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专辑

成果专辑

发布时间:2021-06-29 23:42:27

① 周美夫的主要成果

改进了镍硫火试金及碲同沉淀富集铂族元素制样方法,并建立了ICP-MS测定铂族元素方法;取得了萨德伯里Cu-Ni-(PGE)硫化物矿床成因的新证据;提出了豆荚状铬铁矿床成因新模式;此外,在科马提岩和蛇绿岩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国际SCI论文160余篇,SCI论文被SCI论文引用近2000次,在“Lithos和“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上合编专辑各1辑,合作出版专著2部。合著专著2部。

② 大家认为周杰伦的哪个专辑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大

《叶惠美》整个华语乐坛史上最具有专辑精神的唯一一张专辑,在03年可以说是以席卷之势碾压任何对手,因为这张传奇的专辑有了“7.16周杰伦日”,主打歌《以父之名》在全球五十多家电台超过8亿人收听,点燃整个华语乐坛的全盛时代。每首歌曲的歌词设计,谱曲编曲达到了化境水平,曲风多元,旷古烁今。可以说这张专辑起到了从《JAY》起步到《八度空间》一炮而红,当时很多人会认为《八度空间》就是杰伦的极限高度,但是《叶惠美》的问世将杰伦的水平推向另一个高度,同时也为后来的《七里香》《十一月的肖邦》等大红大紫做了最好的铺垫。而今超过八百万张的销量,成为了杰伦历史累计销量最高的专辑。最想说的一句“《叶惠美》,华语乐坛的天花板”。

③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成果

50多年来,作曲系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笔耕不止,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据不完全统计,我系师生的音乐作品在国际国内各种比赛中获奖近100人次,其中:国际比赛中获奖5项、全国比赛中获奖34项、省级比赛中获奖16项。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包括王义平教授的管弦乐《貔貅舞曲》,谢功成教授的交响合唱《长江抒情诗》、钟信明教授的《第二交响曲》、《长江画页》,刘健教授的为高级电子合成器、弦乐四重奏与大型弦乐队而作的《纹饰》、为十六支大竹笛而作的《风的回声》和CD专辑《盘王之女》、《黑珍珠》、《天门》,彭志敏教授的室内乐《山民印象》、《八山璇读》,黄汛舫教授的无伴奏合唱《工尺谱游戏》,周雪石教授的室内歌剧《再别康桥》,赵曦副教授的室内乐《葳蕤》、为三位打击乐手而作的《金木》以及《武汉音乐学院新音乐作品选集》(附CD)、《武汉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品选集》(附CD)等等。
50多年来,作曲系教师在教学和创作的同时还科研不止,推出了大量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在现代作曲技法研究领域,取得了全国领先、国际瞩目的大量学术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我系教师累计出版各类专著、译著等约5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等500余篇,完成或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项。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主要有:《传统作曲技术理论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现代作曲技法丛书》(湖南文艺出版社)、《武汉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理论研究论文选编》等。
作为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作曲系多次开风气之先,举办了多次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有关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学术会议。比如,分别于1979年和1986年举办的第一、二届全国和声学学术报告会,分别于1985年、1998年主办的第一、二届全国作曲家会议,1990年与日本雅马哈公司合办的全国第一次MIDI与数码乐器新作展示会,2005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研究年会等。作曲系教师先后出访俄罗斯、德国、奥地利、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荷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等地区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多次出席国际、国内的各种重要学术会议,并发表成果。
作曲系在深化教学、科研、创作管理改革的基础上,精心搭建、务实推进“作曲之声——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作品音乐会系列”、“作曲系教师论坛”、“作曲系大型教研室研讨”、“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研究年会”、《作曲简报》等五大平台,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强化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强大的教学、创作、科研与艺术实践能力。

