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良运的成就及荣誉
《诗学·诗观·诗美》获江西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试论艾青的艺术风格》获198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文艺作品奖,《中国诗学体系论》获江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诗学批评史》获江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第十届图书奖、江西省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特等奖,《周易与中国文学》获江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新诗的哲学与美学》获1989年江西省《谷雨》文学奖,《论〈周易〉的符号象征》获江西省高等院校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78年-2001年共获奖30项。
从1959年到文革前,主要从事新诗创作,在《人民文学》等刊发表《历史的瞳人》、《安源工人的怀念》、《黄洋界放歌》等作品。文革后转向新诗评论与文学理论研究,在《文艺报》、《文学评论》、等刊发表《试论艾青的艺术风格》、《论自由体诗》等论文,后结集出版的有《新诗艺术论集》、《新诗的哲学与美学》、《诗学·诗观·诗美》、《论诗与品诗》。
2. 范逢春的获奖
1 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014.11
2 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009.02
3 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005.03
4 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014.05
5 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010.03
6 全国MPA优秀教学奖,MPA教指委,2009.05
7 第二届“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教学邀请赛之大学生网上学习创新竞赛优胜奖,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2001.12
8 第七届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教育厅,2009.04
92015年度四川大学·五粮春青年社科之星奖,2015.12
10 四川大学2014-2015年度十佳教师公共服务奖,四川大学,2015.09
11 2013年度四川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四川大学,2013.12
12 2011年度四川大学本科教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四川大学,2012.09
13 2009年度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四川大学,2009.12
14 2004年度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四川大学,2004.12
15 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大学,2012.10
16 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大学,2008.12
17 四川大学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贡献奖,四川大学,2008.06
18 四川大学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要成果奖,四川大学,2006.05
3. 广西社会科学院的主要职能
科研是广西社会科学院的工作重心。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突出和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截止2006年底,累计出版学术专著428部,发表学术论文5299篇,完成研究报告1372篇,译著329部,编辑学术资料961部,出版学术工具书、科普读物及资料书223部。建院以来,共有353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优秀研究成果奖,其中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3项,广西“五个一工程”奖13项,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项,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9项、二等奖125项、三等奖150项,广西文学艺术铜鼓奖4项,广西区政府首届决策咨询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其他省部级奖29项。历年来共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自治区社科规划研究课题、广西软科学研究课题共140项。从200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设立重大招投标课题以来我院科研人员共承担自治区重大研究课题10项。此外,我院科研人员还先后承担地方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的课题185项。
对外学术交流。广西社会科学院十分重视与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建立学术交流关系。建院以来,先后与美国、法国、泰国、越南、新加坡、日本、捷克、墨西哥、津巴布韦、俄罗斯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建立科研合作关系,通过学者互访,举办双边学术研讨会、互邀学者讲学、开展合作研究等形式,促进了科研工作,扩大了学术影响。
主要出版刊物。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刊物有《学术论坛》和《经济与社会发展》,院主管研究所主办的有《东南亚纵横》和《沿海企业与科技》。每年出版《中国-东盟年鉴》和《广西蓝皮书》系列。
4. 许晓光的获奖情况
1、1992年获西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奖”
2、元代中国与伊朗关系的特殊性 获1996年四川省历史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3、《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获1998年四川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4、1998年获“四川师范大学民主党派优秀个人”称号
5、2003年获四川师范大学优质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
6、先后3次获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奖”
7、2004年获“四川师范大学民主党派优秀个人”称号
8、2009年在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论文“明治前夕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的萌芽”(《世界历史》2007年6期)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三等奖。
5. 杨秋林的获奖情况
获奖论文:
1、《论上市公司的强制要约制度》 2003年11月获江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江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叁等奖。
2、《预防职务犯罪对策研究》2005年获江西省监察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3、《国家损害赔偿制度研究》获2007年江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4、《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法律问题研究》获2009年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6. 张震英的获奖情况
独著成果获广西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06年)、广西第十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08年)、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09年),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2007、2008年)。
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调研舆情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研系统先进工作者(2004年度、2005年度)等称号。2007、2009两次入选《广西社会科学年鉴》之“学界人物”。2008年9月入选“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011年6月入选“湖北省社会科学界青年学者名录”,2012年10月获“荆楚社科英才”称号,2013年2月获得“201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7. 广西社会科学的获得奖项
第四届广优秀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8. 如何参评广西社科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第九次评奖实施细则
