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03 15:00:22

⑴ 最近中石化哪个分公司荣获中国地质学会两项大奖

你好,最近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完成的“涪陵地区页岩气勘探项目”和“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分别荣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和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奖。勘探分公司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同时荣获两项大奖的单位。

⑵ 中国变质岩石学周年回顾

游振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引言

1949年以前,中国变质岩石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即使有一些变质岩方面的著述,也是偏重于变质地层学方面的。但从一些早期研究,如1941年程裕淇《西康道孚附近之古生代晚期喷出岩及其变质》(中国地质学会志21卷1期),1944年彭琪瑞与朱夏《西康富林附近之震旦纪前火山岩系及侵入岩》(中国地质学会志24,1~2期),1945以后重要的研究工作,如1948年陈梦熊《甘肃中部皋兰系变质岩之初步观察》和宋叔和《甘肃皋兰杂岩之初步研究》(中国地质学会志28卷,2/4期),明显看出当年变质岩石学研究与矿产勘查密切结合的趋势。

另外,此一时期变质构造岩的研究也已经引入,例如,1946何作霖《山西五台结晶片岩之岩组研究及其在构造上之意义》王嘉荫《衡山花岗闪长岩中石英脉之岩组分析》(均见中国地质学会志26卷),便是代表作。

1949年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百废待兴,变质岩石学也获得迅速发展的机遇。60年来完善了变质岩石学学科的建设,开拓了研究领域,深化了研究内容,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促进了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本文试图对1949~2009年这60多年来变质岩石学的进展作一简要回顾。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8)

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工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变质岩石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得到蓬勃的发展。在铁矿找矿方面,李春昱、沈其韩等在鞍山的找矿勘探获得进展,《辽宁鞍山樱桃园至眼前山铁矿地质》专著于1958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程裕淇等领导的对湖北大冶-鄂城等地的铁矿勘探综合形成了“对于勘探中国铁矿问题的初步意见”(1953,《地质学报》33卷2期),黄懿、裴荣富等“论大冶式铁矿”(1957,《地质学报》37卷2期)。在铜矿方面,李希勣等“云南东川铜矿地质”(1953,《地质学报》33卷2期),宋叔和“祁连山一带黄铁矿型铜矿的特征与成矿规律”(1955,学报35卷1期),以及基于中条山铜矿的普查王植发表的“中条山式斑岩铜矿”(1957,学报37卷)等,都是很有影响的论文。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一系列基础地质问题摆在面前:鞍山式条带状铁矿的成因,涉及华北前寒武纪发展的认识;大冶矽卡岩型铁矿,涉及矽卡岩成因及岩浆热液成矿;甘肃白银厂铜矿的勘探,引出细碧-角斑岩的发育与区域构造的认识问题。

前寒武纪地质方面,王曰伦领导的五台山地质队,结合铁矿普查,对五台山五台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该队名义提出“五台山五台纪地层的新见”(1952,学报32卷),提供了五台山五台群地层剖面,对该区前寒武纪的认识刷新了Belly Willis等人“Research in China”一书对五台山的概略认识。大致与此同时,赵宗溥(1954)发表“中国前寒武纪地层问题”(学报,第34卷)。

1956~1957马杏垣教授领导的北京地质学院师生对五台山进行了系统的1:5万地质调查,较全面研究了五台山的地质构造,并且厘定了该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历史,为研究华北地区前寒武纪奠定了基础。

三、发展时期(1958~1978)

为了满足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发展的要求,1958年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之外,普遍开展了1:20万的区域地质测量和矿产普查工作,为全国地质矿产情况的了解奠定了基础。其中高校的地质院系师生贡献很大。

以北京地质学院为例,马杏垣教授领导的湖北大队,池际尚教授领导的山东大队,赵鹏大教授领导的福建大队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山东大队为例,1958年起与山东省地质厅合作组建山东区域地质测量第一大队,对山东西部泰安、新泰等8幅开展1:20万区域地质测量,1959年开始向西扩大至肥城、济宁,向东扩至掖县、日照、胶南共14幅。1961年有8幅通过部级验收。通过多年的工作,对泰山群进行了详细研究,从中识别出新泰雁领关组和山草峪火山沉积变质岩系,揭示了胶东与鲁西在地质结构上的明显差异。在鲁西,寒武系之下还有一层晚前寒武纪的土门组,不整合于泰山群变质基底之上,这就深化了对郯庐断裂的认识,指出沂沭断裂带的存在。这些实际资料成为日后研究山东省区域地质的基础。

在北京地区,陈光远、王仁民研究了密云铁矿成因。王仁民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发现了密云群麻粒岩中的多相变质作用,有关论文于1963年11月在北京地质学院召开的中国第一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该会议论文集 1964年出版。

与此同时,在董申保教授领导下,长春地质学院师生对东北和胶东地区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变质建造的概念,强调混合演化作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深入论述花岗岩的成因等,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地质学家和矿床地质学家。1964贺同兴等合作编写的《变质岩石学》作为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出版,在国内使用甚广。

20世纪60年代在程裕淇、王曰伦的领导下,首次对中国前寒武纪地层进行了总结性研究,编制出1:300万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图及矿产图,1963年以程裕淇为首编纂的《变质岩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出版,成为变质岩发育区研究工作的指南。

四、改革开放(1979~2009)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中国科技界带来了春天,地质行业也不例外。大家奋起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986年董申保、沈其韩院士主编的1:4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问世,总结了我国各地区各时代变质岩的分布,系统总结了中国变质作用及其演化。该成果反映了我国变质地质研究的新水平,具里程碑意义,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关注。由于同位素年代学技术的发展,过去有争议的岩群,都获得更准确的定年。在鞍山和冀东的一些老变质岩发育区,相继借助锆石U-Pb法获得35亿年以上的变质年龄,为早前寒武纪古陆核的存在,提供了信息。

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兴起,拓宽了变质岩石学研究的领域,使人们认识到变质压力大于2.5GPa的条件下岩石的变质作用,很好地揭示了岩石从地表俯冲到地幔深度而后迅速折返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大别-苏鲁成为国际上研究超高压变质的热点之一。1995年夏,国际榴辉岩野外工作会议在大别山召开。1998年国际科学钻探计划在青岛召开学术会议,为中国实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选址。在以许志琴院士为首的科学团队努力下,2001年6月25日在江苏连云港东海县“科钻一井”开钻,历时5年,钻井深度5185m,是全球大陆科学钻探中深度最大的全取心钻井,钻孔的岩石资料以及伴随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全套资料已陆续发表。近年来超高压变质研究正向着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迈进,在深度上,联系到碰撞造山作用,认识到板块俯冲的深度可以到达地幔200km(Ye et al.,2000);在广度上,超高压研究重点有西移的趋势。张立飞等在天山的超高压变质带的系统工作,利用白云石变成菱镁矿+文石的反应推断大陆沉积物深俯冲150km,提出变质禁区的新认识,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在变质岩成因方面,我国学者也有突出表现。吴春明博士近年来所进行的关于变质作用温压计的新探索,特别是泥质岩变质压力计方面的成果,已被国际权威教科书(Kurt Bucher & Rodney Grapes,2011,Petrogenesis of Metamorphic Rocks(8thed),Springer)所引用。

超高压变质是一种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这几年国内集中注意了超高压变质,超高温变质却少有报道。所谓超高温是指变质温度高达850℃以上,以出现假蓝宝石、大隅石、刚玉等高温矿物为特征。国内过去曾报道东北麻山群出现一例,后来湖北黄陵背斜也有过报道,值得进一步发掘,应在现有高温麻粒岩-孔兹岩发育区中详细追索。

撞击变质作用也是一种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是地外天体陨击地球所引发的瞬时高温和动态高压所导致的变质作用。世界上目前已经确定的陨石坑大致170多个,我国学者经过数十年努力,目前已经确认的陨石坑有两个:一是海南白沙,王道经于1992年发现,陨击作用发生于距今70万年前,坑径3800m;另一是辽宁岫岩,陈鸣于2007年报道,陨击作用年龄距今5万年,坑径1800m。后在陨石坑中心实施科学钻探,终孔深度307m,获得比较系统的地层、地质和岩石学资料,可供进一步研究。

混合岩化作用是大陆地壳岩石在深部高温部分熔融的产物,是一种介于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之间的变质作用,因而也是一种极端的变质作用。以往在解释混合岩化现象时往往注意其交代作用的形迹,以致交代成因说一度盛行。挽近期的地质岩石学研究主张熔融作用是混合岩化的主要机制(Sawyer and Brown,2008)。这一点已经被许多混合岩的包体中出现熔体残余以及花岗岩熔融实验所证实。但是,部分熔融的天然标本则尚未见报道。