④ 王力宏最有成就的专辑

心中的日月,
入围格莱美奖最佳专辑。
史无前例开创华语音乐新生命
跨越、融合、连接东方、西方音乐的极致创作
全球首创第一张“Chinked-Out”专辑
在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追寻王力宏心中的日月……
人类因为梦想而伟大。王力宏与生俱来的音乐使命感,有了起点而没有终点,现在到未来,是永不休止的音符。
为了“Chinked-Out”这个使命,力宏像个旅人坚持着他未完成的路,一直继续着那些关于音乐和跨越的事。在我们遗忘的音乐最初的模样时;在走遍全世界聆听着许多陌生新声音时,有一种渴望的沸腾,当印度乐、拉丁乐……等这些民族色彩浓厚的音乐元素跃上国际成为流行时,王力宏创造了“Chinked-Out”这个新身份赋予华语音乐迥然不同的新生命。在传说中的“香格里拉”,王力宏反璞归真的实现 期待所有华人在他的音乐国度里感动一场你遗忘了许久的音乐盛宴,原来“心中的日月”就在这里。

盖世英雄。
是一张凝聚八方豪杰力量的专辑。当中包括大家最为熟悉的韩国天王RAIN献出的国语处女作以及美国嘻哈新人王JIN的跨刀RAP。自从发片之即,便如蛟龙一飞冲天,短短几周时间就已经突破100万销量, 稳坐国内各大排行榜王者之位。这次演唱会,力宏除了演唱新专辑的歌外,还为我们带来了历年专辑的主打歌,从《情敌贝多芬》到《公转自转》,由《龙的传人》到《心中的日月》,无不熟悉,无不经典。在嘉宾方面,可谓是破天荒的中西合璧,西城男孩+五月天,特别是前者的大架光临,使得原本已经火热非常的现场变得更加的沸腾,真正让人领略到音乐无国界的说法。全场大合唱不稀奇,帮力宏飙高音倒是难得!“他已用尽全力,却只不过想唱歌给我们”,于是,全场大合唱越来越大声……

