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些原因导致孩子偏食,会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危害
A、心理疗法治疗偏食这是最根本的矫正方法,要求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使用好以下方法:
1)显性危害
抵抗力差,成医院"老主顾"
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会影响宝宝免疫功能,感冒等"小疾小病"易反复出现,严重的还可能发生贫血、佝偻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块头小,智慧也"小"
偏食宝宝的体重、身高,甚至智力发育指数可能都比不偏食宝宝低。除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外,偏食对儿童的认知功能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一项英国研究比较了偏食和不偏食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两者智力发育指数相差14分。
2)隐性危害
隐性危害不易被家长察觉,偏食宝宝的轻度营养缺乏和不平衡,特别是宝宝顽固的偏食行为和妈妈焦虑的喂养行为对宝宝心理健康的影响,会给宝宝长远的健康成长带来潜在风险。
⑵ 食物不振,偏食,缺乏的元素是什么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显示,孩子出现的某些异常情绪或行为,除了疾病方面的原因外,还可能与挑
食、偏食等不良习惯密切相关。专家们指出,由于偏食或挑食,孩子体内某些营养成分过多或不
足,最后可能导致他们生理或心理出现异常现象。因此,在排除了某些可能的疾病和遗传、环境
因素之后,父母不妨用调整饮食或教育、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办法,促使异常的心理行为减轻乃
至消失。偏食可致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主要发生在5-7岁间的男孩,以任性、好动、语言过多、注意力分散等为特点,
令父母烦恼。研究表明,进食过多含有酪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大量调味品、人工色素
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可使具有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使该病患儿的症状加重。只
要限制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好转。因此,多动症患儿应忌食含有酪氨酸的挂面、糕点及乳制品
,不吃含有甲基水杨酸盐较多的西红柿、苹果、橘子、杏等。患儿的食物不要加辛辣调味品,也
不宜多食贝类、大红虾、向日葵等含有铝成分及受铅污染的食品,平时可多吃含锌铁较多的食物
。荤食为主的弊端有些孩子平时只吃肉类,很少吃素,会对情绪和性格造成不良影响。学者们观察到,游牧民
族比较好斗,实与其生活饮食习惯有关,他们以肉类食物为主食,以至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
这种物质浓度高时,会使脾气暴躁。相反,出家人多性格温良,少思寡怒,与世无争,这虽与其
身心修养有关,但亦与长期素食有关。长期吃素可导致血中5-羟色胺水平升高,使人心境平和,
性情温顺。由此可见,偏食肉类的儿童同样会产生暴躁易怒,喜动好斗,不听劝阻等不良表现,
饮食应以荤素合理搭配为宜。甜食过多脾气变坏一些孩子喜欢哭闹、躁动不安且任性。造成脾气不好的原因,除了家长的娇惯、溺爱和教育
方式不当外,还与平时吃甜食过多有关。大量的糖在体内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体内
一旦缺乏维生素b1,会使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蓄积,特别在脑组织内蓄积过多时,就会出现
情绪不稳、爱激动、好哭闹、多躁动等莫名其妙的乖戾的现象。此外,贪睡不醒、整日昏昏欲睡,可能是过分嗜好咸食所致;过量喝咖啡,则会因体内咖啡
碱的过量积聚而引起沮丧感。父母不仅应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还应灵活地调整
家庭食谱,尤其要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科学地安排日常饮食,以利于孩子健康的身心
发育。挑食,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因身体不适,消化力弱,食欲不振而挑食(这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无须过虑,只要注意在孩子病好后及时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即可);
2. 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常饮食习惯的培养,或对孩子过于迁就与放任,助长了孩子挑食的坏习惯;
3. 家长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孩子受了偏食意识的影响而自然地加以模仿;
4. 家长对孩子的身体过于关注,经常强迫孩子进食某些营养食品,从而引起孩子对这些食物的反感。
以下给出几个防止或纠正挑食的方法,供参考:
避免进食前的剧烈运动
孩子刚刚做完剧烈运动后是没有食欲的,如果此时就餐,孩子必然会挑挑拣拣,长此以往,易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鼓励孩子做餐前服务
