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家平常都把摄影作品发到哪里
QQ空间,美篇
『贰』 要想拍出好的照片拍照时要注意些什么
拍好照片的8个笨方法
前言:现在的数码相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有些功能甚至是专业级光学相机都不具备的,譬如说白平衡调节、包围式摄影、场景模式摄影、多点区域评价测光、多点对焦及偏移对焦等等,而且自动曝光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和完善,所以从道理上推论,似乎用数码相机拍出好照片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容易。
要想拍出更多一点好相片,尤其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拍出好相片,这有赖于你对你的摄影器材的熟悉和深刻了解,能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还需要有点摄影基础知识和美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经验的长期积累,功到才会自然成,所以并非唾手可得的易事。我在数码摄影方面还是个新兵,经验不多,碰的钉子却不少,拍得满意点的相片往往百不得一,认真回忆体会一下,也还能总结出一点东西来。下面一些“笨招”对于还在摸索经验的影友也许有点参考价值。这些笨招是:
一、多拍精选
“多拍”,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具体来说就是不妨多试试镜头,以多为胜,多中选优,或者在探索出最优方案后重新精心拍摄某一场景。这是一个笨招,可确实是充分发挥数码相机优势的绝招,光学摄影友是没法学的。你看,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以多为胜吧,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太高,所以光学摄影友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及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友们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门充满遗憾的艺术。
数码摄影则不同了,影像现时储存在机内的磁性载体上,又可以现时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就是了,这就是数码摄影的一大优势。所以我现在往往是先确定一个专题,围绕专题选定若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逆光、顺光、测光、补光等)下的拍摄方案,然后就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气,有时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重复拍上好几张,然后就停下来回放,不满意的镜头当场就删,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两三张做初选成果。然后再拍摄下一个场景,依此泡制,直至完成一个专题。一般来讲,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个镜头也不过就留七八十张回来。回来完后存入硬盘,再用ACDSee 放大回放,又删去一部分。然后用ACDSee的编辑功能回放做初步图像处理,一般一是纠正偏斜,二是必要时加以裁切以完善构图,三是用“自动级别”功能纠正弥补个别相片曝光上的不足。经过这道工序以后的相片就可以认为是初步成品了,再拿回到ACDSee上放大回放一遍,过于平庸的再删除一次,这样每个专题也就不过剩下二三十张甚至十几张了。
二、不要轻视对焦和测光设定这些基本作
对焦是摄影的最基本作,可说是没人不会的,可是当我自检某些相片拍得不好的原因时,有时问题偏偏就出现在对焦这个环节上。如果你用的是全自动摄影方式,请一定做好半距锁焦,否则就可能因失焦而树题模糊。 如果你用的是程序控制方式(program normal,半自动摄影方式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光圈和曝光时间是相机自动选定的,而测光方式、对焦方式和白平衡条件则是可以手动选定的),情况就又不同了。这个数码摄影特有的方式和功能,光学相机是没有的,如果你不善于利用它的特点,还像全自动摄影那样对待它,就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被它拖累了。
程序控制方式下的对焦方式通常有区域对焦、重点对焦、远景对焦、近景微距对焦等好几种,重点对焦时有的还可以将聚焦点改变至偏离中心的某个特定位置(相机不同会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你不能再以一成不变的简单方式来对待复杂的功能,而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对焦的默认方式是重点对焦,年前我去花市拍花卉,因为跳舞兰很小就凑得很近,但怎么拍都不够清晰,甚至出现失焦现象,后来才悟出是因为没有将对焦从默认方式改为近距方式所致。又譬如拍树荫下的人物,你就一定要注意采用重点测光和重(单)点对焦,还要注意拍摄主题的半距锁焦,否则你也很难拍出满意的作品来。
三、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