2004年意大利 Bernado Cesare 在西班牙东南的新近纪火山岩省(Neogene Volcanic Province,NVP)的英安岩成分火山喷发岩石中发现了变质沉积岩的包体,具无石英矿物组合:石榴子石+斜长石+黑云母+矽线石+石墨+玻璃质±堇青石±钾长石±尖晶石,据包体岩石化学成分[大约 SiO244%,Al2O331%,FeO(全铁)10%]应用温压计求得平衡温度为850℃±50℃,压力为(5~7)×108Pa,相当于麻粒岩相。所以该岩石原岩应是炭质泥质岩经深熔作用抽提了40%~60%(wB)的花岗岩,并被基性岩浆混染,成为英安岩成分。作为部分熔融产物的玻璃质出现在石榴子石变斑晶的核部,亦可出现在黑云母边缘受到溶蚀的部分甚至出现于岩石内一些强干性组分两侧的压力影中或沿面理分布,说明玻璃质形成于岩石发生深变质阶段,是麻粒岩相变质阶段部分熔融的产物,纯因火山喷发将其带到地表迅速淬火冷却遂成玻璃态出现。以上的发现,加深了对岩石深熔作用的理解。

联系“十二五”规划,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对矿产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温总理于(2011年9年2日)在地质矿产部视察工作时指出:地质勘查是技术密集型,需要科技进步来推动,开展基础和前沿的研究,要加强成矿理论、找矿方法研究和开展技术革新。结合当前地质科技发展现状,今后地质科学研究应当更加结合实际。变质岩与多种矿产资源,包括金属、非金属,都有密切的联系。仅以与极低级变质(very low grade metamorphism)有关的成岩作用(diagenesis)与近变质作用(anchimeta-morphism)的划分来说,这一技术对于在泥岩、页岩中选定合适的核废料放置区段,以利环境保护,就起很大作用,它还可以决定碳氢能源资源的配置。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系统测定沉积岩中伊利石结晶度,可以构绘油气田的远景,是一项很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一些生产部门正在进行中。

对于变质岩石本身,在变质共生分析方面,运用拓扑学原理提高变质岩成因分析的水平,是一项理论水平很高的工作,应用面很广,目前从事此项研究的人还不多,有待推广和提高。我们期待未来十年变质岩石学各方面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沈其韩.著作目录.岩石学报,2011,27(4):1246~1252

[2]王仁民等.古岩求索录.北京:地震出版社,2009,2~15

[3]游振东.五十年来的中国变质岩石学.见:王鸿祯主编.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144~152

[4]Sawyer E Wand Brown Meds.Working with Migmatites Short Course Series V 38 Quebec.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 of Canada,2008,37~55

[5]Bucher K,Grapes R.Petrogenesis of Metamorphic Rocks 8thedition.Heidelberg Spinger:2011,118,182

[6]游振东,刘嵘.陨石撞击作用研究现状与前景.地质力学学报,2008,24(1):22~32

[7]Frey M and Robinson D.Low-Grade Metamorphism Blackwell Science,1999,9

⑶ 第三部分 人才举荐及成果评选

人才 举荐及成果评选 TALENTS RECOMMENDATION AND ACHIEVEMENTS EVALUATION

人才举荐及成果评选 TALENTS RECOMMENDATION AND ACHIEVEMENTS EVALUATION

2012年,中国地质学会人才培养和举荐工作继续取得新成绩,一批优秀人才和成果脱颖而出,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评选第六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12月21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会议,对由专家评选产生的候选人进行终评。基金管理委员会对候选材料进行了认真审阅、集中评议,经无记名投票,产生了第六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教师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共15名。

获奖者是从全国各地勘行业部门、单位推荐的70余名候选人中,本着严格把关、公平公正、德才兼备、优中选优的原则,经过初评、公示、终评程序评选产生的,分别在各自领域为我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地质调查等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

2012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

2013年1月14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行业专家、院士召开评审会议,评选产生了2012年度全行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十大地质科技进展(排名不分先后):

◆发现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奇异东生鱼

◆我国不同季风区古气候演化差异及成因机制研究

◆福建缺煤省基于滑脱构造理论的深部煤炭资源研究

◆彭水区块页岩气勘探项目

◆碎屑岩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富集规律与勘探关键技术(2008ZX05002)

◆高成熟老探区富油凹陷二次勘探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与持续增储

◆冀东青龙山一长凝一带铁矿调查

◆热液型铀矿攻深找盲技术研究

◆贵州省黔东锰矿富集区深部大型一超大型锰矿找矿与成矿模式研究

◆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排名不分先后):

◆成都气田马井什邡区块侏罗系蓬莱镇组三段气藏天然气勘探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勘探与发现

◆哈拉哈塘超深层间岩溶碳酸盐岩大油田的发现

◆延川南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

◆西藏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成矿机理及找矿评价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浩尧尔忽洞金矿东、西矿段详查项目

◆广西德保县足荣扶晚矿区( 陇汤矿段、老坡矿段、 岜意屯矿段、孟屯矿段) 锰矿详查

◆河北省滦县司家营铁矿南区深部普查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煤田 (-800~-1500米)煤普查

◆河南省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普查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多渠道举荐秀项优目和人才,为优秀人才的成长铺路搭桥

2012年,中国地质学会开展了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推荐工作。杨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侯增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郭旭升(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当选。其中,杨华获得“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12月14日,三位获奖者在颁奖大会上接受了表彰。

中国地质学会还开展了“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的推荐工作。经学会初审后向国土资源部推荐,其中,1项荣获一等奖,4项荣获二等奖,获奖比例再创新高。

6月7日,中国地质学会在京举行了“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孙枢院士、邱中建院士为由中国地质学会推荐的荣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第三届至第七届获得者代表颁发证书和奖金,朱立新秘书长介绍了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推荐评选情况。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⑷ 在矿产地质和找矿评价技术方面取得了新成果和新经验

(1)在阿尔泰地区古元古代地层中发现了阿克吐拜克金矿床,开创了该区前寒武系中找金矿的先河,这一发现必将推动阿尔泰金矿事业的大发展。

(2)经充分对比研究,将哈巴河县赛都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带延伸到布尔津河边的山前地带——阿克别依提地区,确定了7个矿化蚀变体,经兄弟单位在2号矿化体上的工程查证,区内韧性剪切带及矿化蚀变特征均与赛都金矿一致,并圈出了金矿体,表明该地段地表矿化蚀变体为金矿体的反映。

(3)经过对昆贵铜矿的研究和查证,总结了铁热克提式铜矿成矿模式,指出哈巴河群的沉积地层中铜的高背景值为铜矿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矿质,奥陶纪—志留纪的火山活动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时期,大陆处于伸展裂解的构造背景,围绕火山喷发中心,地壳中处于拉伸状态,使火山热液沿火山通道及火山通道周围的裂隙上升,火山热液不仅其本身含有大量的成矿物质,而且它对周围地层(褶皱基底)中的矿质起到萃取作用,使地层中的铜、金进入火山热液,上升到浅构造层次的有利部位,由于温、压的降低,使矿质得以沉淀,形成矿床。

(4)提出了构造异常区(带)在阿尔泰地区无论对金矿或铜矿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北北西向斜跨断裂、区域性断裂带的拐折部位、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分支断裂控矿都十分显著。如多拉纳萨依金矿,阿舍勒铜矿等都处于北西向构造带的北北西或南北向构造异常区。目前艾梅尔、铁热克提等矿区都在这样的构造异常区,应加大工作力度。

(5)对品位特别不均匀的金矿体,创造性地应用多种取样方法和多种测试分析方法,如捡块、刻线、刻槽、剥层和全巷法等取样方法,化学分析、人工重砂和混汞等分析测试方法相互支撑和相互检验,为全面肯定阿克吐拜克岩金矿床做出了贡献。

(6)根据阿尔泰晚古生代火山岩铜矿床的发育特征,提出了寻找同时代具有成因和空间联系的斑岩铜矿和斑岩铜金矿的可能性,其首选地区应该是阿舍勒铜矿外围。

⑸ 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属于省部级奖项吗

中国地质学会是于1922 年2月3日在北京成立,由中国地质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其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挂靠单位是国土资源部。学会办事机构设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由秘书处和期刊处组成。
其挂靠单位才是省部级,所以比省部级要低,非常遗憾。

⑹ 我国地质找矿取得什么进展

23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201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表示,过去的一年,中国地质找矿取得积极进展,主要矿产品产量增速回升,能源矿产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此外,中国认真履行联合国《关于汞的水误公约》,停止颁发新的汞矿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出台激励政策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661个。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责任机制,中央财政投入治理资金30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600多亿元。

发展中的国家,发展中的中国。

⑺ “空白区”开拓找矿新空间——河南省地调院郁山铝土矿勘查纪实

信息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01-27)

1月3日,中国地质学会评选产生了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由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河南省新安县郁山大型铝土矿床”项目名列其中。据了解,此项成果已查明中高品位铝土矿资源3125万吨,远景资源量将超过1亿吨,其潜在经济价值达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全国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竟然位于找矿前景不被看好的“空白区”。

