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国际化成果

国际化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04 01:12:07

1. 上海给我们带来什么国际化都市的特征是什么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确立了未来50年首都现代化建设实施”新三步走“的战略,即第一个10年打好基础,到2010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第二个10年巩固提高,到2020年,使北京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再用30年争创一流,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北京成为当代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三步走”战略围绕实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目标提出了阶段性发展目标,那么正确认识城市建设现代化。科学研究、客观评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状况,规划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道路,就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大课题之一。以下是我们对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的阶段性初步成果

一、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及内涵

国际化大都市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来的。目前关于国际化大都市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解释定义有两种:

(1)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将这一概念解释为,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他认为世界城市应具备以下特征:①通常是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②国家的贸易中心;③主要银行的所在地和国家金融中心;④各类人才聚集的中心;⑤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⑥不仅是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⑦随着制造业贸易向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娱乐业成为世界城市的另一种主要产业部门。

(2)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七项衡量世界城市的标准:①主要的金融中心;②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④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⑤主要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⑥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⑦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国内代表性的观点有二种: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国际化大都市,是指那些有较强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务功能,一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总部,并对世界和地区经济起控制作用的城市。另一种观点将“国际化大都市”分解后认为,国际化指的是大都市的性质、功能和地位、作用。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是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位列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之一,对世界经济有相当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经济运行完全按国际惯例,并有很高的办事效率;三是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综合服务功能强。大都市,指的是其规模、容量和结构、形象。也有三个特点:一是除了城市本身的人口面积外,还要有向外延伸的广泛空间即经济区域,称大城市连绵区;二是除了城市据有跨国公司总部外,还要有庞大的企业集团、中介组织和相当的资产存量、要素存量和内外贸易额;三是除了城市的一般基础设施外,还要有显示现代化的公用事业、商住楼群和生态环境。

综合上述观点,所谓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第一流都市。理解国际化大都市概念的关键点是“影响力”问题,这种“影响力”是奠基在一定经济实力基础上的,这种影响能力既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也是一个相对比较的概念。

二、国际化大都市指标评价体系

城市的国际化作为大城市的一种发展动态,其发展水平是由各种复杂因素综合决定的。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动态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原则以及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即从分散的、单一罗列指标向精简、独立的综合性指标发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国际化大都市进行科学评价,致力于揭示我国城市实现国际化的门槛及其动态框架,该指标评价体系可采用主题综合型方法确定为3个层次、4项主题内容、15项具体指标。

关于北京初步建立国际化大都市框架的单个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是参考现有国际化大都市不同阶段的发展经验,在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指标体系及其标准值研究的基础上(《宏观经济研究》2000?4,宏观经济课题组),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以及《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到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框架)》(以下简称“纲要”)所预期的发展速度,以及到2010年北京率先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预期指标,综合分析确定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各项标准值。

第一类为经济发展指标。反映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指标1、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外指标体系均选择该指标并将其放在核心位置。根据预测,今后十年北京GDP增长速度年均约9%,到2010年北京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以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参考其它城市的国际化历程,2020年左右北京基本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水平的人均GOF标准值至少为10000美元。

指标2、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也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城市的辐射力、凝聚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十五”期间。北京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约10%,到2010年北京市三产比重预测值为62%。目前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三产比重已超过80%,考虑到发展的不同阶段与速度的关系,北京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最低标准值应为75%以

指标3、外贸依存度是反映城市外向型经济特征的主要指标,即城市的出口总额与城市GDP之比。随着中国加入WTO,“十五”期间净出口负数有增大的趋势,但开放程度的加深决定了外贸依存度的上升空间。从其它国际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即具备国际化特征。

指标4、R&D(研究与开发)投资占GDP比重是世界广泛采用的衡量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相关性的指标。增加科技投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增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研发投入的比重。根据GDP增长速度和目前其它国际化都市的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标准应为5%以上。

第二类为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指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与自际化的根本目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指标5、人文发展指数(HDI)。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自1990年发表《人类发展报告》以来所采用的人大发展综合指标,它由3项指标组成:长寿、教育成就、生活标准,以此构建人文发展指数,已被各国广泛采用。其中长寿根据预期寿命测定;教育成就根据成人识字率(三分之二权数)和大、中、小学的综合入学率(三分之一权数)组合得到;生活标准则根据人均GDP测定。HDI指标小于0.5视为低水平,在0.5―0.8之间为中水平。大于0.8为高水平。据联合国1994年人文发展报告统计,北京HDI指标已达0.861,在世界上排名第31位,排在韩国、新加坡之前;北京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值至少在0.9以上。

