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陈建勋的获奖情况
(1)2012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1完成人)
(2)201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第1完成人)
(3)2010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1完成人)
(4)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第1完成人)
(5)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1完成人)
(6)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第21完成人)、三等奖1项(第2完成人)
(7)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第2、5完成人)、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第2完成人),厅局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第2完成人)
(8)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六届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
(9)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10)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1)2004年荣获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
(12)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3)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7项,软件著作权2项
❷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怎么写
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案例描述部分)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也就是案例的分析,分析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融入在案例描述中)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问题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评析同时也是笔者对案例所揭示问题的诠释与研究,是一个联系实际的提升过程。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案例作出多角度的解读。通过诠释,挖掘这些矛盾背后的内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规律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案例完整的结构形式: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
1、变式结构:背景--描述--分析
2、案例过程--案例反思
3、案例--问题--分析
4、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讨论--反思研究等。
注意:案例撰写中,五个基本要素并不一定面面俱到,但细节与反思(评析)不可少。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就不能说是案例。
❸ 蔡雪峰的所获奖励
1.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国家教育部 2007.8
2.国家级精品课程(专科) 排名第一 国家教育部 2005.12
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2009.2
4.国家级教学成果优秀奖 排名第三 国家教育部 1989.12
5.部级音像教材二等奖 排名第一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技术专业委员会2001.7 1.福建省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福建省教育厅 2006.7
2.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排名第一 福建省教育厅 2005.1
3.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排名第一 福建省教育厅 2009.3
4.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排名第一 福建省教育厅 2001.1
5.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排名第一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7.12
6.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排名第三 福建省教育厅 2001.1
7.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排名第六 福建省教育厅 2009.9
8.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 负责人 福建省总工会 2007.4
9.福建省优秀网络课程 排名第一 福建省教育厅 2003.12
10.清华大学优秀访问学者 (个人) 清华大学 2004.7
11.福建省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 (个人) 福建省人事厅和福建省建设厅
教研、科研 序号 课题名称 项目
来源 课题
负责人 参加人员 获奖情况
或发表刊物 1 国家级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家教育部 蔡雪峰 张建勋、周继忠、毕贤顺、蔡建平、欧智菁等 2008年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 建筑施工技术
(高职高专) 国家教育部 蔡雪峰 周继忠、蔡建平、张敦、聂小龙等 2005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 3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子课题 国家教育部 蔡雪峰 张建勋、周继忠、蔡建平、庄金平等 4 建筑施工立体化教学 福建省教育厅 蔡雪峰 周继忠、林渭滨、郑屹峰等 2005年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5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蔡雪峰 周继忠、张建勋、庄金平、张士元、聂小龙、郑永乾等 2009年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6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福建省教育厅 蔡雪峰 周继忠、张建勋、毕贤顺、蔡建平、庄金平、欧智箐、张士元、郑永乾等 2007年评为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7 土木工程综合实践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蔡雪峰 张建勋、毕贤顺、周继忠、蔡建平、欧智箐等 2007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 建筑施工--桩基工程施工与质量事故处理 福建省教育厅 蔡雪峰 周继忠、林渭滨、郑屹峰等 2004.7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 9 建筑桩基系列 福建省教育厅 蔡雪峰 周继忠、林渭滨、郑屹峰等 2003年获省级优秀网络课程和优秀多媒体课件 10 建筑工程施工辅助系列录象片制作与应用 福建省教育厅 蔡雪峰 郑居焕等 2001年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1 新建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工程实践创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福建省教育厅 陈文哲 陈孝慧、包秋燕、刘国买、李建兴、蔡雪峰等 2009年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2 探索专业领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途径 福建省教育厅 张建勋 陈卫华、蔡雪峰等 2001年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3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软件研究与开发(生产教学两用软件) 福建省人民政府 蔡雪峰 周继忠等 2007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4 土木工程专业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福建省教育厅 蔡雪峰 周继忠、庄金平、张士元等 2008年获福建工程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 15 建筑工程施工辅助系列录象片音像教材 福建省教育厅 蔡雪峰 林渭滨等 2001年获中国建设教育技术委员会音像教材二等奖 16 房屋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新设想 福建省教育厅 蔡雪峰 2001年获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式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7 数字化教材研究与应用 教研论文 蔡雪峰 赵湘慧 2009年1月中国大学教学 18 土木工程施工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教研论文 蔡雪峰 周继忠、庄金平、郑屹峰、聂小龙 2008年10月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19 土木工程施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 教研论文 周继忠 蔡雪峰、聂小龙 2008年10月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 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教育中作用及培养途径 教研论文 蔡雪峰 毛红兵 2005年3月中国大学教学 2.蔡雪峰教授近年来承担学术研究课题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经费 所起作用 大跨结构模板支撑安全系统应用软件研究与开发 福建省发改委技术开发项目
(闽发改[2007]877号) 2007.9-2010.9 150万 主持人 钢管支撑体系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人才培养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GY-Z0813 2007.12-2010.12 8万 主持人 超高超重结构GMT环保型建筑模板支撑体系技术研发与应用 福建省省科技重点项目
