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市绿化的成果
⒈城市绿化步伐加快。许多城市结合道路建设、河道整治和旧城改造开展绿化工作,有效增加了绿地面积;园林化街道、小区和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1.6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6.3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9平方米。城市森林建设方兴未艾,大多数省会已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沈阳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⒉草原保护与建设成绩突出。截至2005年底,草原家庭承包经营面积达2亿多公顷,占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0%;全国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超过26.7万公顷,草原围栏超过33.3万公顷,全国禁牧面积超过33.3万公顷;2000万头牲畜改为舍饲圈养,干草产品200多万吨,牧区和半牧区依赖天然放牧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转变。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区植被得到明显恢复,牧草产量提高40%以上,草原生态明显改善。
⒊绿色通道工程稳步推进。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坚持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要求,坚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方向,多部门(系统)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有力地推动了绿色通道建设的顺利进行。“十五”期间,全国绿色通道建设里程达50多万公里;湖泊、水库绿化面积17920公顷,江河沿岸绿化18650公里。在全国6.1万公里国家铁路营业线上,宜林铁路3.73万公里,已绿化达标2.03万公里。
⒋部门绿化作用明显。各部门按照分工负责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成为国土绿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间,铁道系统累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996.3万人次,植树3843.9万株,建成义务植树基地162个,面积达1752公顷。水利部门义务植树1940多万株,绿化荒山、荒沟、荒滩1663万公顷,庭院绿化870多公顷。共青团等部门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社会反响强烈。妇联等部门坚持组织开展了“三八绿色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广大妇女的生产技能和本领。解放军一直走在义务植树的前列,大力开展荒漠、荒滩、荒山造林绿化,每年植树13万公顷以上,同时还有力支持了地方绿化工作。武警部队营区绿地率平均达到32%以上。石油系统坚持把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石油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覆盖率已达23.8%。
⒌资源保护力度加大。2005年,全国征占用林地管理日趋规范,林地确权发证面积已经超过90%,林木采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国森林资源监测取得明显进展,全国林政案件查处率达98.30%。全年共查处破坏草原案件4000多起,资源保护工作显著加强。
全国森林公安全年共查处行政和刑事案件205239起,处罚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71805人次,收缴木材90.16万立方米,野生动物193万多头(只),野生动物制品32974件。“十五”期间,相继开展了“猎鹰行动”“春雷行动”“绿剑行动”等一系列集中统一行动,有效遏制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高发的势头。
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1524起,受害森林面积73701公顷,因火灾死亡人数92人。发生草原火灾500多起,受害草原面积5万公顷,损失维持在较低水平。
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933万公顷,防治面积700万公顷,防治率为75%,其中无公害防治率64%,成灾率5‰。农业草原鼠虫灾防治面积953万公顷,减少经济损失近10亿元。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登记建档、围栏挂牌、远程监控、宣传教育等工作扎实推进。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一级古树(500年以上)5.1万多株,二级古树(300-500年)104.3万多株,三级古树(100-300年)175.3万株,国家级名木5281株。
⒍绿色产业发展迅猛。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7269亿元,比上年增加376亿元。人造板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573万公顷,比“九五”期末增长29%;林产品年总产量达9400万吨,比“九五”期末增长36.5%。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超过64万公顷,年产值超过431亿元。竹林面积超过480万公顷,比“九五”期末增长15%。“十五”时期,全国共生产各类林木种子1.26亿公斤,合格苗木1549亿株;林木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由“九五”期末的30%和20%提高到37%和43%;社会育苗比重由“九五”期末的65%提高到80%。
② 上海在治理环境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资源节约方面。狠抓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资源节约,突出搞好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工作。依法淘汰了一大批落后生产能力,已关停小火电2157万千瓦,小煤矿1.12万处,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659万吨、炼钢产能3747万吨、水泥产能8700万吨。实施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流域区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仅2007年,通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即形成节能能力2550万吨标准煤。国家还制定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组织能效水平对标活动。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为完成“十一五”规划中的节能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环境保护方面。五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有所减缓,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综合措施,污染减排出现重要转机。“十一五”规划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受国务院委托,环保总局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书;各省(区、市)都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2006年,将两项污染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了责任,加大了力度,两项污染物增加的趋势明显减缓。2007年,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出现双下降,比上年分别下降3.14%和4.66%。
二是加大污染防控力度,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国家将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环保主管部门组织了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调查,初步摸清了全国县级以上城市的情况,发布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70%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达到了规范要求。取缔关闭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依法严厉打击了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行为。松花江流域、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污染防治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实施。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周边6省(区、市)与国家环保总局共同成立了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共同采取行动,为绿色奥运提供环境保障。