⑤ 周勋初的研究成果

[1]高适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9月,75000字
[2]韩非子札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273000字
[3]中国文学批评小史,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年1月,205000字;(台湾)丽文文化公司,1994年7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189000字;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6月, 200000字;(韩国)理论与实践出版社(全弘哲等译),1993年8月;(日本)勉诚出版社(高津孝译),2007年7月
[4]韩非,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44000字
[5]九歌新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115000字
[6]唐语林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7月,536000字
[7]文史探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213000字
[8]唐诗大辞典(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11月,1490000字
[9]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293000字
[10]唐人轶事汇编(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1736000字
[11]唐人笔记小说考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230000字
[12]诗仙李白之谜,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年11月,14000字
[13]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246000字
[14]唐钞文选集注汇存(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
[15]周勋初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2600000字
[16]罗根泽说诸子(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274000字
[17]李白研究(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406000字
[18]师门问学录(余历雄记),凤凰出版社,2004年12月,230000字
[19]李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350000字;2006年7月第二次印刷
[20]《册府元龟》校订本(主编),凤凰出版社,2006年12月,15777000字
[21]馀波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365000字
[22]胡小石文史论丛(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278000字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列入“参加本书编订工作的主要编写人”
[2]马恩列斯文艺论著选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增订本,后记中云“曾在一段,时间内参加编写”
[3]韩非子校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后记中云“全书的文字统一和校勘工作是由周勋初同志负责的”
[4]辞海·语词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列入主要编写和修订人,新一版、新二版均参加编写 [1]谈谈汉字简化的历史(中国青年报,1956年3月24日)
[2]评汉字笔顺排检法(中国语文,1957年1期)
[3]携手并进(小说),(雨花,1958年5月号)
[4]评罗根泽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根本观念”(火箭,1959年1期)
[5]禹鼎考释(与谭优学合写〉,(南京大学学报,1959年2期)
[6]梁代文论三派述要(中华文史论丛第5辑,1964年6月)
[7]关于宫体诗的若干问题(新建设,1965年3期)
[8]韩非与百国春秋(南京大学学报,1978年3期)
[9]《战国策》与《韩非子》(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2期)
[10]高适生平若干问题的探讨(文学评论,1979年2期)
[11]陈奇猷《韩非子刻本源流考》商兑(群众论丛,1980年第1辑)
[12]《韩非子·十过》非韩非作(活页文史丛刊,第1辑,1980年)
[13]叙《全唐诗》成书经过(文史第8辑,1980年3月)
[14]王充与两汉文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2辑,1980年7月)
[15]谈“唐十二家诗”(学林漫录2集,1981年3月)
[16]魏晋南北朝人对文学形象特点的探索(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4期)
[17]刘勰的两个梦(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1期)
[18]《文赋》写作年代新探(文学遗产增刊第14辑,1982年2月)
[19]阮籍《咏怀》(其二十)诗新解(文史知识1983年1期;《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中华书局1984年)
[20]学习古代文论随感(光明日报,1984年1月24日;《文学遗产》622期)
[21]皇甫冉《秋夜有怀高三十五兼呈空和尚》诗发微(《全国唐诗讨论会论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
[22]胡小石师的教学艺术(学林漫录9集,1984年12月)
[23]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1期;《建安文学研究文集》,黄山书社1984年11月)
[24]柳珵《刘幽求传》钩沉(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1辑)
[25]开拓型的学者罗根泽(光明日报,1985年6月18日;《文学遗产》,683期)
[26]程千帆教授的学诗历程(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4年号,1985年)
[27]从唐人七律第一之争看文学观念的演变(文学评论,1985年5期)
[28]杜甫身后的求全之毁和不虞之誉(草堂,1985年2期)
[29]刘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说述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11辑,1985年)
[30]罗根泽先生传(《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8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
[31]《(唐语林〉原序目》考辨(唐代文学论丛总8辑,1986年12月)
[32]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渊源(文学遗产,1987年1期)
[33]卢言考(学术月刊,1987年4期)
[34]罗根泽传略(《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9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35]韩愈的《永贞行》以及他同刘禹锡的交谊始末(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2、3期合刊)
[36]王堂闲话考(西北师院学报,1988年3期)
[37]潘勖《九锡》与刘勰崇儒(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1期)
[38]周勋初同志在委员会二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高校古籍整理工作通报20期,1989年)
[39]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的特色和人才培养(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9期,1989年)