孩子天生就对餐前的准备工作感兴趣,家长可以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帮忙摆桌椅、端菜碟、分碗筷,甚至在做菜时让他们帮忙洗菜、拿佐料。面对自己参与劳动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会很开胃。
给予孩子独立进食的机会
二三岁的幼儿会产生独立进食的要求,家长不可因担心孩子吃得不够,或弄脏衣服、地板而忽视了孩子这一心理需求,进而使孩子失去对食物的兴趣。
当然,家长在训练幼儿独立进食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各个年龄段的能力。对于较年幼的孩子,练习进食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二三岁的幼儿,自己拿起汤匙吃5分钟后就可能因累了而不愿再吃。如果家长认为他吃的分量不够,可以再喂他,让他吃饱吃好;最好不要勉强他继续练习,否则同样可能导致挑食、拒食。
制造进餐时的和谐氛围
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切忌在孩子进餐时恐吓、责骂或以其他方式惩罚孩子,因为恐惧、担忧、愤怒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食欲。家长应善于营造就餐时的快乐气氛,使孩子心情愉快,乐于进食。
避免让孩子挑食的行为得逞
小明不吃牛肉,妈妈怕他饿坏了,立刻为他预备别的食物,小明的挑食行为得逞,坏习惯就会由此养成。相反,假如妈妈告诉小明牛肉很好吃,全家都爱吃,吃了以后身体会强壮,而且这个时候只有牛肉吃,不吃就要饿肚子。这种积极、坚定的态度就会有效地阻止孩子的挑食行为。
避免给孩子挑食的机会
不少家长习惯于每次吃东西时问孩子:“你喜欢吃这个吗?”“你喜欢吃什么呀?”这些问题容易给孩子挑食的机会,是不必要的。
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吃饭时,家长要表现出对食物极大的兴趣,可以边吃边赞:“真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后会主动地模仿。
为孩子树立效仿的榜样
幼儿最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可以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称赞不挑食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因羡慕而积极地效仿。
当然,在树立榜样时避免幼儿间的妒忌是很重要的。例如,小华不吃鱼,但大伟最爱吃鱼,成人可在大伟吃鱼的时候说:“大伟真是好孩子,大伟爱吃鱼,又健康又聪明,我知道小华也会像大伟一样,喜欢吃鱼的。”这样说既使小华有了效仿的榜样,又避免了对他的打击。
对孩子进行巧妙诱导
小珍不爱吃鱼,但最爱吃火腿蛋。妈妈就把鱼放进火腿蛋里,请小珍吃。最初放一点点,渐渐把鱼的分量加多,结果小珍爱吃的“火腿蛋”,其实已经变成了“火腿蛋和鱼”。这时妈妈不妨告诉她真相,然后说:“小珍原来是喜欢吃鱼的!”
⑶ 挑食的害处有哪些
挑食不利于生长发育。因为粗粮、细粮、鸡、鸭、鱼、肉、各种蔬菜等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一次同食几种食物就能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此外,医学上还有一种“蛋白质互补”的理论,即认为不同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可以互相促进。不同的食物混合在一起吃,比单纯吃一种食物营养价值要高。由此可见,孩子挑食就不能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还可能使孩子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孩子显得娇弱,对他健康成长是有害的。家长一定要注意纠正孩子的这个坏习惯。
⑷ 有关偏食问题
众所周知,小儿偏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开始多发生在幼儿时期。长久偏食以后会给孩子的健康发育成长带来危害。矫治偏食并不难,既然偏食是受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是由后天观察、学习中得来的,那末仍可通过重新学习、积极进行心理治疗来矫正偏食行为。心理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说教法:父母或老师向儿童说明偏食的害处,告诉孩子各种食物中含有人体最需要的营养成分,如缺少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说教要实事求是,要有科学性,举例要生动,这样对学龄儿童或学龄前儿童才会取得较满意的矫正效果。
2.奖励法:凡对孩子不吃的食物,经过劝导能少量进食时,应予奖励。这首先必须对孩子的需求心理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奖励,如有个孩子不吃鸡蛋,经过劝说并说明如果改正就带他到动物园看珍奇动物。孩子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吃了鸡蛋以后感到很高兴,味道也很好,以后逐渐就消除了偏食的坏习惯。
3.脱敏法:即事前不让小儿知道,在他最喜欢吃的食物中掺入不吃的食物成分。如有的孩子不吃牛肉、羊肉、虾、姜、芹菜等,可切成碎末,拌在菜里或拌在饺子馅中,开始少量,以后再逐渐增加,当增加一定程度后,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了,此法对较顽固的偏食孩子,常收到良好的改正效果。但施行时需要耐心,不可急躁,一旦获得改正,尚需不断强化巩固效果,否则,如果放弃约束,其偏食行为往往容易反复。
