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北省教育局对考研生有何奖政策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获得湖北省教育厅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待考研生可
得看学校具体的规定,一般来说有专利权的话保研会有加分
㈡ 潘阿文的在校期间的相关成绩
大学期间荣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湖北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金奖”,“湖北省高校摄影展二等奖”,“2008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第四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中荣获青年组术优秀奖”,“2009年全国中小学幼儿优秀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银奖”,“第十五届新世纪杯中华青少年美术书画摄影大赛金奖”,“第四届华人青少年中华情主题写作大赛银奖”,“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大学组银奖”,“中华绿色奥运情全国青少年书画汇展祥云奖”,“安徽省中小学幼儿园师生书画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荣获书画类一等奖”,“第九届全国青少年书画写作大赛中荣获写作组一等奖”,“中国杰出青年艺术者”,“优秀记者”,“十佳科研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襄樊学院特色之星”等110项校级、省市级、国家级荣誉奖项。
入学以来,发表学术论文6篇,主持了2项校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古贞节文化内涵与现“贞节观”的冲突——以徽州贞节牌坊的文化内涵为探讨》、《谈古建筑艺术内涵在现代建筑中的发展—— 对襄樊学院仿古建筑的新思考》分别获得2008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和2009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共有22幅艺术作品入选《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第十四届中华青少年优秀艺术作品集》等作品集,同时,多幅文艺作品在《楚天都市报》、《襄樊学院报》、《荆楚网》等报刊媒体上刊发。
㈢ 杨鲜兰的科研获奖
《顺应时代潮流 弘扬民族精神》获2003年度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机制》(《湖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获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2003-2004年度“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专题优秀文章三等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人的全面发展》获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研究》(系列论文)——武汉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
㈣ 刘泉声的主要科研成果
◆获奖:
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杂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支护技术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2000年度(排名第二)。
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矿千米深部岩巷稳定控制关键技术”,2010年度(排名第一);
③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煤矿深部岩巷稳定控制理论与支护成套技术研究及应用”,2009年度(排名第一)
④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隧道激光定位与变形监测系统研发及应用”,2010年度(排名第一);
⑤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优秀科技奖金奖,2002年。
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岩石时温等效原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005年。
⑦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爆破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动态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2004年。
◆专利:
①发明专利“隧道无线激光放样装置”
②发明专利“大量程机械式多点位移计”
③实用新型专利“可控预应力超高强锚杆”
④实用新型专利“锚杆预应力控制装置”
⑤实用新型专利“增阻高强预应力锚杆”
⑥实用新型专利“大倾角厚煤层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支架”
⑦实用新型专利“微生物地下水渗流阻塞观测的装置”
⑧实用新型专利“气动锚杆安装装置”
⑨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软弱膨胀型围岩巷道支护装置”
◆软件著作权登记:
①钻爆法隧道爆破炮孔设计软件V1.0
②隧道变形监测系统V1.0
③隧道掘进自动定位系统V1.0
④围岩多场耦合分析建模系统V1.0
◆专著:
1、刘泉声,高玮,袁亮,《煤矿深部岩巷稳定控制理论与支护技术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
2、高玮,袁亮,《基于仿生计算智能的地下工程反分析——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主要论文:
1. Liu Quansheng, Xu Xichang, Wang Chongge, T. Yamaguchi, Time-Temperature Equivalence for Rocks, Vol. 306-308: 1397-1402, March 2006,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 Liu Quansheng, Xu Guangmiao, Study on Basic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Rocks at Low Temperatures, Vol. 306-308: 1479-1484, March 2006,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3. Liu Quansheng, Hu Yunhua, On Stability and Support Measures of Rock Mass Surrounding A Diphead of A Coal Mine, Vol.326-328: 1611-1616, Sept. 2006,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4. Quansheng Liu, Guangmiao Xu, Xiaoyan Liu,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n Freezying-Thawing Damage Propagation of Saturated Rocks, Issues 7 and 8 , March 200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5. LIU Quansheng, LIU Bin, GAO Wei, Study On the Damage Evolution Equation of Rockburst, Vol. 33-37:663-668, Mar. 2008,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6. Liu Quansheng, Xu Guangmiao, Wu Yuexiu, The Thermo-Hydro Coupled Model of Low-Temperature Rock in Consideration of Phase Change, Vol. 33-37:645-650, Mar. 2008,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7. Liu Quansheng, Zhang Chengyuan, Liu Xiaoyan, Numerica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Coupled THM Processes in Task_D of DECOVALEX_Ⅳ, Vol. 25: 709-720, April 2006, Yanshilixue Yu Gongcheng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8. Liu Quansheng, Xu Xichang, Tsutomu Yamaguchi,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GP Granite in Dependence on Temperature and Time, Sept., 2001, Proc. 2nd ARMS, Beijing.