[40]就《唐语林校证》事答客问(书品,1989年2期)
[41]《明皇十七事》考(古籍整理与研究4期,1989年)
[42]赵璘考(古代文献研究集林第1集,1989年)
[43]陈寅恪先生的“中国文化本位论”(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5期;《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44]论谢灵运山水文学的创作经验(文学遗产,1989年5期)
[45]开阔视野实中出新(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2期)
[46]身在庐山之外的人反易看清庐山真面目(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年2期)
[47]释“赋”(古典文学知识,1990年4期(总31期〉)
[48]司马相如赋论质疑(文史哲,1990年5期)
[49]李白及其家人名字寓意之推断(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香港〉中华国学2期,1990年5月)
[50]“芳林十哲”考(唐代文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
[51]顺其自然地登攀(文史知识,1991年4期)
[52]写作《高适年谱》的机缘与甘苦(古典文学知识,1991年2期(总第35期〉)
[53]《隋唐嘉话》“拾补”商兑(书品,1991年2期)
[54]中国古籍在大陆(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台湾]国文天地,7卷三期,1991年8月)
[55]元和文坛的新风貌(中华文史论丛第47辑,1991年5月)
[56]王粲患麻疯病说(学林漫录13集,中华书局1991年5月)
[57]宋人发扬前代文化的功绩(《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
[58]目录学家对文学批评的认识和著录(文学研究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59]“三教论衡”与文士心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廿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
[60]《易》学中的两大流派对刘勰《文心雕龙》的不同影响(《文心雕龙研究荟萃》,上海书店1992年5月)
[61]张骘《文士传》(辑本〉(古典文献研究1989年─1990年,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62]韦绚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6期)
[63]敬业小言(南大书友总3期,1993年4月上旬)
[64]李白在诸王分镇问题上遭致失败的内在原因(文学研究第5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
[65]论李白对唐王朝与边疆民族战事的态度(文学遗产,1993年3期)
[66]李白剔骨葬友的文化背景之考察(中国文化,第8辑,1993年6月)
[67]张晖《宋代笔记研究》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
[68]隋唐嘉话考(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辑,1993年9月)
[69]严杰《欧阳修年谱》序(南京出版社,1993年11月)
[70]郭璞诗为晋“中兴第一”说辨析(江海学刊,1993年6期;《魏晋南北朝文学论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71]《唐语林校证》惨淡经营始末(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2期(总53期〉)
[72]赋体评议(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2期)
[73]唐代笔记小说的校雠问题(古典文献研究1991──1992,1994年6月)
[74]李白两次就婚相府所铸成的家庭悲剧(文学遗产,1994年6期)
[75]周明《中国古代散文艺术》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
[76]《酉阳杂俎》成书考(《选堂文史论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77]中日友谊之树长青(桔颂(日本奈良女子大学文学部),1995年)
[78]唐代笔记小说的内涵与特点(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2辑,1995年2月)
[79]日本访书散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1、2期,1995年4月)
[80]康熙御定《全唐诗》的时代印记与局限(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95年6月)
[81]《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写作中的点滴心得(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5期(总第62期〉)
[82]魏晋南北朝时科技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古典文献研究1993—1994,1995年10月;《魏晋南北朝文学论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83]李白思想中的异端因素(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3辑,1995年12月;唐代文学研究,1996年9月)
[84]《文选》所载《奏弹刘整》一文诸注本之分析(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文选学新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85]文化同根倍情亲(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4期)
[86]“登高能赋”说的演变和刘勰创作论的形成(文心雕龙研究第二辑,1996年9月)
[87]读《中国文学批评史》有感(复旦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88]怀念老校长匡亚明同志(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7年第一期(总314期〉;《匡亚明纪念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89]读稿杞忧(文学遗产,1997年第二期)
[90]朱东润先生治学的特色(复旦大学学报,1997年第二期)
[91]勋初自白(《当代百家话读书》,广东教育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92]周老任职南京大学时的高风亮节(高校古籍工作通报第54期)
[93]陈寅恪研究方法之吾见(《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
[94]季振宜《唐诗》的编纂与流传(学术集林11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11月)
[95]御定《全唐诗》的疏误与《全唐五代诗》的编纂(文学评论丛刊1卷1期,1997年12月)
[96]御定《全唐诗》的疏误与《全唐五代诗》的编纂(《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
[97]《社会科学战线》创刊周年纪念有感(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
[98]王青《汉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序(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8月)
[99]文献学与综合研究(《文学遗产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8月)
[100]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序(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101]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2期)