(2007H0001(省科技厅) 2007.7-2009.12 15万 主持人 非线性在超高大跨结构模板支撑技术与安全设计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福建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E0710001)(省科技厅) 2006.12-2009.12 6.5万 主持人 绿色钢构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及服务海西建设平台 福建省服务海峡西岸建设重点项目 2008.12-20012.12 920万 主持人 福建省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信息交互系统研究 福建省住宅和城乡建设厅(闽建科[2010]16号) 2010-2011.1 20万 主持人 大跨结构模板支撑体系计算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科研基金项目(GY-H0707) 2007.10-2008.10 8万 主持人 福建东南造船厂轮船下水架承载能力预测 福建东南造船厂(横向课题)
E1000029 2008.6-2009.3 9万 主持人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 福建省教育厅
JB07136 2007.1-2009.12 0.6万 主持人 大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的研究 福建省教育厅
JA06029 2006.11-2009.12 0.75万 主持人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06-2009 1万 主持人 脚手架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的研究 福建省科技厅资助省属高校项目(2007F50005) 2007.07-2009.10 4万 第二 基于非傅立叶热传导的微、纳米尺度绝缘层力学性能分析 福建省青年人才项目
(2007F301050044) 2007.07-2010.10 6万 第二 混凝土剪力墙的耐火性能和抗火设计方法研究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JA08172) 2008.10-2011.09 1万 第二 火灾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力学性能的研究 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GY-Z0855) 2008.10-2010.09 6万 第二 脚手架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的研究 福建省科技厅资助省属高校项目(2007F50005) 2007.07-2009.10 4万 第二
❹ 史培军的奖励成果
2012. 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 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银奖
2010. 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 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
2010. 汶川地震灾害专题制图工程研究与应用.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9.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响应机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9. 灾害风险科学学科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9. 灾害风险科学学科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2006. 近地表风沙活动规律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基础类)二等奖
2004.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研究.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4. 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 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一等奖
2003. 中国生态资产测量技术体系. 中国测绘学会测绘科技三等奖
2003. 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与改革.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7. 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试点试验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 深圳市南山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 深圳市南山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专题研究. 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4. 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试点试验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 黄河流域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与土地生产力开发信息系统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专题研究. 国家土地局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3
1993. “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编制和农村灾害保险技术试验研究.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科技一等奖
1993. 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及其影响评价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 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 陕西省佳县经济发展系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 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 应用遥感技术编制内蒙古自治区土壤地侵蚀图.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 遥感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地貌,土地利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 遥感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地貌,土地利用).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❺ 景在平的获奖情况
国家级
2013年,荣获了中国医师协会颁发的“大医精神”奖 。
2012年,《主动脉瘤腔内微创治疗研究》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2012年,《腔内微创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2010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带头人)
2009年,《新时期“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2008年,荣获中央保健委颁发的“保健工作特别贡献奖”。
2007年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8年,荣获全国普外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第一作者)
1998年,获第四届全国普外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作者)
1998年,《远端动脉序列架桥术》获第十届全国十家科普期刊优秀作品奖。(第一作者)
军队级:
2015年,荣获总后道德模范人物。
2009年,《新时期“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荣获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8年始,享受全军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
2008年,获全军干部保健工作特殊贡献奖。
200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
2007年,荣获全军育才金奖。
2006年,担任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5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4年,《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胸主夹层动脉瘤》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2004年,荣获总后科技银星奖。
2003年,《走进血管世界》荣获首届军队优秀卫生音像制品奖一等奖。
2002年,《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荣获全军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1项。(第一作者)
2002年,《走进血管世界》荣获第六届全军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1年,荣立个人二等功。
2000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0年,《从巨创到微创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2000年,获批担任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1993年,《胰腺癌核糖核酸酶胰型同工酶及血清学诊断的临床实验研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1992年,《胰腺结石形成机理和临床诊治研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1989年,《胰腺结石症》参加“全军普外专业华东协作组第二节学术会议”大会交流并获
“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第一作者)
上海市级:
2014年,荣获第四届“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
2014年,获得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2014年,荣获上海市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2012年,《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微创腔内治疗》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2010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带头人)
2007年,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普外科专科委员会委员。
2007年,入选2007年上海领军人才。
2006年,《现代血管外科手术学》荣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七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一等奖1项。(第一作者)
2005年,首批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2004年,获上海卫生系统“百人计划”优秀学科带头人及“百人计划“学科进展报告会一等奖。
2001年,《国产新型血管腔内隔绝系统》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技发明奖1项。(第一完成人)
