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疫苗研发成果

疫苗研发成果

发布时间:2021-06-27 20:08:32

⑴ 细说mRNA疫苗:为何新冠疫苗的研发速度是史上最快的

新冠疫苗研发史上最快,为什么这么快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六方面因素。

第六,双方或多方合作前所未有。为了做好疫苗研发快速、系统、规范推进,国际组织(WHO、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盖茨基金会等)、相关国家、企业、研究机构等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合作。


⑵ 世卫称疫苗研发后需求将大于供给,疫苗研制还需多长时间

疫苗的研制大约还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在年底前就有可能上市。

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说,疫苗在研发后需求将大于供给,全球有几十亿人在等待疫苗的接种。因为新冠肺炎的疫情,现在已经蔓延到了全球,所有疫情地区都需要接种疫苗,需求量在几十亿,可生产数量最多只有10亿,远远不够需求量。我认为现在新冠疫情是一场全球性的抗争,如果各国的医疗水平能够进行相结合,大家在一起研发新冠疫苗,或许能够使疫苗研发速度增快。

⑶ 中国在医学上诞生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1、脊髓灰质炎系列疫苗的研制及应用:让脊灰与中国儿童绝缘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域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这是继全球消灭天花之后,世界公共卫生史上又一伟大业绩。

由于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广及免疫规划策略的实施,自1994年10月以来,全国未有由本土野毒株引起的病例报告,曾被医学界称为“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大杀手”的小儿麻痹得到有效控制。

2、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向恐惧和绝望宣战

麻风病,一个曾经让人谈之色变、闻风丧胆的重大传染病,如今已难觅踪迹。1957年,为防治在我国多地大面积流行的麻风病,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了皮肤病研究所,根据我国麻风病流行情况,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密切结合。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符合我国麻风病流行情况的防治策略、技术和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果。

3、根治绒毛膜上皮癌化学疗法的创建与推广:从死亡率90%到治愈率90%的颠覆性突破

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带领团队对绒癌耐药机制、耐药标志物筛查和耐药逆转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对耐药与危重病例的治疗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使耐药及危重绒癌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完全缓解率达70%以上,治疗效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4、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5、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救治体系

以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的第一大病,也是第一致死病因。近60年来,随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创建和发展,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和防治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阜外医院几代人对建立心血管疾病救治体系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科技网-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 十大科技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⑷ 如何看待国产新冠灭活疫苗的研究成果呢

在疫情蔓延的今天,我国的防护措施可谓是数一数二,不同以往现在我们国家正在积极研制新冠灭活疫苗。下面我们来看看我国的进度如何。

疫苗从研发倒使用要经过研发、注册、生产、使用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

疫苗的作用: 把病毒杀死,使其失去致病力,但因为病毒表面的蛋白仍然存在,注射到人体,同样可以触发免疫反应。 现在疫苗已经进入临床使用阶段,该灭活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良好,接种疫苗组在0和28天分别接种一针,所有受试者都产生了中和抗体,并且滴度高并且在观察后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当然,目前的数据只是临床试验的。相信我国一定可以研制出对抗病毒的疫苗。

⑸ 中国速度!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数量突破十亿,这个优秀的成果是如何获得的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苗已经研制出了半年多的时间,记得还在去年九月的时候中国就已经研制出了新冠疫苗,并开始进行第一期试验;到12月份的时候已经开始第三期试验了,当时全国人民都一直提着一口气,非常期盼当时疫苗试验的最终结果,毕竟对于新冠肺炎这种2020年刚出现的疾病来说其传染率实在是太可怕了,比当年的非典病毒传染率高了十倍不止,并且传染的方式也比当年的病毒要多出许多,所以全体中国人民对于能够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表示非常期待。直到今年的2月份我国的疫苗开始全面进入使用,并向世界各国开始输送,帮助其他国家拯救本国国民,帮助世界各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其次就是我国人民的团结。中国人民在疫情到来的时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抵抗疫情的侵袭;而在疫苗研制出来以后,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国民的未来,广大人民群众自愿接种疫苗,毕竟我国的疫苗也是不需要任何费用的,只需要到当地的医院进行接种就可以,广大的老百姓们当然非常乐意接种疫苗,大家兴趣高涨,所以也都非常的积极,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疫苗接种速度如此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⑹ 乙肝疫苗的研制过程是什么