指标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是衡量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条件的主要指标。国际化大都市的居民生活总体水平要高于一般城市,必然要求居民居住条件逐步完善。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住宅已普遍进入享受型阶段,据统计1990年美国人均住宅使用面积68.7平方米,高收入国家35平方米,中高收入国家22平方米,中等收入国家15.1平方米,中低收入国家8.8平方米,北京市1998年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15平方米,到2010年将达到18平方米左右。根据我国国情和其它国家发展情况,到2020年北京基本进入国际化的最低标准应超过人均25平方米以

指标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体现人口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指在校大学生占18―22岁人口的比重。”纲要”提出北京在未来的5―10年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因此,该指标不低于50%是城市实现国际化的最低标准。

指标8、信息化综合指数Ⅱ(Ⅱ=∑PiWi,Pi为各评价指标处理值,Wi为Pi的权重,详见国家统计局《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该指标为综合性指标,依据1997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小组提出的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得到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6个方面的内容。衡量上述6个方面的具体统计指标约25个,加权测算得到。“九五”前四年,我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年均提高20.1%,北京市年均提高约17.6%。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速度,以及其它国际化都市的发展经历,北京进入国际化都市的信息化综合指数应达到80。
第三类为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指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发挥服务功能的基础条件,同样也是未来十年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之一。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是国际城市不断创新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国际城市区别于一般城市的特征之一。

指标9、轨道交通客运比重。由于轨道交通运输量大、不堵车的优点,成为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国际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的重要措施。因此轨道交通客运量比重就成为衡量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大城市约为60―80%,由于北京城市人口密集的特点,这一比重应不少于50%才能达到国际化都市标准。

指标10、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是城市国际交通的最主要指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多年来一直在国内高居首位,但与国外城市相比就有不小差距。单从数量上仅相当于国际城市90年代初平均水平的14.6%,相当于香港90年代初的34.5%。因此国际化标准值应达到4500万人次以上。

指标11、空气综合污染指数(P)。健康的城市环境包括洁净的空气、水、大面积绿地以及无噪音污染。其中空气、水尤其重要。目前采用的空气综合污染指数P是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项指数加和,可用于评价城市空气质量的总体状况、年际变化以及城市间空气污染程度的比较。指数数值越高,表明空气污染越严重。根据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国家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国际化标准值应定为P<3。

第四类是反映国际开放交流程度的指标。如前所述,国际化大都市应是国际化程度高,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影响力、控制力和辐射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全球经济活动、经济发展态势和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国际中心城市。

指标12、当代著名的国际化城市都是众多大型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可以说是全球的生产经营决策和企业战略决策中心。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深入,跨国公司数量将日益增加,而全球前500家最大跨国企业的前100家就控制了世界近三分之―的直接投资,因此该指标极有代表性地反映出该城市的国际控制能力。根据国际城市发展经验,只要有一半以上的全球最大500家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就能很好地说明城市的国际化趋势及未来的成长性。

指标13、外国金融机构数量突出地反映了城市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程度,体现城市的金融资本影响力。从世界上高度发达国家的国际化城市的发展过程看,金融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各类金融机构将不断涌入。这一指标的确定必须与我市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

指标14、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着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低,城市年入境旅游人数是体现城市国际交流功能和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经验,年海外游客人境人数至少在600万人次以上才可成为具有“全球性旅游中心”特征的国际化城市。

指标15、年举办国际会议次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不但是经济中心,同样是世界政治、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大量国际组织的存在使其在国际社会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也成为大型国际会议的重要举行地。例如,目前纽约、东京等城市年均举办80至90个左右的国际会议。因此我们的国际化标准值基本接近目前世界水平。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赶上或超过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不断努力,至少需要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应分步实施,明确阶段性目标。北京建设一流国际化大都市应是一个50年的长期目标,可分三阶段实现。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2010年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主要现代化指标达到一般国际化城市90年代初的平均水平。第二阶段到2020年进入国际性城市的第一层次目标,使政治、科技文化功能初步具有全球性,而经济功能也应达到区域国际性城市的水平。第三阶段到2050年,当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接近或赶上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时,北京不仅在政治、科技文化方面成为全球性中心,在经济方面也将是全球性中心,届时北京将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名符其实的全球性世界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因此,北京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坐失良机,现实性和前瞻性必须有效统一,走先现代化,而后国际性城市继则国际化大都市的阶段性发展之路。

