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改造沙漠的名人故事
沙漠变绿洲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沙漠里面,有一个国度,它总是发生干旱的事故出现,还缺乏绿色的植物甚至,连仙人掌都没有,生活在那个地方的人们,想要喝水,都还必须到几十公里的地方,去打水喝,而且,时常会有食物缺乏的现象的发生,所以,每一个星期,都会有人因为饥饿和干渴而死国王看到这一些以后,心里十分十分的悲痛:“啊!我身为这个国家的
国王,我国的老百姓都因干渴喝饥饿而死!我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了!”国王经常拿自己的一些食物,和水,分发给自己
的国家里的老百姓,可是,这往往是不够
的,他只好又找自己邻国的国王借粮食,这才刚刚维持大家的
生活需求。
可是,过了不久,邻国
的国王又不愿意把自己的粮食给他们了,国王又为此开始着急起来了。
当地信仰一个神,叫做善良之神,那一些老百姓们又每天都在善良之神的铜像前面鞠躬,磕头,还总是念念有词的说:“善良的神啊!请帮帮我们啊!我们需要水资源!我们需要食物!我们需要绿洲啊!”
这一切,其实善良之神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为老百姓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开心,和感动,他一心想帮大家,可是一位忠心之神走了过来,他说:“你未必这么早就帮他们,你可以先试探一下他们是否很善良的呢。”善良的神点了点头,一瞬间,他变成了一位衣着破旧的老头儿,他来到了人间,来到了这个荒凉的
沙漠里的国度中。
他在沙漠中行走,看到了前面一大群人,正在分着吃一块饼,善良之神走上去,他说:“啊!我刚刚受了伤!很渴,很饿!真想吃一点点的东西啊!”一个人说:“老先生!您先坐下来啊!我把这一块饼给您吃把!”另一个人说:“老爷爷!您渴了!我把水借你喝!”善良之神心里很开心,就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啊!你们真是好人啊!我决定帮助你们
啊!让这个荒凉的沙漠,变成美丽的绿洲。!”“噢!善良之神万岁啊!”老百姓们欢呼雀跃的说。
第二天,沙漠变了,成了绿洲。
每当春天来到,一簇簇的桃花开满了枝头,散发出来淡淡的清香,小草顽皮的钻出了地面,东瞧瞧,西看看,柳树冒出了嫩叶,一片片的包在一起,像是几个难分难舍的小兄弟,高高的杨树上,垂下了一串串的紫红色的扬花,就像是装饰在灯笼上面
的一条条的红穗。
从此,人们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② 土地沙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或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70字
土地沙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或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沙漠化主要是人类(滥砍滥伐)(过分耕种)和(过度放牧)等造成的,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已达(173万9700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8)%.
有鉴于此,我们有调整防沙治沙战略,从片面重视发展人工植被转到积极发展人工――天然乔灌草复合植被;从单纯保护绿洲到积极保护包括绿洲在内的整个荒漠生态系统。只有重建荒漠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展的势头,扭转防沙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的被动局面,也才能切实有效地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生态、大环境。
..................................................
中国现有沙漠化土地共计154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其中沙漠戈壁116万km^2,沙漠化土地34万km^2,风沙化土地4万km^2。中国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纬37°-42°之间的区域,以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区)最严重.
