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陕西林地转让

陕西林地转让

发布时间:2021-06-29 06:10:25

① 陕西省兴平市对土地流转有什么补贴政策

具体请咨询当地农业主管部门。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对符合以下条件的农村土地流转项目,财政对土地流出方(农户)按每亩1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1、具有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土地流转期限在3年以上,单宗土地流转面积在1000亩以上(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积300亩以上)。
2、土地流转价格不低于农户常年直接经营纯收入或市、县规定基准价,同时确保流转农户每年的收益获得稳定增长。对流转期限在三年以上的规模流转,流转价格的确定应采取实物计价、货币兑现或根据项目盈利水平和物价上涨情况分年段确定增长幅度,以确保农民长远土地收益不降低。
3、对取得工商部门营业执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运作规范(有章程、股权证书、实行"保底分红")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优先扶持。
4、符合土地承包政策法律、土地流转操作规范、流转合同手续完备。
5、当地政府重视土地流转工作,能够安排土地流转扶持资金,用于对土地流转农户的奖励。

② 国家林改政策对个人承包国有林场荒山造林的处理办法

一、国有林地承包经营权利

1、占有权。承包期内的占有权,可以依法取得林权证等证书;

2、使用权(经营权),承包期内自主经营,他人不得干涉;

3、收益权,承包期内所得收益,由承包经营人所有;

4、处分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林地经营权进行流转,依法转让

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第十五条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森林、林木、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经营者依法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经营者,依法享有经营权、收益权和其他合法权益。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经营者,有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权利。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关于林权改革政策方面的问题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已明确相关权、责、利。大致包括:

1、明晰产权

林改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即农户有承包经营权,承包林地的期限为70年,并依法签订承包合同,核发林权证。

2、经营权放活

对商品林农民可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生产的木材自主销售。

3、落实处置权

林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拥有对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权利,林权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抵押等。

4、保障收益权

林农拥有四个层次的收益权:农户承包经营林地的收益,归农户所有;征收林地必须补偿,林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林木的补偿费均按相关规定补偿;对集体林地被划入公益林范围的,不管采取哪种承包方式,都要求补偿资金落实到农户;严禁对林地承包经营权人乱收费、乱摊派。
国有林,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是我国林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国有林所有制是单一的,即山林权属于全民所有。
国有林,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是我国林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国有林所有制是单一的,即山林权属于全民所有。
国有林,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是我国林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③ 陕西省宁强县土地流转价格具体是多少

县城附近农田租赁每年每亩600-800元左右;山坡地要看在哪位置了,价钱可以商量,有的也不贵。

④ 陕西省白水县许家河村土地流转,将我弟苹果树在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树砍走,根挖掉,问一下这咋处理

建议报警取证
再起诉处理

⑤ 卢氏县国土资源局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陲,地理坐标北纬33°33′~34°23′,东经110°35′~111°22′,地处黄河、长江分山岭南北两麓,北邻灵宝,东连洛宁、栾川,南接西峡,西部与西南部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三县接壤。辖区总面积3666.47平方公里,全县19个乡(镇)、352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人,分布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系之中,域内共有大小山峰4037座,河流涧溪2400多条,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基本地貌,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县。为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县,素有“河南小西藏”“豫西后花园”之称。近年来,该县依托灵山秀水的自然景观,兴起了以旅游开发为主的旅游产业,先后被评为“中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名县”、“中国优秀休闲度假旅游县”。使县域经济呈现出了“农牧业富民、工矿业强县、旅游业活县”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发展速度连年处于省、市前列。

张寿西 局长、党组副书记

张建品 党组书记、副局长(2010年5月,自义马市国土资源局调任)

杨万朝 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新武 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铭 党组成员、副局长

熊彦召 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东宇 党组成员、副局长

雷爱玲 党组成员、副局长

胡新峰 副局长

蒋兰英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张寿西简介: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1965年4月出生,汉族,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毕业于焦作矿院地质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矿产开发科(含地质环境科)科长、规划科技科科长等职务。2010年4月7日,任卢氏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党组副书记;2010年6月至今,任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副调研员。