9. Liu Quansheng, Ding Duowen, Zhu Weishen, The Design and Effect of Anchoring Supporting for Weak Rockmass Surrounding Galleries, Ninth Int. Conf Assoc. for the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 Wuhan, China, Sep., 1997.
10. Quansheng Liu et al,Analysis on the Reinforcement of an Under-ground Civil-Defence Gallery beneath a Building, Proc. Regional Symposium on Sedimentary Rock Engineering, Taipei, Nov. 20~22, 1998
11. Q.S. Liu, X.Y. Liu & C.Y. Zh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M Coupled Processes in Task_D of Decovalex_IV, part I,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ineered Barriers for High Level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ISEB-2005), pp178-184, 2005/9/8-2005/9/10, Tongji University and Ecole National des Ponts et Chaussee.
12. Q.S. Liu, X.Y. Liu & C.Y. Zhang,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M Coupled Processes in Task_D of Decovalex_IV, part Ⅱ, pp185-193, 2005/9/8-2005/9/10, Tongji University and Ecole National des Ponts et Chaussee.
13. Q.Liu, C.Wang, Study on time-temperature equivalence principle for rocks, Geoproc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upled THMC Processes in Geo-systems, KTH, Stockholm, Sweden, october 2003.
14. Quansheng Liu, Chengyuan Zhang, Xiaoyan Liu, A practical method for coupled THM simulation of the Yucca Moutain and Febex case examples for Task D of the DECOVALEX THMC project, Proceedings of the GEOPRC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upled THMC Processes in Geo-system, Nanjing, China, May, 2006
15. 刘泉声,张伟,卢兴利等,断层破碎带大断面巷道的安全监控与稳定性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10)
16. 刘泉声,白山云,肖春喜,高玮,基于现场监控量测的龙潭隧道施工期围岩稳定性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10)
17. 刘泉声,胡云华,刘滨,基于试验的花岗岩渐进破坏本构模型研究,岩土力学,2009,30(2),
18. 刘泉声,张华,林涛,煤矿深部岩巷围岩稳定与支护对策,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1)
19. 刘泉声,徐光苗, 光纤测量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
20. 刘泉声,张华, 对煤矿深部围岩稳定与支护几个关键问题的认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增(2)
21. 刘泉声,陈刚, 花岗岩时-温等效原理的进一步验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1)
22. 刘泉声,王崇革, 岩石时-温等效原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第一部分:岩石时-温等效原理的热力学基础,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2),
23. 刘泉声,许锡昌,山口勉,长秋雄, 岩石时-温等效原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第二部分:岩石时-温等效原理的主曲线与移位因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3)
24. 刘泉声,许锡昌, 三峡花岗岩与温度及时间相关的力学性质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5)
25. 刘泉声,王志俭, 砂-膨润土混合物膨胀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7)
26. 刘泉声,许锡昌, 温度作用下脆性岩石的损伤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4)
27. 刘泉声,吴玉山,刘祖德,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4)
28. 刘泉声,刘小燕,张程远,刘亚晨,核废料贮存裂隙岩体THM耦合研究进展与展望,国防科工委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讨会论文集,pp76-88,2005年8月,北京.
29. 刘泉声,张程远,刘小燕,DECOVALEX_IV之TASK_D THM耦合分析模拟专题中的研究进展,国防科工委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讨会论文集,pp125-132,2005年8月,北京.
30. 刘泉声,岩石时温等效效应及其在核废料贮存库围岩长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国防科工委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讨会论文集,pp227-235,2005年8月,北京.
31. 刘泉声,许锡昌,岩石时温等效效应及其在核废料贮存库围岩长期稳定型分析中的应用,国防科工委高放核废物地质处置学术研讨会,2004年7月,北京.
32. 刘泉声,张华,高强锚杆支护及其在大型地下峒室中的应用,油气地下储库国际学术报告会,p170-175,2004年11月,北京。
33. Xiaoyan Liu, Chengyuan Zhang, Quansheng Liu,Multiple-point statistical prediction on fracture networks at Yucca Mountain ,Environmental Geology2009.Volume57,Issue6,pp1361-1370 .
