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期研究报告 开展对联教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原定主成果形式 论文校本课程教材等课题进展情况 2006年9月四中《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成立后,课题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讨论、确定子课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在课题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论证、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修整课题方案,对课题进行不断完善。自2007年以来,我课题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课程资源,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在校园文化探究活动中,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对联,充分开发对联这一课程资源,开展了对联教育活动。对联教育活动满足了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传承和发扬了对联文化这一民族精粹和国之瑰宝,促进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也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 2007年初,我课题组成员给学生举办了对联专题讲座,在讲座中语文教师就对联的由来、发展、特点、种类等,与学生进行了互动性的交流探讨,并通过对联故事、趣联赏析、小试身手等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对联、喜欢对联。这次对联知识讲座,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中了解对联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对联知识,学会了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增加学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联知识在校园的普及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对联的兴趣,学生越来越关注对联知识,课余时间常常开设对联小擂台。我校语文组教师还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搜集生活中的各种妙联、趣联集中展示,共同赏析。在学习对联的浓厚氛围影响下,不少学生选择了“对联”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方向,比如2009届学生黄巧媚、符彩妙、吴丹霞、韩文雅、幸伟、谭杨新等同学就选择了“走近对联”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 2007、2008年元旦,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开展了“班级元旦对联评比”活动。对于此次活动,学生们的热情空前高涨,兴趣很高,学生们自己编联,自己写联,内容丰富,字体多样,展示了欧体风骨、柳体秀慧、颜体丰满的不同风采,场面十分壮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景象。 2008年开始,我校语文组教师开始尝试编写关于对联的校本教材,开发探究型课程《对联天地》。此外,借着2008年底我校即将举行50年校庆这个大好时机,我校组织了全校师生开展了“校庆征联活动”,再一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研究、尝试撰写对联的热情。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对联天地》课程名称 对联天地课程类型 学科特长类课程资源 新编学习对象 高一、高二学生规模预设 一个班 约60人学习时限 高二上学期 每周1学时 共10学时学习场地 多媒体教室 图书馆 海南省楹联学会 海口名胜古迹 课程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它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博大精深的学问、光辉璀璨的思想、绵延亘古的历史。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幽深小巷的寸砖片瓦到深冢古墓里的吉光片羽,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声,我们无不感受到历史给我们留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因,在语言的长河中,对联如同连理枝、并蒂莲、比翼鸟一样博得人们的喜爱。如果说对联传承了中国古典美的精华的话,那么这种美应该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来吧,加入我们吧!让我们在灿烂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游弋、在浩瀚的传统知识天空中翱翔…… 课程目标: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了解对联的特点,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语言的感情。锻炼学生收集、优化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创作能力,积淀学生的文化功底,让他们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学习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教师传授、讲解。 2、小组分工合作多渠道收集、优化整合信息。 3、交流讨论、分享。 4、到海南省楹联学会实地参观、学习。 5、开设对联小擂台。课程提纲概览对联的起源及发展对联的主要特点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三、对联相关知识 1、辨认上下联的方法 2、横批 3、联脚 4、标点 5、对联的常用辞格四、对联种类 1、按其应用范围分类 2、按其写作方法及下下联关系分类五、趣联、名联欣赏六、对联故事七、身边的对联八、对联擂台课程评价出勤听课占30%,作业及笔试占30%,实践调查占40%。评价等级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等。 举办对联专题讲座、开展“班级元旦对联评比”活动、编写校本教材《对联天地》、开展“校庆征联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学习对联构建了开放的环境,提供了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和锻炼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机会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学习研究对联,开展了“校庆征联活动”给师生带来了实践的机会,也为师生们搭建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挖掘了师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了学生个性和谐全面的发展。阶段性成果及应用 1、《花 正 开――开展对联教育活动的实践和探索》论文荣获中央科教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2008年度科教研成果二等奖 2、编写校本教材《对联天地》 3、对联讲座 4、班级元旦对联大赛 5、学生对联小擂台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工 作 内 容 责任人 完成时间 完善校本教材《对联天地》 开设校本课程《对联天地》 收集对联兴趣小组创作的佳联 完成下一阶段的研究报告及论文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学校意见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2 海口市教育科学“十一五”立项课题中期检查评估表填表时间: 年月日检查评估项目 评 价 细 则 分值 自我评价 专家组评价课题的组织与管理(20分) 1.