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合校以来,学院已取得教学成果奖26项,其中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回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答、二等奖6项;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在线开放课程;5门全英文课程;1门双语课程;2门暑期外教课程;主编各类教材28部;其中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2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1部。
目前,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60项,年均经费7000万元以上。合校以来,已取得省部以上级科研成果8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学技术奖11项,育成新品种236个;发表SCI、EI论文896篇,授权专利179项,出版专(编)著119部。
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学院来拥有国家发改委现代牛业生物技源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国家肉牛改良中心、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肉牛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饲料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国家、省级及校级科技创新研究平台。畜牧教学试验基地、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延安养猪试验示范基地、石泉(陕北)蚕桑试验示范基地、肉牛试验示范基地、奶山羊(陕北、金昌肉羊)试验示范基地6个校内外教学科研试验基地、3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办《家畜生态学报》、《中国牛业科学》、《畜牧兽医杂志》、《北方蚕业》4种学术刊物。
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4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年均到位经费4000余万元,累计发表SCI论文961篇、授权专利51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省科技推广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编出版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
Ⅲ 求---我国近几年的尖端科技成果介绍 有图片更好
国造1000吨“天丝”项目打破全球技术垄断 (2004年11月19日)
中国发射“试验卫星二号” 小卫星研制有新进展 (2004年11月19日)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跨座式单轨车技术国家 (2004年11月19日)
云南罗体彦、欧兴义学者提出治疗艾滋病新方法 (2004年11月18日)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3年内升空 (2004年11月18日)
中医药治疗脱发享誉世界 能使再生的头发更亮泽 (2004年11月18日)
巡天遥看“千里眼”:我国初步建成对地观测体系 (2004年11月17日)
我国成功研制出“胶囊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 (2004年11月17日)
广西一科研成果解决甲状腺传统手术“毁容”难题 (2004年11月17日)
沪信息港装上“超级脑袋” 中国进入超级计算前列 (2004年11月16日)
中国2020年前将发射100多颗卫星 形成对地观测网 (2004年11月16日)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获得突破 比常规水稻增产20% (2004年11月16日)
中国建成新型卫星管理平台 实现自动智能化管理 (2004年11月16日)
佛山:“环保电子地图”有效监测企业排污 (2004年11月12日)
中国研制的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二号”将批量生产 (2004年11月12日)
泛珠三角区域9省区拟组建全国最大环境监测网络 (2004年11月12日)
业内专家:2008年我国有望实现手机上看奥运 (2004年11月11日)
中国微小卫星技术获突破 创新一号卫星运转良好 (2004年11月11日)
中国加强对大熊猫保护研究 克隆大熊猫取得进展 (2004年11月11日)
我国发现“传播阻断候选疟疾抗原” (2004年11月10日)
高科技带来简易生活 1分钟学打字 15分钟测甲醛 (2004年11月10日)
保护珍贵文物 西藏将为“古格遗址”建立数据库 (2004年11月10日)
中国首个环境监测小卫星星座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2004年11月09日)
我国建成西北干旱区沙尘暴数据库 (2004年11月09日)
我国最大的近地天体望远镜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 (2004年11月09日)
中国明年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和大容量通信卫星 (2004年11月09日)
中国可录光盘核心技术在深圳取得突破进展 (2004年11月08日)
中国最大近地天体望远镜安装完毕已进入调试阶段 (2004年11月08日)
心脏比常人大四倍 江苏一罕见巨心患者成功“瘦心” (2004年11月08日)
我国研究出24小时杀菌率近100%的纤维抗菌技术 (2004年11月05日)
我国肿瘤放疗达到“精确制导”水平 副作用减少 (2004年11月05日)
中国民用飞机研制提速 正研究论证大型干线飞机 (2004年11月05日)
我国西北干旱区沙尘暴预警与服务研究取得进展 (2004年11月04日)
退休老人陈继忠发明“油水分离”获专利 (2004年11月04日)
山鹰高级教练机将定型投产 (2004年11月04日)
我国探月计划分三步 20年后有望实现太空游 (2004年11月03日)
“神六”宇航服研制成功 宇航员可在太空除衫 (2004年11月02日)
大豆超高产育种获重大突破 最高亩产逾312公斤 (2004年11月02日)
舰船有了“中国芯” 国产燃气轮机珠海航展面世 (2004年11月02日)
我国已研制成功三大系列直升机成熟产品 (2004年11月01日)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核酸干扰技术治疗乳腺癌 (2004年11月01日)
“神六”明年两人飞五天 航天员首进轨道舱生活 (2004年11月01日)
成活场景全球共享 卧龙的大熊猫也“上网” (2004年10月28日)
中科大办灭火机器人表演赛 学子欲以智慧胜火害 (2004年10月28日)
重庆农民种出五彩大米 色彩斑斓米香扑鼻(图) (2004年10月28日)
我国菌草技术研究与应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04年10月27日)
深圳将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实现全程安全化无害化 (2004年10月27日)
全球最小的3G手机昨北京亮相 (2004年10月27日)
南京大学专家提出肿瘤细胞免疫分析新方法 (2004年10月26日)
我国航天测控用新方法对C星实施定点获成功 (2004年10月26日)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化学研究获新突破 (2004年10月26日)
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汗国“国徽”复制成功 (2004年10月25日)
雪龙号考察船今日离沪挺进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2004年10月25日)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清漂船”将在三峡库区投入使用 (2004年10月25日)
黑龙江省历时四年 培育成功“黑色马铃薯” (2004年10月22日)
世界首例杂交旱稻诞生 (2004年10月22日)
中国古代72道制瓷工序在景德镇完成复原图并首展 (2004年10月22日)
外观好看抗病性强 乌鲁木齐:彩色土豆上市 (2004年10月21日)
国产首条垃圾焚烧发电示范线输送设备在唐山诞生 (2004年10月21日)
新疆首次引种加拿大维达尔葡萄取得成功 (2004年10月21日)
车子似轮椅 电瓶当动力 首批地铁爬楼车月底启用 (2004年10月20日)
二氧化碳血管造影术临床应用获重大突破 (2004年10月20日)
群体监控 我国建第一个沿流域水电工程地震台网 (2004年10月20日)
中科院自动化所展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新成果 (2004年10月19日)
上海建成世界最大的“巨无霸”集装箱起重机 (2004年10月19日)
中国第一颗业务型“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2004年10月19日)
世卫正式命名浙江首次发现的两个人类新基因 (2004年10月18日)
世界首种彩色陶瓷在景德镇面世 明年即可量产 (2004年10月18日)
云南:覆盖全省的远程可视医疗网动工兴建 (2004年10月18日)
先进技术制作的“立体地图”首次亮相乌鲁木齐 (2004年10月15日)
武汉协和医院完成一例严重漏斗胸患儿矫形手术 (2004年10月15日)
陆军集团军测绘手段实现传统技术到数字技术转变 (2004年10月15日)
退伍军人杨嘉能热心研制开发劳动防护用品 (2004年10月14日)
高效集约化机采棉技术在新疆石河子推广成功 (2004年10月14日)
“神舟”六号飞船拟明年升空 有望载两名宇航员 (2004年10月14日)
国内惟一产业化电动车亮相 充电40元可跑350公里 (2004年10月13日)
北京新技术监考成人高考 “手机探测狗”反作弊 (2004年10月13日)
中国第一件纳米免熨衬衫在京上市 (2004年10月13日)
河南研制成SARS快速检测试剂 确诊只用一个半小时 (2004年10月12日)
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学院拥有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重点实验室、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实验中心、陕西省节水灌溉试验中心、陕西省水工程安全与建设研究中心、陕西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西北水利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西北水利水电建筑勘察设计院等科技创新研究及社会服务平台;拥有国家级农业水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测量测绘和电工电子两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农业水工程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办《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种学术期刊。