[102]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思考(中国政协报,1999年6月2日学术家园总64期)
[103]我所了解的胡小石先生(《胡小石研究》,东南文化1999年增刊)
[104]我与传统的文史之学(《学林春秋》二编下册,朝华出版社1999年12月)
[105]左思《三都赋》成功经验之研讨(《辞赋文学论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106]开湖泊志之先河的《太湖备考》(新华日报,2000年1月15日)
[107]评刘勰文学观的双重标准(镇江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文苑出版社2000年2月)
[108]李白屡遭挫折与倍受赞誉之两面观(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五辑,中华书局2000,年,2月)
[109]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文学遗产,2000年1期)
[110]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1,期)
[111]胡小石先生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学林往事》上册,朝华出版社2000年3,月)
[112]罗根泽先生在学术领域中的多方开拓(《学林往事》中册,朝华出版社2000年3月)
[113]胡传志《金代文学研究》序(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114]《唐钞文选集注江存》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
[115]纪念程千帆先生(江苏文史研究,2000年3期)
[116]李白剡中之恋放谈(中国李白研究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专辑”,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
[117]纪念古道热肠的洪诚先生(文教资料,2000年6期)
[118]郝润华《(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方法》序(黄山书社,2000年12月)
[119]楚辞研究的传承与发展(《楚辞研究成功之路——海内外楚辞专家自述》,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
[120]《文选集注》上的印章考(《(昭明文选〉与中国传统文化》——第四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6月)
[121]有关“选学”珍贵文献的发掘与利用(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4期)
[122]梦断黄金台(文史知识,2001年10期)
[123]徐国荣《中古感伤文学原论》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124]先进文化与古典文献研究(《先进文化与建设江苏文化大省——第一期(政协委员论坛〉论文汇编》,2002年3月)
[125]我与《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文字因缘(书品,2002年2期;《我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2年5月)
[126]李白族系之争的时代背景(古典文献研究总第5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
[127]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128]魏晋南北朝时文坛上的摹拟之风(《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129]姚曼波《(春秋〉考论》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130]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序(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古典文献研究,2003年1月)
[131]孙望先生的人格魅力(《诗海扬帆——文学史家孙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132]武秀成《(旧唐书〉辨证》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133]李白奇特的文化背景(《李珍华纪念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134]我与李珍华教授的四次相聚(《李珍华纪念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135]吴正岚《六朝江东士族的家学门风》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136]陈寅恪的治学方法与清代朴学的关系(古典文献研究总第7辑,凤凰出版社2004年7月;《古典文献研究》总第8辑,2006年1月)
[137]谈笔记在唐代文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六朝隋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7月)
[138]异曲可以同工——评两种研究六朝江东士族家学家风问题的著作[署名古愚](书品,2004年5辑,2004年11月)
[139]唐诗之路唐诗总集序(江苏文史研究,2004年4期)
[140]党银平《崔致远研究》序(江苏文史研究,2004年4期)
[141]探索与困惑——研究宗教与六朝文学的一点思考(《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
[142]《永志无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143]《翰墨激情》(纪念抗日胜利60周年文集)序(自印本)
[144]李白“三拟《文选》”说阐微(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一期;《沧海求珠》——张文勋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145]西学东渐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艰难处境(社会科学论坛,2006/2〔上半月刊〕;文学评论丛刊第9卷第1期)
[146]匡亚明校长在人才问题上的巨大贡献(南京大学报2006年3月28日匡亚明百年诞辰纪念专刊)
[147]重视中国古典文学特点的研究(文学遗产,2006年2期)
[148]由《九歌新考》所想起的(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3期[总第181期])
[149]李白与羌族文化(中华文史论丛2006第一期[总第81辑])
[150]赵益《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151]三教论衡的历史发展(古典文献研究总第9辑,2006年1月)
[152]文化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光明日报,2006年8月28日第12版《学术副刊》)
[153]李白诗原貌之考索(文学遗产,2007年1期)
[154]《百年汉学论集》序(江苏文史研究,2007年1期;台湾学生书局,2007年2月)
[155]《唐代乐人考述》序(江苏文史研究,2007年1期,东方出版社,2006年11月)
[156]我与傅璇琮先生的文字姻缘(宁波晚报,2007年8月12日;《傅璇琮学术评论》,宁波出版社2007年7月)
[157]凤凰出版集团的骄人业绩(《凤凰情缘》,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
[158]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光明日报,2007年10月25日《国学副刊》32期[总56期])
[159]《文心雕龙》书名辨(江苏文史研究,2007年4期;文学遗产,2008年1期)
[160]李白的晋代情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200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161]“兴、观、群、怨”古解(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1期)
[162]关于《文选集注》第九十八卷的流传(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一辑,2008年4月)

