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难点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筚路蓝缕、砥砺前行,40年沧海一粟,我国最终实现了由封闭、贫穷版、落后到开放、富强、权文明的历史转变,我们14亿中国人不仅填饱了肚子,更武装了头脑,中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制造业也逐渐在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我国各项前沿科技专利保有数量逐年增加。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要知道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仍然偏低,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前沿科技成果仍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无法转化为生产力。
众所周知,前沿科技成果多掌握在各类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手中,而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机制相对薄弱,据相关统计表明,截止到2018年六月,游离于企业之外的各类科研机构近6000家,科研机构虽然研发能力较强,但是市场嗅觉较弱,并且资金也不充裕,金智创新认为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沟通是导致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㈡ 八 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大力提高国土资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屏蔽室与三维线圈及其集成磁场空间装置
该装置可以衰减环境磁场强度(达到<300nT),改善环境磁场的梯度(达到<50nT/m),使线圈系统的均匀区不失真;可以屏蔽和抵消外场,达到零磁空间,产生矢量磁场;可以完成线圈系统的本身功能,实施对屏蔽室的磁清洗。
屏蔽室与三维线圈的复合套装,成功解决了线圈在屏蔽室内的几何定位及其相互隔震;形成零磁场或产生矢量的背景场的高度均匀;三维线圈对屏蔽室六面可在不发散磁场的情况下,实施磁清洗。可调节三组线圈的间距和几何姿态,具备调节正交性的功能,储备扩展不同指数均匀区的机构。屏蔽室构建采用大循环包镶及无焊点、少铆眼、大封挤的新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屏蔽系数,降低资源消耗。配置检测设备,可以由平面坐标到立体坐标,由小区域到大范围,在空间任一点支持三分量的准确定位。项目研制的系列产品在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高等院校、国土资源部、石油及地震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野外数据采集界面
GPS/PDA土地调查新技术示范应用
国土资源部在大兴举办调查之星技术培训班,学员们在现场实习
在嵌入式3S集成技术、基于GPS网络差分/高精度单点动态定位技术、矢量图形自动分割技术、基于GPS/PDA的土地调查作业流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形成了调查精度满足1:10000到1:2000及1:1000、数据导入/导出符合OPENGIS通用交换标准、变更图斑能自动分割的土地调查作业系统。
在2004年北京大兴综合示范应用的基础上,2005~2006年国土资源部又在北京、吉林、河北、江苏、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九省市13个区县进行了较大范围的示范应用,试点县市地处东部、西部和南方、北方,地形包括平原、山区、丘陵,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GPS的定位精度,优化了系统的作业流程,完善了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软件进行了权威测试,对产品的硬件进行了工业化设计,形成了定型后的符合工业化标准的“调查之星”系列产品。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已将定型后的“调查之星”设备装备到14个区县。
㈢ 科技成果转化是什么意思
科研成果转化是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已转化成成品、样机、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等,证明一般是如转化为新产品,可以用该产品新产品证书、生产批文(药类的)、销售合同、订单、销售发票等一种或多种材料证明;若转化为新设备,则用该设备说明书、设备备案文件、发票等证明;转换为新技术,一般是要多个使用单位的推广应用证明。㈣ 科技成果转化
我部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近年来加大了资源利用技术、工程勘查施工技术以及环境技术的开发研究力度,现已形成了一批具有部门特色的先进技术。通过广泛应用,带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初步形成产业化。新型中空玻璃专用分子筛生产新工艺
国内目前的中空分子筛沿用传统的3A分子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中空玻璃行业的要求。通过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粒径中空分子筛新工艺和新产品(IG-3A)。该产品的粉尘仅有25微克/克,粒度小(0.6~0.85毫米),粉尘和强度指标均优于普通3A和进口产品。IG-3A分子筛采用多种粘结剂混配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小粒径分子筛成型的技术难题。利用独创的表面活化处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表面硬度,降低了产品粉尘。
IG-3A中空玻璃分子筛打破了国外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通过工业试验产品的初步销售,目前已占领国内40%的市场,为降低中空玻璃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新型中空玻璃行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产品成本7000元/吨,售价按13000元/吨计算,吨产品利润达5000~6000元,经济效益显著。
IG-3A分子筛
矿物纤维替代部分木浆造纸试验及产业化研究
以云南省的硅灰石为原料,通过超细粉碎、改性复合,然后将矿物纤维与植物纤维以不同比例混合,抄造出书写纸、胶版印刷纸、铜版原纸和灰底白板纸。印刷试验表明,纸张适应性良好,且纸品中灰分达28%~33%,留着率61%~75%。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矿物复合纤维材料与植物纤维一起,构成了新型的植物纤维-矿物复合纤维网状结构,矿物纤维在纸品中不只是简单的填料,而是以功能材料形式存在的。该项技术大大节约了森林资源,降低了纸张的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该项技术已实现了5000吨/年的产业化规模,产品先后成功地在全国5~6家造纸厂推广应用。2000年被国家计委列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添加矿物纤维抄纸图