2. 全球化有什么事例

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1、贸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二,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

2、投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日益与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越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2)国际化成果扩展阅读:

全球化导致的“趋同”是浅薄的,全球化导致的“逐异”却是深刻的。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时代最深刻的特征。

全球化的资本毫无人性可言,它带来激烈的社会变迁,刺激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兴起,也必然伴随激烈的社会集团、意识形态乃至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往的全球化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也带来了大革命,带来了国内战争,也带来了“世界大战”。

抽象谈论在全球化中获益或受损的条件非常困难。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可能获益,也都可能吃亏。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

3. 一个中国企业如何成功实现国际化,有案例最好

bbs.ebookee.net/thread-174645-1-1.html
[标题]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10大案例
[作者]

[内容简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10大案例》是一套收集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实践中具有标志性实践的案例集合。丛书采用准教学案例之形式,将教学案例与研究案例有机结合,力求提高案例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案例集涉及10家企业及其众多跨国并购案例。案例企业所在行业较为广泛,以制造业为主,涉及国际采购贸易(利丰贸易)、彩电制造(TCL集团)、个人电脑制造(联想集团)、手机制造(明基集团)、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万向集团与上海汽车)、化工制造(中国化工)以及机械制造(北京第一机床厂、中联重科、上海电气),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可供不同行业的企业参考与借鉴。 本丛书的受众群体为全球商学院的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管理者。 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以“研究中国企业的创新案例,记述中国企业的奋斗历史,总结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和传播中国企业的商业智慧”为己任,忠实履行历史赋予的企业创新的研究者、企业历史的记述者和管理思想的总结者的使命。 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以创新的院企“双赢”合作新模式,提供项目、基地、联盟、捐赠和战略等多种途径的合作,共同营造企业研究与企业实践的互动服务平台、中国企业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推广平台和中外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交流合作平台,进而不断提升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水平、提炼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提高中国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基于中国企业实践的综合性、国际性和权威性的研究机构。
文件大小:1.22M

4. 果德安的中药国际化方面成果及贡献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six major phenolic acids in the roo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four rel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eparations by HPLC-DAD method, J Pharm Biomed Anal, 2006, 41(1): 48-56, Liu AH, Li L, Xu M, Lin YH, Guo HZ, Guo DA * Characterization of tanshinones in the roo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Dan-shen)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2006, 20(8):1266-1280, Yang M, Liu AH, Guan SH, Sun JH, Xu M, Guo DA* Detec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henolic acids in Danshen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diode array detection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J Chromatogr. A, 2007, 1161(1-2): 170-182, Liu AH, Guo H, Ye M, Lin YH, Sun HH , Xu M ,Guo DA* Development of the fingerprints for the quality of the roo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its related preparations by HPLC-DAD and LC-MSn, J Chromatogr.B, 2007, 846(1-2): 32-41, Liu AH, Lin YH, Yang M , Guo H, Guan SH, Sun JH, Guo DA* Analysis of triterpenoids in Ganoderma lucim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J Amer Soc Mass Spectrom, 2007, 18(5):927-939, Yang M, Wang XM, Guan SH, Xia JM, Sun JH, Guo H, Guo DA* Proteomic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ytotoxicity mechanism of ganoderic acid D and computer-automated estimation of the possible drug target network, Mol Cell Proteomics, 2008, 7(5): 946-961, Yue QX, Cao ZW, Guan SH, Liu XH, Guo DA* Phytochemica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J Chromatogr. A, 2009, 1216(11): 2045-2062, Yang M, Sun JH, Lu ZQ, Chen GT, Guan SH, Liu X, Jiang BH, Ye M, Guo DA*

5. 中国近年来的辉煌成就

截止2019年,中国的辉煌成就:

1、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一切,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坚持改革开放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功开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经受住考验和挑战

经受住苏联解体、东欧剧变、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严重洪涝灾害、2003年“非典”疫病灾害、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和挑战。通过持续努力和奋斗,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开启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军。到本世纪中叶,当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

6. 人民币国际化成果怎么样

人民币近年来虽然币值有所波动、国际结算比例有所反复,但国际化务实成效不断,全球结算和人民币金融产品日益增多。今年年初,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央行)批准了贸易商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巴基斯坦央行此举为人民币进入巴基斯坦市场亮了绿灯。分析人士指出,巴中双边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不仅可以帮助巴方缓解美元储备持续走低的外汇储备压力,同时也可以让巴基斯坦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块“试验田”。