2001年,《一种新型血管腔内隔绝系统》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
1999年,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普外科专科学会委员会委员。
1998年,列为“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培养对象。
1995年,《血管镜下股--腘静脉壁外瓣修复成形术》荣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1992年,首批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
2013年,《微创外科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被评为研究成果一等奖。
❻ 张文显的获奖情况
截至2011年,张文显先后有14项科研成果获得17项国家级奖励及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级10项,省部级7项,具体是:
1993年:《马克思主义法理学》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4年:《法理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法学基本范畴研究》获中国图书奖;
1997年:《法理学的改革和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1年:《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获吉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法理学》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2年:《法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并于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
2003年:《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5年:《法学理论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中国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工程”课题(与曾宪义教授等5人共同合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6年:《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与王玉柱教授合作)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8年,论文《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是法的发展规律》入选由王仲方等主编的《走向法治——30篇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法学论文》。
2010至2011年:《法哲学通论》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截至2011年,张文显还获得了以下个人荣誉:
1987年,被评选为吉林省优秀教师;
1992年,被国家教委和人事部确定为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1994年,被人事部确定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1998年,被评选为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
1998年,被中央组织部确定为直接联系专家;
2004年,被中央批准为首批“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法学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召集人);
2009年,被《中国法律》评选为建国60周年对新中国法学和法治建设最有贡献的60位法律人之一。
❼ 姚宜斌的获得奖励
2015年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特等奖(个人排名第2) 2014年入选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 2014年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排名第1) 2014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2013年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3年获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排名第4) 2013年中国测绘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排名第7) 2012年入选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 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2年获第三届武汉市青年科技奖 2012年获首届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第4) 2011年获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2011年获“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优秀青年科技贡献奖 2011年入选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 2010年获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排名第6) 2010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9年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个人排名第7) 2009年第八届武汉大学杰出青年 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排名第3) 2007年获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排名第4) 2006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2004年获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排名第9) 2003年获王之卓创新人才奖一等奖
❽ 姚和芳的成果及获奖情况
一 论文及主编抄教材成果袭:
发表及获奖的论文总计23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1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及成果20项,获奖4项,独立开发产品3项,经济效益800万元。主编、参编、主审著作8部:主编教材2部,主审查2部,参编4部
二 科研项目及成果:
主持、参与24项,获奖5项,独立开发产品3项,经济效益1200万元
三 学术团体任职及社会兼职:
1、2005年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专家
2、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
3、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
4、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5、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会电子类专业研究会主任
6、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会教育管理研究会副主任
7、湖南省职成教学会高职分会图书馆管理研究会副主任
8、湖南省高职院校成人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专家
获奖情况:
1) 2006年:湖南省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2) 2006年12月: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3) 2007年2月:中国南车集团公司第二届“中青年专家”
❾ 韩东晖的成就荣誉
吴玉章奖学金(1997)。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1)。
华为奖教金(2002)。
中国经营报报业经营管理奖教、奖学基金优秀教师奖(2002)。
第八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3)。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合作)。
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2005)。
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0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9)。
第十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9)。
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合作)。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0)。
❿ 陈飞虎的荣誉与获奖
1992年,作品《砖墙上的菜篮》荣获第二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览优秀作品奖;
1993年,作品《晌午》荣获93·中国长江杯水彩画大展铜奖;
1994年,作品在金鹅奖书画大赛中荣获铜奖;
1997年,作品《三月》入选“新亚欧大陆桥美术作品汇展”荣获“佳作奖”;
1998年,作品《城外有条河》荣获湖南省第二届水彩画展二等奖;
2003年5月,论文《健康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新世纪中国美术分析》,在2003年湖南省高等学校美术教育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004年7月,被推选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代表;
2004年12月,水彩画《水边小镇》入选第二届“李剑晨奖”水彩画双年展;
2005年6月,论文《建筑美术教育溯源及其国际化思考》或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一等奖;
2005年12月,水彩画《阳光小院》荣获湖南省第六届水彩艺术展金奖;
2007年4月,著作《水彩建筑风景写生技法》,获得2005年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
2008年 2月,指导论文《土地庙与乡村环境景观的研究》获得“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荣获湖南大学2007-2008年度熊晓鸽奖教金;
2008年9月,被评为2008年度湖南大学“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
2009年9月,《创新文化素质教育 推进大学文化整体育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0年1月,水彩画《秋收时节》荣获2010年中国长沙三亩地美术馆第二届水彩画提名展金奖;
2011年6月,水彩作品获得“巴黎市第三届2011年文化艺术节法中文化交流展”一等奖;
2012年5月,《安仁之春》入选“安仁之春”风景画展,获得一等奖;
2015年,获得2015年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美术作品大奖赛“指导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