三是严格执行环评制度,遏制“两高一资”行业过快增长。国家提高了电力、钢铁、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否决了一批违法违规项目。全国9000多个新开工项目开展了环保专项清理检查,对不符合环评要求的1194个项目依法予以处理,否决或暂缓10家企业84亿元的上市申请。同时,积极开展规划环评,努力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是加大执法立法工作力度,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紧紧围绕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连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突出执法重点,集中整治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以及涉铅和造纸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开展环保后督察。五年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万人次,检查企业300余万家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2余万件,取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近2万家,挂牌督办2余万件,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
五是全面启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保总局发布了《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确定了主要目标和任务。首次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截至目前共采集农产品和土壤样品3.6万个,完成了3万多个样品的分析测试,获得近84万个有效调查数据。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地方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15%以上,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六是开展“加强地方环保年”活动,全面增强地方环境保护能力。国家财政预算设立了“211环境保护”科目,经费渠道日趋完善。2007年,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安排146亿元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央财政资金拿出235亿元支持节能减排和环保重点工程。近两年来,全国环保投入共556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24%。中央财政设立了污染减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能力建设,总投资32亿元,是2006年的4.2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有力带动了地方对环保能力建设的投入。
③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综合考虑一个城市的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的 相互影响而制订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目标和措施。 城市环境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大气、水、噪声、固体废 弃物和绿化等5个方面。
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 城市环境质量的目标,通常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总悬浮颗粒物等大气环境质量指标;饮用水源水 质达标率、城市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 溶解氧等水环境质量指标;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 噪声等声环境质量指标。可以根据城市的特点,增 减环境质量指标。②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的目标和措 施,目的是保障环境质量目标得以实现。通常包括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工艺尾气达标率、汽车尾气达标 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工业固 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等工 业污染控制指标的目标和措施,以及城市污水处理 率、城市噪声控制区覆盖率、城市固体废物无害化处 理处置率等城市生活污染控制指标的目标和措施。
③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标和措施,通常包括 城市气化率、民用型煤普及率、生活垃圾清运率、人 均绿地面积等指标的目标和措施。上述内容应纳入 到一个整体系统进行多目标的分析、评价和决策中, 从而提出耦合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环境 综合整治规划方案。
④ 互联网不良信息整治行动取得哪些成果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中央八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为期40天的互联网低俗色情信息专项整治行动,截至9月25日,全国共处置、删除色情低俗等有害信息超2000万条,整治行动收到阶段性成效。
⑤ 城市治理科技成就排比句
从现在开始, 引领城市未来的主人翁是我们; 从现在开始, 将东莞的未来掌握在的是我们; 从现在开始, 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 的是我们; 从现在开始, 用科学创造更美丽的东莞的是我们.
采纳哦
⑥ 一份完整的城市规划成果包括那些东西
城市规划也有分类。最主要的就是法定规划与其它各类概念规划。
一般在政府部门来讲,城市规划即指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为 文本和附件。附件包含图纸,说明书以及基础资料汇编(小项目可没有汇编)
⑦ 城市景观整治包括哪些
对市区主要街路进行绿化改造,积极开展义务植树和居民小区绿化及绿地认种认养活动。推进园林绿化三年建设规划任务及创建国家园林城工作。通过对市区主要道路灯进行改造,巩固亮化成果,并由主干道向次干道及楼道庭院延伸。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解决城乡结合部、占道市场、物业小区周边和庭院等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加强对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管护。开展湖泡清理整治工作,加大推进棚户区改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对市区道路进行整修。开展优质服务竞赛,确保正点运营、礼貌行车、规范服务、车随路行、路通车通。
开展多项目、多层次的整治行动,打造生活宜人、风貌喜人、制度到人的农村环境新局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突出重点、全民动员、迅速行动,提高环境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对主要公路和旅游景区沿线、城乡结合部等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整治,集中解决那里的柴草、粪土堆放,垃圾清运、处理,道路畅通,室内外卫生清理等方面的问题,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通过积极推进农村新型能源建设,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
开展以整治冒黑烟为重点的“大气治理攻坚战”。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狠抓锅炉治理。取缔市区室外烧烤和街面商亭、报刊亭的燃煤小烟囱。加强建筑、拆迁工地及物料“三堆”管理,防治二次扬尘污染。防治机动车尾气,鼓励使用车用清洁能源和技术。开展以流域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大企业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开展以治理建筑施工、工业噪声为重点的“噪声整治攻坚战”,全面整治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减少重点区域的环境噪声污染
集中治理国、省公路、主要通乡公路两侧集贸市场商贩网点、单位环境卫生,严禁沿街摆摊、占道经营、乱放杂物、乱扔乱倒等行为,严禁在公路两侧景观带堆放柴草、粪肥和杂物。对公路两侧进行美化绿化,创建公路沿线、旅游区沿线村屯环境文明风景线
集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施“四点出城”(废品收购、果菜批发、空车配货、重车限行)。城市出入口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达到城市容貌标准,彻底清除基建残土、垃圾污物和违章建筑,对各种露天“市场”进行重点整治,并建立保持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
⑧ 沿海城市附近海域和重要海湾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达到了吗
“未来环东海域将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美丽海湾”,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看来,像环东海域这样座山望海面岛的城市内湾,在世界上都是罕有的。
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周鲁闽眼中,随着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未来环东海域将密植红树林,鱼虾贝藻等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白海豚将嬉戏于碧海蓝湾。
在环东海域综合整治的建设者看来,在吹填造地、道路工程以及人工沙滩、红树林护岸工程陆续动工的当下,碧海蓝湾的环东海域已不再遥远。
而环东海域现在的一切以及未来的前景,都是从养殖清退开始的。
⑨ 通过景观整治城市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1、城市河道治理的水利基本要素 从传统水利角度来讲,河道治理过程重点要关注水位、流速和雨水入河口高程3个因素,这3个因素直接影响河道治理的成败。
河道设计水位要依据城市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来确定,同时,要使雨水入河口内顶高于设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