建院80余年来,学院一代代师生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承大禹志,立德功言”的院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国家、地方、行业的重大需求和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致力于水利、土木、能源与动力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在农业节水、旱区水资源、河库泥沙、高坝消能、渠库防渗抗冻胀及西部特殊土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为推动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水利事业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10年来,获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及青年项目及行业公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批横向课题200余项,到位总经费累计2.3亿元。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空间,先后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代表团400余人次交流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中国水科院、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等重要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将继续秉承“献身、负责、求实、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水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哪些科研成果
学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
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
合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其中主持完成15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7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2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94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6020篇,其中2019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3317篇。现有8家农、林、水专业陕西省一级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学校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8个、示范基地46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亿元。学校科技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进入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近5年来,学院抄科研与袭推广取得快速发展。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支撑计划课题、“948”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重大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80余项。
在旱作农业装备研发、农业装备智能控制、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技术、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陕西小麦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配套机械化装备”科研成果荣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农业院校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六位一体’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授权国家专利、软著770项,其中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430余篇。
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的科研成果
经过长期的科研积淀,学院在动物胚胎工程、动物克隆及干细胞工程、生物毒素与中毒病、家畜生殖内分泌、神经生物学、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与优势,有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著名专家张涌教授首次攻克山羊体细胞克隆技术难关,获得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和一批转人防御素基因克隆奶牛。著名专家窦忠英教授在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成功从人胚胎干细胞分化诱导得到心脏跳动样细胞团。
学院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学院2011年获批转基因专项(十二五)1项,863课题(十二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博士点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其他课题24项;共发表科技论文230篇,其中SCI收录82篇,A类文章43篇,B类文章82篇,其他23篇;公开出版著作、教材7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
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经过长期的科研积淀,抄学院在动物胚胎工程、动物克隆及干细胞工程、生物毒素与中毒病、家畜生殖内分泌、神经生物学及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与优势,有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我国动物胚胎工程专家张涌教授攻克了山羊体细胞克隆技术难关,获得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利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创制了世界首例人β防御素转基因奶牛和转Ipr-1基因抗结核病奶牛,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著名动物胚胎工程专家窦忠英教授在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成功从人胚胎干细胞分化诱导得到心脏跳动样细胞团。
学院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目前,学院承担科研项目156项,其中,转基因重大专项1项,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子课题1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其他项目59项;合同总经费11702.66万元。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近五年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5件,发表学术论文11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43篇。
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有哪些科学研究成果
近5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20余项,在 Chem. Rev. , Chem. Soc. Rev. , Angew Chem Int Ed 、 , J. Am. Chem. Soc. 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影响因子最高为46.57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35件。
化学学科不仅在2016年11月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更在2016年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居全国高校第51位,农林高校第1位。学院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等学科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作出了重要贡献。
Ⅹ 他3年读完小初高,669分进中科大,21岁研究成果轰动科技界,后来呢
每个人对于科学家的印象应该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吧,而且在我们想象中,这些科学家每天都只会做研究,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我国也有很多年轻有为的科学家,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就是年少成名,他读完小初高只用了三年时间,并且最终以669的高分进入了中科大。21岁的他用一项研究成果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他的人生完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在2012年的时候,曹原去美国大学交流,2013年时又被牛津大学邀请到他们学校交流,在牛津导师的介绍下,他又去了麻省理工。21岁的他开始研究碳片问题,最后成功找出了解决金属导电时减少消耗电的方法,他将这一研究成果投稿给《自然》杂志,一经问世,轰动了科技界。在很多人看来曹原就是一个天才,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他背后的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