2001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㈤ 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由于本项目是结合项目管理单位———贵州省地矿局地质队长期从事南华纪锰矿勘查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带着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性强,故理论一旦突破,科技成果在生产应用中效果就十分突出。
如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队在黔东北及其毗邻地区运用南华纪锰矿是古天然气渗漏系统成矿的新理论指导锰矿成矿预测与找矿。结合松桃黑水溪锰矿床和外围杨家湾一带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地区南华纪古天然气渗漏沉积特征明显,具备“大塘坡式”锰矿成矿条件并圈定锰矿找矿靶区。经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队实施钻探验证,结果新发现了杨家湾锰矿床,经详查地质工作,2008年初求获332+333锰矿资源量1444万t。如按沉积盆地划分,其远景可突破2000万t。该锰矿成矿新理论指导杨家湾锰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也是黔东北及毗邻地区锰矿找矿20余年来最重要的进展。潜在经济价值达80亿元。
由于有了这一重大锰矿找矿成果,松桃三合锰业公司已成功建成了年产30万t矿石的矿山。并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较大、工艺先进的电解金属锰厂。新增年产值5亿元以上,新增税收0.5亿元,解决当地500个劳动力就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同时,在松桃地区的西溪堡锰矿及外围、大塘坡大坪盖地区和杨立掌外围,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队运用该新理论进行锰矿找矿均取得重要突破。预计新增锰矿资源量1000万t以上,现仍在进行勘查评价。预计潜在经济价值将超过50亿元。
㈥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总结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通常涉及4 大机制,即投入机制、合作机制、市场机制和专保障机制。这4个机制在实属际运行过程中并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图4-3)。
首先,投入机制是合作机制、市场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前提,没有投入机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投入,其他3种机制就无法维持最基本的运转。反过来,其他3种机制的良性运转又对投入方式、投入方向、投入主体及投入结构等状况给予反馈,保证了投入机制的支持作用。其次,市场机制贯穿于整个科技成果转化过程,通过传递信息、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为合作机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通过合作机制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完善自身建设。最后,保障机制通过政策法律的完善、基础条件的建设,为其他3个机制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得合作和服务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目标顺利展开,反过来其他3个机制对于保障机制的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有悖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些政策和做法。
总之,4种机制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闭合的路线,为我国改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图4-3 4 种机制间的相互关系
㈦ 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及难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我国将科技成果加以转化应用达到产业化的比例仅有约2%~6%,科技研发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我国需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难在哪?
一是高校、科研机构有效供给不足。高校、科研机构是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而大部分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是基于科研兴趣或者是前沿热点,没有真正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依归的研发模式。这造成科研人员的技术研发活动在立项阶段就可能与市场需求不一致,导致具有转化价值的成果比例不高。
由于不需要经历市场竞争,高校院所的科研活动动力不足,难以与市场贴近,大部分科技成果很多时候与企业的现实需求是错位和脱节的。导致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看起来十分丰厚,但真正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有效供给的成果却很少。
现行考核体系下“重研发、轻转化”“重论文、轻专利”等现象仍然存在,这导致科研人员片面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对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意识和积极性都不强烈。大量科技成果仅仅成为课题或项目完成的标识而被束之高阁,未能通过转让、许可、技术作价入股、创办企业等形式得到应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现在不能单纯地就转化谈转化,而是要面向市场,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要承担主体作用,形成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市场化的渠道。但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方面,90%以上的企业研发、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能力不足。国企大而不强、外企强而不为、民企长而不大,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产业低端,对成果转化“有心无力”。
我国企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最
需要技术支持,但总体来看又最缺乏技术创新和转化的条件。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90%以上的企业没有研发活动,购买专利和改造生产线的能力弱,难以依靠科技进步经营企业。国有企业技术人才多,研发条件好,因考虑科技投入风险大、见效慢,一般只对现有的生产要求开展科研,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但要过一定时间见成效的科技成果难以在企业转化和推广应用。
㈧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