对于新手和老年影友来讲,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不是由于对焦不准,而是因为相机把持得不稳。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手来说,地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己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对于老手,如果曝光时间长于1/30秒而无依无靠时,一样也有可能出问题。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洱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之功可得,人老了更可能怎么也练不出来了。那怎么办呢?我有几招笨办法: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抻至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我用这个办法在曝光速度长至1/8秒时还拍出过不少相当清晰的相片,你也不妨试试;第三个办法就是脚架加快门线(线控快门触发器),不过有的相机不具备快门线接口,快门线也相当贵,相应的有效替代办法就是利用延时功能。 如果你的相机有2秒延时功能就最好了,“脚架+2秒延时”就是最稳当而方便的办法。没有2秒延时功能也不要紧,就好用10秒延时,浪费点时间就是了,效果一样好。
说到角架,我的教训是一定要买个好点的。为了不舍得在这方面多花钱,我先后买过两个较便宜的脚架,结果第一个脚管太单薄,一碰就颤,还容易回缩;另一个则是用久了就水平转动不灵活。没办法只好又去买了第三个,最后花的钱加起来足够买一个顶级名牌的还有余,真是可笑。
四、不用和善用闪光灯
有的文章介绍说,美国的摄影记者无论什么时候都用闪光灯,似乎闪光灯是不可缺少的,是拍好相片不可缺少的条件,可是我照猫画虎却屡屡失爽。仔细想想可能我是囫囵吞枣了,人家可能用的是外置大功率辅助闪光灯吧?! 以内置闪光灯而言,功率那么有限,光照距离和范围那么小,要想把较大范围内的景物都照到且光照均衡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宜于在需要突出特定主题时使用,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第二,拿闪光灯在室内拍人物,往往影像平板,缺乏层次,或者因为光源单一而反差生硬,有时还会拍出红眼来,对于戴眼镜的朋友那就更难办了,往往拍得他两眼“银光闪闪”,漠无表情,而令我和他都懊恼不已。
所以我自承无能,从光学摄影时代起就尽量迥避使用内置闪光灯,室内光线不足宁可使用夜景功能来提高感光功能。现在用上了400万像素级的数码像机,感光性能获得了极大提高,一般光线条件下都能拍出好相片来,更是变本加厉,把“强制不闪光”优先作为室内外摄影的一种基本手段了。但是这并不说明闪光灯就没有用了(光线太差时你当然还是非用它不可),当然,我非摄影大师,更非使用闪光灯高手,在这方面也可能矫枉过了正,如有不妥之处,请影友不吝指教。
五、扬长还要注意避短
数码相机的摄影响应比较迟钝,从按下快门到摄影启动的这段时间明显要比光学摄影长得多,所以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往往抓不住或抓不准镜头。相机有连拍功能的影友不妨用这个功能来弥补其不足。
六、要拍出好相片,首先要构图好
关于构图,已经有很多文章教我们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用不着我这样的眼高手低者哓舌了。我只想着重补充一点,那就是画国画有一条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这对摄影一样有用。
对于构图,有的朋友喜欢将相片拍得对称性很强。对于我,除非是想突出表现摄影主体自身的对称性,否则我宁可偏移一点角度拍摄,因为过于对称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
线条过于横平竖直容易流于刻板,要学会用另一组线条来打破主体线条的控制。
色彩的运用很重要,但我觉得光线明暗及其对比是影响意境的更重要的因素。
以上这些观点本来应当用些具体的图像来予以论证,才不至于像论禅那样抽象,但因占用篇幅已经太多,只好留待以后再来交流了。
七、善用摄影处理技术
相片拍得再好,总会有缺陷。不要紧,图象处理软件可以帮你忙。现代摄影技术包含数据获取、数据(图像)处理以及数据储存与输出3大基本环节。未经处理的图像只是一个半成品,经过图像处理并储存或输出(如打印或印刷)的才是成熟的最终产品。我曾见到有的摄影比赛强调要用原始拍摄相片,不允许进行图像处理,我感到十分迷惘不解。 要知这对于使用入门级相机的影友是很不公平的,这种比赛实质上会变成变相的相机大赛,有意或无意地成为高档相机的宣传推销员。 摄影作品的水平应当综合表现在外业摄影水平和室内图像处理水平两个方面上。 图像处理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摄影成果的还原度,并进而提高主题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不应加以排斥。譬如说这次三月影赛中广受好评的一幅作品表现了朦胧之美,我不知道这幅作品是否百分之百地真实再现了拍摄场景,但即使拍摄主体原来是清晰的,是作者用虚化(柔化)镜头的技巧将它表演成朦胧之美的,我想也不会有人因此去否定它的成功。同样的,用室内图像处理方法也可以同样可以将摄影主体虚化或称柔化,例如应用“滤镜”中的“模糊”或“柔化”功能可以轻易地达到同样效果,那又有什本质的区别而不准其入选呢?