“空白区”竟藏富矿

位于洛阳市新安县城西南5公里的铁门镇,以盛产辣椒而闻名,却与铝土矿无缘,曾被划为铝土矿资源“空白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9年底,一个关于新安县铁门镇郁山地区的地质勘查成果出炉,却为新安县铁门镇贴上了铝土矿藏丰富的“标签”。此项地质勘查成果显示,在新安县铁门镇郁山地区存在一个大型中高品位铝土矿床,初步查明铝土矿3125万吨,远景资源量超过1亿吨,总体埋深200~650米;同时,矿体伴生的镓、轻稀土矿、耐火黏土等矿床,规模均达到大中型以上。

然而,这个成果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交了一处大型铝土矿床。

“从项目启动到成果出炉,花费了我们近5年的心血,它成功打破了该地区中深部没有规模性铝土矿的定论。”郁山铝土矿勘查项目负责人、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赵建敏说,这项成果之所以能在全国11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当选2009年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除去探明的铝土矿属大型外,更在于其具备的“三个突破”,即铝土矿找矿理论的突破、找矿方法的突破和找矿成果的突破。

中国地质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结果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围绕国家紧缺矿种的找矿成果显著,特别是在深部找矿和油气勘查领域成效显著;二是基础地质研究领域瞄准世界前沿;三是金属矿产、油气资源、放射性矿产勘查评价方法技术创新实用。赵建敏提到的获奖成果“三个突破”,均在其中得到了印证。

据了解,河南省新安县郁山大型铝土矿成果的取得,依托于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河南省重要成矿区带1:5万区域矿产调查”及其相关项目“河南省覆盖区隐伏铝(黏)土矿资源潜力评价和找矿技术研究”,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作为河南省公益性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该成果将为省国土资源部门进行覆盖区和中深部铝(黏)土矿的勘查规划部署和河南省铝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的性质决定了它注定是个创举,”项目另一负责人、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李中明介绍,“传统观点认为,含矿地层经过地表风化淋滤作用后,才能培育出规模性矿床。”多少年来,这个标准一直被沿用,这也是新安县郁山覆盖区曾被认为是“空白区”主要原因。然而,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认为3亿年前含矿地层沉积才是生成铝土矿的主要条件,即便含矿地层未经地表风化淋滤作用,也可能存在富矿。

隐伏“深闺”有人识

2005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专家们开始踏入这片承载着无限希望的山野,当时的成矿理论认为铝土矿存在于200米以浅的区域,而地表已经进行过全面的铝土矿勘查,能不能再发现新的大型铝土矿,是摆在地质科技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的专家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通过对2520平方公里的工作区进行全面的调查,认识到铝土矿形成主要取决于3亿年前含矿地层沉积,深部有铝土矿成矿的基因,必藏大矿。正是由于拥有大胆突破前人找矿理论的勇气,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组织各领域专家共同“会诊”,通过反复讨论将找矿重点指向了郁山地区,认为该区具备优越的成矿条件,地表的广泛覆盖正好保护和埋藏了3亿年前形成的铝土矿,最终将该区列为最重要的铝土矿找矿靶区。

“我们圈定的铝土矿目标靶区,正是前人认定的‘空白区’,压力可想而知。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尽力做出成果来。”李中明回忆道,通常的探矿取样是1米一个样,我们为了深入研究铝土矿成矿规律,采用了精细的研究方法,在优选钻孔含矿层内,每10厘米采一个样,最多时甚至10米就能取108个样。

因为主要区域是全覆盖的,可以说郁山铝土矿在地表基本没有“露馅”,而是隐伏地下,阶段性成果推测铝土矿可存在于地下600米左右,所以,属中深部找矿。由于尚无此类矿体成功勘探的经验,面对这种前无古人的挑战,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困难重重。

“找矿阶段一共打了4500米的钻孔,仅报废孔就有1500米。看到辛辛苦苦打下的钻孔遇险报废,许多钻机机长虽然感到惋惜,却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的。”李中明现在想起这些惨重的损失虽然很心疼,但却为自己的队伍迎难而上、善打硬仗感到骄傲。

正是凭着对成矿理论的自信、对实地勘查的精心和拼搏奋进的精神,河南省地质调查院5年间先后组织地质、矿产、物探、水环、钻探等1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科技攻关,他们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累计钻探19000米,总投入达2000万元,不但查明了一个大型隐伏铝土矿及一些潜力巨大的伴生矿产,还把全国年度十大找矿成果收入囊中。

专家在关于郁山铝土矿的成果鉴定中认为,新安县郁山大型隐伏铝土矿床具有突破性意义:它颠覆了传统成矿找矿理念,拓展了铝土矿找矿空间,是中深部找矿的典范;它成功探索建立起的一套在覆盖区寻找铝土矿经济有效的方法技术组合,即1:5万高精度重力测量加地质填图缩小找矿靶区,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确定靶位,最后钻探工程验证控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远景资源量在1亿吨以上,潜在经济价值达200亿元,有效缓解了河南省在铝土矿资源上的压力;首次提出了河南省本溪组铝土矿为“风化残积+碎屑与胶体沉积”的成矿模式,为河南省覆盖区中深部铝土矿勘查部署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河南省内重要成矿区带地质矿产工作的不断推进,铝土矿地表勘探已基本无迹可寻,覆盖区中深部必将成为铝(黏)土矿的主要找矿空间。”河南省地质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年磨剑结硕果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主要负责承担中央与地方财政出资的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10年来,这支队伍地质工作硕果累累,先后承担国家与地方公益性地质矿产项目400余项,向国家提交一大批矿产资源和新发现矿产地,填补了多项基础地质工作空白,为社会提供了水文与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遥感地质、信息技术等优质服务,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10多项,有8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18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功勋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誉为“我国最著名的地质劲旅之一”和“全国省级地质调查院的一面旗帜”。

“能在所谓的‘空白区’探出国家级的十大找矿成果,关键是靠队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院长张良说,这支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队伍中人才密集,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59人;队伍的技术设备先进,地质勘查方法齐全,技术成果资料丰富。

“能荣膺‘全国年度十大找矿成果’称号,是项目组每位成员跋山涉水、呕心沥血的成果,更是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十年磨一剑的结晶。”该项目带头人、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总工程师燕长海说。

(张毅)

⑻ (三)地质找矿新机制所取得的重要成绩

1.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地质找矿积极性

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提出,并运用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充分调动了政府、企业和地勘单位的找矿积极性,这个积极性主要体现在:

(1)中央政府的积极性

今后10~20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上新兴国家发展的提速期。按照现有查明资源、储量与预测需求量的分析,我国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仍将居高不下,大宗矿产品的全球竞争更加激烈。与急剧增加的资源需求相比,我国地质找矿相对滞后。面对这种形势,国务院及时提出了实施“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中央地勘“基金”,在资金上给予了充分保证,这是前所未有的。战略行动的总体目标是用8~10年时间,实现主要能源资源整装勘查、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及成矿远景区找矿发现,形成一批能源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能源资源储备体系,促进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能源资源综合勘查评价,促进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密切结合国家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资源产业战略西移、加强海域与境外招标。推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中央政府这个积极性是前所未有的。

(2)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从我们跟踪调研的几个重要矿产资源大省(区)及了解到的几个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看,他们对“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非常重视,是为找到可利用的资源储量,解决资源约束,推动本省(区)GDP的增长,很快形成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里包括财富增长效益,即矿产资源所提供的社会财富,如陕北地区产油的县(市)、山西和内蒙古产煤地区的县(市),找到资源之后很快就富起来,经济发展效益明显;通过矿产资源,可以招商引资,在勘查期间、在建设期间或在形成生产能力之后,都会迅速增加本地区的生产增加值,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社会需求水平,拉动地方经济大发展。因此具有潜在矿产资源的地区,政府加强了组织领导,摸清了家底,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各方面找矿积极性;地方政府在要求中央支持的同时,本省(区)财政也加大了支持力度,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建立地方矿产勘查基金。

(3)大型国有非矿企业的积极性

大型国有非矿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大、资金雄厚,财大气粗。所以把他们单独拿出来讲,是强调他们原来不是从事矿业的实体经营,而是从事诸如电力、钢铁、经贸、铁路、建筑等产业。他们所以要进入矿产勘查,完全出于企业追求赢利的本能。因为进入21世纪之后,大多数矿产品的价格都上涨了2~4倍,而其成本增长远远低于这个幅度。所以矿业的利润率大多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如青海、新疆、黑龙江、贵州、安徽、河南、西藏,都有这类大企业进入。有些省(区)政府还专门邀请这类大企业。除了中央的国有大型企业以外,地方的非矿大企业也纷纷进入,他们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矿业企业的积极性