34. Xiaoyan Liu, Chengyuan Zhang, Quansheng Liu, ANALYSIS OF COMPLEXITY IN COUPLED Thermal-Hydraulic-Mechanical process SIMULATION, Issues 7 and 8 , March 200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35. Chengyuan Zhang, Xiaoyan Liu, Quansheng Liu, An rock-physics-based complex pore-fluid-distribution model to seismic Dynamical response, Issues 7 and 8 , March 200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36.Xiaoyan Liu, Chengyuan Zhang, Quansheng Liu, Coupled THM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the Yucca Mountain and FEBEX Case Study within DECOVALEX-THMC Framework, Vol. 33-37:639-644, Mar. 2008,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37.Chengyuan Zhang, Xiaoyan Liu, Quansheng Liu, Study on Uncertainty and Criterion in Model Optimization of Coupled THM Simulation, Vol. 33-37:1135-1140, Mar. 2008,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38.Xiaoyan Liu, Chengyuan Zhang, Quansheng Liu, Analysis of uncertainty in coupled THM simulations of the FEBEX case example for Task D of the DECOVALEX THMC project, Proceedings of the GEOPRC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upled THMC Processes in Geo-systems, Nanjing, China, May, 2006
39. Zhang Chengyuan, Liu Xiaoyan, Liu Quansheng, Coupled THM processes modeling and stochastic simulation considering spatial variability of hydraulic conctivity in underground storage caverns, Vol.326-328: 561-564, Sept. 2006,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40. Liu Xiaoyan, Zhang Chengyuan, Liu Quansheng,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frequency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n seismic attenuation of saturated rocks, Vol.326-328: 1149-1152, Sept. 2006,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41. Zhang Chengyuan, Liu Xiaoyan, Liu Quansheng,Coupled THM Processes modelling and stochastic simulation considering spatial variability of hydraulic conctivity in underground storage caverns, Proc.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Underground Storage of Oil and Gas in Rock Caverns, Nov. 2004, Beijing.
42. Jiao Yuyong, Liu Quansheng, Guoqiju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Yangjiachao landslide, Environment Geology, Sept., 2000, Nanjing, China.
43 Yuyong Jiao,. Xiuli Zhang, Jiao Zhao and Quansheng Liu. Viscous Boundary of DDA for Modeling Stress Wave Propagation in Jointed Rock Ma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44. Yuyong Jiao, Quansheng Liu, Shucai Li,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blocky rock structures, vol306-308: 1391-1396, 2006,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45. Wang CG, Song ZQ, Chen WZ, Liu QS, Yang CH,study of thermo-rheology characters of rock under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vol261-263: 639-644, 2004 ,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46. 徐光苗,刘泉声,彭万巍,常小晓,低温作用下岩石基本力学性质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12)
47. 徐光苗,刘泉声,岩石冻融破坏机理分析及冻融力学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7)
48. 徐光苗,刘泉声,张秀丽,冻结温度下岩体THM完全耦合的理论初步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1)
49. 焦玉勇,张秀丽,刘泉声,陈卫忠,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模拟岩石裂纹扩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4)
50. 刘亚晨, 刘泉声等, 岩体裂隙结构面的温度-应力-水力耦合本构关系,岩土工程学报,2002,24(2)
51. 许锡昌,刘泉声, 高温下花岗岩基本力学性质初步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0,22(3)
52. 刘亚晨,刘泉声,蔡永庆,吴玉山, 核废料贮库围岩介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和热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3)
53. 王志俭,刘泉声, 密实砂-膨润土混合物膨胀特性的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0,21(4)
54. 刘亚晨,刘泉声,蔡永庆,吴玉山, 温度饱和水下的裂隙岩体力学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2)
55. 刘亚晨,吴玉山,刘泉声,核废料贮存裂隙岩体藕合分析研究综述,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1999,10(3)
56. 许锡昌,刘泉声,跨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难题——核废料处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pp540-546,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9月
57. 郭启军,刘泉声,白冰,长江沿线堤防工程渗透破坏类型及其防渗治理,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科学出版社,pp152-157,1999年1月
58. 焦玉勇,葛修润,刘泉声,冯树仁,三维离散单元法及其在滑坡分析中的应用,岩土工程学报, 2000,22(1)(EI收录)
59. 张秀丽,焦玉勇,刘泉声,陈卫忠. 用改进的DDA方法模拟公路隧道的稳定性. 岩土力 学
60. 张秀丽 焦玉勇 刘泉声. 节理对爆炸波传播影响的数值研究. 岩土力学
61. 张秀丽,焦玉勇,刘泉声.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中的预应力锚杆模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62. 焦玉勇,刘泉声,张秀丽. 岩溶地区隧道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第五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台北,2006,A9-1~A9-7
63. 张程远,席道瑛,刘泉声,快速模拟退火淬火反演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
64. 杨永香,刘泉声,焦玉勇,龙潭隧道的流固耦合分析,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3(3)
65. 王崇革,刘泉声,刘双跃,蒋宇静,单轴应力下岩石的热-粘弹塑性模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2)
66. 戴永浩, 陈卫忠,刘泉声,易小明,深部高地应力巷道断面优化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
67. 朱维申,李术才,白世伟,刘泉声,施工过程力学原理的若干发展和工程实例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0)
68. 徐燕萍,项阳,刘泉声,吕爱钟,等参元逆变插值法的研究及其应用,岩土力学,2001,22(2)
