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动批转型商户到哪里去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北京要抓好“三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功能,西城看动批”。“动批”的疏解几乎汇集了北京“瘦身”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各种普遍性问题,是一块“硬骨头”。然而,从2015年1月12日天皓成市场闭市开始,到2017年11月30日东鼎市场关门,历时两年多,动批地区的12家市场全部顺利闭市,创造了腾退的奇迹。作为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项目,动批诠释了北京城市发展中舍与得之间的关系,通过功能疏解这个“减法”,换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转型的“加法”。在“红墙意识”的引领下,西城区用“首善标准”完成疏解整治促提升的任务,动批的未来转型令人期待。
动批商户转战天津河北
续写新传奇
“疏解工作就像嫁女儿一样。”西城区常务副区长、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孙硕说,动批商户在历史上是给北京、西城的商业市场做过贡献的,“我们所推动的疏解,并不是简单地把市场关了,把商户赶出去,而是要积极想办法为他们找出路,谋取更好的发展。”
从2015年起,西城区和天津、石家庄、白沟、燕郊等地的市场频繁对接。各市场也专门设立了咨询处,介绍河北、天津地区各大型市场的资源和优惠政策,帮助有意落户津冀的商户牵线。
走出动批,发展天地更广阔。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观望、犹豫后,动批的商户勇敢地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续写动批新的传奇。两年间,有近万名商户和北京周边的市场签订了入驻协议,占动批商户总量的80%。
京津冀正在优势互补中抱团发展。动批的谢幕,堪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份“多赢样本”,这是北京重塑首都功能的必然,而河北、天津的承接,既是市场的选择,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结果。商户们从动批带走了首都人民满满的期待,给经营地带来了大都市新的经营理念,让疏解不仅仅是产业的转移,更是产业的升级。
以上内容来自:北京青年报
2. 什么是首善意识
“首善”的意思好像就是指首都啊!古人所谓“天子脚下,首善之区”。
照这么看,“首善意识”就是“首都人的意识”啦!
意思是“首都”比地方高级,“首都人”的文明程度也应该比乡巴佬高一些。我猜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不知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