有资料表明,土地沙化正急剧缩减着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的国土。许多地方因
沙漠化趋势导致土地退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而土壤肥力的自然恢
复需要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时间。如果用人为措施恢复土壤的肥力,需
要的投入量难以计算。
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特别大。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
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干致死或
被掩埋。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牲畜食用的优势草种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
失。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能力大为下降。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黄河年均输沙16亿吨,其中就有12
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全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沙漠化在一些地区造成铁路路基、桥梁、涵洞损坏,使公路路基、路面积
沙,迫使公路交通中断,甚至使公路废弃。沙漠化导致的沙尘天气,影响飞机正
常起飞和降落。
风沙活动破坏通讯、输电线路和设施,由此产生的灾害威胁居民安全。
根据监测,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物主要是微小颗粒物,这与沙漠化密切相关。
沙尘污染着广大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了人民健康。
沙漠化加深了贫困程度,扩大了地区差距。据调查,全国农村人口的1/4
生活在沙漠化地区,其人均农业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 2%,是东部地
区的1/5。沙漠化地区贫困程度加剧,发展差距扩大,有的地方已经喊出“要
生存就要治沙”的口号。
③ 向沙漠进军中文章提出了哪些改造沙漠的方法
向沙漠进军中提出了以下几个改造沙漠的方法:
一、培植防护林 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
二、培植草皮 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三、植树种草 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 下来了。
四、开沟挖渠,引入水源。
④ 关于沙漠的改造
用海水改造沙漠是一个好办法,但不是唯一的办法。惯性思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有限方法。我们可换了角度考虑解决沙漠继续沙化的办法——那就是改变沙漠上空的大气环流状态,为沙漠上空创造下雨(眼下技术还不行)条件,让其上空也象其他湿润地区一样下雨。当然了,让其下雨的条件是让暖湿气团和冷湿气团在此上空相遇(现在由于天山的阻挡无法实现才使该地无下雨条件),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天山人工开掘一个几十公里的大缺口!
⑤ 中国有没有办法将沙漠改造成良田其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经过20多年治理,成功修复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降雨量增长6倍,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400毫米;沙尘天气次数减少95%,由每年80多场减至2-3场;生物种类增长10倍多,由十几种增至100多种。——常识环境篇。
⑥ 沙漠的改造方法
造林植草、封育草场、引洪淤灌
内蒙古在我国的生态、资源、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是区内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已成为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西辽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总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的科尔沁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和辽宁三省区,其中92%以上分布在内蒙古境内,是我国最大的沙地。沙地是草原沙化后向沙漠过渡时形成的特殊地貌,它包括了绵延的沙丘、草原、湖泊以及湿地。很长一段时间,曾有科尔沁草原之称,因为在中国沙地中,它的水分条件最好,草场宽广美丽。现在的科尔沁沙地主体曾经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由于清朝末年放垦开荒和建国初期一段时间开荒种地,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尤其是近年来超载放牧和人为活动的增加。加上气候干旱,使这个一度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是我国短期内因为人为原因导致沙化速度最快的沙地,直接威胁我国东北,华北的生态安全。土地沙漠化过程是以其潜在的沙漠化自然因素与条件为基础、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驱动,且其中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具有近乎同等的作用与效力下所形成的一个综合过程。科尔沁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地表沙物质丰富、植被低矮稀疏,具有土地沙漠化发生与发展的基本因素和条件,沙漠化的内在危险性较高,并存在有与其自然环境基本状况相适应的、属正常表生过程的"基准"性风沙活动过程。地表植被的破坏既是沙漠化的重要成因又是沙漠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沙漠化过程中地表植被的减少,区内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人民的生存条件亦急剧退化。同时,沙漠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沙尘物质在强劲风力作用下随风而起,甚至发生沙尘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造成对人畜健康的直接危害,并会影响工矿企业设备的生产效率甚至危及安全生产。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土地沙漠化所造成的农业减产往往使得区内农牧民生活比较贫困,沙漠化的最终经济结果就是贫困化,区内相当一部分贫困县的致贫原因就是土地沙漠化。同时,沙漠化过程的风沙流遇阻堆积和沙丘前移常常埋压地表建筑物甚至毁坏各类建筑物,由此危及区内人民群众的人身生命安全,部分村庄、定居点等往往因风沙危害严重不宜于继续生活居住而不得不被迫废弃迁居。