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更好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实现贫困人口与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使命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省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成效逐步显现。2011年至2014年,全省累计实现55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一大批贫困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村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多,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扶贫任务艰巨繁重,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2020年是党中央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截至2014年底,我省还有53个贫困县、8103个贫困村、576万贫困人口,要如期实现这些地方和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各级党委和一定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度,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认真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决不让一个贫困县、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圆满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二、准确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扶贫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使命。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确保我省现行标准下的57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53个国家和省定贫困县全部摘帽,“三山一滩”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对贫困县实施分类分期脱贫管理,其中国定贫困县中兰考、滑县在2016年实现脱贫,省定贫困县在2018年以前实现脱贫,所有贫困县在2019年前实现脱贫。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2.坚持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3.坚持精准扶贫,推进精准脱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获得感。
4.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5.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
2. 实施精准扶贫,贫困县摘帽有何措施
一是党政一把手的政治责任。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进行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提出措施办法,亲自部署和协调落实。
二是贫困县的主体责任。贫困县是扶贫攻坚的前线指挥部。目前,国家对改进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有明确意见,贫困县约束机制也已经建立。贫困县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到扶贫开发上。
三是中央部门的行业责任。行业部门要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并完成国家确定的扶贫任务。
四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责任。各级党政机关等单位承担定点扶贫任务。东部发达省市与西部省份开展扶贫协作。军队和武警部队把地方扶贫开发所需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大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
3. 中国中西部40个县如何实现脱贫摘帽
据国务院扶贫办8月17日消息,2017年申请脱贫摘帽的中西部20个省区市125个贫困县中,我国中西部40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8个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
与2016年贫困县退出相比,2017年退出的贫困县呈现出哪些新特点?贫困县退出的评估检查如何确保脱贫摘帽真实可信,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脱贫摘帽后,还有哪些具体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成果?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和国务院扶贫办考核评估司副司长杨炼对此进行了回应。
脱贫摘帽是干出来的
评估检查结果显示,40个县中,25个中部地区贫困县综合贫困发生率全部低于2%,15个西部地区贫困县全部低于3%,均符合退出条件。中部地区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山西吉县由2013年的31.7%降至2017年的0.32%,西部地区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广西龙州由31.79%降至1.91%,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夏更生介绍,与2016年贫困县退出相比,此次脱贫摘帽的40个县呈现出四个新特点:“一是脱贫摘帽步伐加快,二是脱贫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三是贫困群众获得感更强,四是群众认可度更高。”抽查的脱贫户中,98%以上表示家庭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或有所改善,93%以上表示家庭收入增加非常明显或比较明显,分别比2016年高3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以上;40个县群众认可度全部超过90%,满意度最低的县在93%以上,比2016年高3个百分点。
“能够实现脱贫摘帽,因为始终做到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总抓手,扫清了脱贫障碍;始终做到坚持群众主体,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内生动力空前高涨;始终做到坚持三级书记抓落实,突出一把手负总责,确保攻坚措施更加精准,为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川省仪陇县副县长陈智说。
“这些县能够脱贫摘帽,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战的结果,是各级扶贫主体组织推动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真帮实扶的结果,是扶贫体制和方式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夏更生说,归结到一点,脱贫摘帽是干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五个“真”,那就是真抓、真投、真帮、真干、真考。5年来,40个脱贫摘帽县的扶贫投入达到了过去的几倍、十几倍。脱贫摘帽坚持省级核查、市级初审、县级自查层层把关,严守标准,较真碰硬,真考实核,有力保证了贫困县脱贫摘帽质量。
4. 谁有省考范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起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领导人在2020年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铿锵有力,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响鼓重锤,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脱贫摘帽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不仅是对未来基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体现出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不变。
第一段:开篇点题。首先用领导人的话点明主题 ,然后论述这句话带来的意义,结尾再一次点题:脱贫摘帽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不仅是对未来基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体现出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不变。
以脱贫摘帽为起点,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出现“倒春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在脱贫摘帽的同时,更预防返贫,巩固成果。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甚至出现了松懈的现象,要谨防“一篙松劲退千寻”。对于脱贫成果,要及时开展“回头看”。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政策措施不能搞急刹车。
第二段:分论点1——以脱贫摘帽为起点,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出现“倒春寒”。通过论述目前脱贫中存在返贫的风险,以及论述了具体表现,最后提出对策如何防止出现“倒春寒”。
以脱贫摘帽为起点,推进乡村振兴,跑出发展“加速度”。领导人要求:“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同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新的奋斗征程。目前距离决胜全面脱贫攻坚只剩数月的时间,数年脱贫攻坚的战果就看今朝的奋斗和努力。对于脱贫攻坚路上必须跨越的“娄山关”“腊子口”,要下大力气做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将扶智扶志结合、输血造血并趋,发展实体经济升级转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人才支撑、产业支撑。
第三段:分论点2——以脱贫摘帽为起点,推进乡村振兴,跑出发展“加速度”。首先论述目前的脱贫情况,需要推动乡村振兴,接下来论述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脱贫摘帽为起点,实现美好生活,高擎奋斗“新目标”。领导人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脱贫不是终点,“脱贫后生活还要不断芝麻开花节节高”。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追求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是永远的进行时,面对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必须时刻坚守初心使命,把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作为奋斗新目标,以钉钉子精神为人民解决操心事、烦心事,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段:分论点3——以脱贫摘帽为起点,实现美好生活,高擎奋斗“新目标”。首先论述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最后说明脱贫摘帽应该把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作为奋斗新目标。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年末岁初,疫情蔓延全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面临重大考验。广大干部群众在攻坚克难,保障脱贫攻坚顺利收官的同时,更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把脱贫摘帽当做新起点,努力将脱贫攻坚工作干得再实一些,让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小康成果更多一些。
第五段:总结全文。通过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把脱贫摘帽当做新起点,努力将脱贫攻坚工作干得再实一些,让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小康成果更多一些。再一次点题: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起点。
5.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
国务院扶贫办来主任刘永富在两会期间自表示,脱贫不容易,防止返贫也不容易。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第一,要脱真贫,真脱贫,他有收入的渠道,通过自己的劳动,而不是别人替他干出来的,不是送钱送出来的,这个很重要。
第四,要有一些继续关注贫困的措施。比如,培育贫困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领路人继续带领已经脱贫的和没有脱贫的群众继续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6. 贫困县脱贫摘帽大幕开启了吗
近日,脱贫摘帽过程中,要以退出县为标杆,以严格标尺确保成果经得起检验,以持续政策推动脱贫成果巩固提升
实现摘帽退出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只完成了脱贫攻坚总目标的一部分,未来需要持续不断地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而对于其他未退出的贫困县,则更需要清醒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剩下的贫困县贫困程度更深、贫困规模更大,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更加薄弱,而且越往后贫困县退出的难度越大,退出的成本越高。
7. 五中全会的决议贫困县全部摘帽是什么意思
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的意思,即没有贫困县的称谓。
摘帽是一个形象比喻,将贫困县称谓比喻成一顶帽子,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后就将贫困县摘除喻为摘帽。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7)巩固扶贫成果摘帽扩展阅读
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8. 哪一年来扶贫资产效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哪一年来扶贫资产效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