从此人类远离乙肝

——1982年乙肝疫苗的发明1982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高纯、高效的乙肝疫苗,经过几年努力,喜获成功。1988年,国家正式批准生产,效果良好,现在婴儿刚出生时只要注射乙肝疫苗,就不会感染乙型肝炎。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不少小朋友已深有感触,从没懂事起,小胳膊小屁股上就没少挨针扎。爸爸妈妈总是边替孩子轻柔疼痛的部位边心疼地说:“不哭不哭,宝宝打过针后就不会生病了。”

但对那些有遗传性的传染疾病,是否也能用疫苗来预防呢?从1982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成功研制出乙肝疫苗后,人们发现这正是一条有效预防的途径。尽管现在有近60%的成年人携带乙肝病毒,若是女性,她怀孕后就可能遗传给孩子。但现在婴儿刚出生时只要注射乙肝疫苗,就不会感染这种疾病。

据医学研究分析,幼儿期就患上乙肝,其成人后患肝癌或肝坏死的可能性极强。而正是乙肝疫苗的投入使用,才使这一高发疾病能在下一代身上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疫苗本身就是一种病毒,这种特殊的病毒对人体是否安全,一直为医学工作者所关注。早在1964年,医学家们就从澳大利亚居民的血清中发现了乙型肝炎抗原。1970年又从含乙型肝炎抗原的血清中发现了乙肝病毒。从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乙肝病毒是直径为42毫微米的球状体,由外壳和内核组成,抗原就是其外壳的成分。通常人们感染乙肝病毒除了母婴传播外,就是因接受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注射的针头被该病毒污染过,而通过肠胃传染的机会则相对其他类型的肝炎要少得多。

注射乙肝疫苗,就是使人在少量接触该病毒后,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当再次大量遇到乙肝病毒时,就会对之“排斥”,主动发起攻击。经检测,中国生产的乙肝疫苗无任何微生物污染,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应用传代细胞生产疫苗的要求。

除了中国外,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他国家也在研制乙肝病毒。1979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布罗肖特利用基因工程,将分离出的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DNA片段,插入到大肠杆菌的质粒中,使其不断繁殖并表现出来,从而得到大量的此种DNA基因组,为乙肝疫苗的研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1981年,美国医学科学家默克、夏皮和多尔米开始把研制的乙肝疫苗进行试验。美国食物和药物管理局肯定了这一成果。而在中国,由于乙肝病人为数众多,我国把研制乙肝疫苗作为一项医学研究重点项目,研制进程相对更快。198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研制出乙肝疫苗。1985年12月,中国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合作研制成功乙型肝炎血源疫苗。1988年12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和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合作,把高纯度、高效、安全的乙肝疫苗成功地应用于人体。93.丰富多彩的虚拟空间

——1984年多媒体的发明1984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电脑,于是电脑不再是单一的文字与数字的处理工具,而成了丰富人们生活的“魔术师”。我们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展现在屏幕上的景象。

北京的一位小学生在新千年来临之际,通过电脑多媒体制作了一份“绘声绘色”的电子邮件发送给远在美国的表姐,教她学习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

本来制作像这样有声有色的作品,只有音像公司才能办到。而现在在家里就能完成这样一项把自己的声音和相关的图像录制在电脑里的复杂“工艺”,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啊。而使这一梦想成真的基础是“多媒体”。

第一台多媒体电脑诞生于1984年,是由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推出的。距今不过十多年时间,一个普通的中国孩子就能自如地掌握这一技术,并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富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那么多媒体与普通电脑有何区别呢?电脑刚诞生时,只能处理文字与数字信息,只能称是单媒体。而现在则可以用来绘画、播音、放影视片,甚至还能借助相关软件和扫描机把自己也栩栩如生地编入画面和剧情之中。多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多种信号的媒介。它无意中已把家中的多种家电,如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游戏机融为一体。原本呆板的计算机如今“能说会道”,这大大增加了对孩子的吸引力。难怪在电视节目冲击孩子正常学习的时候,一些家庭选购电视机时,已会考虑改买多媒体电脑。因为目前许多教学软件借助多媒体,学生跟着学,互动性很强,比请家教更合算、更有趣。

