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戴连荣的获奖成果
2003年获大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手征夸克模型中NΔ耦合道对N-N散射各分波相移的影响及数学物理问题的研究 2004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在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研究NN相互作用 2008年获大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双重子NW 和DW结构 2008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 双重子WW结构 2009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 推广手征SU(3)模型中重子-重子相互作用研究 引
B. 赵存生的获奖成果
1. 2004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长征》第2期的论文《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建设新的里程碑》,获得2003年度北京市局级领导干部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
2. 2004年6月18日,发表于《人民日报》2003年7月9日的论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获得北京大学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 2006年3 月13 日,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2001年立项),通过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的鉴定,被评为优秀
4. 2006年12月14日,发表于《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第2期的论文《关于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问题》,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C. 郭羽诞的获奖成果
集体项目《国际贸易专业建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发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EDI概论课程建设》获上海市教委教学成果三等奖、《新编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获上海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获上海财经大学教学奖励基金一等奖,以及数次获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评选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D. 叶祥松的获奖成果
(独立或第一获奖人)
[1] 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论文、独立)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2] 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论文、独立)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3] 《农村机构改革与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农联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项目),被评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等级
[4] 《现代企业前沿问题研究》(著作、独立)获陕西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 《发达农村地区社会保障问题》(论文、独立)获1988—1990年度中国民政与社会福利学会优秀论文奖。
[6] 《国有企业创新的八大难题》(论文、独立)获广东省第六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7]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新探——“农联模式”及其运行机制》(论文),获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8] 《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及其对策》获广东省劳动厅优秀论文二等奖。
E. 请问获奖证书去哪里查询
你可以登录当时的获奖主页,然后打印下来。或者直接用那本杂志就可以了。网上是不提供这类证书查询的。
F. 鲁桐的获奖成果
《西方国家金融管制及其启示》被评为1994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论文奖;
LuTong and Stephen You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Working Paper 97/12 StrathclydeInternational Business Unit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荣获第三届(2000年)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在英国的实证研究》(载《世界经济》2000年第4期),荣获2001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颁发的“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学术论文二等奖。同时获得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著作:《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荣获第四届(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同时获得世界经济与政治所2001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论文:《评<多边投资协定>谈判》(载《世界经济》1999年第7期),获得“新世纪改革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并收入《中国社会科学理论参考文库》一书。(2001年12月);
论文:《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载《世界经济》2002年第6期),荣获得《社会科学与西部大开发》学术成果特等奖(2002年);
论文:《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鲁桐、李朝明(载《世界经济》2003年第5期),荣获第十二届(2004年)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三等奖。同时荣获世界经济与政治所200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鲁桐等著:《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获世界经济与政治所200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同时获得第六届(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G. 陈池波的获奖成果
1.《解析农业投资不足的成因》,获武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
2.《加入WTO后湖北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
3.《农业投入机制问题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
4.《农业投资问题系列论文》,获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
5.《农业经济学课程建设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
6.《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
7.《中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论》,获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
8.《湖北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乡村债务问题研究》,获湖北发展研究一等奖(2009年);
9.《湖北省乡村债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获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年);
10.《湖北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获湖北发展研究二等奖(2013年);
H. 肖新平的获奖成果
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中主持1项,1项排序第3),部级项目7项(其中主持5项);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其中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国际英文杂志24篇,国际会议论文9篇,中文核心期刊22篇。论文被国外著名检索系统检索48余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27篇,SA 11篇,INSPEC 10篇。1998年3月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 ,1998年7月被遴选为交通部直属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I. 第一届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怎样查查
科技进步奖奖励中国自然科学奖与中国发明奖奖励范围之外的成果。根据1984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奖励条例》,主要有以下六类:第一类是属于...
J. 沈治平的获奖成果
90年代以后,沈治平不顾自己年近八旬的高龄,继续参与一线课题的研究。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该项目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主要负责单位,沈治平承担了“居民营养与食物结构研究”课题。沈治平在接到这个任务以后,历经三年,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提出了我国中长期食物结构发展预测。“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课题,1992年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中沈治平提出的关于我国食物结构的改善方向及其预测的论断,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支持与国家决策机关的采纳。进入古稀之年的沈治平老先生高兴地看到,在他及其他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食物营养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食品工业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他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沈治平教授授几十年如一日,甘于清贫,生活俭朴,默默奉献,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但非常谦虚,从不以学术大家自居;在遭受极其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一颗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拳拳之心。他开创和领导的中国营养学会已经成为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的一员,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个窗口。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我国食品科技工作者学习的光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