【机构设置】卢氏县国土资源局组建于2010年4月,是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将原卢氏县地质矿产局、卢氏县土地管理局工作职能划入后,重新组建的县政府工作部门。县编委“三定方案”核定局内设股(室)12个,即办公室、财务股、规划科技与调控股、地籍管理股、用地审批与耕地保护股、土地利用股、测绘管理股、矿产开发管理股、矿产资源储量与地质勘查股、地质环境股、资源补偿费管理股、执法监察信访股。另设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土地开发中心、地质勘查研究所、黄金公司、矿产开发中心、地产交易中心、大地勘测服务中心等7个二级机构。全县19个乡(镇)共派出双槐树中心矿管站、磨口中心矿管站、木桐中心矿管站、城郊中心矿管站、五里川中心矿管站、文峪中心矿管站、杜关中心矿管站、石龙头矿产品监督管理站、范里矿管站、汤河矿管站等10个矿管站和五里川中心土地所、官坡中心土地所、磨口、潘河中心土地所、官道口中心土地所、城区中心土地所、横涧土地所、范里土地所、文峪土地所、城关土地所10个土地所,全局共有干部职工286人。其中党员118人,占职工总数的41.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32人,占职工总数的81.1%。

【土地资源】卢氏县土地总面积366578公顷。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全县山高林密、沟壑纵横。通过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全县现有耕地面积38168.5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43%,基本农田面积35589.7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3.32%;园地面积388.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11%;林地面积203352.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47%;交通运输用地1210.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03%;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4926.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13%;未利用土地10439.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9.3%。县域内耕地资源分布不平衡,西南长江流域七乡(镇)由于山大沟深、丛林茂密,耕地稀缺,全县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洛河沿岸的横涧乡、文峪乡、东明镇、范里镇和县域北部的官道口镇、杜关镇、沙河乡等乡镇。耕地质量差、地块分散、投入产出比低是全县耕地的主要特点。

【矿产资源】在地质构造上,卢氏县地处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碰撞接合部位,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复杂,独特的地质构造孕育了丰富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0大类52种,约占全省已发现矿种数的49.1%,其中金属矿产22种,非金属矿产30种,其潜在经济价值6000多亿元,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19种。已探明的部分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金辅助原料矿产资源储量和矿床规模在省、市占据相当的比重,其中曲里锌矿、夜长坪钼矿属国内大型矿区(床)规模,金属矿产锑矿、锂矿储量在全省名列第一,钼矿储量在位居全省第四,铁矿储量居全省前列,金矿规模虽小,但金矿(化)点星罗密布,卢氏县具有丰富的稀有金属矿产,已探明和发现的矿种有钽、铌、铍、锂、铷、铯等。铅锌、铜、铌、钽及优质化工石灰岩储量均居重要地位。

【耕地保护】本年初,卢氏县政府对照三门峡市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将全县38168.52公顷耕地保护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分别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实现了耕地保护“人人肩上有责任,齐抓共管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监管体系,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各履其责,共行其事,有效实现了耕地保护的全方位监管。通过二次调查,设立修缮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确保了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38168.52公顷,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35589.75公顷。全年组织实施了涉及横涧乡衙前村、五里川镇温口村、官道口镇耿家村、朱阳关镇涧北沟村、范里镇何窑村5个项目区的卢氏县2010年第一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新增耕地面积99.79公顷,2010年6月通过了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补充耕地验收,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工作严格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总体要求,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节约利用为目的,严格执行土地利用相关政策,土地利用各项工作在规范化轨道上稳步推进。全年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1宗,面积8.877公顷,其中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8宗,出让面积7.69公顷;划拨供地3宗,面积1.1875公顷。全年完成土地出让收入3653.8万元。全年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718公顷。3月,组织实施了对县城区及6个建制镇区的地价更新,上报政府通过后,严格按照新地价执行。根据部统一要求,启用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对2009年1月1日后办理的土地出让业务逐级上传至上级部门,并在国土资源部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上级部门监管,为土地利用规范化管理奠定了扎实基础。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在矿产规划中,协助中国地质大学完成了全县非金属矿业科技规划,已通过评审;组织完成全县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工作,为引导全县矿业经济科学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组织开展了玉皇山地质公园规划修编工作。土地利用规划中,编制完成了卢氏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图件,于5月21日通过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批复(三政文〔2010〕6号),完成了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成果转化工作。