学校领导重视、支持课题研究,经常过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学校有具体的激励措施。 2 2 2.课题负责人有效指导课题顺利实施,负起引领、指导和管理的全责,并在课题研究中取得较好的阶段性业绩。 2 2 3.课题组人员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教育科学研究热情高。 2 2 4.有科学、具体的课题总体研究计划、学年研究计划、研究培训计划,并认真执行。 3 3 5.建立并执行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例会、培训、研讨、交流等制度。 3 3 6.课题经费落实到位,经费开支合理、明细清晰。 2 1 7.设施、设备齐全,资源充足,能有效保障研究工作顺利推进。 3 2 8.建立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源、资料和信息库,研 究活动过程性资料、信息、数据记录细致、齐全。 3 3 课题的前期计划与论证(10分) 1.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切合课题与实际。 3 3 2.研究假设依据充分、可操作性强、有创造性。 3 3 3.研究方法适切,操作策略设计科学,研究步骤明确具体。 2 2 4.评价检测设计规范、科学,有详细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效果的过程性、阶段性评价指标,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 2 研究过程(30分) 1.扎实开展基础性工作,例如文献检索、问卷、访谈、实验等。 5 4 2.按照论证过后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每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及思路明确,能按期完成阶段研究任务。 6 5 3.研究过程正常展开,各项研究工作有序进行,各项措施具体有效,可操作性强, 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惑能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 6 5 4.课题的理论基础能较好支撑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创设的资源环境丰富、有实效,理论研习、培训及时有效。 6 5 5.重点问题的研究(课题核心内容的研究)进展顺利,自变量操纵的频度和效度较高,信度可靠。 5 4 6.专家指导及时有效,有相关过程记录。 2 2 研究方法(20分) 1.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实施研究工作。 5 5 2.围绕课题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反映研究过程、突出问题及问题解决。 5 5 3.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与总结。 5 5 4.建立课题研究档案,会议记录、研究活动的记载翔实、客观。 5 5 阶段成果(20分) 1.阶段性研究报告内容翔实,能体现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现状,能初步验证研究假设,对存在的问题有反思和对策。 5 5 2.研究论文体现研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经验总结提炼有高度,可操作性强,有推广应用价值。 5 5 3.研究案例、课例有针对性,能具体说明通过本案例、课例要收集哪方面的研究数据。 5 4 4.课件(包括主题网站)设计合理,具有技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2 2 5.课题组成员积极推介和应用阶段成果,边研究边实践,带动学校及本地区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3 3 评价等级(评估小组填) 累计总分 100 92 评估小组意见: 评估小组组长(签章):年 月 日说明:1.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总分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为优秀,70~79分的为良好,60~69分的为合格,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2.评价分值按以下比例计算:完全达到占100﹪、大部分达到占80~99﹪、基本达到占60~79﹪、部分达到占59﹪以下。海口市教育科学“十一五”立项课题 中期检查评估材料 课题名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子课题---《开展对联教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课题负责人:_______黄 毅_____ 所在单位: ________海口市第四中学___ 拟结题时间:
② 课题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区别
阶段性成果:中间阶段的成果。
最终成果:全部结束时的成果
③ 1对联的演变过程
1、对联起于秦汉。从秦汉时起便有悬挂桃符的习惯,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2、五代时开始在桃符上刻字,后蜀孟昶命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题写吉祥词句。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3、宋代以后,中国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4、上联是:申奥运,盼奥运,个个齐心;
下联是:迎奥运,看奥运,人人皆喜;
横批:申奥成功。
5、古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规定每4年在奥林匹亚举办一次运动会,原因是为了和平和表示尊重奥林匹克众神(即古希腊神话里的宙斯等神)。
6、古代奥运会的起源最主要的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另1种传说与宙斯(Zeus)的儿子赫拉克勒斯(Heracles)有关。
(3)对联研究活动阶段成果扩展阅读:
1、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2、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3、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4、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是对联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对联的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继续保持对句的灵活形式,并更多地付诸于文字,对联的种类开始增多。
5、五代春联无疑是重要品种。此外,宋代出现了挽联、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谐趣联以及灯联等。
4、继续保持从律诗借鉴过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主要表现为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的特点,打破五七言联的固有模式;句法上以长短句相互交叉组合;字数上不在局限于短联;用字上不避同位重复字。
6、迎奥运千帆翩舞生秀色;讲文明四海游人沐朝晖。 (作者:苏万利)
7、讲和谐情真意浓爱似海;迎奥运风正帆满歌如潮。 (作者:常见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对联
④ 春联研究成果展示
有关的资料奉上,请参考:
春联的调查报告
逢大年初一,爆竹声四起,响遍大街小巷。新年到,人人出门访客,互道恭喜。不知您是否发现,家家户户都换了春联,迎接这新的一年。可别小看这纸质轻薄,它可是大有来头的呢!