这里所说的企业与上面提到的根本不同点在于,他们是依赖矿产资源产出矿产品搞实业经营的,每一个矿山企业的建立和持续,都是以探明可动用的矿产资源为条件的,矿产资源决定着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当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这个条件一旦失去,不仅影响企业本身,而且殃及当地社会。大庆油田已经连续发展了50多年,就是靠不断地在矿区、在周边找到了接续的油气资源;大庆油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全面而完整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体系,而且这些体系所付出的成本,早已收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就近、就地解决接续资源,正是他们全力以赴所追求的。辽宁省红透山铜矿,也是老矿山,并因开矿而立镇。前几年由于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直接造成该镇的生存危机,有些商家要搬走,房价大幅下落,无人问津;后来由于在外围、在深部找到了接续资源,不仅企业起死回生,当地居民也奔走相告,城镇恢复了生机,房价大幅上涨。这些情况说明,在商业性地质找矿中,企业的主体作用是最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

(5)地勘单位的积极性

在地质找矿中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积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中国特色。因为所谓地勘单位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它是专门为矿产勘查提供技术劳务的。上述4个方面的积极性,都是它最希望看到的。上述4家的出资也就是他们的收入,4家出资越多,他们的收入越多。所以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带有很强的依附性。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追求的是地质项目的承包价款,所以具有短期性,对地质找矿长远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大。如果上述4个积极性的动机,都是追求地质找矿成果,而把勘查劳务当成一种手段,那么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则是把手段当成目的。而这正是地勘单位所坚持的事业性质所决定的。地勘单位要摆脱这种局面,就必须成为勘查投入的出资者,进而就必须实现企业化,由第五个积极性晋升为第四个积极性,即矿山企业的积极性。

上述5个积极性,构成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新态势,并已经取得较好的地质成果。

2.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增加

地质找矿新机制实施以来,由于上述五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增加。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数据,2010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953.0亿元,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费544.6亿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费331.8亿元,企事业单位在固体矿产勘查方面的投资所占比重达70.9%。2011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1093.3亿元,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费651.4亿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费44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投入179.1亿元,占16.4%;社会投资913.2亿元,占83.6%。2012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 1220.4亿元,其中社会投资 1021.6亿元,占83.7%;财政投资198.8亿元,占16.3%。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费747.2亿元;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费473.2亿元。

许多资源大省(区)在资金投入上给地质找矿的支持力度更大,特别是在普查找矿阶段,一些省(区)的政府已经成为找矿投入的主体。在政府的带动下,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度增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资源大省甘肃,近几年的矿产勘查投入情况如表2。

表2 甘肃省2005~2011年地质找矿投入情况

从上表可见,2011年地勘投入130828万元,比2005年增长693%。而政府投入了70083万元,占当年总投入的53.9%,超过社会资金的投入,成为投资的主体。

3.地质找矿取得重要突破

大投入形成大突破,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数据,2010年新上表固体矿产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129处,其中大型矿产地54处,中型矿产地75处。18种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中有17种矿产有不同程度的勘查新增,只有钾盐勘查减少。煤炭、天然气、铁矿、铝土矿、钼矿、金矿、硫铁矿和磷矿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加比较明显,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加超过400亿t,天然气勘查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超过2500亿m3,铁矿勘查增加约80亿t。

2011年,固体矿产新上表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共132处,其中大型矿产地52处,中型矿产地80处;油气矿产大型油田4处。从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按矿种统计分析看,大型油田2处,大型气田2处,煤炭47处,金矿22处,铁矿18处,磷矿13处,钼矿11处,铜矿6处;铅矿、锌矿和银矿各5处,钨矿4处,铝土矿、锡矿、锑矿、硫铁矿和钾盐各1处。全国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7亿t,同比增长20.6%,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2.66亿t,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大于1亿t的盆地5个。全国天然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7659.54亿m3,同比增长29.6%,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3956.65亿m3,同比增长37.6%。全国煤层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421.74亿m3,同比增长27.5%,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710.06亿m3,同比增长27%。

2012年,固体矿产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共15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52处,中型矿产地102处。从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按矿种统计分析看,其中,煤炭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53处,铁矿24处,钼矿18处,金矿18处,磷矿13处,锌矿10处,银矿9处,铅矿7处,铝土矿6处,铜矿5处,锡矿4处,钨矿2处,锑矿和硫铁矿各1处。2012年度我国18种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中有17种不同程度的勘查新增,只有钾盐没有勘查增减。从各矿种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加情况看,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5.21亿t,天然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612.16亿m3,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加557.3亿t,铁矿勘查增加37.3亿t,铜矿勘查增加319.2万t,铅矿勘查增加338.7万t,锌矿勘查增加642.7万t,铝土矿勘查增加2.1亿t,钨矿勘查增加84.1万t,锡矿勘查增加53.4万t,钼矿勘查增加 171.0万t,锑矿勘查增加 16.4万 t,金矿勘查增加518.3万t,银矿勘查增加12517.6t,磷矿增加9.6亿t。

⑼ 矿产测勘处的区域地质调查及成果

葛 旭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一、矿产测勘处成立背景及发展沿革

矿产测勘处的全名为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成立的目的是为测勘全国矿产,以应对抗日战争的需要。它成立于 1942 年 10 月,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资源委员会江华矿务局。1940 年 10 月 1 日,资源委员会将设在云南昭通的叙昆铁路沿线探矿工程处改建为西南矿产测勘处,工作范围限黔滇康三省。1942 年 10 月 1 日,西南矿产测勘处改组为全国性机构,去掉 “西南”两字,改为全国性的矿产测勘处,测勘范围不受省区的限制。1943 年6 月,矿产测勘处因交通过于偏僻,迁至贵州贵阳。1945 年底,矿产测勘处奉命回南京。当时的地址在峨眉路 21 号,即原中国地质学会会所旧址。1949 年后,第二野战军的万里同志奉命前来接管矿产测勘处。将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改名为南京军管会矿产测勘处,任命谢家荣为处长。后来又隶属华东工业部。1950 年,矿产测勘处再改隶属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亦由谢家荣任处长。1951 年,矿产测勘处成为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组成部分,6 月改为地委会地质矿产勘探局南京办事处。1952 年 8 月地质部成立,它就成为地质部的南京办事处。

二、矿产测勘处区域地质调查概况

1. 准备时期 ( 1940. 10. 1 ~ 1942. 10. 1)

这段时间为区域地质调查的准备时期,简单区域地质调查情况如下:

1940 年

派出 10 队,叙昆铁路沿线昆明至威宁段,个旧、保山、腾冲、兰坪。完成了叙昆铁路沿线昆明至威宁段间 1∶ 10 万地质矿产图,详测威宁、德卓、铜厂河、稻田坝铜矿,宣威倘塘查格煤田,沾益卡居煤田,曲靖茨营褐煤,宣威打锁坡煤田,寻甸县麦浪煤田,叙昆沿线铜铅锌银矿,个旧花岗岩深度之物理探测,兰坪油田,滇西保山、腾冲间地质矿产。

1941 年

测绘地形图面积为 90km2,地质图 60 幅,矿区图 30 幅,云南省三份共 543 幅,贵州省 1 份共 150 幅,西康省1 份74 幅,四川省1 份262 幅,1∶ 50000 昆明附近共8 幅。共派出测勘队 19 队,工作范围涉及滇东和滇西等处共 24 县,镇雄、威信、盐津、大关、彝良、威宁、昭通、鲁甸、水城、会泽、巧家、昆明、文山、祥云、弥度、宾川、蒙化、龙陵、镇康、云县、猛勇,测绘面积 20000km2。详测昭通褐炭、威宁水城煤铁矿、乐马厂铅银矿、文山钨矿,滇西矿产概测,昆明铝土矿。

1942 年

测绘地形图面积为 145km2,云南 1∶ 10 万者 3 份,各 181 幅,1∶ 5 万者 2 份,各 309幅。贵州省 1∶ 10 万者共 150 幅。筑渝间地形图 1∶ 5 万者 2 份,各 77 幅。西康省 1∶ 10 万者共 74 幅。四川省 1∶ 10 万者 1 份,共 262 幅。昆明附近 1∶ 5 万地形图共 8 幅。共派出测勘队 18 队,工作范围除滇东、滇西及黔西外,又扩展至湘南各县。湖南桂杨、常宁、临武,贵州遵义、金沙、黔西、修文、贵筑、大定、毕节,云南师宗、罗平、永善、巧家、东川、禄劝、武定、富民、嵩明、易门、玉溪、峨山,测绘面积 40000km2。详测了水城大河边煤田、水城小河边煤田、威宁二堂拱桥间煤田、水城其他煤田、禄劝寻甸县境煤田、盘县普安县煤田、平彝罗平师宗县境煤田。水城观音山铁矿、赫章铁矿山铁矿、易门铁矿、罗次武定县境铁矿、平彝罗平间铁矿、禄劝县境铁矿、修文金沙黔西县境铁矿。罗平富乐镇老君台铅锌矿、巧家茂租铅银矿、巧家白马厂及万发铜铅银矿、安南花贡铅银矿、彬县保和墟板壁领银矿、禄劝寻甸县境之铅银矿。巧家渭姑铜矿、巧家鱼坪铜矿、永善巧家昭通玄武式铜矿、湖南彬县、桂阳禄紫、禄劝巧家崇明境铜矿。平彝余家老厂锑矿、平彝大核桃冲锑矿、师宗南崖锑矿、安南小场锑矿、缅宁邦卖油榨房锑矿、兴仁县属之下山锑矿。兴仁滥木厂汞矿、普安小屯汞矿、金沙大龙井汞矿。彬县安源锡钨矿、临武香花岭锡钨矿、桂阳常宁大义山锡钨矿、宜章廊村锡矿。

