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步成果和
你说什么?
Ⅱ 数码相机拍照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吗
答案: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更加深刻而伟大的科学技术革命。它将把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推向以自动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1946年的2月14日世界上首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电子计算机是人类在20世纪里创造出来的最值得骄傲的工具,就它对社会生产、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来说,其意义比任何其他技术都深远得多。
Ⅲ 为什么印度数码的发明是印度数学的突出成就
印度数码的发明,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印度数码虽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但在古代时期就已基本形成。所以说,数码的发明是古代印度数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Ⅳ 数码的和传统的相机各自有什么优点
从成像原理上看:胶片成像是感光乳胶剂感光在通过后期显影工艺成像;数码是通过感光元件将光线转换成电子信号记录。胶片成像经过百多年的发展,颗粒、层次和影像记录的宽泛度都有很大的成就和成果。数码由于技术上的暂时局限,在成像颗粒层次和宽泛度上有时还不如胶片。可数码的便捷和简易,以及操控的独立性还是让数码的发展迅速。
就目前来说,学习摄影从数码上手是个很快的途径,一般领域的应用也可以满足。在某些特殊领域和有特殊要求条件下胶片摄影还是无法替代的选择。
Ⅳ 5位数学家的简介与主要成果
1、祖冲之
祖冲之,曾经算出月球绕地球一周为时27.21223日,与现代公认的27.21222日几乎没有误差。月球上许多火山口中的一个被命名为“祖冲之”。祖冲之还曾经计算出圆周率应该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法国巴黎的“发现宫”科学博物馆中也有祖冲之的大名与他所发现的圆周率值并列。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礼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世界各国著名的科学家肖像中,也有中国的祖冲之和李时珍。
2、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汉族,籍贯江苏金坛,祖籍江苏省丹阳。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3、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岁,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为世界四大数学家。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他对数论、代数、统计、分析、微分几何、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力学、静电学、天文学、矩阵理论和光学皆有贡献。
4、阿基米德
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网络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确立了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给出许多求几何图形重心,包括由一抛物线和其网平行弦线所围成图形的重心的方法。阿基米德证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这一结果后被称为阿基米德原理。他还给出正抛物旋转体浮在液体中平衡稳定的判据。
5、勒内·笛卡尔
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尔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Ⅵ 张诗亚的成果
近几年主要成果简介: 1.《震荡与变革──二十世纪的教育技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国教育战略重点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西南研究书系》,(主编)共两批,21本,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1997年版。
4.《中国教育问题研究丛书》,(主编)共6本,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儿童哲学丛书》,(编译)共13本,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小生灵系列丛书》,(主编)21本,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强化民族认同:数码时代的文化选择》(专著) ,现代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群体探究中儿童自主性负责之研究》,田家炳教育研讨会,南京1998年8月30日, 第一作者。
9.《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儿童哲学国际专家研讨会会议的报告》,提交中国教科文委秘书处教育处,1998年5月28日, 报告执笔人。
10.《“儿童哲学”──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一块他山之石》,载《国际学术动态》,1998年第4期。
11.《On the view of ec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第二届亚洲比较教育年会大会报告,北京,1998年9月7日。
12.《Beyond the Plural and the Unification: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Ecational Noumenon》, CUHK Ecation Journal 1997. Vol.25, NO. Two; (《多元与一统的超越:民族认同与教育本体》),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报》1997.Vol.25 NO.2.
13.《论“科”“教”关系认识中的几个误区》,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第5期。
14.《论教育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第6期。
15.《华夏民族认同中的教育问题研究》,华人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宣读,收入论文集,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7年10月,中国南京。
16.《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inking and Reform of Ecational System in China 》, 《Analytic Teaching》, Volume11 NO.1.( 1998 ) Department of Pyschology, Viterbo College, WI 54601, U.S.A.