最有名的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和ACDSEE。ACDSEE功能简单些,但易学易用,我用它来作相片的宏观处理。PHOTOSHOP功能十分强大,但使用比较复杂(我也不期望能把它全部学会),我平常只用它的部分基本功能来对个别相片做细节的补充处理。
一般情况下,在外摄成果输入电脑以后,我都会用ACDSEE把所有相片“过”上一遍。包括:
1.纠正偏斜。本来相片有点偏斜也不影响大局,甚至会另有情趣。但是除非是有意摆成某个角度的,一般我都会把无意的偏斜纠正过来,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叫人看着“不顺眼”。纠正时通常以地平线或楼房等直线景物作为基准,仰拍或俯拍式行线条会因透视原理向某点倾斜集中,这时就以相片中线为准。
2.裁剪画面。把它裁成比较满意的构图。一般来讲,1600x1200像素已能满足家庭应用需要了,但对于可能需要裁剪的画面,我会提高用2240x1680的规格拍摄,裁剪后仍调整为4:3规格,以尽可能保证成像不低于1600x1200像素。
3.调整亮度和对比度。ACDSEE的“自动级别”功能是纠正亮度和对比度的很有效手段,尤其是低档相机照的相片往往感光不足,使用的效果更为明显,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一试。”自动级别”后的缺点是:有时用后会出现轻微色偏。这时,包括原来就有色偏的成果,可以用“调整”项中的“红/绿/兰”功能来调节,提高相片的色彩还原度。
八、归入“软件”的范畴
然而物质到底是成功的保障,你技巧再高,没有一部好相机也仍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过来也对,“软”“硬”件是互为补充的,不可偏缺),所以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在完成入门锻炼之后,你还是下决心升级一台高档点的相机吧。
“语多必失”。以眼高手低如我者本应抱残守拙,多听多学而少说,现在居然出来妄言一通,缺失必多,贻笑大方,敬请各位影友见谅和不吝指正,或一笑置之可也。
其实对新手来说,先不要苛求太多,第一一定要把照片拍的清楚,这是最基本的!然后再考虑构图结构等因素,最后再考虑曝光!现在大部分的照片都用PS处理了!科技的应用也使得摄影变的并不是很遥远和神奇的事情了!