多媒体电脑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机互动。就像文章开头所提及的小女孩,她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歌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为了让表姐理解词义,有兴趣学唱,她又动脑筋,画了许多家人相亲相聚的感人场面。最后她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发送给了远方的亲人。的确,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构成了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核心。

当然多媒体技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这么简单,其关键技术是数据的压缩和还原。能否高效及时地压缩视频和音频信号数据,是多媒体信息传递的首要问题;其次是多媒体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中的专用芯片和多媒体操作系统的改进与发展。

只要一张薄薄的光盘,读、听、说、写的虚拟空间便会展现在你的眼前。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多媒体以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占据了90年代的信息市场,21世纪的多媒体将带给我们一个更奇妙的世界。

⑺ 为什么说中国研制的疫苗被人盯上了

我觉得还有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一但中国研制成功(不管先于美国,或迟于美国),美国可以借口说中国研制的疫苗是窃取美国成果。这点是最重要的。和疫苗无关,美国人容不得中国强大,这是根本,所以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不会停止,哪怕做出反人类举动。只要美国人认为有利可图。它们会毫不犹豫。盯上就盯上,现都还没出来,出来了也是先让中国人先用了先,过一年后无副作用了才给愿意花点成本费买的人用。

这次新冠疫苗研制,是展示中国科技实力一次很好机会,美国盯得很紧,尤其是那位特总统,担心被中国反超,影响他的财路。

此时言之过早。 距离成功也许还有两部路。 一日不能不成功。一直不能。轻松。言胜。 别去后面的事情,让人瞠目结舌呢。 突然研究成果被送达境外某些国家去了。

西方国家和美国对中国疫苗研制的速度和各方面大力的投入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在控制疫情发展上,中国最先恢复了生产,在帮助别国抗疫上中国提供了大量资金援助,在生产提供医疗物资上,中国几乎独霸了市场,如果中国再率先研究出疫苗,无偿向各国提供,中国真的成为了疫情的“救世主”。欧美发达国家将颜面扫地,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会被世人耻笑。“太伤了自尊了”。

⑻ 目前新冠疫苗已经研发成功,有哪些人不能注射

目前我国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要成果,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而且其保护效力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未来将为全民免费提供。那么哪些人需要最先接种新冠疫苗?普通人可以接种疫苗吗?


03新冠疫苗去哪接种?

各地将按要求及时公布接种点和接种时间,大家可关注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布的信息。也会根据接种需求考虑设立临时接种点,上门服务。每个人的接种条件将有严格规范。同时所有接种点都会提供接种新冠疫苗的凭证。

目前我们国家新冠疫苗免费有序接种已经开始,哪些人能打,哪些人不能打,哪些人先打,哪些人后打,国家安排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原因也解释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细致谨慎的态度特别令人感动。我们普通群众能做的便是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做好个人卫生预防措施,同时等待国家相关接种安排进行有序的接种,相信新冠疫苗将很快得到控制。

⑼ 我国疫苗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疫苗的历史

疫苗的历史

我们是怎样谈论人的?会不会像天文学家看到的那样只是一点尘埃,无依无靠地在一颗不重要的行星上蠕动?或像化学家所说的是巧妙地摆弄在一起的一堆化学品?或者像在哈姆雷特眼里看到的那样,人在理智上是高贵的,在才能上是无限的?或者兼有以上的一切?——罗素《西方的智慧》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回顾人类走过的历程,人类总会在不经意间遭受着这样或那样的疾病。但是,尽管人类备受各种疾病的煎熬,却并没有屈服和退缩,而是在阵阵的疼痛中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悲壮的征程。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得以生存、延续和发达!