17.《论可持续发展中的教育观》,载《教育科学》,1997年第6期。
18.《从恶性循环到良性循环的转折-----凉山州普格县农技校的启示》,社会与少数民族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获优秀论文奖,乌鲁木齐,收入大会论文集,1996年8月15日;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第一作者。
19.《“儿童哲学”──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一块他山之石》,载《中国教育报》,1997年11月28日。
20.《走出李约瑟似的大山》,载《读书》,1998年第7期。
21.《关于克里克及意识研究》,载《读书》1998年第5期。
22.《多元文化互动中的西南民族教育》,中美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昆明1997年7月26日。
23.《构建“更新工程”脱西部教育之贫》,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5期。
24.《论教育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载《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
25.《分析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误区》,载《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22期。
26.《高考:热点背后的意义》,载《重庆晚报》,2001年9月2日第8版。
27.《华人民族认同的教育问题研究》,载《中国研究学刊》(美国),2001年第2期。
28.《不读历史的人,必定重犯历史错误——忆先师骥雄先生与<外国教育史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4期
29.《从“儿童哲学”到“小生灵”》,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17日第3版
30.《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基础教育师资》,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2期。
31.《华夏民族认同的教育思考》,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2期。
32.《教育学的突围》,载《教育评论》,2003年第2期。
33.《公民教育之道》,载香港教育系列五《青少年成长价值教育》,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版。
34.《孩子为何成了杀手——张诗亚教授谈现行教育制度对人文精神的扼杀》,载《时代信报》,2004年12月2日。
35.《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价值取向问题》,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
36.《顶岗实习:农村教育的日志》,载《中国教育评论》,2005年第8期,第一作者。(以书代刊)
37.《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基础教育师资》,载《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5期,第一作者。
38.《“位育”之道——全球化中的华人教育路向》,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年第6期。
39.《和谐之道与西南民族教育》,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 1. 在中国西南契合人文社会情境全面推进绿色教育工程,世界自然基金会, 6万 ,2000年7月
2. 儿童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课题 ,2.2 万,2000年12月
3. 面向21世纪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研究,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 万 ,2000年12月
4.西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类型与对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规划重大项目,20万,2001-2005年12月
5.西部开发与教育.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3万,2001年-2003年12月
6.在中国西南契合人文社会情景全面推进绿色教育工程,世界自然基金项目,6万,2001年-2004年7月
7.小松树计划,香港儿童救助基金会横向项目,10万,2001年-2001年12月
8.发展特色教育构建西南自然/人文生态良性互动系统,全国教科教育部重点课题,3.2万,2003-2005年
9.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20万,2003-2007年
10.西南地区民族教育良性自然文化生态发展战略研究,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4万元,2005-2007年
11.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类型与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委托项目,10万,2001-2005年
12.民族特色教育学科建设,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00万,2005-2006年 1.重庆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1996年12月,第一作者。重庆,《中国教育战略重点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获奖人。
2.《教育科学学初探——教育科学的反思》,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8月。
3.推进儿童哲学中国化改进基础教育实验研究,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9月。
4.2006年12月张诗亚《关于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教育中推进“更新工程”的建议》(研究咨询报告,教育部采纳2003年10月)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证书编号为:教社科证字(2006)第120号。该建议于2003年被《教育部高校社科研究要报》刊载,并被教育部办公厅报送国家科教小组、中宣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研究室等决策部门。根据该建议和教育部的采纳意见实施的“顶岗实习”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Sohu网等媒体均对此事作了专题报道。该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西部教育的发展,丰富了教育基本理论。
Ⅶ 数码管抢答器实施成果
抛弃了红尘烦恼琐事,
Ⅷ 数码相机照片dpi的意义是什么啊
DPI表示分辨率,指每英寸长度上的点数.DPI又可细分为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例如一张1英寸*1英寸的图片,如果它的水平分辨率是100 dpi,垂直分辨率是50 dpi,那么就是说,它水平每英寸分成100小段,垂直每英寸分成50小段,就像米尺上的一格格那样.这张图总共有100*50=5000个格子,这张图片共有5000像素.由于它的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不相等,所以每个像素是一个微小的长方形.
所以像素实际上是一个面积的概念,而因为一般电脑/数码相机等生产出来的图片都是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相等,每个像素是个微小的正方形,所以就讲成"DPI表示每英寸长度上的像数数目",其实就是"每英寸长度上的点数"了.
