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娄山关的传说是什么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作为黔北第一要塞,娄山关景色秀丽,峭壁绝立,是众多驴友的常去之地。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位于遵义县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北拒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歼灭黔军四个团,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从此,红,军,战,斗过的娄山关,便成为黔北著名的革,命,纪,念,地。
娄山关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据《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娄山关,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关名的来历,源于古代对娄山山脉的称谓。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古称天险。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
清咸丰、同治年间的黔北农,民,起,义,都以全力占领此关。
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
毛,泽,东填有《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描写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现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于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益增雄关声色。
桐梓县
位于中国贵州省北部,是遵义市下辖的一个县。唐贞观十六年,于桐梓地中部、北部置播州,遂改称珍州,置夜郎、丽皋、乐源3县。 唐僖宗乾符三年,杨端入播,蒙山以南遂属播州杨氏据有,直至北宋末年。 南宋度宗咸淳九年又改原珍州并属县隶播州。 元代,桐梓地先为鼎山县,后改播川县,治设鼎山城,属播州宣慰使司。元代最后8年曾随播州附重庆自立为帝的明玉珍。 明万历二十九年,置桐梓县,隶于遵义军,民,府(后改称遵义府),归四川布政使司辖制。 清雍正六年,随遵义府改隶于贵州省至今。 民,国时期,桐梓县曾先后隶属于贵州省黔中道和第五行政督察区,行署两度设桐梓。解放后,隶于贵州省遵义地区。
夜郎,又称作夜郎国,是中国汉朝时所谓西南夷中的一个国家,夜郎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学术界的认识分歧亦很大。有学者认为位在今天贵州六盘水毕节一带。关于夜郎国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而根据考古的资料,一般认为其在中国的战国时代已经存在。因为牂牁江是今六盘水市与普安县的交界处,所以六盘水和毕节赫章可乐遗址这一片被认为是夜郎古国所在地。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曾名夜郎县。
《史记》中记载夜郎是当时西南夷中最大的国家(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临牂牁江”,汉武帝时因意图攻打南越国(南粤国),派唐蒙_(汉朝)出使南越国,发现当地有蜀地生产的枸酱,得知是从夜郎来的,因此上书武帝,可以通夜郎以制南越国,因此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见其首领夜郎侯多同,并厚赐其财物,约定要在当地设置郡县官吏并以其子为县令,夜郎侯认为其国家与汉朝距离远,就暂且先答应,但后屡次不服于汉,后因此有了“汉孰与我大”此一名言,成为“夜郎自大”一成语的典故,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直到汉朝灭亡南粤国后,夜郎国才开始入朝,武帝封为夜郎王。《汉书》记载夜郎王兴在汉成帝河平二年时举兵反汉,汉朝派兵诛灭,夜郎国亡。改设郡县。直到宋朝还短暂的出现过夜郎县的称号。
可乐是夜郎古国鼎盛时期的政治中心,可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贵州省赫章县。
湖南新晃县人文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曾两次置夜郎县。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晃州厅志》序载:“晃州,古夜郎国”。这里是中国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延续“竹崇拜”、“牛图腾”与斗,牛、斗,狗等独特民族风情。
唐代大诗人李白闻王昌龄贬谪龙标(即今黔阳)时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不朽名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毛,泽,东《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大娄山,是位于中国云贵高原上的一座山脉,地跨重庆市贵州省与四川省,为东北-西南走向,总长约300公里。大娄山的最高峰为金佛山,海拔2,251米,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境内。大娄山多由石灰岩构成。大娄山为赤水河与乌江的分水岭。
据娄、梁二姓族谱记载:唐僖宗乾符三年,等天祖之八世孙梁宗理同郎舅娄殿邦同为副将,奉旨随大将军杨端平蛮入播,驻守遵桐连界之高岩山黑神垭,其后殿邦之子娄珊,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镇守黑神垭,再后娄珊、梁关奉令南征,在安顺一带立业。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后称之为“娄山关”。
1932年,时任贵,州,省,民,政,厅,厅,长的黄丕谟(黄道彬)题书“娄山关”三个草书大字錾碑立于川黔公路遵义与桐梓两县交界处。
198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遵义县政府在娄山关东北侧石岩上制作了大型摩岩石刻“娄山关”。“娄山关”三个字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摩岩全长11米,字径2.3米,笔力雄浑遒劲,阴刻描红,辉映于雄关青松间格外醒目。