疾病是与生命同在的,但传染病却最为直接地、不由分说地威胁着任何人。当传染病到来,而人类发现自己无知的时候,当人类无法控制疾病蔓延的时候,恐惧就产生了。人类将疾病视为了神灵和鬼魂的力量,视为宿命的安排。疾病的发生也被认为是神要惩罚有罪的人,所以才会降临。无论是部落还是文明诞生的时代,统治者、政客和巫师利用人们对于疾病的恐惧不断加强他们的统治。随着公元400年希腊罗马文明的没落和黑暗时代的开始,传染病、寄生虫等灾难开始威胁着欧洲大陆,人类开始认识到瘟疫流行的根源是人类自身而不是鬼神所致。

18世纪早期,中国人以接种“天花”患者的脓液预防疾病的方法传入了欧洲。与此同时,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也发现接触牛痘病牛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他改进了接种方法并取得了人体试验的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

疫苗学是一门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科学,既依赖于理论研究又依赖于经验。其宗旨不仅在于研究基础理论,还需要研究如何获取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纵观疫苗学的发展史,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分为发展阶段、经验阶段和现代阶段。其中,现代阶段是疫苗的多产时期,研发出许多新的疫苗和新技术,并沿用至今。

奋发时期

19世纪初,牛痘接种成为全球性的防疫工作,特别是在欧洲及北美洲,期间没有新的疫苗出现。最后25年是奋发图强的时期,此时具有意义的疫苗学出现。此后,延续四十年后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这段时期,研究的目标主要集中于细菌、医学应用及有关抗体的实验免疫学,代表人物有巴斯德、柯霍、冯贝林及爱立克。

巴斯德发现在实验室培养的条件下,导致禽类发生瘟疫的细菌毒力减弱了,并且由此可以诱导出耐受性和毒性更强的细菌。进一步的研究使得他研制出有效地抵抗炭疽热、霍乱和狂犬病毒的疫苗。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医学家,冯贝林利用白喉及破伤风的可溶性毒素,将其去毒后进行免疫接种,建立了被动免疫治疗法,这个方法在抗传染性疾病治疗方法的发展里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该时期影响最深远的却是爱立克的发现。

爱立克发现了染料以及其他化学成分和细胞结构间存在特异的亲和性。基于此原理,他研制出了世界上首个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即606复合物,该药物可用于治疗梅毒。同时,爱立克发展出特殊量化抗体的方法,使得冯贝林的被动免疫真正可以实用。他认为细胞侧链与化学物质以及与其他蛋白质存在特殊的互补性(此后被称为特殊受体——配体结合作用),他的观点使得我们对免疫专一性、细胞化学和药物特殊治疗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发现了体液免疫现象。活的或者灭活疫苗的效价(在血清反应中,抗原抗体结合出现明显可见反应的最大的抗体或抗原制剂的稀释度称为效价。)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上面提到的疫苗,伤寒热、志贺氏细菌性痢疾、结核、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疫苗被成功制备。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期间,横跨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巨大变迁的时代,成为了疫苗发展到多产时期的过渡期。此时期的一个大突破为古得派斯德于1931年证明病毒可在受精的鸡胚胎里生长,由此泰勒制造出安全且有效的抗黄热病的鸡组织疫苗17D,并且疫苗在热带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此期间,许多疫苗的研究都是出于军事目的。美国华特瑞陆军研究院的希尔曼等研究人员在鸡胚的卵黄中培育出了斑疹伤寒疫苗。这项成果投入使用后,生产出大量的疫苗,挽救了许多二战期间的伤病员,使他们获得了重生。此外,他们还研制出流行性感冒疫苗,通过持续流动离心对疫苗进行纯化,开创了纯化病毒疫苗的先河。

在流行性感冒期间,希尔曼还发现了腺病毒。他通过同事,从一个死亡的新兵身上获得了一段新鲜的气管样本,将气管的内皮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后,获得了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并通过对某些地区患者的咽试子培养,从中分离出了三株新的病毒即腺病毒,腺病毒疫苗在1956年一个大型临床试验中被证明有效性达98%。灭活的腺病毒疫苗于1958年取得上市许可证,被用于给小儿接种。恩德斯于1946年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胚胎组织细胞中繁殖,开启了在细胞中培养病毒的大道。

