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沙漠中国治理成果

沙漠中国治理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08 03:25:47

❶ 中国治理很成功的一座沙漠,如今要消失了,你怎么看

在中国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有一片被称为“坏水”的沙漠,它是中国第四大沙漠,面积达到4.22万平方公里,同时也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治理得最成功的沙漠。

如今,在人们持续的治理下,“坏水”沙漠的面积每年都在减小,已经开始面临着消失的风险。人们在沙漠边建起了不少纪念公园,纪念“坏水”的逝去,同时也赞扬那些在治沙工作中奉献出力量的人们。

❷ 中国的沙漠治理情况

8个字!
一塌糊涂。。。。。。。。。。。
毫无建树。。内。。。。。。。。。
当然是容不断的扩大咯。。。例子当然楼上那个就可以了。。
看看越来越平凡的沙尘暴。。
日韩都抗议中国的沙漠治理呢。。。砂子都吹到他们那里去了。。

❸ 中国沙漠化治理现状

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内172.12万平方公里。与 2009年相比,5年间荒漠化容土地面积净减少12120平方公里,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980平方公里。
监测结果表明,自2004年以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连续3个监测期“双缩减”,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本公报是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编写的,简要介绍了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的最新信息,旨在使社会各界对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形势有一个客观了解,坚定防治信心,加大防治力度,建设沙区美好生态

❹ 中国的哪些企业为沙漠治理做过贡献

最近刚看到左右沙发的新闻,每年左右沙发都会通过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联动起全国数千家终端门店,尽可能去扩大绿色环保的影响力。2016年,左右发起了“每卖一套沙发就在沙漠种一棵树活动”,凡购买左右沙发的用户,将以其名义在阿拉善种下一棵树,并在苗旁插上刻有用户名字的树牌。

❺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概况是什么

(1)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陆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建起了沙漠公路、绿色长廊,沙漠面积有所控制,10年时间治理减少了1.97万平方公里沙漠。

❻ 中国应对荒漠化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此外,中国的科研人员还为利比亚海岸公路和沙漠公路风沙灾害防治项目承担了工程设计工作,为利比亚培训了20名技术人员;完成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绿化工程”方案设计;为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生态屏障建设和毛里塔尼亚首都圈防护工程做了物种筛选。

帮助中亚国家生态重建,用科技帮助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现绿色生机的希望。未来中国还将与更多非洲、中亚国家开展荒漠化防治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6)沙漠中国治理成果扩展阅读: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没有植被(保护)等。

以风力作用下的荒漠化过程为例,包括发生、发展和形成3个阶段:

①发生阶段。仅存在发生荒漠化的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等,即潜在荒漠化。

②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已被破坏,出现风蚀、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风沙活动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包括发展中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土地面积20%以下)和强烈发展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土地面积20~50%)。

③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50%以上,为严重荒漠化。

❼ 在治理沙漠上,中国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进展


毛乌素沙漠只剩下了最后一处尚未整治的沙山——乌兰木伦沙山,就是那剩下的20%的沙漠化,在以后的不断治理中,计划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独特标志的沙漠公园。“当年在毛乌苏沙漠上有一道绿色长城,那是乌审召人用血汗铸成的”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当我们为中国奇迹而骄傲自豪时,其实治理沙漠所用策略、技术的背后,更多的则是那些治沙人辛勤付出的劳动与汗水,以及“愚公移山”般的坚韧信念。沙漠变绿洲,背后面对的困难与挑战,我们无法想象。

❽ 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多年来,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林草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科学配置,综合治理,以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为重点,以实现风沙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为目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灌溉草场,发展高效农牧业,促进大面积退耕和封育保护。
一是局部地区取得明显成效,遏制和减弱了土地沙漠化南侵东移。如陕西榆林市坚持以水为中心的综合措施防沙治沙,57.33万hm2荒沙荒丘,有40万hm2得到固定和半固定,生态得到改善,使该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以每年1.62%的速度在缩小(全国土地沙漠化以1.39%的速度在扩大)。
二是改善了风沙区生态环境。如内蒙古库伦旗重点治理区,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治理后的60%;全旗林木覆盖率提高了7.5个百分点。
三是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内蒙古乌审旗,过去是荒山秃岭,沙丘连绵,植被稀疏,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人均收入300元左右,人均粮食330kg,通过综合治理,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治理区人均收入增加到1900元,人均粮食达到1300kg,土壤侵蚀减少80%以上,脱贫达到90%以上。

