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俞洪亮的荣誉成果
自1986年以来,承担英语专业本科基础课、研究生专业课程、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英语应用语言学、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先后发表和出版论文、著作40余篇(部);主持承担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江苏省英语特色专业、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重中之重”项目)、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类重点专业等建设项目;指导的研究生有2名先后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和4名研究生获得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计划”立项;先后主持承担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教改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资助项目等课题。
2000年以来,先后两次被评为扬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两次被遴选为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被省教育厅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教学科研成果先后获扬州市和扬州大学哲学社科成果三等奖、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江苏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六十年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年,被学校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扬州市总工会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11年,被省总工会表彰为“省先进工作者”。
『贰』 刘伦的取得成就与荣誉
在长期的高校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 工作实践中,坚持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职工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工作运转有序,取得了显著成效。倡议成立的校科技青年联合会,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聪明才智的平台。建立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学生工作领导体制、招分管教一条龙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四四三三”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育人成效显著。在全校学生宿舍设立的学生党员接待室,在学生社区成立党总支,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最基层,受到李岚清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刘伦为班长的党政一班人带领下,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学校各项事业长足发展,2001年学校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受到中共中央表彰。刘伦同志重视教育研究,先后撰写了《加强党的领导,搞好班子建设》、《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等科研论文30余篇;出版《建立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探索》等著作5部;主研的重庆市科委课题“高等教育研究文献索引”书本版,“索引数据库”电子版,1998年获重庆市科委软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高等工科院校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课题,2000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承担了教育部200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管理制度创新》的研究任务。
刘伦同志先后获得“巴蜀十年优秀青年”、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优秀党政领导干部”、 全国先进女职工之友、2001年荣获第十二届“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等荣誉称号。2002年2月,刘伦同志荣获重庆市综合性最高奖项——2001年度“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
『叁』 成果 成绩 成就 成效 优异的() 科技() 杰出的() ()显著
成果 成绩 成就 成效
优异的(成绩) 科技(成果) 杰出的(成就) (成效)显著
『肆』 成果、成绩和成就有什么区别
一、意思不同
“成果”意思是:指成全,成立。是收获到的果实,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专业方面的成就属。也可指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
“成绩”意思是:本意指麻和棉搓捻成线,后来指成功的业绩,成效;也指工作或学习所取得的成就、收获。
“成就”意思是:指成绩;业绩;成就非凡。
二、用法不同
1、成果:通常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
例句:林先生在商场奋斗多年,现在终于有了一番成果。
2、成绩:通常在句子中作宾语。
例句:小明的学业成绩十分优异,每学期都是全班第一名。
3、成就: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
例句:由于李大婶的热心牵线,终于成就了一桩好姻缘。
(4)荣誉成果成效扩展阅读
“成就”的近义词:
1、造就
拼音:zào jiù
意思是:指培养使有成就。
例句:他创办学校的目的,是希望能为国家社会造就更多人才。
2、功绩
拼音:gōng jì
意思是:指功业与劳绩。
例句:由于打了胜仗,他获得了很大的功绩.