多产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进入了疫苗发展的现代时期,这个时期是疫苗的多产时期,但是1985年后,新疫苗的开发与取得许可证的案例急速减少,少数疫苗直到1980~1990年才得到许可证。

这个时期的疫苗分为,全细菌疫苗、半细菌疫苗、病毒重组亚单位疫苗、体外培养的活病毒疫苗以及灭活病毒疫苗。细菌疫苗主要集中于次单元荚膜多糖制剂,然而减毒的全细菌疫苗也有极大的进展。

最早在1946年就出现了肺炎双球菌的全细胞疫苗,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可是,随后不久,因为磺胺类及其他抗生素而使它的应用中断了。尽管抗生素在减少细菌感染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药物并没有完全阻止病人的死亡。于是,在澳大利亚奥斯催恩博士的坚持下,肺炎球菌疫苗的研究重新上马。14价和23价的肺炎球菌疫苗分别在1977年和1984年获得生产许可证。

多糖疫苗特别是嗜血B型杆菌疫苗在小儿的体内不会产生免疫性。然而,动物试验表明多糖及蛋白质结合会激发T细胞,使得刚出生的小动物可以产生免疫性,于是打开了希尔曼等研究人员以及许多生物制剂公司发展出高度有效结合疫苗的大门,几种非常有效地结合性嗜血杆菌疫苗获得许可证,并且这项技术被用于改进脑膜炎球菌及肺炎球菌疫苗的免疫力。

病毒性疫苗在此期间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抗脊髓灰质炎疫苗被开发制造出来。灭活的流行性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突破,来自恩德斯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非神经组织细胞培养中繁殖的研究。至今活疫苗仍然保留微量的神经毒性,但极少引起疫苗接种者或与它接触的人患上脊髓灰质炎。尽管如此,活性脊髓灰质炎疫苗仍然是预防脊髓灰质炎及根除全球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典范。

但是,在病毒性疫苗发展的过程中,小儿活病毒疫苗的研究与发展面临了许多障碍,其中的障碍主要为如何发展制造出大量不同代数并且具有商业品质的合格疫苗。尽管鸡卵黄被作为生产麻疹疫苗的细胞原始培养液,但是鸡卵黄中常见的鸟类白血病病毒污染曾一度困扰着研究人员。直至后来,抗白血病的鸡培育成功,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此外,原始的麻疹病毒疫苗对儿童有特别强的毒性,需要和麻疹抗体同时给药,才能解决这个难题。科学家通过减毒处理迅速地研制出麻疹和风疹疫苗。联合疫苗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联合应用两价和三价的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的技术很快就问世了。三联疫苗一直应用到今天,成为了儿童免疫接种的主要产品。水痘疫苗、甲型肝炎病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研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许可证的抗癌症疫苗也在这个期间产生。马瑞克氏病是一种发生在鸡神经及内脏中的淋巴瘤。伯麦斯特与其同事培育的火鸡疱疹病毒显示可对抗马瑞克疱疹病毒,而不会引起鸡生病,希尔曼实验室于1971年发展出马瑞克疫苗并获得许可证,而且在1975年发展出纯化干燥的病毒疫苗,经过长时间及复杂的研究证明它对鸡能产生保护性效价并且十分安全,人类吃免疫过的鸡也不受影响,因此疫苗获得了美国农业部颁发的证书

未来日子

当代的疫苗学,尤其是病毒疫苗非常复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病毒的亚单位。除了莱姆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以外,其他的重组疫苗还没有经过注册。所有现存的和灭活的病毒及细菌性疫苗仍然需要继续探索研究。

社会的发展使得很多新的传染病出现,未来渴望新的疫苗可以预防如结核病,疟疾,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20多种疾病。从1985年以来,新疫苗的发展一直都是结果贫瘠,但又好像带来了希望,总体成功的不多,疫苗真正的发展需要很多理论的成熟。