【建设用地管理】全年共组织审报建设用地7个批次,总面积130.082公顷,其中耕地75.7215公顷。分别为卢氏县2010度第一批乡镇建设农用地转用,面积9.2032公顷,其中耕地6.4355公顷;卢氏县2010度第一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1.0921公顷,其中,耕地24.5096公顷;卢氏县2010度第一批乡镇建设征收土地,面积14.0066公顷,其中,耕地7.2496公顷;卢氏县2010度第二批乡镇建设农用地转用,面积10.8170公顷,其中,耕地9.9008公顷;卢氏县2010度第二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9.4831公顷,其中,耕地14.1220公顷;卢氏县2010度第三批乡镇建设农用地转用,面积13.2475公顷,其中,耕地11.3998公顷;卢氏县为2010度第二批乡镇建设征收土地,面积12.2327公顷,其中,耕地2.1042公顷。

【地籍管理】结合二次调查,对全县基本农田布局进行了调整,完成了全县基本农田上图及数据库建设等阶段性工作。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工作报告的编写和二调成果整理等各项二调扫尾工作;督促协调省地质测绘总院完成了杜关、官道口等6个建制镇、6平方公里的地籍调查内业数据库建设,通过了市国土资源局验收;全年共受理、审查、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34宗,集体土地使用证532宗,办理土地抵押登记1宗,注销土地抵押登记3宗;全年共受理土地确权案件16起,处理结案13起,受理土地权属纠纷14起,调查处理10起,结案率达到93%。

【测绘管理】组织全县五家测绘单位完成了测绘资质审查、申报工作。组织测绘单位完成了县域基础测绘业务,在高速公路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等重大项目服务中,充分发挥测绘工作的重要作用,为项目建设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

【矿产资源开发】全县矿区总面积149.5523平方公里,共有各类采矿企业65家,其中省部级发证31个,市级发证17个,县级发证17个。按矿类分,其中:金矿2个;铜矿4个;铅锌银矿2个;锑矿4个;钼矿2个;铁矿14个;铁锌矿1个;锰矿1个;温泉1个;滑石矿2个;锂矿3个;长石矿5个;石煤矿1个;石英矿10个;料石矿3个;建筑用砂企业5个;萤石矿1个;白云岩矿1个;石灰岩矿3个。全县采矿企业持证率达到100%。全年生产矿产品总量142.46万吨,较上年同比增加9.4%;矿业采选冶总产值7.4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20%;完成税费1.0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25%。申报了北方矿业公司、中金集团中原矿业有限公司两个资源综合应用项目,获投资1000万元。

【矿业权管理】采矿权管理工作,全年共受理采矿权年检64个,出具资料返还证明12个,划定矿区范围5个,受理采矿权延续6起,采矿权转让5起,矿业权变更5起。全县采矿企业持证率达100%,采矿权年检率达到100%,年检合格率达到100%。探矿权管理工作,3月份,组织对全县60个地质勘查项目进行了实地检查,对3个探矿权人下达整改通知书;5月28日,全县召开了探矿权清理工作会议,按上级要求圆满完成探矿权清理工作;9月组织对全县86个探矿权进行了年检,对51个探矿权进行了实地检查,对5家探矿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

【国土资源执法】在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严格落实动态巡查监管制度,充分发挥协管员源头监管作用,加大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和打击力度。全年组织开展集中法律法规培训3次,开展动态巡查600余次,发现土地违法行为22起,制止4起,立案查处18起,结案18起;立案查处矿业违法案件7起,其中无证开采5起,越界采矿1起,越界勘查1起,已结案4起,移交法院强制执行2起,收缴罚款15.87万元,全年违法案件结案率100%。在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根据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整体安排部署,分别组织开展了4次矿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制止非法生产小矿点18个,暂扣矿石50余吨,并对矿产资源违法生产的器材、炸药进行了收缴,对非法生产工棚进行了强制拆除。

土地执法工作中,根据区域位置,在全县划分了一、二、三级动态巡查区域,在监管责任、工作要求上对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进行了明确,使县、乡两级政府对国土违法行为的查处责任更加明晰,增强了各级政府对依法用地、合理用地、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责任感,有力促进了国土监管和违法案件查处由国土部门单打独奏向各级政府齐抓共管模式的转变。