2. 草创时期 ( 1942. 10 ~ 1945)

1942 年 10 月 1 日由谢家荣任处长,指导工作。全处设处长 1 人,共设五课,分股办事,下分总务、测绘、地质、工程、会计五课。22 人到 31 人不等,工友 11 人到 16 人。测勘工作可分三类: 矿产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和其他调查。矿产调查以详测矿区为主,路线及区域地质调查为辅。

区域地质调查情况如下:

1943 年

完成西康南部 1∶ 10 万区域地质矿产图,年共派出 11 队,湖南资水流域、常宁、永兴、新田、宁远、祁阳、江华、湘黔边境,贵州都匀、独山间、贵阳、修文,云南彝良、昭通、鲁甸水城、东川、昆明,西康南部。完成云南会泽铜铅锌矿区的物理探矿,贵州水城观音山探矿,钻探昭通褐煤,西康矿产调查、湖南锡钨矿的继续测勘。勘定水城煤田钻眼及调查耐火材料,黔桂铁路沿线都匀独山间煤矿、贵筑修文铝矿的采样,昆明附近铝矿的测勘、湘黔边境汞矿初勘、资水沿线水力地质的测勘。

1944 年

1∶ 2500 贵州贵筑县云雾山铝土矿地形图 1 幅。共派 9 队,贵州修文、开阳、贵阳、平越、平坝、都匀、独山间煤田。详测了平越猫猫营铝土矿、贵阳林东煤田、贵州贵筑县云雾山铝土矿、贵州修文王官区铝土矿、贵州平坝清镇区的初勘、贵筑县中曹司矿、贵州都匀独山煤矿。

1945 年

实测1∶ 5000 贵阳华家山煤田地形地质图1 幅,1∶1 万云南富民老煤山地形地质图1 幅,1∶ 1 万云南安宁草铺铝土矿地形图 1 幅,1∶ 5000 云南昆明马街子地形图 1 幅,1∶ 5000 云南昆明柴村铝土矿地形图 1 幅,1∶ 5000 云南昆明小石坪铝土矿地形图 1 幅,1∶ 2. 5 万四川简阳龙泉驿油田地质图及构造图各 1 幅。共派出 9 队,测绘了四川长寿、巴县、简阳、隆昌,贵州都匀、修文、贵筑,云南富民、个旧,台湾省。详测了四川长寿油田、云南铝矿、云南富民煤矿,派出四川简阳油矿队、贵州贵筑采铝队、贵州都匀煤矿队。

从 1940 ~1945 年的抗日胜利,矿产测勘处在日货弥漫,生活费高涨的困难情况下,顽强生存,完成各项工作。其中包括水城威宁煤铁矿床的详勘,昭通褐炭的钻探和滇黔高级铝土矿的发现及详勘,此外还有西康及滇西的概测,川中各地石油的探测。

3. 大发展时期 ( 1945 ~ 1950)

日本投降后,进入一个更为辉煌的阶段,矿产测勘处已由过去在西南后方的面或线的概测,进而达到后来的点的详测,从地面的地质观察进而达到地腹的工程钻探。在这期间,谢家荣还首先在中国开创了地质调查、勘探承包的先例,在那几年中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发现淮南新煤田,又发现安徽凤台的磷矿和福建漳浦的三水型铝土矿等。1945 ~1949 年,找矿手段又有了新变化,除了肉眼观察外,还采用了机械钻探,订购了一批为国内其他地质机构所不大设置的钻机,用汽油发动,装金刚石钻头的岩心钻,从 200 ~500m 一共有十余架,自此使经济地质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生质的变化。

区域地质调查情况如下:

1946 年

共 15 队,河北开滦,安徽淮南盆地、当涂,江苏东海、南京附近,湖北大冶,福建漳浦,江西大余,湖南新化,广东乳源、乐昌、曲江,广西富川、苍梧、宾阳,四川绵阳、遂宁、巴县、隆昌,云南个旧。详测开滦煤田,东海磷矿,福建漳浦铝矿,大冶铁矿,广东广西钨矿,四川中部油田,钻探淮南新煤田,发现淮南八公山新煤田。

1947 年

共 24 队,辽宁海城,河北临榆、唐山、开滦,江苏铜山、东海、六合、江浦,安徽滁县、蚌埠,江西庐山、宜春萍乡间,台湾新竹,福建漳浦,湖南新化、安化,广西钟山、河池南丹间、田东、田阳、西林、西隆,广东云浮、新会、阳春、阳江,河南英豪,四川巴县、遂宁、南川、绵阳、江油、荣昌、永川、隆昌、威远、自流井、灌县,西沙群岛。详测了东北铀矿,台湾新竹煤田,广西铀矿钻探,湖南新化锑矿,湘江煤田,淮南煤田,详测四川中部煤田,打井总进尺 3000 余米,发现凤台磷矿,福建漳浦铝矿,凤台山金家煤田。

1948 年

共 24 队,南京镇江、江阴、无锡,浙江吴兴、杭州、绍兴、江山,安徽宣城、凤台、淮南,江西万年、丰城、分宜、萍乡、永新、泰和、瑞昌、湖口,广东英德,海南雷州半岛,广西富贺钟区、右江,四川巴县、中江,湖北武昌。详测了台湾地下水,江西鄱乐煤田、丰城余干间煤田,广西稀有金属,钻探土地堂煤田,凤台磷矿、西湾煤田,打钻总进尺 4877m。

1949 年

共 9 队,江苏江宁、栖霞山、宁镇山脉,安徽当涂、大淮南、铜陵,山东招远、莱阳。完成鲁中南区域地质矿产图,大淮南盆地地质矿产,详测玲珑金矿、山东粉子山菱镁矿、莱阳石墨矿、铜官山铜矿,槽探栖霞山铅矿。

1950 年

共 12 队,东北鞍山、本溪、夹皮沟、老牛沟,淮南八公山、定远,鲁南新蒙、安庆以北、胶东东西、南京附近、钻探八公山煤田、定远理想煤田、金岭镇铁矿、铜官山铜矿、栖霞山铅矿。完成各区域路线地质图,矿区地形地质详图,共钻探 7900m。探明八公山新煤田储量可达10 亿 t,发现铁岭镇北金召铁金,栖霞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南京附近磷矿、沥青矿,杭州西湖磷矿。

4. 停顿时期 ( 1950 ~ 1952)

1950 年,矿产测勘处再改隶属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1952 年 8 月成为地质部的南京办事处。由于机构的改制,这一段时间只有很少的区域地质调查。

三、矿产测勘处所取得的成果

在谢家荣处长的带领下,短短的 12 年的时间里,矿产测勘处取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重要的成果。

发现 1000 万 t 以上的黔滇一水型铝土矿,10 亿 t 的淮南八公山新煤田,260 万 t 的凤台磷矿,60 万 t 的漳浦三水型铝土矿,以及矿量当时还没有确定的栖霞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和安庆以北的许多铜矿,又发现了金岭镇北金召的铁矿。证明叶家集砂铁矿的来源是大别山脉中的含磁铁矿花岗岩。在滁县发现了寒武纪和奥陶纪化石。还有一些小发现,当涂大黄山的矾石矿、桂西的菱铁矿,南京附近的磷矿和沥青矿、山东南墅的蛭石矿,等等。共钻探 1. 2 万 m,是当时中国人在中国境内打钻所完成的最高纪录。

( 一) 矿产方面

1. 煤田 ( 云南昭通褐煤)

1941 年矿产测勘处迁到昭通后,颜祯调查煤田,同年还派顾功叙、张鸿吉、王子昌对其进行了电法勘探,这是经过以电阻系数法测探并以班加钻机钻探加以证实的。这些工作得出褐煤储量估计为 1 亿 t 左右。1943 年派马祖望、江镜涛负责对此褐煤进行两个月的钻探工作,获得总计 1. 4 亿 t 的褐煤储量。这是中国首次使用钻探设备勘探煤田并获得成功的历史记录。贵州水城、威宁的烟煤,当时经过几度详测,储量估计可达 2 亿 t。

1947 年 Junior Straitline 新钻机运到湘中煤田,在湘江公司的磨石塘及湖湘公司的史家坳附近同时开钻,1947 年底,磨石塘钻眼已深达 120m。曾经穿过好几层炭质页岩及砾岩三层,还有一层淡水石灰岩。

