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江西省萍乡中学的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14年高考,江西省萍乡市中学刘露同学以总分604分,夺得萍乡市市文科状元;肖子奇同学以总分668分列萍乡市市理科第二名;文科总分萍乡市前10名,江西省萍乡中学占6席;一本上线率35%、二本上线率67%,高居萍乡市第一,全省前列;一本、二本上线总人数萍乡市第一;有2名同学空军飞行员体检过关,文化过线,预选清华、北大飞行员班;有18人次获航空飞行员双过线资格;邓玉娉同学体育专业成绩江西省第一;有3名同学北京体育大学专业文化双过线;有2名同学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专业文化双过线。
2013年高考,江西省萍乡中学刘邵远同学以617分的成绩夺得萍乡市文科状元;颜桴骐同学以653分的成绩获得理科萍乡市第二名。一本上线人数396人,比2012年净增108人;二本上线人数852人,比2012年净增136人;一本上线率比第二名高出15.3%;二本上线率比第二名高出23.2%。高分段600分以上有36人,占全市的36%。文科语、数、英,理科所有学科平均分列萍乡市第一,且优势明显。学校有2名同学被世界排17位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录取;7名同学分别被保送到浙江大学、中国科大、同济大学和四川大学。学校有37人通过全国知名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获高考加分资格,另有16人通过空军和民航飞行员体检。
2012年高考,江西省萍乡中学李经纬、欧阳璐分别夺得萍乡市应届理科第一、文科第二;理科、文科萍乡市前10名共6人,其中应届文理科前十名占了萍乡市半壁江山;一本上线人数176人,二本上线人数达526人;二本上线率继续提升,近60%。
学科竞赛 时间 学生姓名 竞赛名称 获奖情况 2006年 郭瑞等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一等奖 2008年马毅鹏、卢震鹏、王天一、李毅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2009年杨正伟等34名学生高中应用物理竞赛、理化生及信息学奥赛一、二、三等奖熊纬佳等30名同学全国英语能力、听力竞赛一、二、三等奖韩颖、胡滨洋、张天奕江西省英语听说能力电视大奖赛团体一等奖卢震鹏、杨双睿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级(赛区一等奖2011年王光亮、何功煜、姚金韬高中应用物理竞赛、理化生及信息学奥赛一、二、三等奖2013年吴勋贤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西赛区)一等奖何声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西赛区)一等奖(表格所有资料来源于江西省萍乡中学官网) 江西省萍乡中学校标为2006年萍中百年校庆标志。
校标是一朵有五片花瓣的花朵象征着学校的学生像花朵一样灿烂向阳开,同时也和五角星相对应象征着跟着党走,中间一个圈,把学校的建筑圈了起来,代表着学校的团结和谐,最后一个数字1902,也就是学校的开始。 江西省萍乡中学的校训是劳,谦,坚,实。
校训的劳也就是勤劳,谦是谦虚,坚是坚强和坚毅,实是实事求是。江西省萍乡中学强调和鼓励学生们做一个四有青年,勤劳、谦虚、坚毅同时讲求实际。 江西省萍乡中学率先在江西中小学中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成为北京市外唯一一所“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基地”的学校。
❷ 江西省遂川中学的教学成果
学校现有教学班级58个,在校生近3500人。高考成绩稳步上升,2001至2004四年高考,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3、2004年连续两年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居全市十四所重点中学第三位(其中文科连续四年列第一位)。
学校素质教育硕果累累,2001年、2003年、2005年连续三届获市艺术节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5年还列全省114所重点中学第二位,并摘取市文科状元桂冠, 有数百名学子考取了国家名校,其中叶鹏程、张翼、刘翔燕、宋晓璐等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和清华 大学。2007年获市艺术节团体总分第四名;
教学教研风气浓厚,近几年教师共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国家级65篇,省级280篇。原教研处主任郑连生同志主持的“历史学科研究性教学模式探讨”课题,被评为全省优 秀课题,并在全省推广。
讲课比赛、课题研究、课件制作等获省一等奖的教师有数十名,其中卢文媛老师的《京剧音乐》课获教育部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二等奖,同时获江西省第一 名;学生竞赛也取得了较好名次,如2006年林远峰同学获全国数学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007年黄水华同学获全国物理竞赛国家级二等奖,龚彬彬同学获全国生物竞赛国家级二等奖;自2009年起至今,一年一个台阶,连续创历史辉煌,2009年黄翌之、肖闽星两同学同时考上北大;2010年六项指标全市第一,应届二本以上考取441人;2011届应届二本以上520人,二本以上考取率达49%以上;2011年2本上线高达49.85%。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在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百篇;学科竞赛,在国家、省市级奖中该校榜上有名。
❸ 江西省女子监狱的文明管理的成果
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狠抓监狱管理和队伍建设,2006年-2010年连续实现罪犯脱逃率、狱内重大案件发案率、生产安全事故、场区治安事故、队伍安全事故5个为零的平安监狱工作目标。
❹ 傅利民的研究成果
1990年:
1、论文:《论广播剧音乐的审美特征》《声屏世界》1990第3期