春联可谓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又名为对联,也叫做春帖、门对、对子,春联则是现今通用的统称。
春联的来历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我们老家还有另一个传说:在古时候女娲下凡,因为人间的妖怪作怪,她下凡后把妖怪封住了并叫人们在自家的门口贴上红纸。之后,人们就在红纸上写上祝福的话,就成了现在的春联了。
关于春联的传说
上古神话里传说,当时有座坐落于东海的山,称桃都山。山上有棵枝叶蜿蜒盘桓的大桃树,延伸了三千里远,而东北方弯曲的桃枝,自然生长成拱形,久而久之垂到地面上,形成了一道门。度朔山中的妖魔鬼怪,想出去的话,就一定要经过这扇鬼门。天帝为了防止那些妖魔鬼怪流连于人间作祟害人,于是派遣了神荼和郁垒这两个神将去守护。他们观察监视那些鬼怪的举止,一旦有谁做了坏事,立刻擒拿起来抓去喂虎。于是此后每逢过年,人们把神荼和郁垒的画像或名字画写于两块桃木上,悬挂于左右家门上以用来趋灾,这就是桃符。这种避凶招吉的习惯一直没有间断,到了后来,在家门的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写上字数稍多且比较能表达自己心愿的祝福语。
在我们老家还有另一个传说:在古时候女娲下凡,因为人间的妖怪作怪,她下凡后把妖怪封住了并叫人们在自家的门口贴上红纸。之后,人们就在红纸上写上祝福的话,就成了现在的春联了。
⑤ 研究性学习的预期研究成果和结题阶段怎么写
有关于建筑中的数学 初中的
也太宽泛了,知道你的具体内容才有法子写啊
⑥ 毕业论文中期里面"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阶段性成果"不少于400字0怎么写
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⑦ 课题 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形式有哪些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是对过去一段科研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检查。
这类总结主要包括标题、正文与落款三部分。 标题应与内容相符合,一般采取与阶段计划标题相对应形式表述或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以便明确或突出总结的内容。
正文通常包括概述、基本做法与结果、结论与讨论三部分。前言性的概述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全文的基本观点之后,即应陈述研究的内容和具体做法,说明结果,分析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讨论,并提出今后的打算。
具体来说,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1、阶段性研究工作回顾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应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学校层面开展了哪些活动(如:开展的培训、调查、观摩、研讨等)?采取了哪些组织管理措施?在教师层面,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如何?②阶段性既定目标是否达
2
成?取得了哪些成果、收到了什么成效?涌现出哪些典型?③本阶段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惑?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示?