【卫片执法】2010年,先后组织开展卫片执法二次。3月,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2010年卫片执法工作,对上级反馈的2009年10块(涉地面积511.2亩)疑似卫星图斑逐一进行现场核对,通过核查,其中合法用地7宗,面积475.6亩,实地未变化3宗,面积35.6亩,顺利通过上级验收。11月,该县又组织对上级反馈的2010年27个疑似图斑进行了卫片执法。

【信访稳定】认真落实信访首问责任制,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形式和规律,变被动等访为主动下访,变事后处访为事前防范。4月,在全县各国土资源基层站(所)深入组织开展了“国土资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竞赛活动”,各站(所)认真排查和妥善处置矛盾纠纷,努力实现“三个减少、两个提高”和“三个确保”的工作目标。通过落实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终身负责制和责任倒查制,进一步规范农宅审批、土地登记等日常国土资源行政行为,着力在源头上杜绝各类信访苗头,杜绝因工作失误或不负责任引发的矛盾纠纷。为方便企业及群众咨询、举报,开通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违规举报电话。全年共受理县委、县政府批转信访案件39件(其中重访3件),结案32件;受理市局批转信访案件7件,结案5件;受理群众自诉案件24件,已调查处理结案23件,各类信访案件结案率为92%。全年无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矿产资源整合】根据省、市关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相关专家对全县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科学论证,并结合县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科学编制了涉及全县3个整合区和1个整合勘查区,共18个矿业权的《卢氏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实施方案》,呈报县政府研究通过后,2010年10月,得到了河南省矿产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批复。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全县全年列入省矿产资源整合的企业中,八宝山铜矿等矿山企业已完成整合框架协议签订工作。为全县矿产资源开发从“有水快流”到“细水长流”的良性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灾毁耕地复耕】2010年7月24日,卢氏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灾害,全县耕地灾毁面积13650亩。灾情发生后,国土部门充分发挥国土管理职能,组织人员对全县耕地灾毁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科学制订出灾毁耕地复耕方案,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年争取到位灾毁耕地补助资金2062万元,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30.54万元。2010年9月,县政府在全县组织开展了“灾毁耕地恢复百日会战”活动,截至年底,全县共完成灾毁耕地恢复7650亩。由于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明显成绩,卢氏县国土资源局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洪救灾暨灾后重建工作先进单位”,被卢氏县委、县政府授予“抗洪救灾和倒房重建先进单位”,赢得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地质灾害防治】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一是以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引路,努力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二是通过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卢氏县2010年地质灾害防灾方案》,逐级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目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三是建立健全了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向全县7个地质灾害重点区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四是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等级预报和气象预警预报;五是扎实组织开展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六是积极认真的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培训,加强动态巡查,落实监管责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百年一遇的“7·24”特大洪灾,无涉及地质灾害的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一经验做法,被《中国矿业报》、河南电视台、《三门峡日报》等各级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推广。

矿业环境治理工作中,配合市国土资源局完成了夜长坪钼矿1050米以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验收工作;配合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完成了东沙河泥石流应急勘查治理项目;组织完成了朱阳关衙役沟泥石流勘查治理项目设计规划,已上报省厅评审;申报2010年地质灾害、矿山环境治理项目9个,获上级项目资金799万元;完成了13个矿山环境治理方案的评审。

【服务经济发展】2010年初,国土资源部门将县定89个重点项目中涉及国土部门的70个重点项目,逐项予以分解,分别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实行领导跟踪协调,专人跟踪服务;结合高速公路建设用地量大、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成立了国土资源项目建设用地协调服务办公室,向社会公布了服务热线电话;在项目用地报批上,实施专人报批、人随件走、跟踪报批,权力缩短用地报批周期,确保项目顺利动工建设。县定89个重点项目中,其中18个市定“双百工程”项目,涉及用地保障的14个项目已全部得到保障。50个县定重点项目中,涉及用地保障的36个项目已办理用地手续,顺利开工建设。积极为矿山企业争取矿产资源节约利用资金1000万元。2010年底,卢氏县国土资源局被卢氏县委、县政府授予“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先进单位”、“服务企业发展先进单位”、“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先进单位”、“为卢氏争光奖”、“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矿产资源管理税费征收】2010年初,通过对全县矿山企业生产运行情况调查摸底,拟定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计划。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进一步理顺和规范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程序,采取源头管理、流通领域稽查、出境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征收力度,从各环节上堵塞费源流失。全年实现涉矿税费收入1.02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2.82亿元的36%,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2010年9月以来,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县国土资源系统深入组织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行动中,局统一设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深入的思想发动,全县国土资源系统24个单位、270名干部职工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求,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进行了全面排查,其中单位排查风险点总数261个,A级风险点164个,B级风险点83个,C级风险点14个;个人排查风险点总数593个,A级风险点273个,B级风险点160个,C级风险点160个。与此同时,各业务股室对近年来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办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梳理,查缺补漏,为下一步专项行动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胡发军)