1993年:
1、论文:《谈乐器发声时的音乐特征》《交响》1993第3期
1994年:
1、论文:《论江南丝竹的声部润饰与织体》《音乐艺术》1994第3期
2、论文:《丝柔竹脆,情深意切》《人民音乐》1994第4期
1995年:
1、论文:《论民乐器的改革》《交响》 1995第2期
2、论文:《再谈民乐的创作与配器》《江西师大学报》1995增刊
3、论文:《也谈音乐的美》《江西师大学报》1995年增刊
4、论文:《谈视唱练耳的教学》《儿童音乐》1995第4期
1996年:
1、论文:《忆我的导师——胡登跳》《人民音乐》1996第1期
2、论文:《教盲童弹钢琴的乐趣》《钢琴艺术》 1996第2期
4、论文《谈现代音乐表现手法的广泛性与直叙性》《交响》1996第4期
1997年:
1、论文:《略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1997第1期
2、论文:《论传统音乐中的审美品格特征》《人民音乐》1997第12期
3、论文:《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版
4、论文:《论二胡的揉弦》《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第1期
5、论文:《论歌唱时的审美境界》《黄钟》1997增刊
1998年:
1、论文:《对现代民族管弦乐创作的回顾与展望》《98’高师作曲理论研讨会》
2、论文:《钢琴演奏史》(译文)《音乐探索》1998第2期
1999年:
1、论文:《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观探析》载《新余高专学报》1999年第4期 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国家教育部主管杂志)2000 年第2期转摘
2000年:
1、论文:《赣中花钗锣鼓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 第3期
2、论文:《传统民族乐曲中的旋律发展手法探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论文:《论德彪西管弦乐语言特征》《乐府新声》2000年第2期
4、论文:《中国音乐学科理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人民音乐》2000年第1期,该文被《音乐、舞蹈》(人民大学复印刊物)2000 年第2期全文转摘
5、论文:《“自性危机”论不符合中国音乐的事实》《新余高专学报》2000年第3期
6、论文:《试析黑格尔论艺术想象》《解放军艺术学院学院学报》2000年 第2期
7、论文:《从赣南的地域环境看客家山歌的特色》《音乐探索》2000年第4期
8、2000年被聘为《中国音乐大网络全书》部分条目的撰稿人
2001年:
1、论文:《龙虎山道教音乐历史文化透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 第3期
2、论文:《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 第3期
3、论文:《音乐美的本质—兼评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新余高专学报》2001年第1期
2002年:
1、论文:《道教音乐美学思想和审美品格探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 第2期
2、论文:《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历史与展望》《音乐探索》2002年 第2期
3、论文:《对<沃采克>最后一个间奏曲和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乐府新声》2002 第1期
4、论文:《音乐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与选题原则》《交响》2002 第3期
5、论文:《中国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在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作中的意义》2002年12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
2003年:
1、 论文:《音韵悠悠 筝魂长留》载《人民音乐》2003年第4期、载《音乐周报》2003年1月10日
2、 论文:《系统建设民族器乐(欣赏)资料的新构想》2003年11月《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4年:
1、论文:《龙虎山天师道科仪音乐之渊源与流变》《中国音乐》2004 第3期
2、论文:《赣东北吹打乐社—“串堂班”研究》《中国音乐》2004第2期
2005年:
1、论文:《弋阳腔学术研讨会综述》《人民音乐》2005 第3期
2、论文:《赣东北串堂音乐研究》《中国音乐》2005第2期
3、论文:《弦索乐配器研究》《音乐艺术》2005第3期
2006年:
1、论文:《孟戏剧本“长城记”音乐形态研究》《中国音乐》2006年第3期
2、作品集:《傅利民音乐作品选集<荷花引>》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007年:
1、论文:《道教科仪音乐的宗教功能》《中国音乐》2007年第1期
2、论文:《赣中南窑头打八仙音乐考察与研究》《音乐研究》2007年第1期 1、论著:《美学与美育教程》(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版)
2、论著:《音乐美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论著:《斋醮科仪 天师神韵》(四川巴蜀出版社2003年版)
4、论著:《乐种学讲义》(中国音乐学院油印教材2003年)
5、论著:《音乐论文写作》(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6、论著:《民族器乐配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论著:《傅利民音乐作品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8、论著:《中国道教音乐文化》(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9、论著:《江西苏区音乐文化研究》(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1990年:
1、作品:《江西师范大学校歌》 1990.10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1991年:
1、作品:歌曲《送电工人上井冈》《心声》歌刊1991第4期
2、作品:童声合唱《蒲公英的欢笑》《心声》歌刊1992第2期
1992年:
1、作品:二胡与扬琴《春遥》1992、5、8上海东方电台播出
1993年:
1、作品:民族管弦乐《赤壁随想》1993.5上海东方电台播出
1994年:
1、作品:丝弦五重奏《深秋的田园》1994.12 .9上海东方电台播出
1995年:
1、作品:二胡与扬琴《春遥》1995、10、29江西电台专题音乐
2、作品:歌曲《永远响亮的金唢呐》1995.8播出于江西电台、电视台
3、作品:歌曲《山里老表乐呵呵》1995分别播出于江西电台、电视台,发表于水力电力出版社的《歌曲集》;获省创作一等奖
4、作品:歌曲《小屋的蜡烛》1995 播出于江西电台
5、作品:钢琴独奏《欢乐的童年》1995.3.19—4.20播出于江西、北京国际广播电台
1996年:
1、作品《万泉河印象》[扬琴独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6、7播出)
2、作品《第Ⅱ号》[丝弦五重奏]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1996、11播出)
3、作品:歌曲《中国·母亲》《心声歌刊》1996第6期 获江西省广播征歌一等奖
4、作品:歌曲《点燃希望的灯》1996.10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获江西省新歌评选一等奖
5、作品:歌曲《红绿兰的故事说不完》1996.11江西有线电视台;获江西省歌曲评选“十佳歌曲”奖
1997年:
1、作品:歌曲《永远响亮的是那金唢呐》1997《声乐演唱与伴奏》;《音乐周报》1998年5月8日版(总739号)
2、作品:歌曲《采桑子》1997《声乐演唱与伴奏》
3、作品:歌曲《永远响亮的金唢呐》1997《声乐演唱与伴奏》
4、作品:歌曲《归帆》1997.7江西人民广播电台
5、作品:歌曲《献给你一束万年青》1997.5江西人民广播电台
6、作品:笛子独奏《兰花花》1997.4上海东方广播电台
7、作品:丝弦五重奏《深秋的田园》1997.9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年播出
8、作品:歌曲《这里是中国的土地》1997.12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
9、作品:歌曲《回归颂》1997.5.26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1998年:
1、作品:《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二胡独奏曲](入选《全国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选》第三套第二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2、作品:二胡与扬琴《春遥》1998.6上海电台播出
3、作品:歌曲《中国、母亲》1998.10.8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4、作品:歌曲《红绿蓝的故事》1998 年10月获江西有线电视台歌曲创作评选“十佳歌曲奖”
1999年:
2、作品:二胡独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载《全国(业余)二胡考级第三套作品集》 人
民音乐出版社1999版
2001年:
1、 作品:歌曲《难忘岁月如歌》2001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播出,并刊于《心声歌刊》2001第3期。
2004年:
1、作品:歌曲《飞吧 白鸽》。
2006年:
1、作品集:《傅利民音乐作品选集<荷花引>》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1版
❺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的办学成果
2006年高考,该校胡鹏同学以637的高分摘取市文科状元桂冠,王丹丹同学以633的高分获市文科第二名,,全校600分以上人数22人,文科600分以上人数6人,约占全市人数的四分之一,二本上线368人,其中一本上线127人,创吉安县立中学历史新高;2007年高考又大获丰收,曾聿赟同学以688分成绩列全省第五名,曾聿赟、刘慧菁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600分以上38人,二本以上361人,实际录取450多人;2008年,二本上线人数达400多人,一本上线人数净增23人;2009年高考,在该县小学“五改六”最后一年的生源素质的情况下,县中应届二本以上上线人数203人;2010年高考县中一本以上上线人数(237人)居全市第一,其中600分以上高分人数居全市第二,二本以上上线人数(525人)居全市第三;2011年高考,县中一本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三,其中600分以上高分人数(28人)居全市第三,二本以上上线人数比2010年多20人,裴晓微同学又勇夺全市文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 2013年该校刘静同学列全省文史类第9名、全市第1名,彭鹏同学列全省理工类第25名,这两位同学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
❻ 江西省万年师范学校的教学成果
几十个春秋的办学历程,万年师范写就了一部辉煌史。先后招收余干、鄱阳、婺源、德兴、弋阳、万年、乐平、鹰潭、贵溪、横峰、铅山、上饶、景德镇、吉安、福建等县市生源,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万余名建设人才。毕业生中,绝大多数从事小学教育,从小教岗位择优选调中教的达35%。成为中、小学骨干力量的占70%以上,从事行政或其他工作被提拔担任不同层次领导职务的达12%。他们以发展全面、基本素质好、适应性强、业绩显著等特点,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1、对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标准的再认识