2、阶段性研究成果梳理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提炼。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可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显性的课题研究成果,包括两类:一是事实类成果,如有效经验(做法)总结、专题研究论文、典型课例(案例)、优秀教育故事或教育随笔;二是数据类成果,如个体或群体的因变量测查材料(问卷统计、成绩分析);②隐性的课题研究成效,包括:学生的各方面的成长状况、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学校的内涵发展状况、产生的社会效应,等等。
成果的梳理并非简单的成果罗列。对于课题研究而言,上述成果只能视为原始性成果。因此,对于课题负责人而言,还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并去粗取精,剔除无效成果或者无关成果;二是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变量因素,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逻辑分类和提炼,然后以事实和数据为本,对整个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
与成效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提升,从中抽取出科学性、规律性精华,使课题研究成果基于原始性成果,又高于原始性经验。
落款。总结的作者署名写在标题的正下方,总结的日期注明在正文末的右下方。
(由导言与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言是根据什么,为了什么目的,对什么问题或情况,作如下总结。正文写做法、成绩和缺点、经验与教训、问题与建议等。)
⑧ 您好,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中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主要写什么
这个一般复都是跟你的项目制挂钩的吧,要么就是你说的专利、论文、获奖情况这些;如果是软件的话就取得软件著作权、软件产品这些,社会效益感觉跟项目成果关系不是很大,经济效益可以说一说,没有规定你要面面俱到,只需要列出主要的几点即可,有时写一个点也行的。。我们以前有写过取得软件著作权,编号多少,或软产品,登记号多少,这样也是可以的。。当然如果项目还没完成,也可以写完成了项目测试,解决了项目的什么问题,预计什么时候能投产等等,其实没有规定的模板,可以自由发挥,跟你项目的成果有关即可。
⑨ 研究工作进展及成果
2003~2006年,项目投入主要工作量有:1:5万矿产地质填图、1:5万航空物探综合编图等各774km2,1:1万~1:2千地质剖面测量70余千米,1:1万~1:5千地质草测计31km2,1:1万岩石剖面测量150km,1:2.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150km2,1:1万激电剖面20km,激电中梯测量1km2,探槽8000余立方米,水系沉积物测量、地化和岩石基岩样7700余件;各类岩石矿石测试分析样品计1300余件,同位素年龄样品5件(条)。
通过项目的实施和资料的综合研究,特别是1:5万航磁、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遥感技术综合手段的运用,不但极大地提升了调查区地质研究工作程度和资源评价效益,而且也获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认识,包括调查区部分地层系统的重新厘定、岩浆岩石谱系建立、新的构造格局的划分、一些重要矿产的发现和找矿模型的建立,以及重要致矿地物化异常和找矿靶区的选定等。最终项目成果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评审,为优秀级,主要方面包括:
1.部分地层厘定
(1)依据含红山铁矿层顶部与上覆寒武系西双鹰山组之间普遍存在的一层厚度不大但十分稳定、分布广的震旦系大理岩,并在该大理岩底部发育一层沉积砾岩,砾岩中存在磁铁矿砾石,以及所见含铁矿层下部的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大体可与东部马鬃山一带含叠层石的蓟县系相对比,故将左国朝等(2005)厘定的青白口系大豁落群改为蓟县系平头山组。
(2)原1:20万牛圈子幅火石山地区的震旦系平头山组,按其内部所夹片理化中基性火山岩,可与东部有U-Pb年龄为421.2Ma的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群岩性相对比,故从中部分解为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群。而其上以推覆体形式产出的厚层白云质灰岩仍归属于蓟县系平头山组。
2.构造-岩浆岩
(1)研究提出以庙庙井-双鹰山断裂为分界,以北归属于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为塔里木大陆系统的构造格局方案。其中的东天山古陆系统又以近东西向的火石山-牛圈子和北西向勒巴泉-野马街早古生代三大裂谷系、火石山-牛圈子晚古生代坳拉槽及砂井-平头山北西向帚状构造体系为调查区北半部的Ⅲ级构造单元,南半部则为塔里木地块北部陆缘的多旋回裂谷带。到二叠纪末,两陆块才通过陆陆碰撞连接为欧亚大陆的部分。按岩石类型组合、沉积建造、构造岩浆和热变质事件的时间演化序列,提出两古陆系统的成核和克拉通化完成主要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为活动陆缘初始裂解和陆壳增生阶段,早古生代为大陆裂谷和陆壳广泛生长期,晚古生代以岩浆底侵隆升造山为特征,中新生代以陆内演化和大型走滑断裂发育为标志。