其中轰动中国地质界、矿冶界,最突出的为安徽淮南新煤田的发现。1946 年,抗战胜利,淮南煤田告急,亟待开辟新的煤田。1946 年 6 月淮南矿务局邀请谢家荣前往考察,从舜耕山及八公山的弧形构造以及八公山脚下有奥陶纪石灰岩的出露,谢家荣推想八公山附近的平原地带有赋存煤层的可能。以后又发现距离煤层更近的石炭、二叠纪灰岩隐约出露于平原之中。虽然为冲积层覆盖,并无露头。他认为除非有断层或褶皱等意外情况,煤层存在应该没有问题。1946 年 8 月初至 10 月底,地形勘测及地质调查,大致竣工。淮南新煤田可大规模开采。不到 1 年的时间估计储量 4 亿 t。1950 年,在八公山打 500m 的深井 3 个,以供建设新井的准备,新煤田的储量达 10 亿 t 以上。新中国成立后,淮南煤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淮南煤田是地质学理论和钻探而获得的最好的例子。

除淮南外,经过调查与钻探的尚有湖南中湘煤矿、南京附近煤矿、河南英豪煤田、湘赣铁路宜春一带的煤田、开滦煤矿区东南部及西北部国营矿区,安徽宣城、怀远、大通煤田,江苏镇江煤田及徐州贾汪煤田还有台湾新竹煤田。1950 年,在山东淄川煤田,为建设新井而打,共钻 200 余米,已经打到大煤层,完成任务。

2. 铜矿

铜矿 1944 年被发现在安徽省铜陵县,表面俱为铁矿,厚约 20cm,在铁矿下发现铜矿,厚 50cm,长约 100cm,宽 80cm,成囊袋状,矿石为黄铜矿,矿产概算约 200 万 t。1950 年 6 月起陆续派人前往该区调查钻探,除扩大了铅矿区范围外,还发现了铜的指示植物———海州香薷,即俗称所谓铜草。1952 年正式成立了 321 地质队。40 年来的勘探证明,铜陵是中国重要的铜的冶炼基地之一。

3. 磷矿 ( 安徽凤台磷矿的发现)

中国是农业国家,农业的增产和持续,大部分靠肥料,磷肥是基本而重要的肥料。1946 年,从苏北、皖北到江西中部,不断试验,除了在结晶片岩系及第三纪湖成层中发现若干含磷层外,1947 年 3 月赵家骧、燕树檀、李庆远在安徽凤台无意发现了磷矿,这是矿产测勘处的又一重要发现,这与云南昆阳磷矿同属一式而产于寒武系底部的水成磷矿层。详测的结果,证明它平均层厚1m,平均含五氧化二磷20% 的磷矿石共有259 万 t,露头明显,开采容易,地处淮海之滨,运输尤为便利。虽然含磷成分在当时尚不能加以利用,可还有若干优点,如能用去氟法制炼磷肥,与东海的富矿相掺和,就可得到合格的和满意的料剂。同时指出了昆阳式磷矿可东延达数公里,并且是有远景地区。

江苏东海磷灰石矿山地质结构较为简单,全区是一个向西北倒转的背斜层,含矿层150m,测量的剖面 15 个,绘制了 1∶ 5000 地质地形图。

4. 铝矿

矿产测勘处应用系统的科学方法,发现了低矽高铝的富矿层,并经过各种分析方法确定了滇黔所产之富矿均属硬水铝石,有一部分为软水铝石,从而提供了冶炼的参考和研究途径。根据当时粗略估计,两省铝矿储量可达数亿吨。其中福建漳浦铝矿的新发现,最为突出。1945 年南延宗在云南中部发现了铝土矿,但未宣布地点,后来昆明炼铜厂炼铝,认为这种黄色多孔的矿是 Boehmite,与贵州是不同型,后发现了白色高级铝土矿,并证明黄色者系由白色矿风化而成。铝矿在中国当时一直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抗战以前山东博山的铝矿以及抗战期间滇黔两省的铝矿都一时难以应用最经济的拜尔法处理。福建漳浦铝矿,是福建省土壤地质调查所宋达泉、俞震豫于 1942 年调查闽南土壤时,首先发现,并经著文论述,但仅仅是红土中的几颗结核状的物质,并且成分优劣不等。1946 年 9 月,殷维翰、沙光文赴闽南漳浦一带,进行初步测勘,他们采集了大量样品,含二氧化硅仅7% ,氧化铝则高达 59% 。经研究以后,果然证实的确是三水铝石,这是在中国第一次发现用拜尔法处理的铝矿,当时随即开采 200t 矿石运交中国台湾铝业公司。漳浦铝矿的发现,不仅可以解决中国台湾铝的需要,节省外汇的消耗,而且在以后认识华南铝土矿的产状,指出探测铝矿的方针等方面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5. 地下水

1948 年秋,中国台湾调查地下水。郭文魁、刘汉及钻探顾问戴维斯前往中国台湾钻研地下水地质及协助钻探水井,在两个月的时间共调查了台南台中及屏东一带。中国台湾西部沿海一带冲积层和台地砾石层分布很广,其中蓄水很多,普通浅井数十尺就可得水,100 ~ 200m 以下常为喷水井。台南高雄区是沿海平原,为喷水泉。

6. 铅锌矿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发现于 1948 年,谢家荣在锰矿废石堆里发现黄绿色六方柱状的晶体,为含铅的矿物,确定为磷氯铅矿,打了 4877m 钻眼,发现栖霞山铅矿、下蜀的钼和桂西的菱铁矿。钻井尺度 1800m。1950 年 8 月 9 日打到铅矿,证明为铅锌矿。大约有4000 余吨的可以炼的氧化铅矿,栖霞山铅锌矿床的发现看来并不轻松,经历了三四年的探索和研究,这是一个以谢家荣为代表的多人智慧而发现一个矿床的最好例子。

7. 石油

石油为国防重要资源,矿产测勘处在抗战刚刚胜利的时候去中国台湾勘察过一次油矿外,还在四川重庆沙坪坝一带测绘 1∶ 5000 地质图,派了 3 个调查队去遂宁、绵阳一带详测地质构造图并拟定各处的钻眼位置。1948 年在遂宁缓背斜下钻,一台钻机,在白垩系红层中见到少量轻油,以气为主。此区的钻探工作后来转移。1948 年在简阳龙泉驿背斜下钻,见气,此区工作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同年在绵阳江油构造区测图,下钻较晚。

1945 年谢家荣调查了一些含油地区,并编写出版了 《四川赤盆地及其中所含之油、气、卤、盐矿床》和 《再论四川赤盆地中之油气矿床》两篇文章。他提出高背斜与低背斜及行列背斜理论,认为两大背斜所夹持的大向斜中又有低小背斜隆起,此低背斜轴部所在,常为白垩系、侏罗系岩层发育之地区,是含油最有希望的地区。

1945 年 12 月,对中国台湾的石油和天然气进行了调查。认为中国台湾虽有适合于积聚油气的构造约 35 个之多,但历来产油气数量很少,原因是第三纪 ( 古、新近纪) 时,中国台湾造山运动过于剧烈,地层倾角陡峻,褶皱断裂强烈,油气多已散失。

1947 年 9 月在资源委员会急需石油资源的情况下,谢家荣要求矿产测勘处在找油查气方面多投入力量。当时根据已知油气显示区,在四川石油局和地质调查所已经开展和调查的矿区与远景区之外,初步拟定了两个踏勘区与 3 个普查勘探区。调查了四川华蓥山,江津石油沟、隆昌圣灯山、自贡盐井、峨眉山、遂宁、简阳龙泉驿、绵阳江油、灌县、汶川、茂县等地区的地层与结构。此项工作于 1947 年结束。1948 年 12 月 27 日,召开四川石油地质座谈会,约请中外地质学家勘测,复聘英国 M. W. Strong 入川调查,其结果认为四川有油,值得继续钻探,并指出钻探四川石油必须详细研究红色地层。四川虽未见大量石油,但可继续开展调查工作,四川原油层似有多层,有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的海相沉积,有很好的储油层,决定详细测量,定出钻井位置,调查三叠纪背斜层。右江生油层之踏勘,在广西右江田阳发现油苗,提出第三系 ( 古、新近系) 为可生油层,1948 年结束。

8. 钨锑锡

湖南新化锡矿山锑矿是抗战胜利后矿产测勘处调查的重点之一,虽然之前,已开采10 年,但它的结构,依然不清楚。1947 年先后有两队人员考察,又运去两架新式钻机,第一钻眼在欧家冲东的坝塘山,1947 年 12 月 17 日开工; 第二眼在陶塘于 12 月 28 日开钻,进行顺利。关于该处地质调查钻探计划,矿产测勘处主要地质工程人员论证颇多。

9. 铀矿

铀矿是发展原子能的基本原料,对于国防及将来的经济建设,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全世界的地质工作者几乎都在注意这种稀有矿床。矿产测勘处调查了广西钟山黄羌坪和辽宁海城的铀矿。