2、“育人为本”内涵的研究与实践
3、公平、效率、质量与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4、中外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现代化
5、地方教育史的研究
6、借鉴中国传统优秀教育思想为教育现代化服务 7、对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新思考新研究
8、对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
9、中小学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的实践研究
10、重视和创新体音美教学促学生全面发展
11、教育质量的多样化指标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12、创办具有自身和地方的特色中小学校的实践研究
13、解决农民工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系列政策措施的实践研究
14、特殊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
15、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实践研究 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普及研究
17、坚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实践研究
18、关于创新德育形式的研究
19、政治思想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20、各学科渗透德育的形式、方法、内容的实践研究
21、少年儿童德育培养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的研究
22、新时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内容、形式、方法的探索
2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意识的实践研究
24、良好习惯之项目内容、养成方法途径的研究
25、学生守则与日常生活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
26、改变坏习惯与养成好习惯的行为改造之个案研究
27、爱家庭爱家乡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
28、学习新时代优秀人物,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29、独生子女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
30、青少年耐艰苦、抗磋磨及社会适应力培养的研究
3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实践研究
32、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研究
33、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34、网瘾、禁毒、早恋、少年犯罪……单个德育目标的教育实践研究 35、各科新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
36、各科校本课程及教材开发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
37、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
38、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39、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
40、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41、紧密结合生活的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42、开展物理小制作小实验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研究
43、紧密结合生活的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44、以化学理论方法开展环境调查活动培养环保意识的研究
45、紧密结合生活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46、开展亲近自然和动植物活动培养天人合一思想的研究
47、结合“发展是硬道理”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48、以史为鉴知兴衰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的研究
49、紧密结合生活的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50、开展地理活动,促进地理能力发展的研究
51、改革体育教学适应大众化和全民健康需求的行动研究
52、传统儿童游戏、地方或民族体育项目的搜集整理及利用
53、改革音乐、美术教学适应全民文化生活需求的行动研究 54、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55、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使每个学生有自己满意的发展前途的研究
56、“突出才能学生”培养系列问题研究
57、针对不同潜质学生的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研究
58、特长生的培养方法、途径的研究
59、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60、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研究
61、新时期“志愿者活动”的实践研究