(2)提出岩浆作用最早为新元古代南华纪的勒巴泉S型花岗闪长片麻岩套(766±47Ma);加里东期的岩浆作用事件主要以大陆裂谷伸张机制下的双峰式火山构造组合为特征。这既包括寒武-志留纪的火山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也包括准(同)时代的窑洞努如—野马街一带的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序列的中酸性侵入体;而华力西期的岩浆作用则明显为一种隆升造山过程中由底侵的基性岩浆与地壳重熔型长英质岩浆共同构成的双峰式火山构造组合,其中的怪石山含铜镍矿化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404~386Ma)是这一模式底侵岩浆的典型代表,隶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中的岩浆作用,在调查区范围内一般不甚发育。除黑山含铜镍矿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可能与加里东期塔里木陆缘裂谷作用有关外,主体以晚古生代大陆裂谷岩浆作用事件为特征,典型的如泥盆纪墩墩山群的火山沉积建造和部分中酸性侵入体。
3.找矿及重要突破
(1)项目新发现矿产地12处,按工业类型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4类;按成矿类型包括岩浆型、沉积变质型、斑岩-矽卡岩型、热液和构造蚀变型等。其中,岩浆型以新发现的怪石山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岩浆型铜镍矿化为代表。据地磁和激电剖面测量资料,深部有良好的激电异常存在,预测该矿化有成中型规模矿床的潜力条件。沉积变质矿床以新发现的岔路口铁矿点位为代表,该矿点向北可与已知红山铁矿五矿区的磁异常和蓟县系含铁岩系相连,向西同四、三、二矿区也同处于一成矿构造带上。而且,据1:5万航空磁测和γ测量成果揭示,在已知铁矿区之北的砂井—营毛沱一带还有高强度和大范围航磁异常存在,其磁异常强度和特征完全可与已知矿床相对比。按范围和规模,有成超大型规模的资源远景。斑岩-矽卡岩型矿化(点)以星海钨矿为代表,经地物化和地表浅部工程揭露,有成中型矿床的远景规模。热液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以新发现的白石滩金锑矿化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除上述外,新发现的矿点(化)还有拾金滩的铜金矿化和蚀变带、三道梁的铁锌矿化点、一口井银铅锌多金属矿化和铁帽带、独山东铜钨多金属矿化蚀变花岗岩体等。从地表勘查和物化探测量来分析,都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分别建立了它们的找矿模型并进行了资源量预测。
(2)在调查区,共圈定航磁异常22处、γ能谱异常4处,其中与铁矿有关的异常有14处、化探综合异常15处,包括甲类异常5处、乙类异常3处、丙类异常7处,其内属致矿异常有8处。按异常元素组合,以火石山和交瑞口布两断裂为界,可将调查区化探异常分为北、中、南3带。其中火石山以北的北带主要是以长城系古硐井群的绿片岩相变质碎屑岩、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群的火山沉积岩系和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为背景的Au,Ag,As,Sb,Hg,Cu,Pb,Zn,W,Mo组合的综合异常带;中带为火石山-交瑞口布两断裂带间以寒武-奥陶系沉积碎屑岩系为背景的Au,Cu为主,Zn,Mo,Pb,Sb综合异常带;南带位于交瑞口布南,以青白口系、震旦系和寒武-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和一套黑色岩系为背景的Zn,Cu为主,伴生有Mo,As,Sb,W,Sn,Ni,Co等的综合异常带。
(3)确定了Fe,Au,W,Ni(Cu)为调查区的优势矿种,次为Ag,Pb,Zn,Mn等。铁矿以砂井地区蓟县系平头山组的红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具有极大找矿潜力;金以白石滩和拾金滩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为主要找矿靶区;钨以星海钨矿有较好发展前景;铜镍以怪石山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铜镍矿化最具找矿远景;银铅锌以一口井银铅锌矿化铁帽有较好的成矿和找矿条件;锰以大红山一带的沉积和构造热液型锰矿具有发现新矿床的潜在条件。
(4)总结提出调查区主要有3种成矿系列的矿产,即同生沉积-变质型的铁、锰、磷、钒、铀和重晶石系列,与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岩浆型Cu、Ni系列,与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关的云英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构造热液蚀变型的贵金属-多金属成矿系列等。在成矿时空演化上,主要发生在中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3个时段内。其中,中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成矿作用明显是以沉积-变质黑色岩系型铁、锰、铀、钒、磷和重晶石类矿产为特色,可能还包括花牛山类型铅锌银矿。晚古生代基本以内生型成矿系列为特色,包括岩浆型铜镍矿、斑岩-矽卡岩-热液蚀变型的钨、铜、金、铅锌矿化等。地域上,沉积变质型主要集中分布于火石山断裂带以南的地带,而内生型则普遍同晚古生代或华力西期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