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学校党组织建设应如何巩固教育扶贫成果
关爱贫困、学困学生,开展长期帮扶行动
建立建档立卡学生“一人一档一生一案”,完善专教师帮扶制度,属建档立卡学生全部挂钩教师,责任教师随时关心了解贫困、学困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思想动态,随时对他们进行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励、学习上的辅导,培养他们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引导他们快乐健康成长,并定期到学生家庭家访,为学生家庭送去温暖。通过采取以责控辍,以质控辍,以情控辍,以管控辍,扶贫控辍等措施加强对建档立卡学生的关爱帮扶。针对因残疾程度过重而不能入学的残疾儿童,安排党员教师每月为困难儿童家庭送教上门,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个别化发展策略,教给他们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社交技能。按照“扶贫扶智,教育先行、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将教育扶贫作为扶贫脱困的治本之策,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让教育扶贫在精准脱贫攻坚过程中开花结果,凸显成效。
B.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基层党建工作重要成果是什么
一、苏州着力推进街道社区、单位和行业基层党建共驻共建互联互动,突出“街道搭台、部门出力、支部行动、党员亮牌”,推动全市机关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单位、行业党组织与街道挂钩联系,市级带头将180多个市级机关部门、企业、学校和医院等单位全部按属地划分到19个街道中。同时,充分调动全市 3000多个“行动支部”共同参与到基层治理实践中,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退(离)休党员在社区网格主动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担起治理责任、化解发展矛盾,增进城市居民福祉。
二、苏州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委会,由苏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市民政局党委、市财政局党组和市政府国资委党委6个单位构成,由市委党建办负责召集研究城市领域基层党建相关重要工作,齐抓共管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三、苏州出台社区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十项措施,健全完善培养选拔、激励保障等机制,加大优秀带头人选拔进街道班子或者事业副科岗位力度。全市先后统一招聘专职党务工作者近600名,保证了基层党建工作有人干、基层干部培养有源头。在全市建成5100多个“海棠花红”先锋阵地,广泛覆盖镇街社区、开发园区、楼宇商圈。开发建设“苏州智慧党建信息平台”,实现“日常管理登平台,特色亮点上云端”,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党在基层的每一个细胞都保持健康、每一个组织都坚强有力,着力提升组织力,不断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C. 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该院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工作作风、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等方面的体会更加深刻;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强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的认识更加明确;对改进工作作风,抓紧整改“四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有关工作要求把握得更加准确;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观念深入人心;在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防身治病的良药,坚持“照镜正容、洗澡除尘、醒脑治病”要求上认识更加系统,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提升党性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风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该院狠抓作风建设和八项规定的落实,加强整改落实和制度建设,下基层调研多了,浮夸漂浮作风少了;为师生员工解难题多了,推诿扯皮少了;“三公”经费下降了,群众意识增强了;严格公车使用,坚决杜绝公车私用;公务接待在职工食堂用餐都得到很好地执行等。干部作风的大转变,进一步密切了与师生的联系,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一致好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尤其是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召开,该院班子成员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提高政治素养,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品格涵养的好机会。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本着对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当面坦诚直言,敢于触及思想,坚决做到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讲事实不留情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弘扬。
——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思路更加明晰。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该院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思路更加明晰,进一步理清了学校建设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三步走”思路。即:第一步,建设具有特色与优势的地方师范高校;第二步,建设一流的地方师范高校;第三步,建设高水平的地方师范高校。
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如今该院上下呈现出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聚集起加快学校发展,赶超跨越的正能量。该院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D. 创新党建工作方法 党建创新工作成果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