莫友芝在《亭遗诗》中也写道:大楼高压万峰颠,鸟道才容一线穿。岂料养痛成为溃,翻今天险等虚传。翦除劲旅劳三省,通塞残筹费五年。始信大刀功第一,当时斡腹竞争先。
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郑珍、莫友芝等都吟咏过它。
娄山关风景区以人文景观取作画,文物古迹众多,既有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会址,又有统治播州700多年杨氏土司,毛,泽,东住址等各类建筑遗址。
景区分为乌江渡、播雅天池、红花岗区、凤凰山、海龙屯、娄山关、天门洞、夜郎镇等8个景区和8个独立景点。
2. 娄山关的来历
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关名可追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称娄山为“不狼山”。据清末遵义著名学者郑珍考证“不狼山”即娄山,亦称大娄山。《桐梓县志》载,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太原杨端应朝廷之募,率领令狐、成、娄、梁、赵、韦七姓族乡人收复播州,撵走南诏势力,分土世袭。其部将娄殿邦分地世守其土,子娄姗与另一个将军梁宗理之子梁关为表兄共戎高岩子,时称娄珊梁关,年久讹称娄山关,以此得名。明时播州杨应龙(杨端29代孙)叛明,被朝廷平定,曾改娄山关为“太平关”,但人们仍习惯称为娄山关
据娄、梁二姓族谱记载:唐僖宗乾符三年,等天祖之八世孙梁宗理同郎舅娄殿邦同为副将,奉旨随大将军杨端平蛮入播,驻守遵桐连界之高岩山黑神垭,其后殿邦之子娄珊,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镇守黑神垭,再后娄珊、梁关奉令南征,在安顺一带立业。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后称之为“娄山关”。
1932年,时任贵州省民政厅厅长的黄丕谟(黄道彬)题书“娄山关”三个草书大字錾碑立于川黔公路遵义与桐梓两县交界处。
198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遵义县政府在娄山关东北侧石岩上制作了大型摩岩石刻“娄山关”。“娄山关”三个字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摩岩全长11米,字径2.3米,笔力雄浑遒劲,阴刻描红,辉映于雄关青松间格外醒目。
3. 历史上的娄姓名人叫什么
娄姓历史名人:
娄 敬
因建议刘邦入都关中有功,被赐姓刘。汉高祖刘邦被匈奴打败后,他曾提出“和亲”政策,被刘邦采纳。
娄 圭
娄圭:字子伯,东汉末南阳人。初依刘表,后归曹操,战马超,建议夜建土城,倒水冻之,大败马超,圭功最多,曹操慨叹已计不及圭,后以恃旧不逊被杀。
娄 昭
字菩萨,代郡平城人也,武明皇后之母弟也。祖父提,雄杰有识度,家僮千数,牛马以谷量。性好周给,士多归附之。魏太武时,以功封真定侯。父内干,有武力,未仕而卒。昭贵,魏朝赠司徒。齐受禅,追封太原王。
娄太后
名昭君,北齐代郡平城(今大同)人,鲜卑族人,赠司徒娄内干之女,太原王娄昭的姐姐,北齐神武帝高欢的皇后,文宣帝高洋、文襄帝高澄、孝昭帝高演的生母。
娄 逞
南朝齐东阳人,女扮男装,遍游公卿间,官至扬州议曹从事。后事发被驱归籍。
娄师德
唐朝大臣。曾任监察御史,应诏从军,功吐蕃,八战八捷。后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掌管朝政,总管边要达30年之久。为人宽厚,能容人。他的弟弟当了代州刺史,要赴任时,他问:“容宠已极时,你怎样避免别人的嫉妒呢?”他弟弟说:“如果有人吐唾沫在我脸上,我抹掉就算了。”他说:“不要抹掉,要心平气和地让唾沫自己干掉。”
娄殿邦
唐朝名将。曾任徐州总戎之职,镇江南徐州沛县,唐僖宗乾符三年,奉旨随大将军杨端平蛮入播,娄殿邦为副将,驻守遵桐连界之高岩山黑神垭,其后娄殿邦之子娄珊,梁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镇守黑神垭,再后娄珊、梁关奉令南征,在安顺一带立业。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后称之为“娄山关”。
娄 僧
宋代承天寺僧人,中指有七节。时仁宗赵祯刚出世,啼哭不止,知娄僧有奇术,遂召入宫。僧按幼主头顶,曰:“莫叫,莫叫,何以当初莫笑。”哭声乃止。
娄寅亮
温州永嘉人,宋代官吏。徽宗进士,高宗绍兴元年召赴行在,上疏言宗社大计,擢为监察御史,后为奸相秦桧所恶,罢官。
娄南良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代官吏。度宗进士,历吉州法曹,调宜黄簿,为政练达。与弟娄文辅、子娄志淳皆以德名,与临川饶氏并称家世儒雅忠厚者。
娄 机
嘉兴(今属浙江)人,宋代官吏。出身进士,为官守法度,惜名器,称奖人才,不遗寸长,官至资政殿学士,著有《班马字类》。
娄仲英
元代画家,善山水,《山居图》颇为有名。
娄 谦
江西上饶人,明代大臣。成化进士,提督学政时躬自施教,士子受其影响,学风得正,累迁四川布政使。
娄 坚
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明代学者。经明行修,学者推为大师,不仕,工书法。诗清新,为嘉定四先生之一,有《学古绪言》。时人合唐时升、陈嘉燧、李流芳及娄坚诗刻,谓之曰《嘉定四先生集》。
娄 谅
明代著名理学家。字克贞,上饶人。少有志绝学。闻吴与弼在临川,往从之。一日,与弼治地,召谅往视,云学者须亲细务。谅素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身亲之。景泰四年举于乡。天顺末,选为成都训导。寻告归,闭门著书,成《日录》四十卷、《三礼订讹》四十卷。谓《周礼》皆天子之礼,为国礼。《仪礼》皆公卿大夫士庶人之礼,为家礼。以《礼记》为二经之传,分附各篇,如《冠礼》附《冠义》之类。不可附各篇者,各附一经之后。不可附一经者,总附二经之后。其为诸儒附会者,以程子论黜之。著《春秋本意》十二篇,不采三传事实,言:“是非必待三传而后明,是《春秋》为弃书矣。”其学以收放心为居敬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然其时胡居仁颇讥其近陆子,后罗钦顺亦谓其似禅学云。
王阳明曾向他求教,并得到“圣人可学而致之”的启迪。
娄 忱
明代学者,兵部郞中,娄谅之子,传父学,十载不下楼,从游者甚众,学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为巢而读书者。
娄 妃
明代上饶人娄忱之女,原名娄素珍,嫁宁王朱宸濠为妃,有贤德。宁王起兵谋反,娄妃屡谏不听。兵败被杀。临终前叹曰:“昔商纣听妇人之言而亡,吾不听 妇人之言而死。後悔晚矣!”清代人蒋士铨写《一片石》,《第二碑》两传奇, 哀悼此妃。