由土地沙漠化所引起的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将会危及和影响到沙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从而对全国和世界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区内的土地沙漠化还将会激化区内人口增长及粮食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加大对地区社会经济稳定性的压力,由此更进一步激化区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而极大地危及到本区的可持续发展等。因此,一定时间内土地沙漠化将对内蒙古乃至全国实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产生严重的潜在压力和消极影响,将会极大地妨碍未来内蒙古甚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土地沙漠化危害严重,已是目前制约内蒙古经济振兴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巨大障碍,也是一些地区实现脱贫的关键问题之一,严重危及到其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内蒙古作为黄土高原的主体,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国防地位,是特殊的民族区域,在我国的生态、资源、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使得其沙漠化防治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内蒙古的沙漠化防治,已是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不仅仅是区内整治国土、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牧业综合开发等的重要措施,更是国家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的一件大事,必须充分认识到内蒙古沙漠化防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尽早尽快地开展内蒙古的土地沙漠化防治。 土地沙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然的沙漠化现象以千年为单位,而人为的沙漠化为10年为单位。可见,人的因素举足轻重,绿色消失、土地退化、温室效应加剧......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太忽视与大自然的相处·任意改造·超负荷索取。大自然终于忍无可忍,风沙就是它发起的报复之一。通过这次实习,我看到了风沙的威力,同时也看到了党和政府也认识到了该区的沙漠化所带来的危害,加紧投资建设该区的治理力度。更让自己欣喜的是我看到这里的自愿者在兢兢业业的工作。我有信心和希望但愿我们百年之后,草原将恢复如初。
http://www.nx.xinhua.org/zs/zs2zgdytsmtl.htm
⑦ 如何改造沙漠
修建防护林;植树种草,保护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草方格沙障减少流沙等
⑧ 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我国为治理北方地区的沙漠大患开出“中药方”,正在通过种植肉苁蓉等中药材防风固沙。 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都在人工种植肉苁蓉等沙漠药用经济植物。这些中药材在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的同时,还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肉苁蓉被称作“沙漠人参”,主要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根部。而梭梭适合生长在我国北方沙漠、荒漠干旱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治沙和固沙作用。 由于价值昂贵,野生肉苁蓉长期被掠夺性采挖,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和肆意砍伐,寄生肉苁蓉的梭梭林大量死亡,致使产量逐年下降,资源濒于枯竭。 为了保护这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在沙漠里人工种植肉苁蓉。2004年,人工种植肉苁蓉技术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获得成功。此后,沙漠里大面积的肉苁蓉开始开花结果,沙漠生态治理也多了一种方法。2006年,总投资210万美元、规划面积9000亩的肉苁蓉种植项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启动;2007年接种肉苁蓉技术在新疆第一条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大面积推广;2008年内蒙古在乌兰布和沙漠建立人工接种肉苁蓉10万亩基地;2009年巴丹吉林10万亩肉苁蓉栽培繁育基地建立。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教授屠鹏飞说,根据肉苁蓉的应用价值,现在种植100万亩梭梭等沙生植物接种肉苁蓉,可以治理沙漠100万亩,10年内可以开发肉苁蓉相关产品100个,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除了肉苁蓉,我国北方沙漠地区还在沙漠里种植锁阳、沙棘、甘草等中药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增加农牧民收入。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夏日表示,发展人工种植肉苁蓉、沙棘等沙漠药用经济植物产业,能调动群众治沙的积极性,有效防止沙漠化,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⑨ 依靠现在的技术能实现完全改造沙漠吗
我也觉得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有足够的水源供应的话是绝对可以把沙漠还原成草原的,但是找不到那么充沛的水源。我曾经看过一期《中国国家地理》,里面有个作者提出过另一种观点,就是有些地方用淡水来维持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而且荒漠也分不同情况,有些地方根本不适合植物生长,每年都植树,但是大多数的做法很盲目。我个人
治理方法:
1.工程措施:包括各种沙障(黏土沙障、砾石沙障、柴草沙障等),化学制剂覆盖沙面固沙,水力拉沙、风力拉沙;
2.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植物活体沙障;
3.农耕措施:少耕法、免耕法、作物留茬防止风蚀。
工程措施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但是长久有效的还应该是植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