科学家对细胞调控和体液影响因子机制在免疫反应中重要性的认识,开启了疫苗研究的全新时代,这个时代比过去任何事物都更加值得我们憧憬。新疫苗的研制依赖于适当的抗原和抗原决定簇的鉴定。更重要的是,疫苗的研制必须依赖于机体通过什么将抗原呈递于免疫系统以及如何呈递于免疫系统。呈递什么对于疫苗如艾滋病的疫苗来说,将是主要问题,发现和鉴定抗原和抗原决定簇将加快疫苗研制的进程。

而对于机体如何呈递抗原的研究,随着重组乙肝疫苗的技术突破,已经充满了新的和令人激动的可能性。分子基因学将以它为中心,进行真核细胞表达的不断进化。转染树突状细胞抗原的内在表达和呈递为抗感染疫苗的发展以及持续感染和癌症的治疗创造了很大机会。转基因植物对于需要价格低廉且简单易施疫苗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合成化学的发展,使得线性成串的合成物或多个抗原和抗原决定簇的联合在未来也许会扮演重要的角色。20世纪的知识平台为21世纪疫苗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们对疫苗的未来应该持有乐观的态度,相信该实现的一定会实现。-

(责编 王彩霞)

疫苗的历程

肺炎球菌疫苗

1946年

六价疫苗取得许可证,但是被抗细菌制剂取代。

1964~1968年

有效化学治疗方法无法防止死亡,重新进行疫苗研究。

1977年

14价疫苗获得许可证。

1984年

23价疫苗获得许可证。

嗜血杆菌疫苗

1985年

较大的儿童使用多糖疫苗获得许可证,多糖疫苗在较小儿童免疫性不足。

1987~1990年

不同的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获得许可证。

1992年

对所有多糖疫苗进行广泛地研究。

1998年

史克美占公司获得新型次单元莱姆疫苗的许可证。

麻疹疫苗

鸡胚细胞培养。 减少反应,与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

进一步减毒(无球蛋白)。 由培养液中去除鸡白血病病毒,研发实验性无白血病鸡群。???? 高度有效性和安全性疫苗产生。

腮腺炎疫苗

鸡胚细胞培养。无神经毒性的Jerry Lynn病毒株 高效价和无反应的疫苗生成。

德国麻疹疫苗

发现在鸭细胞中繁殖。

快速及可靠的减毒作用。

不会对容易感染的成年接触者传播。

两价和三价配方

可接受的效价和反应生成性。

临床试验极为成功。

主要的小儿免疫原。

水痘疫苗

1981年KMcC病毒株制出。应用减毒程序时,病毒无法达到可接受的反应性与免疫生成性间的平衡点。由OKA病毒株取代。

疫苗的种类

1、死疫苗: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制备而成的制剂,称为死疫苗。

种类: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脑、乙脑、斑疹伤寒及钩体等疫苗。

特点:免疫作用弱,必须多次注射,并且量要大。但易保存。

2.活疫苗:用人工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减毒或无毒的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制剂,称为活疫苗,又称减毒活疫苗。

种类:卡介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风疹等疫苗。

特点:免疫作用强,接种量小,一般只需接种一次。但稳定性差,不易保存。

3.亚单位疫苗:提取病原微生物中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抗原成分制备而成的疫苗。如乙型肝炎血源性疫苗,是分离纯化乙型肝炎病毒小球形颗粒HbsAg而制成的。

4.合成疫苗:将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人工合成的抗原肽结合于载体上,再加入佐剂而制成的疫苗。需要首先获得有效成分的氨基酸序列。

特点:一旦合成可大量生产,且无血源性传染的可能性。

5.基因工程疫苗:将病原微生物中编码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抗原基因(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后导入宿主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生大量相应抗原,由此制备的疫苗称为基因疫苗。如乙肝基因疫苗。

6.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即成类毒素。

种类: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

⑽ 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群雄逐鹿,哪国疫苗最值得关注

中国的疫苗最值得关注,我国的疫苗现在已经有五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

与疫苗研发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