4.惩罚法: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心理,对他不吃某种食物时,可以取消他认为最有兴趣的活动,时间一长,就会达到克服偏食的习惯。
总之,偏食的心理矫正和治疗,应采取综合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矫正效果。
偏食是喜爱的食物吃得多,不喜爱的食物吃得少,甚至不吃。日久可导致某些营养成分缺乏,引起一些症状或疾病。如不爱吃蔬菜、水果的小儿容易便秘,患口角炎。爱吃甜食的小儿容易患腹泻,食欲不好。喜吃水泡米饭、汤泡馍馍的小儿,因食物咀嚼得不充分,较多的水汤稀释胃液,影响食物中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造成小儿营养不足,消瘦,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偏食的原因主要是对小儿教养不够,有些家长自己挑食的不良习惯而影响了小儿,有些家庭饮食单调,养成小儿不爱吃他没吃过的,或很少吃过的食物。不少小儿自幼爱吃零食,久之胃肠功能失调。患有肝炎、慢性肠炎等疾病的小儿因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好,厌腻肉食,喜吃清淡的食物。
对有偏食的小儿应加强宣传教育,经常给他们介绍各科食物的特点和营养成分,以及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另外应特别注意儿童的心理卫生,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如
⑸ 挑食是种怎样的体验
1.零食不离口
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惑力,如果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缺乏。
2.烹调不合口
尽管买了许多好东西,但是家长烹饪技术不过关,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就会不爱吃,不感兴趣。
3.边看电视边吃饭
这是许多孩子的“通病”,电视中精彩的画面分散了孩子的食欲,正餐未吃饱,孩子容易靠零食来补充。
4.父母包办喂食
孩子1岁左右,父母就应该培养孩子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小孩四五岁了,大人还坚持喂食,以至影响小孩对吃饭的兴趣。
危害
1.抑制身体增长,偏食挑食,会让宝宝汲取的营养失衡,摄入不充足,生长发育就会出现问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摄入不足。体重偏轻,长高速度也会减慢。只有饮食多样化。营养吸收更全面,才能确保宝宝健康快速地生长发育。
2.抵抗力差,易生病:由于饮食不均衡,偏食宝宝不能很好地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来提高免疫力,因而更容易生病。
3.影响智力发育,身体免疫力差、发育不正常,同时也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偏食挑食的宝宝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4.形成不良性格,营养不均衡还会促使宝宝形成极端性格。家长若经常用威胁、责骂等方法逼迫宝宝吃东西,会使宝宝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这些负面影响都是不良性格的起因。
纠正方法
幼儿挑食的很大根源在于家庭。要想改变幼儿挑食的习惯,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携手,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亲身体验
对于孩子不喜欢的食物,建议家长尝试制作,并与孩子一起品尝。即使不喜欢吃,也要与孩子一起吃,并且表现出吃得很香、很满意的神色,给孩子提供积极仿效的机会。
2.幼儿亲身体验
邀请孩子参与烹饪过程。当他们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就会胃口大增,甚至愿意愉快地接受不喜欢的食物的口味。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善孩子的挑食习惯。
3.营造愉快的进餐氛围
在进餐时,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要恐吓、责骂或惩罚孩子,以免影响孩子的食欲。要通过奖励、鼓励等方式,让孩子愉快进餐,乐于进食。
4.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在进食时,不要看电视,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利于孩子消化。
5.控制孩子的零食
幼儿离园后,离正餐还有一段时间,希望家长通过引导幼儿看书、游戏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也可以给孩子少吃点水果,这样有饥饿感的孩子在正餐时即使不喜吃的食物也会吃得很香。
6.利用适当的运动促进幼儿食欲
当孩子没有食欲时,可以让孩子跑跑步、骑骑小自行车,进行多种体育活动,从而消耗更多的能量,使之食欲和食量增加。
7.改变食物烹调方法
家长可以改变食材的烹调方法,将老式的炒、炖变成蒸、包、炸、煮等,让孩子有色香味的刺激,尝试不同的口味,自然就减少了挑食的现象。
⑹ 如何解决偏食问题
独生子女偏食较为普遍,这可以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与健康。那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的偏食行为呢?