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2月20日
为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顺利完成自治区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任务并保证其质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评奖对象和范围
(一)本次评奖参评成果的时限是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超出此时限出版、发表或鉴定的成果,不予评选。
(二)本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评选范围为:
1.正式出版(含电子出版)的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科普读物、古籍整理、通俗读物、工具书,公开发表的社会科学论文、调查研究报告;
2.经专家组鉴定合格的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报告或其他应用课题研究成果;
3.被地市以上党政部门采纳使用并产生明显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且有证明材料的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报告;
4.同一作者在上述规定时限内针对同一专题发表且在发表时注明的系列论文。
5.申报参评的成果作者,必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工作或生活。自治区内作者与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作者合作的成果,自治区内作者应为主编或其完成的篇幅占总篇幅的50%以上;自治区内作者是第一署名的,其完成的篇幅比例可放宽到30%。
6.个人或集体编辑出版的论文集或研究报告集,不能以专著参评,但允许作者选择其中论文或研究报告参评。系列丛书,不能以丛书编委会名义参评,但允许作者以其中相对独立的成果参评。
7.以单位署名的成果,不能以个人名义申报参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能申报参评:
1.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2.有版权争议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3.非学术性的成果,包括大事记、概览、人物传略、统计资料、年鉴、地方志、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和工作汇报等(某些学术性很强的大事记、人物传记,经学科组鉴定合格的除外)。
4.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保密范围、不宜公开的。
(四)成果日期的认定:
1.著作类成果以版权页注明的第1版日期为准,内容有较大变动的修订版以修订版出版日期为准,但必须附带原著以作对照;
2.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成果,以该刊物月期为准;
3.经专家组鉴定合格的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报告或其他应用课题,以专家组鉴定日期为准;
4.被地市以上党政部门采纳使用的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报告,以党政部门采纳时间为准。
(五)为体现评奖的公正性,严格实行回避制度,自治区社科评委会成员的成果不能参评。通讯评审专家的成果可以参评,但对其本人的成果评审要严格回避。
二、申报审核推荐
(一)每位作者限申报2项成果(含合作成果),同一作者如有1项集体成果已由其他合作者申报,则只能申报1项成果。
(二)申报参评成果需填写《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3份,可复制),连同成果12份(其中至少有1份为原件)一起申报。
申报者是自治区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会员的,向所在学会、协会、研究会申报;城市或高校社科工作者,向本市或高校社科联申报;高校社科工作者属自治区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会员的,亦可向所在学会、协会、研究会申报;未成立社科联的城市、柳铁的个人,可向当地党委宣传部申报;自治区直属机关未参加学术团体的个人,经所在单位确认合格并盖章后直接向自治区社科评委会办公室申报。
(三)受理申报的单位应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及本细则,对成果的参评资格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报成果,要在《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上填写审核意见(只填“符合条件”,无需推荐等级),连同填写好的《广西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申报成果汇总表》,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至自治区社科评委会办公室。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报成果,受理单位直接退还申报者。
(四)申报截止时间:2006年4月15日。超出此时限申报的参评材料,自治区社科评委会办公室原则上不再受理。
三、评审费
申报成果的作者应缴纳评审费,著作和研究报告类每项100元,论文类每项60元。
评审费收入的15%留给直接受理申报的单位,其余上交自治区社科评委会办公室。
评审费全部用于评奖工作。
四、评选方法、步骤
(一)资格复查。自治区社科评委会办公室收到申报成果后,由工作人员对成果的参评资格进行复核。成果的参评资格被确认后,由工作人员统一编号。
(二)评奖步骤。本次评奖分通讯评审和评委会成员评审、集中评审两步进行。先由自治区社科评委会办公室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以通讯方式对参评成果进行评审,同时自治区社科评委会成员分别评审,提出评审意见;然后由评委会集中评审,通过预选和无记名投票,决定获奖成果及奖励等级。
1.通讯评审专家分别对参评成果进行通讯评审,依据《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指标体系》,在统一印制的打分表上打分。通讯评审的分值占总分值的40%。
2.自治区社科评委会成员分别审阅参评成果材料,同样依据《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指标体系》,在统一印制的打分表上打分。评委会成员评审的分值占总分值的60%。
3. 自治区社科评委会集中评审。(1)评委会成员协商确定奖项名额分配;(2)评委分学科组以综合评分(含通讯评议专家评分和评委会成员评分)为基础协商推荐获奖项目;各学科组集中评议后,由组长在《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上填写评审意见。(3)评委集中酝酿并进行预选,产生获奖候选项目;(4)评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产生全部奖项。一等奖项目须获得出席评委三分之二以上票数才能通过,其余奖项也须获得半数以上的票数才能通过。如通过的奖项多于拟定获奖名额时,从高票到低票按拟定获奖名额数确定。拟定获奖名额不能突破,宁缺毋滥。
(三)公告获奖项目。自治区社科评委会评定的获奖项目,由自治区社科评委会办公室予以公告,征求异议。公告期7天。如有异议,由自治区社科评委会办公室报评委会领导同意后复议。落选成果概不复评。
五、设奖数额
本次评奖按著作、论文、调研报告三大类分别设奖。
本次评奖总获奖数为总参评成果数的20%。著作、论文、调研报告各类具体获奖比例,由评委会协商确定。
在总获奖数中,一等奖占5%,二等奖占30%,三等奖占65%;著作、论文、调研报告类成果亦照此比例评出各等级奖。
评奖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适当倾斜,应用对策研究成果获奖比例不低于获奖成果总数的60%。
六、本实施细则由自治区社科评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参评申请表在下面网站中可以下。
9. 汪涛的获奖情况
《新产品开发中的消费者创意—产品创新任务和消费者知识对消费者产品创意的影响》获得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中国企业产品创新战略执行的路径:基于转轨经济条件的研究》获得第七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
《讲故事 塑品牌:建构和传播故事的品牌叙事理论》获得武汉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2011年),独立
《基于合理性理论的来源国形象研究:构成、机制及策略》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10. 韩洪的获奖情况
1. 第十二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奖,一等奖,2012。
2. 第十一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奖,一等奖,2010。
3. 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09.2
4. 第六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奖 三等奖 2009.11
5. 第七届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 三等奖 2008.3
6. 四川省广播电视省级政府奖评论类二等奖 2002.8
7. 四川省广播电视省级政府奖系列片三等奖 2003.8
8. 四川省广播电视省级政府奖评论类三等奖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