应用以及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的创建和正常动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9 年在《稀土》刊物上发表名为“稀土工业的降温与加热”的论文; 1989 年 12 月在《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专业家组调研报告汇编》中发表名为“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采现状与国家要采取的政策”的论文; 2003 年 12 月在《稀土信息》中发表论文“浅谈加强离子型稀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
1985~2000 年主持龙南稀土工业的开发与管理,首先提出“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的龙南稀土工业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新建龙南稀土冶炼厂、龙南稀土金属材料厂,初步形成龙南稀土工业“开采——冶炼——应用”的体系;与科研单位合作,在龙南首次试验和推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地浸矿工艺。并于 2004 年 8 月在赣南稀土矿 D 级储量可靠程度研究中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德国福特旺根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稀土农用网”创始人,中国农用稀土应用推广第二春发起人,“依农科技”创始人。依农科技企业法人。
2004年参与国家科委“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稀土应用工程”重大项目,“稀土农用新材料、新技术在西部地区的应用与示范”攻关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如何利用稀土为农业增产、增收、提质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网络“稀土人物”,“农用稀土”,“稀土农用”,“益植素”等词条创建人。
主要著作:《稀土在农业中的科学应用技术》《如何培育和打造你的员工》。
⑼ n08825是什么材质alloy
Incoloy 825是钛稳定化处理的全奥氏体镍铁铬合金,并添加了铜和钼。Incoloy 825是一种通用的工程合金,在yang化和还原环境下都具有抗酸和碱金属腐蚀性能。
Incoloy825相近牌号
NS142(中国)、NC21FeDu (法国)、W.N r.2.4858 NiCr21Mo (德国) NA16 (英国) Incoloy825、UNS NO8825(美国)NiFe30Cr21Mo3(ISO)
高镍成份使合金具有有效的抗应力腐蚀开裂性。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性都很好,如硫酸、磷酸、硝酸和有机酸,碱金属如氢yang化钠、氢yang化钾和yan酸溶液。Incoloy 825较高的综合性能表现在腐蚀介质多样的核燃烧溶解器中,如硫酸、硝酸和氢yang化钠都在同一个设备中处理。
Incoloy825化学成分
镍Ni:38-46
铬Cr:19.5-23.5
铁Fe:余量
碳C:≤0.025
锰Mn:≤1.0
硅Si:≤0.5
钼Mo:2.5-3.5
铜Cu:1.5-3.0
钴Co:≤1.0
铝Al:≤0.2
钛Ti:0.6-1.2
Incoloy825合金特性
●好的耐应力腐蚀开裂性能
●好的耐点腐蚀和缝隙腐蚀性能
●很好的抗yang化性和非yang化性热酸性能
●在室温和高达550℃的高温时都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
●具有制造温度达450℃的压力容器的认证
Incoloy825合金应用领域
Incoloy 825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温度不超过550℃的工业领域。
典型应用为:
●硫酸酸洗工厂用的加热管、容器、筐及链等。
●海水冷却热交换器、海洋产品管道系统、酸性气体环境管道。
●磷酸生产中的热交换器、蒸发器、洗涤、浸渍管等。
●石油精炼中的空气热交换器
●食品工程
●化工流程
●压yang气应用的阻燃合金
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怎么样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是一所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的知名院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前身之一是成立于1958年的本科院校湖南林学院。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直接关怀下,湖南林学院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2000年,学校转为省部共建。2005年,学校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与原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
(10)湿法冶金证书扩展阅读:
截止2019年12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有研究生院和24个教学单位。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专科学生2.6万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388亩,拥有一个占地面积达7万余亩的教学科研实验实习基地(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
校舍建筑总面积70.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8.57亿余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24亿余元,图书馆现有文献总量1419万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232.60万册;电子图书201.09万册;博硕士论文916.69万篇;电子期刊81.77万册。拥有各类文献资源数据库60个(子库1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