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的供应商,该怎样处理
①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第五十四条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人有前款所列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三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②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第六十八条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处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人未中标的,对单位的罚款金额按照招标项目合同金额依照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比例计算。
投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情节严重行为,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取消其1年至3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
(一)伪造、变造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其他许可证件骗取中标;
(二)3年内2次以上使用他人名义投标;
(三)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给招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
(四)其他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投标人自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处罚执行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内又有该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或者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根据以上规定,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的供应商,已经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还可根据违法违规情况,对该供应商处以罚款或取消其投标资格的处罚。
参考资料:中国招标公共服务平台“招标采购大讲堂”和“政策法规”
B. 投标单位在参加招标过程中,提供伪造的证书、证件等资料投标,请问可以如何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2012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处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人未中标的,对单位的罚款金额按照招标项目合同金额依照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比例计算。
投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情节严重行为,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取消其1年至3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
(一)伪造、变造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其他许可证件骗取中标;
(二)3年内2次以上使用他人名义投标;
(三)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给招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
(四)其他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投标人自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处罚执行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内又有该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或者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C. 投标活动中提供虚假资料(荣誉证书),没收保证金合法吗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规定:
“第四十条 在提交投专标文件截止时间属后到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有效期终止之前,投标人不得补充、修改、替代或者撤回其投标文件。投标人补充、修改、替代投标文件的,招标人不予接受;投标人撤回投标文件的,其投标保证金将被没收。”
“第八十一条 ...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无正当理由不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的,在签订合同时向招标人提出附加条件或者更改合同实质性内容的,或者拒不提交所要求的履约保证金的,招标人可取消其中标资格,并没收其投标保证金;给招标人的损失超过投标保证金数额的,中标人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没有提交投标保证金的,应当对招标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其他法规的规定也基本类似。
投标保证金是对投标的的保证,但不是对不违规的承诺,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一般只有投标人撤销投标或违反投标承诺才能扣除其投标保证金。弄虚作假一般为取消中标资格,且招标方有权追究进一步责任等,但不能扣除其投标保证金。
D. 投标人涉嫌伪造营业执照,投标材料进行投标,骗取中标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
“第六十八条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处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人未中标的,对单位的罚款金额按照招标项目合同金额依照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比例计算。
投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情节严重行为,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取消其1年至3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
(一)伪造、变造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其他许可证件骗取中标;
(二)3年内2次以上使用他人名义投标;
(三)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给招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
(四)其他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投标人自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处罚执行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内又有该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或者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E. 投标人弄虚作假方式投标,但未中标,应该如何处罚
第六十八条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处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人未中标的,对单位的罚款金额按照招标项目合同金额依照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比例计算。
投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情节严重行为,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取消其1年至3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
(一)伪造、变造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其他许可证件骗取中标;
(二)3年内2次以上使用他人名义投标;
(三)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给招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
(四)其他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F. 伪造资质证书投标会受什么处罚
资质证书应该是由国家机关签发的
伪造资质证书,触犯了刑法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你说的这个,没有造成事故,危害结果不大,量刑会轻。
G. 工程做完发现中标单位资质造假怎么办
朋友您问工程做完发现中标单位资质造假怎么办?
答:首先看工程是否达到标准、工期也没有履行合同约定期限,上述两项都没有问题,那么资质证书造假也就得认可,该工程结算就结算、该支付工程款就给人家钱,但是建设主管部门对于造假的行为的责任人一定给与处分,或罚款、或严重记过等,需要达到举一反三的教育目的。
H. 投标书造假,有什么罪关心招投标的朋友可以详细解释一下,谢谢。
投标书造假,一般要分清情况,才能追究你什么罪。
首先,假如你造假不严重,就是直接废标。让你无法中标。这也是惩罚了。
假如造假太严重,由于你在投标之前递交了投标保证金,则可以没收投标保证金。
如果你投标保证金是递交了假币(如重庆市“綦江县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不少投标单位是递交了冥币),则要追究法律责任。怎么定罪,则归法院来判决。
假如你在标书中诽谤其他单位,或假造了其他资料或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则有可能被别人告上法庭,刑法有诽谤罪,民法有知识产权和名誉权。
I. 中标单位的安全许可证是伪造的,怎么处理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律师,如果没有钱的话可以去申请法律援助。
另一种就是,首先你要找出伪造的证据,然后你拿着伪造证据跟中标事实去工商局就会有人给你处理了。
J. 弄虚作假中标如何处罚
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投标人的行为作出了规范,具体的你可以参看以下,看看属于哪种行为
投标人的法律责任,是指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对其所实施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按照投标人承担责任的不同法律性质,其法律责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1)投标人的民事法律责任
投标人的民事责任,是指投标人因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违反合同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目前,我国对于投标人的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范中。
1)投标人需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根据《招标投标法》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投标人需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主要可以分为导致招标无效、中标无效和其他违法行为。其中,投标人的下列违法行为将导致中标无效:
①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谋取中标的;
②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
③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的。
根据《招标投标法》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除导致中标无效的违法行为,投标人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违法行为还包括:
①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的,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给他人的,违反本法规定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的,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
②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捏造事实、伪造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明材料进行投诉的:
③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2)投标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根据《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规定,投标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招标投标法》第54条中规定,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77条中规定,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捏造事实、伪造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明材料进行投诉,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中标无效的投标人已与招标人签订书面合同的,合同无效,应当恢复原状,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
(2)投标人的行政法律责任
投标人的行政法律责任是指投标人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应当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目前,我国对于投标人的行为规范及行政责任主要体现在《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和一些部门规章之中。
1)投标人需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根据《招标投标法》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投标人需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主要可以分为导致招标无效、中标无效和其他违法行为。其中,投标人的下列违法行为将导致中标无效:
①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
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
2)除导致中标无效的违法行为,投标人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其他违法行为还包括:
①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的;
②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中标人,中标人无正当理由不与招标人订立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向招标人提出附加条件,或者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履约保证金的;
③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的,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给他人的,违反本法规定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的,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
④投标人出让或者出租资格、资质证书供他人投标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⑤中标人不按照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履行义务,情节严重的;
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3)投标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方式。投标人的行政责任是指投标人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投标人在招标投标过程因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有:
①警告;
②对单位责令停业整顿;
③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④吊销营业执照;
⑤罚款,对违法行为的罚款的处罚是双罚制,即处罚违法的单位也处罚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⑥取消参与投标的资格,根据其违法人员的违法行为取消其参与投标的资格时间从最低的1年到3年不等,但如果中标人有不履行与招标人订立合同的情况,其处罚参与投标的资格期限比其他违法行为要更为严厉,其取消参与投标的最低期限为2年,最高的期限为5年;
⑦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公告并其公告信息作为投标的资格要求等。
(3)投标人的刑事法律责任
投标人的刑事责任是指投标人因实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刑事法律后果,刑事法律责任是投标人承担的最严重的一种法律后果,投标人可能涉及的刑事罪名包括串通投标罪、合同诈骗罪、行贿罪等。
1)串通投标罪。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的,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合法权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单位犯串通投标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2)合同诈骗罪。投标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下列行为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行贿罪。投标人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构成犯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