10. 铁矿

山东金岭镇铁矿 1950 年 5 月钻探队用美国先锋式 200m 的汽油机一架试探,杨庆如、韩金桂、王达舜负责,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的秦馨菱协助,在 180m 处发现磁铁矿体。186m未见底,金岭铁矿区没有地面矿块的干扰,地形平坦,磁性异常,特别强大,为理想的磁测区。这次勘探为自从中国施行物理探矿以来最重大、最实际的收获。这是磁测与钻探同时进行,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11. 磁铁矿和萤石

1948 年调查了浙江绍兴的磁铁矿和江山萤石,赵家骧、马子骥、王宗彝负责,矿体分布于东西两区,矿质纯粹,含铁率为 60% ,西区成脉状,南自李家湾,北达双峰尖仙人洞。全长 1000m,厚 3m,可达五六百万吨。交通方便,矿质极佳,且含萤石,易冶炼。江山南边相距 20km 的上台镇附近,有两条萤石矿脉。全长 1000m,厚半米到两三米不等,脉中除萤石外,可见石英,占 10% ,萤石以白色为主,一部分呈浅紫色和绿色。精确测量,共得确实矿量 843688t,可能矿量 170 万 t。

12. 海南岛的矿产资源

海南岛之矿产资源,国人前往调查者很少,近期马祖望、谢庆辉参考日本人调查报告,编写了海南岛矿产资源调查报告,主要矿产如下。

( 1) 铁矿

铁矿为海南主要资源,产地分布甚广,位于昌江县、保亭县、乐东县、文昌县、乐会县、理善港附近。石碌铁矿: 石碌山位于海南之西岸。田独铁矿: 位于崖县白石岭西端及黄泥岭之北,西距榆林港约 12km 成白色乃至淡黄色砂质粘土。其他铁矿: 大岭铁矿在崖县之西北。雁岭铁矿: 崖县东北 50km。南丁岭铁矿: 田独铁矿西北 5km。玉山附近矿:位于崖县干家东村之北。河头仔坑尾村: 文昌县城之北。迈豆岭: 文昌县之南。西岸岭:烟塘市西北。嘉积市: 海南岛东湖尾村。南牛岭: 嘉积市东 8km。岭上圆: 龙滚市西南1km。万宁童滚间: 万宁童滚间公路。理善港附近: 临东市之东。

( 2) 锰矿

东石碌锰矿: 位于石碌铁山之东,总长度 400m,产量为 82 万 t,铁锰成分不足,硅酸成分过剩。水头圆锰矿: 榆林东北 13km,约有储量 21000t。加茂川锰矿: 加茂川下之南 5. 5km,无大价值。

( 3) 钨矿

南朋岛及舍市两处,位于广东阳江县之东南,宽 15 ~20m,含矿 0. 5% ,被日本人采集尽。

( 4) 锡矿

位于翔岭、西田及军屯等几处,可采面积 4013000m2,含锡石量 986280t。

( 5) 铜矿

不多,位于石碌山之西部。

( 6) 铅银矿

位于九所之东北,相距 10 ~12km。

( 7) 金矿

以砂金为主,分布于各河溪上游,有乐安、石岗栈、新宁坡、纱帽岭及海军市五处。乐安之北,昌化大江沿岸一带,厚 1m,乐安附近砂金,分布区域广,故颇有试探之价值。石岗栈位于陵水上游,无价值。

新宁坡二甲村间砂金,位于北黎东约 25km,品质不佳,纱帽岭附近砂金位于那大市南 19km,品质尚可。澄迈县加乐脉金矿位于牛肠岭西北一带,厚 1 ~2m,好劣不均。昌江大岭脉金矿,延长有 500m,宽 2m。

( 二) 设备方面

矿产测勘处对物理探测工作十分重视,完成电探工作多种,配合全国大规模矿产测勘,1946 年 4 月起,增加人员 6 ~7 人,并拨款千余万元,向美订购设备,并做了设备到达前的准备。

1) 充实设备;

2) 配置电波法探测仪器,正积极进行;

3) 配置磁性探测的校核设备;

4) 地面电探及油井电测设备;

5) 放射性矿物的检测及野外探勘仪器,并试配放射性测井仪;

6) 协助石油探测工作,配置必要的仪器如岩心定向仪;

7) 试配地化法直接探油仪器;

8) 试配自动连续不用电缆的油井电测。

四、结束语

矿产测勘处在成立的短短 12 年里,经历了战乱、经费紧张、交通不便等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在谢家荣处长的带领下,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同时为新中国的区调工作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地质学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是非常难得、值得敬佩的。

参 考 文 献

[1] 四川盆地及其所含之油气卤盐矿床 . 地质论评,1945

[2] 淮南新煤田及大淮南盆地地质矿产 . 地质论评,1947

[3] 王育麟,石宝珩 . 谢家荣教授对中国石油事业的贡献 . 中国地质事业早期史 ( 王鸿祯主编)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 郭文魁,殷维翰,谢学锦 . 谢家荣与矿产测勘处———纪念谢家荣教授诞辰 100 周年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9

⑽ 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一)西藏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综合研究

项目来源:中铝资源西藏金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编号:12120113093);国家“973项目”课题(编号:2011CB403103);青藏专项优选项目(编号:12120113037400)。

主要完成人:唐菊兴、孙兴国、陈红旗、王勤、李彦波、卫鲁杰、李玉彬、丁帅、王艺云、杨超、段吉琳、杨欢欢、张志、宋俊龙、高柯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铝资源西藏金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地质五队、成都理工大学

主要成果:

近些年,世界范围内与斑岩成矿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勘查评价和综合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发现了众多的超大型矿床,如Lepanto、El Indio、Goldfield等世界级铜金矿床。我国著名的紫金山就是一个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浅部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为主,深部以斑岩型铜金矿为主。

2011年以来,增生造山成矿系统中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与找矿突破研究分别获得青藏专项优选项目、地调项目工作项目、中铝资源勘查项目、国家“973”项目的资助。

研究内容包括:①西藏主要成矿带是否存在与斑岩型铜金成矿系统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②多龙矿集区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保存条件;③荣那铜金矿床类型厘定和找矿突破。

取得新进展如下:

1.在多龙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矿段)发现超大型的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基本查明其矿体地质特征

铁格龙南荣那矿段铜(金银)矿床是2013年中铝资源西藏金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取得重大突破的铜(金银)矿,该矿床具有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所特有的矿物组合、蚀变组合和矿化特征,是西藏第一例得到确认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其现已控制的资源规模及推测的资源潜力远比紫金山铜金矿大(张德全等,1991,2005;邱小平等,2010;刘羽等,2011)。

荣那矿段矿体总体呈北东向分布,控制矿体北东延长超过1200米,南东—北西向约800米,中部钻孔施工至1136米(ZK3205孔)以上尚未穿透矿体(矿体厚度914.77米,Cu品位0.62%),矿体总体向北缓倾斜,剖面上为中间厚向外变薄的趋势,呈一漏斗状。

走向上、倾向上、垂向上均未控制住矿体,矿床规模有待进一步确定,有望实现超大型矿床规模。矿体Cu平均品位大于0.5%,伴生金银,伴生Au平均品位在0.1克/吨左右,伴生银平均品位在2克/吨左右。矿石以典型的细脉浸染状为主,局部发育星散浸染状—稠密浸染状矿石,矿石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组成,从浅部至深部,铜蓝、蓝辉铜矿大量发育,交代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硫砷铜矿和黝铜矿。铜矿物的含量: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黝铜矿>辉铜矿。黄铁矿总体含量在3%~35%之间,在矿体中上部发育,上部黄铁矿呈星点状,浸染状;中下部黄铁矿呈脉状,个别脉体厚达20厘米以上,黄铁矿多发育在硅化脉、粘土脉体的边缘或中心,表面发育溶蚀孔。显微鉴定表明,黄铁矿形成早于所有铜矿物。主要脉石矿物有明矾石、地开石、绢云母、石英、硬石膏、粘土矿物等。在浅部发育条带状、层纹状、皮壳状、不规则状明矾石、地开石,这在斑岩成矿系统中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常可见到(Hedenquist et al.,1994,1999;Sillitoe et al.,2003)。

荣那矿区24号勘探线地质、蚀变及矿化分布图

地开石(正交偏光)

明矾石(正交偏光)

令人感兴趣的是,矿石中发育大量铜蓝、蓝辉铜矿交代其他硫化物现象,甚至在深达1100米孔深的矿石中也十分发育,此种产状的铜蓝和蓝辉铜矿是传统意义上的硫化物次生富集带的产物,还是浅成低温条件下交代作用形成的,这关乎对传统硫化物次生富集成矿理论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

2.完善了“产学研”机制和商业性勘查评价技术体系,建立了矿床地质模型、估算了资源量,开展了矿床深边部及外围找矿预测,预测尕尔勤、地堡拿木岗矿区可以找到类似的矿床类型,为区域找矿指明了方向