62、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增强社会知识和能力的研究
63、开展“琴棋书画”各类活动培养学生广泛意趣的研究
64、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睡眠全面增强学生体质的研究
65、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减负的方法途径的研究
66、开发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选修课,促进学生多样性发展研究
67、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实践研究
68、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69、高中生发明创造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70、高中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71、促进高中生自立自主学习生活和适应社会能力形成的研究
72、中小学生学力素质水准建模与研究(含幼儿)
❼ 江西省鄱阳中学的办学成果
鄱阳中学自1985年复校以来,为大中专院校输送6000余名新生,其中向全国重点院校输送1000余人,向清华、北大输送18人。继2004年李希同学录取北京大学之后,2005年王也同学又以全县理科状元,全市应届理科状元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2006年聂慧饶,彭陆昕双双录取清华大学,近二十年有23名学生在全国各学科竞赛中获奖。
2007年高考1146人参加考试,二本以上上线人数493人,上线率为43%,专科(含职校)上线人数达100%,其中600分以上高分段26人。
在第27届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初赛(江西赛区)中,鄱阳中学共计22人获奖。其中高二年级 2人获得全市一等奖(全市共13人),10人获得二等奖(全市共126人);高三年级4人获得全市一等奖(全市共32人),6人获得二等奖(全市共149人)。 勤朴公勇
鄱阳中学校史悠久,历经百余年的求索、传承,鄱中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鄱中精神之魂——勤朴公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❽ 江西省建工集团公司的科技成果
钢筋混凝土烟囱外立柱式液压爬升倒模施工技术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6大直径单层焊接球面网壳经线定位分条安装技术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3
无粘结预应力砼施工技术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
87×144M筒壳网架研制及安装平台滑移法施工新工艺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
SCD200/200施工升降机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6
SCD200/200施工升降机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二等奖1995
钢筋砼球形水塔的开发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4
镀锌彩板门窗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三等奖1993
钢筋砼双曲线冷却塔施工成套技术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4
QT—20塔式起重机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4
QT—20塔式起重机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三等奖1993
JS500砼搅拌机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二等奖1993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00G92001-90(400~60000L)机械搅拌发酵容器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2
871型高温胶泥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暂无1989
871型高温胶泥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1
江西省体育馆比赛馆钢筋砼大拱“假载法”施工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8
❾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的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14年高考,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文科江西省前100名该校有11人,理科江西省前100名该校有10人;一学生获江西省文科第二名,另有学生获江西省理科第13名、第18名、第20名。此外,该校2位学生录取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5位学生录取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3年高考,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文理科上一本线806人、二本线2029人;此外,共有8位学生分别保送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牌大学。