孩子偏食 家长担忧
1、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自己不吃什么或者什么菜不好吃、以及菜的味道差等容易诱引孩子挑食的话。
2、做菜时要注意烹调,尽量烧的得法,适合儿童口味。
3、切不可娇惯孩子,不能一见孩子不吃某些菜就不再给他吃这种菜。
4、不要当着孩子面对别人说“他不爱吃这种菜”的话,以免使孩子加深对某种食物的厌恶感。
5、不要用强制的方法强迫孩子吃某种不喜爱的食物。
6、要积极启发孩子对各种食物的兴趣。
7、不要给孩子造成挑食的机会。
8、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要注意在其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况下进行。
9、少给孩子吃零食,尤其是甜食及冷食。适当增加活动量,促进其食欲。
10、对因偏食而影响健康且又十分任性的孩子,家长既要有决心,又要有耐心加以纠正。
⑺ 古人吃的偏食就是现在的什么
现在很多的人,很多的中国人,已经不再习惯粗茶淡饭的生活方式,开始了餐餐都会放油,菜都会放盐,烟不能少抽,酒不能少喝,肉不能少吃的新生活。
而古代人生活在资源丰富的山水相交之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睡早起作息规律,耕作狩猎打鱼摘野果,其实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的工作互相合作,其乐融融,同时运动量不少,没有烟酒的刺激,植物采自于天然新鲜又美味,动物也最终要靠这些植物为生,并且他们常常在自然界中奔跑,所以通身肥肉比较少,瘦的比较多。
其实古代人的短寿是有原因的,简单来讲医疗条件不及现在发达,医学发展比较落后,没有抗生素没有完善的外科甚至轻微的外伤感染和小小的感冒都会引起死亡,这样看来古代人没有现代人寿命长是毫不奇怪的,但并不是说现在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吃的东西更加正确。
所以说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多运动少压力才是最重要的。最后我们讲一组数据,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的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18%,比十几年前增加了三分之一,三十岁左右的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患者越来越多,世界上糖尿病的发病率多在65岁左右,但在中国已经提前到了45岁左右。我们知道了古人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有极大的不同,所以在现在的医疗条件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我们都应该遵循古人的优良的生活方式。
⑻ 挑食害处多
挑食(偏食或拒食)是幼儿常见的坏毛病,如果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导致孩子摄取营养不足,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会养成他们任性违拗的坏习惯。 孩子挑食,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因身体不适,消化力弱,食欲不振而挑食(这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无须过虑,只要注意在孩子病好后及时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即可); 2. 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常饮食习惯的培养,或对孩子过于迁就与放任,助长了孩子挑食的坏习惯; 3. 家长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孩子受了偏食意识的影响而自然地加以模仿; 4. 家长对孩子的身体过于关注,经常强迫孩子进食某些营养食品,从而引起孩子对这些食物的反感。 以下给出几个防止或纠正孩子挑食的方法,供家长参考: 避免进食前的剧烈运动 孩子刚刚做完剧烈运动后是没有食欲的,如果此时就餐,孩子必然会挑挑拣拣,长此以往,易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鼓励孩子做餐前服务 孩子天生就对餐前的准备工作感兴趣,家长可以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帮忙摆桌椅、端菜碟、分碗筷,甚至在做菜时让他们帮忙洗菜、拿佐料。面对自己参与劳动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会很开胃。 给予孩子独立进食的机会 二三岁的幼儿会产生独立进食的要求,家长不可因担心孩子吃得不够,或弄脏衣服、地板而忽视了孩子这一心理需求,进而使孩子失去对食物的兴趣。 当然,家长在训练幼儿独立进食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各个年龄段的能力。对于较年幼的孩子,练习进食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二三岁的幼儿,自己拿起汤匙吃5分钟后就可能因累了而不愿再吃。如果家长认为他吃的分量不够,可以再喂他,让他吃饱吃好;最好不要勉强他继续练习,否则同样可能导致挑食、拒食。 制造进餐时的和谐氛围 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切忌在孩子进餐时恐吓、责骂或以其他方式惩罚孩子,因为恐惧、担忧、愤怒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食欲。家长应善于营造就餐时的快乐气氛,使孩子心情愉快,乐于进食。 避免让孩子挑食的行为得逞 小明不吃牛肉,妈妈怕他饿坏了,立刻为他预备别的食物,小明的挑食行为得逞,坏习惯就会由此养成。相反,假如妈妈告诉小明牛肉很好吃,全家都爱吃,吃了以后身体会强壮,而且这个时候只有牛肉吃,不吃就要饿肚子。这种积极、坚定的态度就会有效地阻止孩子的挑食行为。 避免给孩子挑食的机会 不少家长习惯于每次吃东西时问孩子:“你喜欢吃这个吗?”“你喜欢吃什么呀?”这些问题容易给孩子挑食的机会,是不必要的。 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吃饭时,家长要表现出对食物极大的兴趣,可以边吃边赞:“真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后会主动地模仿。 为孩子树立效仿的榜样 幼儿最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可以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称赞不挑食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因羡慕而积极地效仿。 当然,在树立榜样时避免幼儿间的妒忌是很重要的。例如,小华不吃鱼,但大伟最爱吃鱼,成人可在大伟吃鱼的时候说:“大伟真是好孩子,大伟爱吃鱼,又健康又聪明,我知道小华也会像大伟一样,喜欢吃鱼的。”这样说既使小华有了效仿的榜样,又避免了对他的打击。 对孩子进行巧妙诱导 小珍不爱吃鱼,但最爱吃火腿蛋。妈妈就把鱼放进火腿蛋里,请小珍吃。最初放一点点,渐渐把鱼的分量加多,结果小珍爱吃的“火腿蛋”,其实已经变成了“火腿蛋和鱼”。这时妈妈不妨告诉她真相,然后说:“小珍原来是喜欢吃鱼的!” 参考资料:孩子挑食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