(1)指导中铝资源制定勘查质量监控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按照N43-101和国家行业规范进行勘查评价,研究工作全程参与,并指导勘查评价。

(2)在尕尔勤、地堡拿木岗矿区发现孔洞状、块状、条带状的石英、玉髓等,显示深部存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体和斑岩型矿体,为企业勘查评价指明方向。

(3)采用Micromine软件,估算了铁格龙南荣那矿床铜金银资源量,铜金属量528.6万吨,平均品位0.55%;金金属量74.8吨,平均品位0.08克/吨;银金属量1115.0吨,平均品位1.17克/吨。其中,工业矿的含量为:铜金属量451.1万吨,平均品位0.64%;金金属量59.1吨,平均品位0.08克/吨;银金属量881.2吨,平均品位1.24克/吨。为一些矿业公司独立技术报告的完成和科学决策做出了重要贡献。

3.本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启示

(1)科学新认识:荣那斑岩矿化叠加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化,K1m安山岩、玄武质安山岩形成于成矿后,盖在已经遭受浅剥蚀的矿体之上,起到保存矿体的作用,导致高硫型矿体未被剥蚀。

(2)找矿新发现:发现多龙矿集区存在斑岩型+角砾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的“三位一体”矿体组合,尕尔勤、地堡拿木岗发现硅帽,为区域找矿指明方向,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3)勘查新思路:为高光谱蚀变组合寻找浅部找矿标志;为大功率激电确定矿化强度;为国际标准进行勘查质量监督;形成基于“产学研”结合新模式优化勘查部署。

(4)找矿新突破:铁格龙南荣那矿段从一个小矿点到500余万吨铜的超大型矿床,短短一年达到详查程度,并提交了基于N43-101标准的独立技术报告。

硫砷铜矿的能谱图(硫砷铜矿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的标志性矿物)

注释:RN1604-171.6-3-003Cu3.29(Fe0.1)As1.15S4硫砷铜矿

明矾石的能谱图(明矾石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的标志性蚀变矿物)

注释:RN1604-171.6-2-005K1.02Al3.31S2.44O14≈KAL3(SO42(OH)6明矾石

4.结论

(1)荣那铜(金、银)矿矿石组构及矿物组合具典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特征,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中浅部为典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深部过渡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化叠加在斑岩矿化之上。

(2)该矿床类型的发现及取得的重大找矿成果,结束了西藏至今没有发现典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历史,对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矿床是西藏地区发现的首例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从矿床的矿石特征及矿体规模来看,与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具有高度可比性。是我国“第二个”超大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规模比紫金山还要大得多。

(3)矿体规模巨大,矿石具明矾石、地开石蚀变组合,黄铁矿的含量在3%~35%之间,铜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组成,特别是铜蓝和蓝辉铜矿在孔深1100多米处大量发育,从矿物组合分析,铜蓝和蓝辉铜矿是低温热液成矿阶段的产物,推断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银)矿体。

(4)外围寻找该类矿床潜力巨大,尕尔勤、地堡拿木岗将是下一步找矿突破的重点地区。

该项目入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项目和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在尕尔勤矿区发现的多孔状石英(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顶部的硅帽)

(二)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

项目来源: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

主要完成人:肖克炎、叶天竺、杨毅恒、陈建平、丁建华、孙莉、阴江宁、唐攀科、牛翠祎、汪新庆、丛源、娄德波、李楠、商朋强、李景朝、齐帅军、白万成、张莹、王春艳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主要成果:

矿产预测评价是整个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落脚点,该项目经过近八年工作,主要按照矿产预测评价“五统一”的指导原则,通过技术理论研发、方法示范、技术培训、多层次指导、成果验收、成果汇总等,确保全国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顺利进行。主要成果是建立或完善了具有我国特色,符合我国地质条件,以我国特有的成矿系列理论为基础的区域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依托GIS技术,研发了以计算机空间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的矿产预测全流程信息方法技术;以省级预测成果为基础,完成了全国22种重要矿产的资源预测评价,初步摸清了资源潜力;在资源潜力预测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重要成矿带划分了找矿远景预测区,提出了找矿工作部署建议。主体成果可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矿产预测理论框架

在前期国家支撑项目和“863”项目的基础上,发展了成矿系列理论、成矿动力学理论和综合信息矿产定量预测为支撑的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发展了三个预测理论、三个基本预测流程和三个基本预测成果的矿产预测框架,提出了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以多岛弧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开展以成矿动力学为基础建造构造编图,构建扎实的成矿构造环境预测基础;以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类型为纲,建立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以综合信息矿产定量预测方法为指导,开展靶区(最小预测区)圈定和未发现资源量估算。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软件培训班(西部)

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项目验收会议

本次预测由于一轮、二轮区划和矿产预测方法积累,特别是赵鹏大、陈毓川、王世称、李裕伟、朱裕生等国内知名专家长期实践总结预测方法,使得预测评价一开始就有顶层设计,保证了全国预测一盘棋和成果汇总的一致性。

2.矿产预测方法

结合具体矿产预测实践,矿产预测方法创新很多。编制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方法、23种矿产预测方法工作指南、预测资源量估算方法、MRAS矿产预测方法、矿产预测成果汇总方法等技术文档。先后在地学前缘、吉林大学、地质通报、地质学刊等刊物出版预测方法成果。主体预测成果创新是地质预测方面创新,特别是成矿系列指导下矿床模型系统的定量预测方法。

(1)成矿系列在矿产预测全面应用。在前人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等理论预测的基础上,全面地将成矿系列理论在矿产预测类型划分、预测工作区圈定、预测模型建立、综合预测区预测成果汇总等进行系统应用和发展。真正做到理论预测与集体实际信息资料预测结合在一起。

(2)以成矿系列关键成矿地质作用为基础,总结了六大矿产预测方法类型。包括沉积矿产预测方法、侵入岩体型预测方法、岩浆热液型矿产预测方法、层控内生型矿产预测方法、变质矿产预测方法、综合内生型矿产预测方法等。它们在基础编图、预测要素提取、定量预测方法等有明显不同。这样使预测有可靠地质基础,又有方法指导性和普适性。

(3)矿产预测类型是本次预测纲领。借鉴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模型,我们总结了23种矿产77个全国性模型。各省在此基础上,以成矿系列矿床式为基础,划分了近千个地区矿产预测类型,以此为基础,开展预测工作区划分、预测模型建立、预测要素图编制等工作。

(4)开展矿床模型地质体参数法新方法研究,并全面应用。应用矿床成矿系统理论,将成矿地质体、矿床、成矿地质异常作为整体,改进和发展了地质体积参数法。研究了控制资源潜力关键要素,认为成矿系统规模越大,矿床资源潜力越大。通过已知矿床系统的参数进行类比,预测未发现的矿产资源及其潜力。

(5)提出综合预测要素图编图的模型及方法。建立预测区综合预测要素图编制方法及模型,认为只有建立好综合编图模型,有可能使预测要素图能够充分利用物、化、遥综合信息。

(6)提出了资源量三维立体预测方法。尽管本次没有进行系统三维建模方法研究,但在利用深部地球物理资料、深部地质钻探资料等进行预测方面有一的定进展。如资源量估算过程中我们重点设计了预测地质体深度参数。对于该参数我们设计了7种确定依据,包括使用地球物理反演得到成矿地质体参数等。

3.计算机矿产预测全面应用

计算机空间数据库技术及数据挖掘技术全面应用是本次预测评价的一大特色。所有的基础数据都建立在GIS上空间数据库,这些数据通过数据模型得到有效管理和使用。MRAS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在本次预测评价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它高效快捷地完成地质数据成矿信息提取和综合。协助地质专家进行最小预测靶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如果没有计算机空间数据管理工具,那么完成25种矿产预测这项繁杂工程是不可想象的。同时预测成果数字化将为今后常态化工作提供方便的使用基础数据。

4.全国23个矿种预测成果

全国重要矿种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是在省级和大区重要矿产总量预测成果的基础上,从全国的层面进行了汇总,并划分了全国层次的3级预测区。其主要内容包括,从全国层面上,按照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不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预测资源量、不同深度预测资源量、不同地质可靠程度预测资源量和不同利用程度预测资源量针对铁、铝土、铜、铅锌、钨、锡、钼、稀土、金、银、锑、锰、铬铁矿、镍、菱镁矿、锂、钾盐、磷、硫、萤石、重晶石和硼矿等23个矿种进行了汇总,并对重要3级预测区进行了评述。经过对全国23个矿种的汇总和综合分析,全国重要矿种的查明资源储量,以及预测资源量等一些重要特征如表所示:

我国23个矿种预测区资源量统计表

续表

5.人才培养

通过多年项目技术培训和实际工作,培养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大批矿产预测年轻人员。这些年轻地质矿产预测人员既懂成矿规律、矿产预测,又懂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该项目的博士、硕士近50人,全国培养的预测评价人员近500人,为以后矿产区划常态化提供人才保障。

该项目入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阅读全文

与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