『叁』 数码相机拍照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吗
答案: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更加深刻而伟大的科学技术革命。它将把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推向以自动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1946年的2月14日世界上首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电子计算机是人类在20世纪里创造出来的最值得骄傲的工具,就它对社会生产、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来说,其意义比任何其他技术都深远得多。
『肆』 你的摄影技术如何看看实战成果
好几年前,在老家的时候拍的,把手机屏的亮度调一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这张图它其实没有多么优秀,拍照角度也好,色彩搭配也罢,我只是觉得它真的是我的记忆,为数不多的回忆。
『伍』 由摄影测量得到成果图的工作流程,详细点。
你的问题涉及面太广了。
光圈、快门就没有特别的单位。
测量曝光量用到EV值这也是没有所谓单位的。
镜头的口径等用mm标识。
景深会用M标识。
感光度就有美制和欧制两种,现在一般用美制ISO表示。
像素用dpi表示
色温用K表示
想到的就这些。
『陆』 什么叫做科技摄影作品
科技摄影是一项专门技术,它涉及光学、化学、电子及机械的有关
知识,这门技术一方面处于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又日益扩大其应用领域。它不仅进入艺术和生活中,也进入生产科研的各部门。在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中,常需要利用摄影技术将物体、实验现象、图表、资料等拍摄下来,因此,摄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
科技摄影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不仅表现在从微观到宏观领域,同时帮助人类在时空观念的表现上突破目光的局限,触及到人类视野无法达到的境界。科技摄影涵盖了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方方面面,用科技本身的发展与特征来丰富摄影语言。
一、以科研内容为主的摄影
如果再细致地对科研内容的摄影进行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 从空间感上分宏观与微观摄影
宏观摄影大都表现在天体摄影,为天文学提供资料。微观摄影广泛用于医学研究,借助于高倍电子显微镜来拍摄物质结构及细菌活动。
2、 按镜头分类
可以进一步分为单镜头、多镜头及无镜头,这是与其它门类摄影不同的。多镜头是指复眼镜,它是借助仿生学的研究成果,使用类似蝇眼镜头的相机一次可拍出上千个画面。无镜头摄影指利用光的干涉特性拍摄全息影像,即一般人很少涉及的激光全息摄影。在一些大型摄影器材展览上,常可以看到丰富创意的大幅杰作.
3、从速度上分普通摄影与高速摄影
高速摄影指曝光在千分之一秒到几十万分之一秒的特殊摄影。
二、科学普及与科技新闻摄影
普及科学常识与科学技术的宣传图片属科普摄影范畴。科技新闻主要表现新的技术成果,比较重要的技术发明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上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第一幅插图为曾获科技类单幅一等奖的图片,表现了F-18战斗机从音障中冲出,赋严肃科学与浪漫的表现形式。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不仅诉说着人类的不幸,也讲述着科学与自然的真实,但往往除了体育、艺术与科技类以外,新闻图片中战争题材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大,反映出人类因战争、疾病和自然灾难而带来的种种不幸。
『柒』 如何学会照相技巧
初学不要大在意专业术语,一切不要理它,只要使用AUTO拍摄模式拍摄就OK;一段时间后再学习使用分得更细的拍摄模式拍摄(如:风景、人像、运动、儿童、花卉等模式);最后在娴熟运用上述功能后再学习使用P(程序)、AV(光圈优先)、TV(快门速度优先)、M(全手动)等拍摄模式。 至于测光、白平衡、ISO感光度、EV值曝光补偿、对焦等问题,在初入门情况之下都可先置之不理,留待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入门理论基础后再作深入了解、应用。 总而言之,学习摄影,首先是观察能力,即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不平凡中发现平凡的非凡摄影家的眼力。然后才是娴熟的设备操作能力、精巧的构图和巧妙的用光,最后才是高超的PS技术等</SPAN> 还有第二套方案: 就是,你要是没什么好拍,或者是拍一些不重要的东西,你就可以尝试的用一下(M)全手动挡,先把AV(光圈优先)看看调到最高是什么效果,调到最多有是什么画面。 TV(快门速度优先)、也是一样看看调到最高是什么效果,调到最多有是什么画面。最好 你就回进一步了解这个功能,TV你把他调到最低,拍照的速度就会停顿很慢,快了就相当于连拍速度那样很快,然后AV光圈你调的数字越小就代表光圈越大,光圈越大就代表透光率大,拍出来的画面也好,要是AV光圈调到数字大就代表光圈越小,就代表拍出来的画面有点发黑。ISO感光度就是100/200/400····3200ISO 这个就是要拍外面中午太阳光太大,你想拍暗一点就可以调到100或者200/400差不多,要是太暗了就可以调800/1600/3200,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有哪里不对看看哪位帮我修改一下。
『捌』 如何写摄影进展/成果
可以从建筑的整来体和一些外自观的细节来拍摄,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从建筑上的特色来拍摄,要从所选建筑的分格来定,可拍摄整体也可拍摄部分.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观察细中之细,这才是最关键的.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