⑥ 我承包的山林,未经本人同意,被村组干部归公转让给别人开矿,请问怎么打官司。

请律师打官司。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不可作为实际案件的处理依据。具体情况网上说不清楚,不要追问,请在线下委托你们当地律师处理(自己擅自处理案件,后果自负)。


帮助免费,智慧有价。我在虚拟的网络上给你回答问题是免费帮助,但我的免费帮助不能代替你们当地律师有价的智慧 —— 想在现实中处理好你的事情,你必须为你们当地律师的智慧支付对价。


************ ************ ************ ************ ************


【 陕西的朋友,请直接电话联系(号码在网页右侧),方便沟通,网上说不清楚 】


【 如电话无人接听或无法接通,请短信留言:“请回电”。 请保留律师电话,以便及时联系 】


【 只接听陕西省电话,外省电话,严禁骚扰! 】

⑦ 陕西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构建和谐陕西为基本目标,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部署。突出资源保护,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土地资源管理以保护耕地和集约用地为重点,矿产资源管理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为重点。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思路,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矿业权市场,依法管理好国土资源。努力提高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管理服务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一、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状况

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显示,至2006年10月31日全省土地总面积20579459.87公顷。其中农用地18482057.69公顷,占总面积的89.8%(其中:耕地4058235.37公顷,占总面积的19.7%;园地703724.92公顷,占总面积的3.4%;林地10346510.24公顷,占总面积的50.3%;牧草地3070500.23公顷,占总面积的14.9%;其他农用地303086.94公顷,占1.5%);建设用地805457.58公顷,占总面积的3.9%(其中:交通用地63910.75公顷,占总面积的0.3%;居民点工矿用地701073.84公顷,占总面积的3.4%;水利设施用地40472.99公顷,占总面积的0.2%);同2005年相比各类土地增减幅度不大,主要是耕地减少0.2%,园地增加0.1%,林地增加0.3%。

2.建设用地审批情况

全省年内新增建设用地4956.4249公顷,其中占用耕地3051.6622公顷。单独选址用地1320.0817公顷,占26.6%,分批次建设用地3636.3432公顷,占73.4%,比2005年增加了47.4%,其中以工矿仓储用地和住宅用地为主,工矿仓储用地1240.3609公顷(占34%)比2005年增加66%,住宅用地1180.4655公顷(占32.5%)比2005年增加96.5%,公共建设用地544.4772公顷(占14.9%)比2005年增加71.2%,公用设施用地170.7309公顷(占4.7%)比2005年增加78.8%,商服用地154.9626公顷(占4.2%)比2005年减少26.6%。

2006年土地征用总面积2491.1261公顷,农用地2227.3983公顷,耕地1883.3631公顷,其中耕地占征地总面积的75.6%。征地总费用170736.3199万元,安置农业人口41178人。

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2006年全省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了全省耕地占补平衡,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2006年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共增加土地9682.37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17%,其中农用地增加7044.39公顷,比2005年增长1.2%。建设用地为59.78公顷,总投资额28758.33万元,比2005年的30987.28万元减少了7.2%。土地开发增加土地面积为6022.80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4765.73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8.68公顷。投资额17226.76万元。土地开发平均投资为2.86元/平方米。

土地整理增加土地面积为2127.49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818.42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51.10公顷,投资6612.55万元。土地整理平均投资为0.88元/平方米。土地复垦增加土地面积为1532.08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460.24公顷,投资4919.02万元。土地整理平均投资为3.21元/平方米。

二、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状况

陕西省地质成矿条件优越:陕北蕴藏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关中有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产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