娄云庆
湖南省长沙人。咸丰十年,小池驿之战,功最,擢参将。克宁国,以提督记名,赐黄马褂。捻平,云庆请归养。光绪初,复起授正定镇总兵。十七年,擢湖南提督。三十年,以老乞归,卒于家。
娄梦侠
原名娄培儒,又名娄子征、娄子珍,1906年生,江苏省邳州市薛集乡娄楼村人。幼读私塾,15岁后次第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邳县甲种师范学校就读,受进步思想熏陶,经常参加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1927年秋随北伐军南下,考入南京警察训练所,同年由宋绮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四月毕业,回邳任土山市公安分局局长。1931年因被列入国民党邳县当局“清党”名单,遂奉中共徐海蚌特委之命,去东灌沭(东海、灌云、沭阳)联合县委工作,秘密组织农民武装斗争。身份暴露后,奉调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不久调至中央保卫局,参与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保卫工作。1932年奉调中央苏区,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保卫局侦察部长,翌年8月任保卫局长;10月当选为中共江西省委常委;12月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执行委员和主席团委员。1934年,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守江西革命根据地。1935年3月在赣南不幸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娄梦侠受尽酷刑,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同年6月9日,笑赴刑场,慷慨就义,时年29岁。
4. 娄的姓氏是怎么由来的
一、源于姒姓,是古代帝王颛大禹之后。大禹之后姒仲和、姒仲礼兄弟俩避祸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以牧牛为生,因此改姓为娄氏。“娄”字古义为“系牛”,就是牧牛。
二、源于姒姓,出自大禹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三、源于姒姓,出自远古大禹帝臣子犁娄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四、源自春秋时期齐国隐士赣娄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五、源自彭祖的弟子离娄,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六、源于鲜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七、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4)杨端平证书扩展阅读
娄姓名人:
1、娄殿邦(生卒年不详),唐朝名将。曾任徐州总戎之职,镇江南徐州沛县,唐僖宗乾符三年,奉旨随大将军杨端平蛮入播,娄殿邦为副将,驻守遵桐连界之高岩山黑神垭,其后娄殿邦之子娄珊,梁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镇守黑神垭,再后娄珊、梁关奉令南征,在安顺一带立业。
2、娄烨,1965年3月1日出生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1989级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94年拍摄第一部电影《危情少女》进入娱乐圈;1995年拍摄电影《周末情人》成名;2000年导演的电影《苏州河》获得第2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和第15届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并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00年十佳影片。
5. 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雄关是哪里
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雄关是娄山关。娄山关亦称太平关,原名娄珊关、娄关,后称太平关。位于汇川区与桐梓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关名的来历,源于古代对娄山山脉的称谓。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
在汇川区与桐梓县的交界处,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据《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应龙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5)杨端平证书扩展阅读
来历:
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关名可追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称娄山为“不狼山”。据清末遵义著名学者郑珍考证“不狼山”即娄山,亦称大娄山。《桐梓县志》载,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太原杨端应朝廷之募,率领令狐、成、娄、梁、赵、韦七姓族乡人收复播州,撵走南诏势力,分土世袭。
其部将娄殿邦分地世守其土,子娄姗与另一个将军梁宗理之子梁关为表兄共戎高岩子,时称娄珊梁关,年久讹称娄山关,以此得名。明时播州杨应龙(杨端29代孙)叛明,被朝廷平定,曾改娄山关为“太平关”,但人们仍习惯称为娄山关。
据娄、梁二姓族谱记载:唐僖宗乾符三年,等天祖之八世孙梁宗理同姐丈娄殿邦同为副将,奉旨随大将军杨端平蛮入播,驻守遵桐连界之高岩山黑神垭,其后殿邦之子娄珊,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镇守黑神垭,再后娄珊、梁关奉令南征,在安顺一带立业。
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后称之为“娄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