❾ 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我国为治理北方地区的沙漠大患开出“中药方”,正在通过种植肉苁蓉等中药材防风固沙。 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都在人工种植肉苁蓉等沙漠药用经济植物。这些中药材在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的同时,还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肉苁蓉被称作“沙漠人参”,主要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根部。而梭梭适合生长在我国北方沙漠、荒漠干旱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治沙和固沙作用。 由于价值昂贵,野生肉苁蓉长期被掠夺性采挖,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和肆意砍伐,寄生肉苁蓉的梭梭林大量死亡,致使产量逐年下降,资源濒于枯竭。 为了保护这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在沙漠里人工种植肉苁蓉。2004年,人工种植肉苁蓉技术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获得成功。此后,沙漠里大面积的肉苁蓉开始开花结果,沙漠生态治理也多了一种方法。2006年,总投资210万美元、规划面积9000亩的肉苁蓉种植项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启动;2007年接种肉苁蓉技术在新疆第一条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大面积推广;2008年内蒙古在乌兰布和沙漠建立人工接种肉苁蓉10万亩基地;2009年巴丹吉林10万亩肉苁蓉栽培繁育基地建立。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教授屠鹏飞说,根据肉苁蓉的应用价值,现在种植100万亩梭梭等沙生植物接种肉苁蓉,可以治理沙漠100万亩,10年内可以开发肉苁蓉相关产品100个,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除了肉苁蓉,我国北方沙漠地区还在沙漠里种植锁阳、沙棘、甘草等中药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增加农牧民收入。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夏日表示,发展人工种植肉苁蓉、沙棘等沙漠药用经济植物产业,能调动群众治沙的积极性,有效防止沙漠化,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❿ 沙漠治理事例!!!!!!!!!!!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势严峻,水土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导致土地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关键在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实施分区防治战略,搞好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综合防治土地沙漠化的进度。

关键词 水土资源 沙漠化综合防治 水土保持

我国是一个水、旱、风沙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洪涝灾害,2002年秦岭和一些省的局部地方的特大暴雨、洪水袭击;2000年以来的沙尘暴肆虐;1999~2001年连续3年北方地区的干旱,等等,一系列的灾害给全国人民上了一次又一次生动而痛苦的教育课。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状况,引起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沙尘暴和土地沙漠化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一、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

沙漠化作为一个生态问题是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以后才正式广泛采用,其内容为:“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沙漠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它削弱或破坏了生物的潜力。”由此可见,沙漠化与沙漠、戈壁不同,沙漠化不能抽调人为活动的实质,沙漠化的实质是人地关系矛盾造成生物或经济生产力下降与丧失,地表呈现类似沙漠景观的土地严重退化过程。沙漠化防治是人地关系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环境,土地生产力再恢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沙漠化,而土地沙漠化正是水土流失的危害之一。由于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造成了土地退化,丧失了生产能力,北方地区表现为土地沙化,南方地区表现为土地石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势严峻。根据全国两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对比分析,全国风力侵蚀面积由187.61万km2增加到190.67万km2,净增3.06万km2;同时,中度以上的侵蚀面积由94万km2,增加到112万km2,强度以上的侵蚀面积由66万km2,增加到87万km2。这说明沙漠化在扩展,侵蚀程度在加重,年均扩展3060km2;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减少速度惊人。我国耕地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仅有0.1hm2,为世界人均耕地的45%,不到俄罗斯的1/8、美国的1/6、印度的2/3。东部沿海省份人均耕地更少,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省人均耕地已低于0.05hm2的警戒线。1996年全国共有耕地1.3亿hm2,到2000年底,全国耕地减少为1.28亿hm2,年均减少45万hm2;其中由于水土流失,北方土地沙化、南方土地石化等原因,致使全国耕地以年均6.67万hm2的速度在减少。

二、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造成的,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水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决定性因素。水土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导致土地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西北内陆河流域反映得更为突出。以新疆塔里木河为例,1972年以来,大西海子以下长期处于断流状态。根据1959年和1983年航片资料分析,24年间塔里木河干流区域沙漠化土地面积从66.2%上升到81.8%,其中流动沙丘等严重沙漠化土地上升了39%,下游土地沙漠化发展最为明显,上升了22%,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我国土地沙化的成因主要是干旱、少雨、风大、土壤疏松等自然因素,但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是导致沙化不断扩展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
一是盲目引水,扩大灌溉面积。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人口和灌溉面积分别从1950年的156万人和34.8万hm2,增加到1998年的392万人和99.67万hm2,农业灌溉用水量从50多亿m3增加到153亿m3。

二是水资源浪费严重。西北地区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全国农业灌溉平均定额为每亩580m3,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灌溉定额高达每亩1000m3左右,最高达每亩1400多m3,浪费严重,同时导致土地盐碱化。

三是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塔里木河和黑河等内陆河流域,因受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限制,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忽视生态用水需求。在相当长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没有考虑生态对水资源的需求,由于水资源短缺,首先挤占的是生态用水,其结果是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绿洲和沙漠化土地同时扩大,而处于两者之间的天然林地、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水域在缩小。

2.草原垦殖和超载放牧,造成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

西北地区草场面积大,同时,草场又是防风固沙的重要屏障。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受“以粮为纲”的影响,把一些草场开垦成耕地,耕种2~3年后,薄薄土层中的养分消耗殆尽,就撂荒了,如此发展,造成大面积草场退化、沙化。受“牲畜头数越多越好”的影响,盲目增加牲畜头数,据有关资料,我国牧区家畜由20世纪50年代的2900万头(只)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上亿头(只),掠夺式的经营导致草场严重超载过牧,许多地方超载3倍以上。草场面积因开垦和沙化破坏减少666万hm2,产草量下降了30~50%。内蒙古自治区沙化、退化草原达0.32亿hm2,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60%以上

阅读全文

与沙漠中国治理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