2.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6年地质勘查经费共投入25148.04万元,比2005年增加了10624.94万元。这说明从国家到省地方都更重视地勘工作,加大了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其中,中央财政拨款4710.5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897.72万元,完成钻探工作量287758米,提交地质资料400份。至年末,从事勘查人员3644人,劳动报酬为11375.98万元。

3.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6年新发采矿许可证为694个,其中能源矿产24个,黑色金属矿产7个,有色金属矿产2个,贵金属矿产1个,非金属矿产656个,水气矿产4个,批准的登记面积157.2140平方千米,矿业权使用费为52.44万元。

2006年全省新发勘查许可证37个,其中黑色金属矿产12个,有色金属矿产18个,贵金属矿产4个,非金属矿产3个,批准的登记面积495.08平方千米,矿业权使用费为4.95万元。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2006年陕西省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调控进一步加强。全省严格实行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地的招标拍卖。

2.土地一级市场

2006年共出让土地2354.1596公顷,成交价款1191360.97万元,纯收益246383.27万元。主要以协议出让和挂牌出让为主,拍卖出让面积最小。协议出让面积为1404.8020公顷,占59.6%,成交价款326569.71万元,纯收益50961.44万元;挂牌出让616.1449公顷,占26.2%,成交价款696245.57万元,纯收益147578.63万元;招标出让235.2238公顷,占10%,成交价款60061.30万元,纯收益2909.82万元;拍卖出让97.9889公顷,占4.2%,成交价款108484.39万元,纯收益44933.38万元。

土地出让按用地类型分,以工矿仓储用地和住宅用地为主。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049.3791公顷,占出让总面积的44.6%;住宅用地877.5009公顷,占37.3%;商服用地163.1648公顷,占6.9%;公共建筑用地159.4486公顷,占6.8%;水利设施用地18.3573,占0.8%;公用设施用地16.6450公顷,占0.7%;交通运输用地1.0599公顷。

全年划拨土地面积538.6704公顷。租赁土地面积71.1697公顷,租金2136.26万元,其他方式供应土地面积15.0870公顷,收入1003.49万元。

3.土地二级市场

2006年转让土地面积为2549.34公顷,转让金61089.86万元。土地转让以公用设施用地和住宅用地为主。公用设施用地1845.42公顷,占转让总面积的72.4%;住宅用地488.49公顷,占19.1%;工矿仓储用地157.27公顷,占6.2%;商服用地52.99公顷,占2.1%;公共建筑用地5.17公顷,占0.2%。出租土地56.76公顷,租金2151.33万元。其中工矿仓储用地35.28公顷,占62.2%;住宅用地1.5公顷,占2.6%;商服用地19.98公顷,占35.2%。抵押4977.51公顷,抵押价款2508254.05万元,贷款金额为1154974.92万元。其中工矿仓储用地2759.09公顷,占55.4%;住宅用地1514.35公顷,占30.4%;商服用地446.14公顷,占2.5%;特殊用地118.25公顷,占0.6%;公共建筑用地105.52公顷;公用设施用地31.75公顷。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全年出让探矿权4宗,合同金额34.6万元。探矿权出让的矿种:铁矿2宗、铜矿1宗、金矿1宗。

出让采矿权501宗,金额12958.57万元。出让的主要矿种为:煤88宗、石煤23宗、铅锌矿14宗、铁矿8宗、钒矿2宗、锰矿1宗,建筑石料用灰岩66宗、水泥用灰岩62宗、建筑用砂20宗、砖瓦用粘土92宗、片麻岩12宗、建筑用大理石11宗。

