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哪些显著成果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⑵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哪些成果
今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以实专干促振兴,农业农村经属济活力明显增强。盛夏时节,海南省岭脚村这家莲雾合作社正忙着做标准化培训,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建设共享农庄,发展休闲旅游。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一二三产业融合促使订单生产农户的比例达到45%,经营收入增加了67%。其中,农村电商带动2800多万人就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就业超过1100万人。来源:央视新闻移动网
⑶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
3.7.1.1 县级调查成果
(1)外业调查成果:①外业调查图件;②土地调查记录手簿;③《土地权属协议书》或《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2)数据成果:①县级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②县级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③县级坡耕地汇总数据;④县级基本农田数据;⑤县级基础设施专业汇总数据。
(3)图件成果:①县、乡(镇)级土地利用现状图;②县、乡(镇)级基本农田分布图;③县级耕地坡度分布图;④县级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⑤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4)文字成果:①县级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报告;②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技术报告;③县级土地利用分析;④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等专题报告。
(5)数据库成果: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3.7.1.2 市级调查成果
(1)数据成果:①坐标系转换整理成果;②市级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③市级不同权属面积数据;④市级基本农田面积数据;⑤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⑥市级专项调查汇总数据。
(2)图件成果:①1:10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②市级土地利用现状图;③市级基本农田分布图;④市级坡耕地分布图;⑤市级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文字成果:①市级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报告;②市级农村土地利用及专题报告。
(4)数据库:市级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⑷ 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资料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5)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强种质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6)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7)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继续执行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政策,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资金。
(8)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要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9)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不足的问题。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试点。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10)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l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12)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13)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对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深受欢迎,效果明显,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2006年,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
(14)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继续增加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动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沿海发达地区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切实做好贫困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工作。
⑸ 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九个方面的明显成效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基本平衡。去年全国粮食总产达10030亿斤,实现连续4年增产,单产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棉花、糖料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四年较快增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40元,比上年增加553元,实际增长9.5%,增收绝对额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步伐加快。2006年至2007年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就业农民700万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培训专业农民153万人,促进了农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能力的提高。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去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近两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900多万户,去年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2.3万公里。
——耕地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大。国家把确保18亿亩耕地目标分解到各省区市,全面启动116个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
——农业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新制定或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动物防疫法等多部涉农法律相继实施,兽药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多部行政法规和规章相继颁布。
——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两免一补”使1.5亿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减轻;7.3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5.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开;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669万人,农村低收入减少709万人。
——农村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5.1万个,入社农户达到3486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4%,入社农户每年每户比非成员农户增收约20%;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13.57万个,带动全国35.2%的农户,平均每户每年从中增收约1336元。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平稳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启动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农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⑹ 中国建国以来有农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那些
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粮食供给从短缺到丰年有余的历史转变。中国粮食、棉花、水果、肉类、水产品产量等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的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特别是近年来以科技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使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稳步提高,部分领域已经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大幅度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⑺ 近3年内新农村建设会有怎么样的成果
近三年内新农村建设会取得怎么样的成果,各地进展不一样,措施不一样,版成效不一样,但从全国概权括来说,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硬件建设会有长足进展,公路(县级、镇村组公路)建设得更好,有条件的地方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连接了断头路;饮水灌溉工程方面,通过建设自来水,人工水井,池塘堰坝修建,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大部分地区解决了农业灌溉水源,好的地方实现了自动灌溉;二是民生建设方面,税费减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老年群体、贫困群体等农村弱势群体得到政府的进一点重视和制度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进一点引起重视,区域性疫情和疾病得到控制和防治。条件艰苦,不宜居住的村落在政府垢帮助下进行了搬迁,建了移民新村,生产和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三是人文建设有了新成果,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开发,新的农村文化生活方式出现并得到政府倡导、鼓励和扶持,文化场所大大改善,农村传统文化得到发掘和弘扬。以上不全面,仅供参考。
⑻ 农村成果展示会作文500字
农村成果展示会作文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业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使得金融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不断适应了我国“三农”发展需求。
党的建设和发展始终与“三农”紧密相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在大力推进支农服务的机制建设,支持“三化”同步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作出新的巨大的贡献。为了集中展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丰硕成果,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在新年来临之际,拟推出“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成果展示”宣传活动.
狮舞龙腾展现欢乐豪迈的气氛,锣鼓吹打敲出幸福生活的节奏。今天,来自全省各地的1100多名农民演员们“送文化”进省城。由浙江省文化厅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文化集市——2014年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成果展示”暨“出彩浙江——浙江省小城镇大文化示范样本”颁奖活动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举行。
我省自2013年全面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以“文化地标、精神家园”为主题,全力打造集思想道德、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农村文化礼堂。本次2014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成果展示,是对此项工作的一个回顾。
发展农村文化离不开示范引导。今年浙江日报联合我省相关部门在全省组织开展了首届“出彩浙江——浙江省小城镇大文化示范样本”推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踊跃反馈。经过初选、复选两个阶段的激烈角逐,活动组委会结合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团打分,从全省近200个符合推选要素的小城镇中,最终决选出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桐庐县江南镇等10个“出彩浙江——浙江省小城镇大文化示范样本”。今天,这些样本单位代表接受了颁奖,其发展“小城镇大文化”的经验和做法也在现场得到了展示。
乡音乡曲,传递浓郁乡情;民俗表演,彰显文化底蕴;热烈排舞,展现奋发向上的时代风貌……本次演出活动是在全省93个农村文化礼堂业务建设示范点和10个“浙江省小城镇大文化示范样本”里选拔出30余个能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优秀节目,1100多名农民演员们以文化传承、歌舞表演、小戏小品、器乐表演、视觉艺术等表现形式综合展示,营造出“百姓嘉年华”般的节日气氛。现场设置的3个舞台与周边文化礼堂画廊形成一个盛大的传统乡镇文化集市场景,恰似一幅风情浓烈的民俗画卷,呈现出我省农村文化礼堂、美丽乡村和文明城镇建设的崭新面貌和丰硕成果。浙报8531合唱团也友情参演,在本次活动中与农民歌友同台竞技。
活动现场人山人海,杭州市民饶有兴致地欣赏民俗表演,观摩民间工艺,感受来自希望田野的喜悦和乡土文化的芳香,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据悉,和本次活动配套的2014年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成果展示之工艺美术作品展于19日在省文化馆西湖文化广场展厅展出,至23日结束。
⑼ 中国新农村建设成就有那些
经典中国·辉煌60年“新农村建设”成就展--经典中国·辉煌60年
足够你专用属的了。。
http://nc.people.com.cn/GB/index.html
⑽ 农村改革试验区获得了哪些新成果
据报道,经过几年改革探索,目前,我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已经形成许多突破性的制度成果。
分析人士称,截至目前四川成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上海闵行分类落实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安徽宿州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这些改革典型为推广改革成果提供了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