2012年高考,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上一本线793人、二本线2011人;一学生获得江西省文科状元;有12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7人录取为空军和民航飞行学员。 素质成绩 时间学生/团体竞赛项目获奖情况/荣誉2015年1月张凯平“临川之笔”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2014年8月邹恋、吴俊荣、徐玉远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全国金奖李嘉诚、郑菁菁、周蓓、周阿芳全国银奖2014年5月校跆拳道队2014年江西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团体第二名2013年10月校田径代表队2013年江西省“江西现代学院杯”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暨省体传校田径比赛6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2013年8月刘鸿凯“新人杯”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全国特等奖余柔芳等16人全国一等奖2013年5月校合唱团第三届江西省青少年才艺电视大赛声乐类一等奖2012年7月余腾全国大众跆拳道锦标赛少年男子组42公斤级冠军江西省CTP美华少儿英语杯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五子棋比赛国际象棋高中男子组团体部分第一名象棋高中男子组团体部分第二名胡斯特国际象棋高中男子个人组第一名2012年6月黄佳俊第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国家级特等奖参考资料: 校徽 标志形状:
1、由3个同心圆构成。
2、内圆中上方为该校图书馆图样,正中为孔子图样,下方为“1978”字样。
3、外圆中上方为王羲之“临川二中”字样,下方为英文“临川二中”字样。
标志释义:
1、内圆标志主体为该校图书馆正面简化图,恰似一个展翅欲飞的鲲鹏,寓意该校面向新时期的腾飞。
2、图书馆建筑三大组成部分代表着学校、教师、学生,符合学校的“三要”办学理念;图书馆主体部分宽厚庄重,表示该校正在建设厚重的校园文化和宽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书馆顶部庄重挺拔,象征学校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向上、奋进的力量;正中的万世师表——孔子塑像,体现着该校“有教无类”以人为本的人疋思想,“ 1978 ”为该校建校的年份。1外圆中上方为汉字“临川二中”字样,是该校校名;下方为英文“LINCHUAN NO. 2 MIDDLE SCHOOL”字样,表明该校是一所面向国际化的新形势学校。
将图书馆作为标志的主体的原因:
1、图书馆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的窗口;图书馆是汲取知识的源泉,知识创新的殷堂。
2、图书馆是该校标志性建筑。 校训 志道据德,知本达至
“志道”、“据德”出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是儒家学习、教育的纲领。该校把孔子雕像作为校园标志,以圣人为友,以儒家为宗。
“志”是志向、志愿的意思。“道”是儒家理想中的最高境界。根据大道而立志,这样人生的格局才够大。“志道”强调立志要高远,理想要宏大:寓意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承担起宏伟的历史使命。“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理想应有用于国家、社会、人类的发展,在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据”有执守意。“德”通“得”,代表个人精神达到的境界,可理解为道德、品行。据道德而执守,这样就有了人生的底线。《左传》有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该校把“品德高尚”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据德”寓意该校师生德才兼备,不断发展,成为舒展的人、博雅的人、大写的人。
“知本”、“迭至”是张岱年对自己哲学-化思想的概括,是学习、修身的具体方法。
“知”是认识、知晓的意思,“本”是根本、基础的意思,“知本”就是知世界之本、万物之基,即为潜.。攻读,博学求知:钻研科学的理念,学习广博的知识,发展实践的技能。青年学生要把握青春宝贵的时光,铸兢毕生事业的基础。
“迭”是抵达、达到的意思,“至”是至极,最圆满的意思,“迭至”指学生经过努力而达到心灵之至、学业之至的境界。“迭至”是“知本”的更高层次,而贯穿“知本迭至”的是“创造”。教育者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在创造中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自然与心灵的统一。人是自然进化和社会发展的最高产物。“志道据德”是为了培养人,教育人,发展人。我们基于此种教育理念,以人为中心,向下着眼,通过教授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教育学生实现“知本”的目标:向上着眼,通过对道的追求,引导学生上升到“迭至”的境界。 校歌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校歌
李盛光 词 吴启达 曲
我们,我们是临川二中的骄子,我们生长在才子之乡。
面对世界技术革命的挑战,满怀振兴中华的理想,
苦学守纪,求实争先。
同学们,同学们,
珍惜时光,珍惜时光,
发扬敢于拼搏的光荣传统,
我们要超越前人,后来居上,
超越前人,后来居上,
我们要超越前人,后来居上。
我们,我们是临川二中的骄子,我们生长在才子之乡。
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争光。
苦学守纪,求实争先,
同学们,同学们,
奋发图强,奋发图强,
牢记年轻一代的历史责任,
我们要继往开来,谱写新章,
继往开来,谱写新章,
我们要继往开来,谱写新章。 邱义泉:1978年9月——1984年5月
李盛光:1985年5月——1999年8月
花惠萍:1999年8月——2004年11月
黄振藩:2005年4月——2010年5月
参考资料:
❿ 江西省科技厅网站成果登记怎么登录
1.登记材料规范、完整;2.已有的评价结论持肯定性意见;3.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