每个像素的面积大小由生产工艺决定,工艺越高,每个像素面积越小,每平方英寸屏幕上就能容纳更多的像素,dpi值就越高,图像就越精细,像素小到人眼分辨不出的地步了,图像看起来就跟实际的没有分别了.
数码相机的"多少多少万像素"的概念就是这样来的,比如说,一个相机最大可以拍出1600像素*1200像素的相片,它的像素值就是1600*1200=192万,约等于200万,这就是一台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了.
于是问题中所讲的300 dpi就表示屏幕上水平和垂直的方向上每英寸的长度上都有300个点.这台机屏幕的实际高度要用像素数目和dpi结合起来算才能得出.对于这台机子,400像素就是400/300=1.33英寸,533像素就是533/300=1.78英寸.
对于一张电脑照片,你可以在photoshop的“图像”--“图像大小”菜单那里改它的分辨率,默认是72,改小了就是缩小图片,改大了就是放大图片(图像质量有损失),其实就是放大缩小的效果而已,要说真正的影响,就是对一些要求分辨率高的图像打印输出场合的影响。你可以打开“文件”--“打印选项”菜单查看打印预览。
(附:1 inch 英寸=25.4 millimetres 毫米)
PPI与DPI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不同
PPI(Pixel Per Inch)是图像分辨率所使用的单位,意思是:在图像中每英寸所表达的像素数目。从输出设备(如打印机)的角度来说,图像的分辨率越高,所打印出来的图像也就越细致与精密。
DPI(Dot Per Inch)是打印分辨率使用的单位,意思是:每英寸所表达的打印点数。
打印机分辨率(DPI)
打印机的分辨率是指打印机在每英寸所能打印的点数(Dot Per Inch)即打印精度(DPI),这是衡量打印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一个判断打印机分辨率的基本指标。一般的家庭用户和中小型办公用户使用的打印机的分辨率应至少达到300DPI——720DPI之间,但DPI指标不是越大越好。
打印机的打印尺寸与图像分辨率有很大的关系,只要图像分辨率改变了,打印的尺寸便会跟着发生改变。换言之,打印的尺寸无法客观地描述图像的大小。想要描述图像的大小,最好的方法还是以该图像的"宽×高"的像素值加以表示,例如:360×720 Pixels。而相乘的最后结果就是该图像的像素多寡。打印尺寸、图像大小与分辨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下列的计算公式加以表示:图像的大小=图像的分辨率×打印的尺寸,图像的大小/图像的分辨率=打印的尺寸。针对特定的图像而言,图像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分辨率和打印尺寸便呈现反比的关系。
数码相机分辨率(PPI)
数码相机的分辨率通常指的是感光设备(一般是CCD,电荷耦合器件)有效的图像获取像素值,只要拥有足够的像素值,在完成照相之后,便可以借助图像分辨率的调整,得出够成像质量较好的成品,因此,数码相机的分辨率通常用像素的多少来代表。同样地,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也无法保证图像的品质,就现在的3百万像素等级的数码相机来看,各品牌之间的CCD大小分辨率大小、镜头质量、聚焦功能……都不尽相同,因此,即使都是3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所得到的图像也有所差距。从整体上说,目前所设计的相机性能都较为优越,图像解析力较好,成像效果也较好,剩下的品质往往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问题了。和扫描仪非常类似的是,数码相机也有所谓的"软件插值分辨率",因此,要分辨数码相机真实的分辨率时,首先要看CCD的分辨率,再来看拍摄成品的相机分辨率。如果CCD和相机分辨率不同,那肯定是使用软件插值得出的成果。另外,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其光学镜头的解析能力一定要优于感光CCD的分辨率,而CCD的获取像素值,一定要大于最后的有效图像分辨率。
Ⅸ 这100年以来,中国科技数码行业中,有哪些飞跃发展的成果让你感到骄傲
中国科技数码行业的崛起是方方面面的,而不是某一家企业或者某一个行业,华为、联想、大疆、海信、小米、OPPO、海尔、美的、vivo、海康威视、阿里、腾讯、网络、字节、京东、格力、中兴、长虹、TCL、京东方、中芯国际等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共同铸就了中国科技数码行业的全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