“去年,人民币债券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在这一背景下,外国投资机构持有的人民币现金可以更为便利地转化为人民币资产,这也增加了外国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的信心。”他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人民币无论在贸易活动中还是在直接投资中,也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7. 反映全球化的事例~~!多多~~

一、全球化

1.什么是全球化

“ 全球化 ” 通常指 “ 经济全球化 ” ,它是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和学术界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又是内涵界定争议较多的概念之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或者说是资本扩张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 “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

到今天,虽然这个全球化过程还远没有完成,世界上还有反对全球化的个人和团体,但全球化已经是谁都无法回避、必须正视的现实。正如 1990 年 1 月 8 日的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 “ 国际化市场与全球化经济 ” 一文所说: “ 当前世界大公司的老板正在考虑的战略转移是全球化。进入 90 年代,若估计不到国际化这一强大发展趋势,就无法决定工业发展的前景。 ”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对工商界人士说: “ 经济全球化是被贸易发展推着走的一列高速火车,迅速发展的技术也是推动力。 …… 认为可以阻挡全球化的人必须告诉我们,他们准备如何阻止经济和技术发展。阻止全球化,等于说要阻止地球自转 ”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它的运动方向就是全球化,最终形成全球统一大市场。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各种经济资源在世界市场上相互流动来实现的。所以,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跨越国际的大流通。随着流通程度的扩大和深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到现在,经济全球化已经表现得很清楚的内容是一系列经济要素全球化的组合,即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人力资源全球化、消费全球化等等。

经济要素全球化组合的速度与规模,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跨国公司的出现既实现了生产组织的全球化又实现了组织生产的全球化。到 2l 世纪初跨国公司已有 6 万多家,其中最大的 200 家就垄断了世界经济活动的 l/4 ,跨国公司的生产总量已占全球生产总量的 1/3 ,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费用占全球 2/3 。无怪乎有人说, 20 世纪是跨国公司在民族国家中经营的世纪, 21 世纪则是民族国家在跨国公司的网络中生存的世纪。因此,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大转折过程中跨国公司是主要的推动力量;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尤其是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此同时,随着技术开发的国际化和全球技术市场的形成,科技开发的产业化与全球化也已成为一种大趋势。

2.什么是国际化和一体化

人们在谈论全球化问题时,还经常使用 “ 国际化 ” 、 “ 一体化 ” 等相近的词汇。而且学者们对这些词语的解释也互有差异,这是许多新领域发展过程常见的现象。

“ 国际化 ” 和 “ 全球化 ” 在许多场合是经常被交替使用,甚至不加区别。如果一定要加以区别的话,可以说 “ 国际化 ” 表示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初始阶段, “ 全球化 ” 则侧重于过程的目标、结果或其成熟阶段。由于当今的全球化还不能说已达到成熟阶段,因此用国际化来表达也无多大妨碍。这两个概念的科学界定有待于全球化经济学的诞生。 ‘

“ 一体化 ” 也有一些类似的概念,如 “ 国际经济一体化 ” 、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等等。国外有的学者把 “ 国际经济一体化 ” 又叫做 “ 区域化 ” ,并将其定义为: “ 各个独立的国民经济在体制上组合成为更大规模的经济集团或共同体,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是指在地理上相近的国家相互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从而结成一体化的集团 ( 组织 ) 。这些概念实际上都是指 20 世纪 80 年代起,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一些国家为了减少贸易壁垒,形成某种互惠的国家联合体。其中影响较大的除欧洲经济共同体外,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中美洲共同市场、海湾合作组织、马格里布联盟等。

“ 一体化 ” 或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它是相邻国家之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必然结果。成立区域组织的初衷可能各不相同,但区域经济发展会增加各地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地区内部的商品流通成本,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如能健康发展,有可能成为全球化经济的稳定成分。

二、全球化的特征及其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以往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现象都在迅速地发生变化,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多角度的,这里仅罗列与本课题关系较为密切的几个方面:

1.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在以往的年代里,某一特定产品是由某一特定企业独家制造的,这是天经地义的。如王麻子刀剪肯定出之于王麻子刀剪铺工匠之手,本田发动机是由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等等,也就是说产品是专属于某国家的某企业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这一概念越发不清楚了。现今的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虽然也钉上某厂、某地或某国生产 ( 制造 ) 的牌子,但实际上已不是独家生产,甚至不是某一国制造的产品。众所周知的波音喷气客机,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其实参与生产的企业包括 6 个国家的 l500 家大企业和 15000 家小企业。再如,欧洲的 “ 空中客车 ” 飞机,参与研制和生产的企业除法国外,还有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航空公司,只是在法国的图卢兹最后总装,法国制造的零件还不到 40 %。不仅这类结构复杂的大型设备是这样,就连许多小型产品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这类产品的原产地或生产国的概念,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事实上的 “ 全球产品 ”—— 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 全球产品 ” 是商品跨国生产的结果,商品跨国生产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和成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的全球扩张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力。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并生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阶段或环节,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这些阶段或环节便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但在跨国经营的企业里,却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有些环节 ( 如零件加工 ) 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进行,有些环节 ( 如开发设计 ) 在拥有高素质专家的地方进行,有些环节 ( 如总装配 ) 则在主要的销售市场附近进行。因此,可以说 “ 全球产品 ” 是全球性资源最佳整合的结果。

2.商品和资源的跨国大流动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从 GATF 到 'WTO 都是要使这个市场更大、更无阻力和更自由,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这就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今天国际市场商品和资源流通规模之大,已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程度,仅 1995 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就达到 5 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购买了 l000 美元进口商品。世界贸易年增长一般都在两位数,并且持续地超过产出增长的速度。这就是说,世界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参与了国际贸易,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存度显著增大,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全球经济的怀抱。

今天世界范围人口的流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其规模之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超过了任何一次民族大迁徙。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外籍劳工的吸纳不断增多,美国、加拿大首当其冲,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西欧也开始大批招收外籍劳 32 ,其中英国和法国各达 300 万,中东石油输出国 10 年间劳工数增长 10 倍。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民工潮以亿计算。

今天世界范围的资金流动 ( 国际投资 ) 量,近乎天文数字,仅 1995 年世界外汇交易总额就达 500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商品贸易额的 100 倍。

3.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
当今世界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严格控制技术外流的传统,技术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世界技术市场上通过合法方式出售和购买技术专利、技术特许权、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版权交易、购买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等等方式的技术交流十分活跃。这种技术的广泛流动使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显著缩短,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创造更大的效益。以日本为例, 1950~1970 年间,日本仅仅花了 60 亿美元,引进 2600 项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奇迹。据专家分析,如果不引进外国技术而由自己开发的话,大约需要 3 倍的投资和 10 倍以上的时间。

世界范围内信息的高速与大量流动,几乎不受地理限制,世界确确实实变成了地球村。信息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任何时代都重要,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现今的任何一个产业。据预测到 2012 年仅集成电路行业年销售额将达 1 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 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 60 %与集成电路有关。

上述 3 个方面描述的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优越性,它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前景。同时,电会发现这个世界规模的经济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确是一大难题。如果这个国际市场没有统一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流通的商品和各种资源没有可靠的质量,没有较高的信任度,其后果将是何等的不堪设想。

8. 全球化带来的成果

全球化的初步成果

人类历史是不断的聚合运动。城邦聚合成国家,国家聚合成多国联盟,多国联盟聚合成世界组织联合国(UN)。城乡贸易聚合成全国贸易,一国贸易聚合成地区多国贸易,地区多国贸易聚合成世界贸易组织(WTO)。一国文化聚合成多国文化圈,多国文化圈聚合成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全球化是人类聚合运动的新阶段。

全球化由工业化而发育,由信息化而成形。冷战时期,全球化蓄势待发而难于伸展。斯大林宣布:一个地球,两个平行市场,资本主义有货币交易市场,社会主义有实物交换市场。冷战结束之后,天地无阻,全球化一往无前。

全球化的初步成果略谈如下。

交通高速化。二战结束,我去美国,坐当时最快的轮船,14天渡过太平洋。现在飞过太平洋只要15个小时,朝发而夕至。国际航空已经结成一个世界蜘蛛网。铁路高速化又在改变世界交通。货运集装箱也是过去闻所未闻。天堑变通途,并非虚语。

信息网络化。个人电脑把整个世界连成一片,通信发生了革命。文房四宝成为古董。短信代替信封邮递。手机既能听,又能看;人手一机,远方亲友来到耳边眼前,这不是神话吗?

贸易世界化。中国用15年时间谈判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实际是用15年时间学习世界贸易技术。1979年我去巴黎,法国朋友说,欧洲各国橱窗堆满日本货,人人摇头,可是不能不买。今天报纸说,中国生产的鞋足够全世界一人一双,外国的鞋厂如何开工?世界的市场结构彻底改变了。既欢迎物美价廉,又抵制外来竞争,这个矛盾如何协调?