转让探矿权55宗,合同价款18351.54万元,探矿权转让的主要矿种有:金矿15宗、铜矿14宗、铅矿7宗、铁矿和钒矿4宗、铅锌矿3宗、钼矿2宗。

转让采矿权42宗,合同价款592.00万元。主要矿种为:煤矿33宗、矾矿4宗、铅锌矿2宗、金矿1宗。

四、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发现土地违法案件3628件,比2005年减少528件。其中历年隐漏361件,本年度发生3267件,涉及土地面积1774.03公顷。土地违法案件中,个人违法比例仍然最高,共2758件,占76.1%,但比2005年下降18.3%。企事业单位土地违法651件,占17.9%,较2005年上升了53%。村组集体180件,占4.9%,较2005年下降44.7%。本年立案3130件,其中隐漏案件立案296件,涉及土地面积1708.84公顷。在立案案件中,未经批准占地2456件,涉及面积1322.68公顷,买卖或非法转让108件,涉及面积32.35公顷;破坏耕地162件,涉及面积84.41公顷,其他违法案件108件,涉及面积36.05公顷。本年结案共3012件,结案率83%,较2005年的79%明显提高。拆除构建物7578.11百平方米,比2005年增多4579.99百平方米,没收构建物1296.54百平方米,较2005年增加1097.54百平方米;收回土地430.17公顷,较2005年增加365.74百平方米;其中耕地70.1公顷,罚没款6403.61万元,较2005年增加3500.73万元。以上数据说明全省耕地保护力度大大加强,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成效明显。

2.矿产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矿产违法案件上年未结4件,本年立案331件,其中企事业单位违法案件32件,集体17件,个人282件。勘查违法案件共10件。采矿违法案件共321件,其中无证开采255件,个人无证开采239件,占93.7%;越界开采46件,个人越界开采27件,占58.7%;企事业单位越界15件,占32.6%;集体越界4件。本年结案318件,其中吊销采矿许可证25件,罚没款439.22万元。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本年度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23件,审结22件,未审结案1件。其中维持14件,撤销7件,撤回申请1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包括行政主管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从业人员4646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780人),经费收入总额32875.95万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752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省厅机关年末从业人员94人,行政编制人员94人,年末从业人员中,研究生5人,占5%,本科及大专生88人,占94.6%;经费收入总额2438.42万元。

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国土、土地、地矿)行政管理部门中,年末从业人员4552人,其中行政人员1686人,年末从业人员中,研究生76人,本科及大专2964人。

全年财政拨款及其他收入资金共计32875.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034万元;地方财政拨款23128.44万元;其他收入8713.51万元。人均年经营收入7.07万元。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参加培训的人数共计1612人。其中,党校学习389人,行政学院学习85人,其他院校及培训1138人(其中国外培训23人)。参加学历教育培训的有717人。通过学习与培训,提高了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树立了良好的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干部形象,为更好地行使国家对国土资源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地质资料汇交和信息化建设情况

2006年,全省共汇交地质资料400份,查阅人数658人次,查阅份数1693份。地质资料评审备案260份,其中能源矿产193份,金属矿产39份,非金属矿产13份,水气矿产4份。

2006年全系统从事信息化建设人员669人,技术人员183人,其中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112人。经费投入1212.39万元,其中硬件投入541.15万元,软件457.53万元,维护126.98万元。经费投入比上年度减少21%。

八、问题与建议

1.存在问题

地市级的信息化工作缺乏高素质的人员和资金,影响整体管理水平:一是综合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部分统计人员业务不精,难以适应综合统计工作要求;二是一些基层单位缺少统计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和设备,给综合统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三是部门统计多,数出多门,相互协调差,数字不够准确。

2.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加强统计分析工作,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大力夯实业务基础,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水平。建立健全综合统计工作制度,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建设统计调查数据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加强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

(2)对市县两级行政部门,要保证机构、职能和必要的设备配置。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统计人员素质、业务水平。减少统计人员频繁流动。

(3)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进一步提高统计数字的真实可靠性,使综合统计真正能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⑧ 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五丈原村土地流转合法吗

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可以依法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双方需要签订合同,明确流转的形式、数量、年限、条件和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涉及承包土地田块变动的,及时办理承包权证变更手续。
土地流转过程中需注意: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式四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和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
3、承包方与受让方达成流转意向后,以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承包方应当及时向发包方备案;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事先向发包方提出转让申请。
4、受让方将承包方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应当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
5、受让方在流转期间因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流转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承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土地时,受让方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具体补偿办法可以在土地流转合同中约定或双方通过协商解决。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土地的四至、座落、面积、质量等级;流转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转方式;流转土地的用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流转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的处理;违约责任。
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文本格式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8、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的中介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或农村经营管理)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其指导,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提供流转中介服务。
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争议或者纠纷,当事人应当依法协商解决。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0、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可以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阅读全文

与陕西林地转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