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改革开放的成果
历经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沧桑巨变。在群星闪耀的30年进程中,资本市场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资本市场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经济学家华生在讲这一句话时,平静的语调中透着一份沉甸甸的厚重感。
循序渐进至巨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GDP翻了几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更大变化则在于人们的社会观念、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改变。“而且这种转变具有不可逆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30年几乎超过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社会进步。”华生道出了所有中国人的感受。
经过这30年发展,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了中期,并奠定了城市化的基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迅速提升,经济实力已进入全球前四,中国近代几百年以来的强国梦已开始实现。但是,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风波。华生说,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几乎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怀疑与批评的声音。“其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对中国改革国内批评的声音多,而国际上则往往是肯定的多,外部反而比内部看得更清楚。”
华生认为,正确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是为了今后30年走得更好,因为今后30年发展任务更伟大、更艰巨。目前我国人均收入接近2000美元,从东亚和拉美一些国家发展情况看,在人均收入达到2000美元后都遇到了发展瓶颈,甚至出现停滞和倒退。“今后30年,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非常巨大。”华生说。
他认为,过去30年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首先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方向选对了。“即改革坚持了市场化方向,开放坚持了国际化方向。”其次,改革开放的基本战略正确。在中国历史上,方向对的改革却屡屡挫败,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到戊戌变法等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而现代中国改革开放30年第一次打破了这一怪圈,其中重要原因是选择了正确战略——“转化存量、发展增量”。即坚持“双轨战略”循序渐进,通过累积效应引发巨变,使发展又稳又快。“这使在每个阶段的推进中,支持改革的力量都能胜出。”
中国经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因为当时农村最穷最落后,变革的要求最强烈,改革阻力也最小;后来再到城市改革,包括价格改革等逐步推进。开放也是从个别特区开始,再到部分特区,然后在全国分梯度开放。
“中国改革始自经济改革,自从中央提出‘以人为本’以来,实际上进入社会改革阶段。现在要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改革,都是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后中国还会进入政治改革阶段,这种安排也是坚持了循序渐进原则。”华生表示。
资本市场是重要成果
“资本市场是中国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成就之一。”华生总结说。改革开放已经30周年,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到20年。资本市场发展历史虽然比较短,然而其发展速度却非常快。我国股市规模、市值占GDP比重、交易量、交易系统的先进性等,都出现大幅跃升。“中国资本市场短短十几年时间,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
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上世纪80年代股份制改革成果的推进。尽管改革开放前10年没有股票市场,但是前10年的改革为其出现打下了基础。“当年公司制改革、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等,为股市打下了基础。”华生说。
另外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又对国企改革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当初单纯的股份制改造阻力重重,而且监管体系不健全,价值很难体现。“而资本市场出现以后,大家看到了上市的好处,看到了资本市场的魅力,这推动了大型国企的股份制改造,并推动了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过去中国经济“血液系统”完全靠银行,因此金融风险非常大,累计的金融坏账数以万亿计。资本市场出现以后,逐步发展直接金融,减少了间接金融,降低了整个金融风险。“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开始发挥,有力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应对新问题要有高超艺术
华生认为,经过30年改革开放,现在我国面临着高速发展后出现的许多新问题。这其中一部分是原来经济体制改革本身没有完成的,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如价格体制尤其是要素价格改革,以及能源、资源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等,就是价格双轨制改革没有完成的地方。“另一部分是新出现的问题,比如当前的通胀、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收支双顺差、收入差距扩大、城市化、环境污染等,这些都是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新问题。”
应对上述问题,华生认为一方面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另一方面也需要宏观经济管理的高超艺术。“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改革进行解决,有些问题则并非单纯改革就能解决。如对于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问题,不能简单地市场化、自由浮动就解决问题了,这样反而会出大问题。”
华生表示,在经济领域近年来出现两种问题交织,即经济改革的继续推进与宏观经济管理艺术的问题。“尤其是后一方面问题,即使将来经济改革完成,基本建立起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管理艺术的问题也将永远存在,就如当前的美国、欧洲国家等同样面临头疼的宏观经济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中的国家,对宏观经济管理艺术要求更高。”华生坦言
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巨变。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2.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中国结构实现重大变革
40年来,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提高。2017年,服务业比重提升至51.6%,比1978年上升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提高30.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
3、中国对外经济发展迅速
40年来,对外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经济活动十分有限,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9位。
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97.9倍,年均增长14.5%,居世界第一位。例如:2017年,云南省GDP实现2603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94.2倍;对外贸易额233.9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200多倍。
4、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40年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主动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明显。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服务业现价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
2013—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2.7%。5年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9个百分点。新的区域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对全国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5、中国新动能成长实现新突破
改革开放40年新动能成长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新主体快速增加,各类市场主体总量5年增加70%以上。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
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百万件的国家。新模式、新业态方兴未艾。我国创新指数名列全球第二十二位,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首位。
❸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设立经济特区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8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定名为“经济特区”。
2、加入世贸
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中华民国是世贸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创建国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因为政治对立的原因,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继续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法获得在关贸总协定中缔约国成员的身份。
在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会议推出2758号决议,即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上做出表态,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了合法地位,中华民国政府也不再出现在关贸总协定的列表之中,直到2001年,中国与中国台湾才陆续加入WTO。
3、农业建设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要用不足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1/5的人口。为保证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国家不断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1979年至2007年,农林牧渔水利业累计完成投资16202亿元,年平均增长13.2%。这些投资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和防护林工程建设。
通过30年大规模的建设,我国农林牧渔水利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增强了防洪、防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年,我国共有水库85412座,水库总库容6345亿立方米,分别比1990年增加2025座和1685亿立方米;
堤防长度增加6.4万公里,堤坊保护面积增加1352万公顷;建设灌区506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新增711万公顷。
2007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50160万吨,比1978年增产64.6%;棉花762万吨,是1978年的3.5倍;油料2569万吨,是1978年的4.9倍;糖料12188万吨,是1978年的5.1倍。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建设稳步推进,规划调水总规模448亿立方米,建成后将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共同构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全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目标。