生产外包化。工资不断上涨,把工作送到工资较低的国家去做,叫做外包。先进国家由此得到赢利,后进国家由此生产起飞。反对资本侵略变成欢迎外资来临,思想一百八十度大变。

中国承办体力外包最多,成为世界工厂,震动了世界。清末洋务运动以来的工业化之梦终于实现了。

印度承办脑力(软件)外包最多,成为世界办公室。美国的晚上是印度的白天;美国人睡觉,印度人工作;办公室从纽约搬到邦加罗尔,不仅节省费用,还节省时间。美印之间的时间距离没有了。美国人说,地球原来是圆的,现在变成平的了。

工厂无人化。工业化开始于纺织的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出现全自动化的机器人。全部机械化的农场叫作无人农场,机器人工作的工厂叫无人工厂。无产阶级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股票制度产生持有股票的工人阶级,劳资区别模糊了。农场不要农民,工厂不要工人,人类是否就要全部失业了呢?不必担心。人类更忙了,忙于制造机器人,忙于其他必须用人力的工作。

文化国际化。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使人类的文化生活趋于同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双文化生活是全球化时代的普遍观象。文化的国际化是全球化的精神支柱。

这些仅仅是全球化初步成果的点滴闲谈,今后发展,方兴未艾。人类生活已经超过任何宗教所想象的天堂。有人估计,全世界人口有一半以上在最近十年中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全球化跟其他历史时代一样,幸福和灾难共生。幸福没有全球化,恐怖主义倒已经全球化了

9. 目前WBF数字资产交易所都取得了哪些成果国际化运营战略是什么样的

拥有可以覆盖全球的3000多家媒体资源,行业经验丰富且模式新潮,宣发优势突出。
目前正在进行“携30家项目方,走遍全球30城”生态拓展计划,走遍全球30个区块链热点城市,现已完成香港、马尼拉等8站,将继续前往纽约、巴黎、旧金山、柏林和伦敦等等22个热点城市。

10.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研究成果

出版图书(部分)
China Goes Global: How 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is Transforming Its Business Enterprises, 2016,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England
Reverse Migr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2016,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England,
Entrepreneur and Talent Management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Global Returnees,2016,Edward Elgar, London, England
《海归者说--东方卫视热播纪录片“海归中国”40位人物故事》,中国出版集团,2016 年1月
《那些年,我们怎样创业》,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1月
《世界这么大,我们创业吧—50名知名创业家谈创业》,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1月
《新加坡的人才战略与实践》,党建出版社,2015年11月
《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 ,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10月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10月
《国际人才战略文集》党建出版社,2015年6月
《国际猎头与人才战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2月
《以色列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1月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大格局与世界新趋势》,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11月
《国际人才蓝皮书--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201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8月
《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大国智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
《国际人才竞争战略》,中国人事科学出版社,2014年5月
《百年海归 创新中国》,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 No.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0月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 No.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0月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2013) 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精英课》,中信出版社,2013年1月
《移民潮-中国怎样才能留住人才?》,中信出版社,2013年1月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 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
《技术移民法立法与引进海外人才》,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
Globalizing China: The Influence, Strategies and Successes of Chinese Returnees, Emerald Publishing, United Kingdom. 2012
Entrepreneurial and Business Elites of China: The Chinese Returnees Who Have Shaped Modern China,Emerald Publishing, United Kingdom, 2011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9月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
《海归创业企业与民营企业对接合作与对比研究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中国海外发展》,东方出版社,2011年
《人才竞争》,东方出版社,2011年
《管理思想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中国模式——海外看中国崛起》,凤凰出版社,2010年
《建言中国——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看中国》,东方出版社,2010 年
《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人民出版社,2010年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报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人才战争——全球最稀缺资源争夺战》,中信出版社,2009年
《当代中国海归》,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缤纷海归——百位海归谈事业与人生》,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魅力学者——10位海归科教文卫英才》,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巅峰职业——10位海归职业经理人》,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创业英雄——10位海归创业先锋》,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叱咤华尔街——10位海归上市公司领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资本推手——10位海归投资银行家》,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财富裂变——10位海归风险投资翘楚》,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创业中国——中国海归创业50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海归时代——中国海归精英大视野》,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阅读全文

与国际化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