⑥ 请问一下,MJ最成功的专辑是

他最成功的专辑是《颤栗》。英文名字是“THRILLER”
销量介绍:1.04亿
(到目前为止是世界单张专辑销量第一)

发行的时间:1982年

专辑风格:流行

专辑的简介:这张专辑为MJ成名后正式发行的第二张个人专辑,这张专辑影响巨大,奠定了迈克尔杰克逊歌王的地位,BILLIE
JEAN连续数十周排行榜首,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歌曲。

⑦ 我爱上的的专辑成果

丁当「我爱上的」专辑 新媒体点播成绩亮眼 本周G-MUSIC杀进第五名
挥动拳击手套象征击败榜上天王天后劲敌 期待再接再厉冲下好成绩
丁当新专辑「我爱上的」7月8日发片当天,在新媒体点播排行榜上立刻获得惊人好成绩!不仅在EZPEER点播人气榜上一口气夺下一到十名的名次,称霸排行榜!同时也冲上KK BOX专辑点播排行榜第三名的好成绩,首周专辑「我爱上的」更杀进销售排行榜第五名。
获奖记录
新歌「猜不透」获得了台湾地区网络媒体kkbox单曲下载第一名、专辑点播榜第一名、KTV点播第一名、电信彩铃下载第一名。
丁当在08年发行了第二张个人专辑《我爱上的》成绩占据各大音乐榜前矛成绩喜人:新歌《猜不透》先后获得台湾区三大彩铃下载排行榜第一名;台湾区KKBOX单曲点播榜第一名;台湾区KTV点播第一名;MTV台卡拉卡拉榜第一名等。
丁当获得了台湾地区第一门户网站Yahoo!音乐类新生代最有个性女歌手奖,并入围了2008新加坡金曲奖最受欢迎新人。

⑧ 求文档: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成果专辑 2005年

你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虽然我了解你的目标和具体参数,我只能告诉你如下结果,如果你看完我的说明后如果不满意,可以另外提问,我回答,
一、输送相同功率时,线路造价低:
对于架空线路,交流输电通常采用3根导线,而直流单极只需1根,双极只需2根。对于电缆线路,其投资费和运行费都更为经济,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大城市采用地下直流电缆的原因。
二、线路有功损耗小:
直流线路没有感抗和容抗,也就没有无功损耗。而且由于直流架空线路具有“空间电荷”效应,即集肤效应,其电晕损耗和无线电干扰均比交流架空线路要小。
三、适宜于海下输电:
如果用交流,除了心线的电阻损耗外,还有绝缘中的介质损耗以及铅包和铠装中的磁感应损耗等。而用直流,则基本上只有心线的电阻损耗。
四、没有系统的稳定问题:
交流系统有一定的电抗,输送的功率有一定的极限,如果超过这极限,送端的发电机和受端的发电机可能失去同步而造成系统的解列。
五、能限制系统的短路电流:
六、调节速度快,运行可靠:
在交、直流线路并联运行时,当交流系统发生短路,可暂时增大直流输送的功率以减小发电机转子加速,就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了。

⑨ 朴彩英出过哪些专辑其中哪些专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朴彩英(Rosé),1997年出生于新西兰奥克兰,韩国女歌手,BLACKPINK成员。

2016年,BLACKPINK正式出道,从此在亚洲掀起一阵热潮!

出道同时,朴彩英发行首张专辑《SQUARE ONE》 ,随后发行第二张专辑《SQUARE TWO》。2017年7月20日,组合在日本出道 。

2018年7月24日起,朴彩英随组合一起举行在日本竞技场的巡回演唱会“BLACKPINK Arena Tour 2018”。

粉丝留言

朴彩英的照片并不出彩,第一眼没有LISA和JISOO出彩,但是越看越好看。

而且一旦了解到朴彩英的完整形象:性格好,才艺多,纯正澳腔的流利英文,气质出众,善良坚毅,敢于挑战自我……

总而言之,小仙女本仙。

⑩ 谁能评价一下6月-7月底左右回归的韩团(专辑音源方面的成果和不足),比如AOA SISTAR B

btob歌不错

阅读全文

与成果专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