『伍』 黄素逸的荣誉与成果
国家奖三等奖一项,省部级三等奖二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已指导的研究生中:博士后6人出站,21人获博士学位,67人获硕士学位;在读博士生12人,硕士生12人。
『陆』 周应祺的成果和荣誉
1. 2006年“中国海洋捕捞能力的计量及其方法比较”获上海市水产学会2005-2006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2. 2004年上海市优秀回国人员称号(上海市政府)3. 2003年渔具力学获上海市优秀教材.4. 2002年上海市比翼双飞称号(市妇联) 5. 论文“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获2002年农业部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高等农业教育编委会颁布的高等农业教育2000-2001年度优秀论文2等奖。6. 2001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7. 教育研究项目“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改革”获2001年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8. 199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9. 科研项目“我国远洋渔业拓展前景的研究”获1998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0. 研究项目“教学管理系列软件的研制及应用”获1998年上海市教育成果叁等奖。11. 教育研究项目“海洋渔业专业教育改革和实践”获1997年国家教育成果壹等奖。12. 科研项目“日本海柔鱼钓渔业渔场调查和钓捕技术研究”获1993年农业部科技进步壹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13. 科研项目“中国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对策研究”获1993农业部科技进步叁等奖。14. 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15. 科研项目“电脉冲惊虾仪和捕捞技术”获1978年福建省科技奖。
『柒』 年终考核荣誉与成果怎么区分
荣誉是给年终考核成果优秀的人的。
『捌』 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企业荣誉,取得成效等资料怎么写
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其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有: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ean Proction)、按类个别生产(OKP)、优化生产技术(OPT)、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过程重组(BPR)、敏捷虚拟企业(AVE)等等。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是实现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
『玖』 王俊坤的成就及荣誉
王俊坤同志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情动态,形成激昂、流畅、灵动、高效的教学艺术和风格。课堂教学注重夯实学生的知识功底,注重开掘学生的思维通道,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他的语文课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喜爱。他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居于学校前列,并多次名列高邮市第一。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各级语文比赛,有数十人获得大奖,指导近百篇学生作文在省级报刊发表。
他本人潜心科研,成果丰厚,有数十篇教研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参编江苏省中学语文补充教材和《新扬州画舫录·高邮景观》,主编《甘雨论谈》,著有《学苑萤光》一书。主持“十五”省级课题《优化教育策略 促进主体发展》和“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被中央教科所聘为“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中心研究组研究员兼地区课题学术指导。
自2003年3月担任高邮中学校长后,他始终站在学校管理的前沿,创造性地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精细管理”的工作方针、“努力把工作做到位”的工作要求和“科学性、务实性、艺术性”的工作原则。他积极推行“培优、强中、抓基础”和“低起点、小坡度、缓步走、勤反馈、及时补、滚动递进”两个教学策略。他还对学校管理模式锐意改革:成立年级管理委员会,建立部门首长问责制、班主任工作包干制、学科组长负责制、课堂教学评估制和值日工作公示制;制订分级管理考核细则,出台各学科管理新意见,改革奖金分配制度;加强备课组建设,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并开设青年教师培训学堂,建立人才校本培训机制;健全教学督导机制,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评选江苏省高邮中学首届名师,重金奖励教科研等等,把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精致化管理的轨道。学校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理念新、措施实、力度大,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全体教职工的岗位作用,用细节讲话,用细节考核,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近几年,高邮中学强势推进精致管理,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办学实力年年攀升:2004年成功创建成江苏省四星级高中,2005年正式更名为“江苏省高邮中学”并成功举办百年校庆,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扬州市模范学校”、“扬州市规范收费合格学校”等荣誉称号。高考成果连续三年持续高位发展,2007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进线人数位居扬州市前列,社会赞誉度、美誉度不断提高。——百年邮中已经跨进了江苏高中办学的第一方阵。
2010年1月19日,在扬州市教育局、扬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发出了《关于对高邮市教育局执行省“五严”规定存在严重问题的通报》中,由于王俊坤拒绝执行省厅“五严”相关规定,被曝光通报。同年,被调离高邮中学。
『拾』 聂进的成就及荣誉
相关研究在领域内很受关注,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在教学方面,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三”的主讲教授,并教授研究生的“金属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实验”等课程。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教学改革的课题,多次获得学校的教学成果奖。2003年获宝钢教育基金的优秀教师奖;主持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2003年获的湖北省优质课程称号;参加的“计算材料学与新材料设计跨学科互动式虚拟基地建设”项目,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科研方面,主要研究领域为元素与金属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有机合成催化剂和有机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在留学回国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的资助下,在新型含氟氮超酸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性能以及结构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发出了一类新型、高效的绿色催化剂。在当量硝化、Diels-Alder反应、F-C酰化反应以及酯化反应等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中得到很好的应用,目前正在开展该类新型催化剂的高分子固载和无机材料固载的研究。同时,在新型含氟氮超酸锂盐作为固体电解质材料方面也开展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结果,有关研究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