4、交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1979年至2007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74246亿元,年均增长19.9%,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
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至2007年的7.8万公里,增加了2.6万公里。这些新增里程大部分是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
1978年我国国家铁路电气化里程仅为1000公里,2007年达2.4万公里。建成了上海磁悬浮、广深高速铁路等工程。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时速350公里的京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正式通车,京沪高速铁路也已经开工建设。
2007年,公路通车里程由1978年的89万公里增至358万公里,增长了3倍,其中高速公路由1988年的0.01万公里增至5.39万公里,增长了538倍。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初步形成,公路等级明显提高,路况明显改善,带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为2876万辆,而1985年仅为28.49万辆,增长了近100倍。
民用航空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民用航班飞行机场148个,比1985年增加了66个;航线1506条,比1990年增加了1069条;民用航空运输线路长度为234万公里,比1990年增加183万公里。
水运和管道运输也取得很大成绩。2007年,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8.82亿吨,是1980年的17.9倍;管道输油(气)里程5.45万公里,是1978年的6.6倍。上海港口已成为全世界最大港口,年吞吐量近5亿吨。
5、城市建设
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服务业涉及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服务体系的建设。1979年至2007年,我国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37705亿元,年平均增长31.6%,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中年平均增速最快的行业。
2007年末,全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34.8万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0.2标台,比1990年增加8台;城市道路24.6万公里,是1980年的8.2倍;城市道路面积达42.4亿平方米,人均11.4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70.9万公顷,是1980年的20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
30年来,我国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保障能力大幅度增强。2007年,城市供水总量502亿立方米,是1980年的5.7倍,用水普及率达到93.8%,比1980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城市供气管道长度22.1万公里,是1980年的39倍,用气普及率达到87.4%,而1980年仅为16.8%。2007年,我国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已达10337万立方米,是1996年的9倍。
❹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成就有什么
1、“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2、中国探月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3、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于同年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4、天宫计划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神舟十号飞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5、中国高速铁路
中国通过引进加创新,研制"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hina Railway High-speed缩写,中国铁路高速列车)以及“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
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其他国家总和。2019年,计划确保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
❺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专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属力保障。
官方的解读:
第一,改革开放的成果既包括物质成果,也包括精神成果,物质成果最终要体现到精神成果上来。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个方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建取得的成果,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所有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最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❻ 改革开放的成就
1、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爆发的最根本源泉是来自于被承认并唤醒了的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从食物生产供应到就业住房,人从计划经济制度下被动的“口”,变成了市场经济时代能动的“手”。
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据取消了、农村人口进城打工的限制取消了、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废除了,而粮食蔬菜供应增加了、就业问题解决了、收入大幅度增加了。
2、改革开放40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关于党的建设、关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每一个问题的展开和推进,都始终贯穿着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
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中,在将实践成果系统化、理论化的进程中,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齐头并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6)改革开放主要成果是什么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必经之路:
1、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2、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3、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❼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有哪些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❽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1)表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实现了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具体事例:“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青蔵铁路的建成通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等。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①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两大跨越) ③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国际地位日益攀升 ⑤人口增长有效控制 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等。
主要原因:① 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③ 坚持党的领导 ④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⑥ 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等。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❾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是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❿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最主要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应该说,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全方位的,举世瞩目、令人自豪。《决定》把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主要依据有3个方面。
第一,改革开放的成果既包括物质成果,也包括精神成果,物质成果最终要体现到精神成果上来。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既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所取得的物质成果上,也体现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取得的精神成果上。因此,我们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既要总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物质成果,更要总结我们在思想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取得的精神成果,把所有成果以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等上层建筑的形式凝固下来,使之转化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转化为人民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3个方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果,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切探索,归根到底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围绕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归结起来就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开创并发展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也不可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因此,把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为改革开放35年来的最主要成果,并没有掩盖或否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而是更加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所有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最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等,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是立党立国的头等大事。一个政党最可宝贵的执政成果,不仅仅在于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更在于找到使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就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创造、积累才找到的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治国安邦大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我们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