69.Hu Yunhua,Liu Quansheng,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ranite under repeated loading and unloading,Issues 7 and 8 , March 200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70.Liu Bin,Liu Quansheng,Stress analysis of transversely isotropic cylinder under arbitrary axisymmetric load,Issues 7 and 8 , March 200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71.WuYuexiu,Liu Quansheng,The analysis on dynamical response of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aterial under blasting load,Issues 7 and 8 , March 200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㈤ 佘廉的科研成果获奖
1. 企业逆境管理研究 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彰项目1995
2. 企业危机预警原理与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优”2000
国家基金年报(1999) 1999
3. 企业预警管理论(专著) 中国图书奖 2000
4. 中国交通灾害(专著) 中国图书奖(国家九?五重点图书)
1999,湖南优秀图书一等奖
5. 企业逆境管理丛书(6本) 北方15省第12届优秀图书奖 1997
6. 企业预警管理丛书(10本) 中国图书奖 2000
7. 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 湖北省政府高校教研成果三等奖 1995
8 《企业逆境管理丛书》(6本) 辽宁省出版二等奖 1996年
9. 灾害预警管理丛书(6本) 北方12省优秀科技图书奖 2005
㈥ 李兰的获奖情况
1. 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与水资源演变,2004年9月湖北省水利学会一等奖
2. 基于GIS的LL-II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的结构,2004年9月湖北省水利学会贰等奖
3. 水质反问题模型的时域频域算法,2000年5月获武汉水电大学一等奖(理论成果)
4. 流域水文分布动态反问题模型,2000年1月获全国水利学会一等奖
5. 流域水文数学物理耦合模型,2000年1月全国水利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6. 黄河三花河段及洛河水污染控制优化模型研究,98年6月获武汉水电大学一等奖
7. 北盘江光照水电工程水库水质预测,98年6月获武汉水电大学二等奖
8. 河流水质反问题模型与参数识别,97年5月获武汉水电大学二等奖
9. 泥沙对黄河水质影响及重点河段水污染控制研究,97年4月获黄河水资源保护局一等奖 10. 《湖北省水网地区地下水资源分析与研究》1992年获湖北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11.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蓝加万,地理信息系统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2003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2.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向建新,雷达测雨,2003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3. <<径流形成过程>>电视教学片,1996年1月获湖北省教委二等奖
14. 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3年2月
15. 湖北省高校优秀女教师,2000年3月
16. 武汉大学优秀女教师,2005年3月
17. 《关于建立宏观政策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的建议》、《关于开放自然、社会、经济数据资源的建议》2002年度被九三湖北省委评为提案工作二等奖 、《关于武汉江城旅游经济的建议》 2002年度被九三湖北省委评为提案工作三等奖 1
8. 1999年入选学校“二五一人才工程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9. 1999年、2000年被评为武汉大学“统战工作先进个人”
20. 2001年被评为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 。
㈦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的佳绩
学院创办至今,社会声誉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多次在大学生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桥牌比赛中获奖。在2009年“毕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本科组全国三等奖1项。在2009年“第二届湖北省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论坛优秀论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2010年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荣获获三等奖1项。在2011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6项;在2011年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1项,三等奖4项。城市建设系学生历时两年撰写的小说《爱上世界上唯一的你》和散文集《梦里花落,流连未央》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其中散文集《梦里花落,流连未央》荣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在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中,法学专业08级学生通过率高达44.4%;本科毕业生考研上线率逐年提高,其中生物化学系学生考研录取率达到29.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考研录取率更是高达35.7%,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院先后被授予“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2009-2010年度省级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㈧ 武汉工程大学在2018年的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有哪些
武汉工程大学在2018年的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有哪些,
具体可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武汉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㈨ 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奖励求职有用吗
这个肯定是有用的啊,表明你大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很不错的奖项
㈩ 吴继洲的科研成果及获奖
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8 年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2 年获中国药学会青年科技奖、 1995 年获吴阶平-保罗 · 杨森医药学研究植物化学专业二等奖。 曾获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 1. 1989 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 1995 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3. 1995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基础研究)三等奖
4. 1996 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5. 1998 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6. 2005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7. 200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1988年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2.1989年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3.1995年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4.1997年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5. 2003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论文创新设计奖二等奖 1.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1992 年中国药学会授予“中国药学会青年科技奖”奖杯和奖状
3.1992 年同济医科大学评为“ 211 跨世纪人才”
4.1995 年获吴阶平-保罗 · 杨森医药学研究植物化学专业二等奖
5.1998 年同济医科大学再次评为“ 211 跨世纪人才”
6.1998 年获同济医科大学“优秀教师”
7.1998 年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8. 2007年获“伯乐奖” 2008.1~2010.12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一类新药浙贝乙素胆汁酸盐作用机理的研究》(项目编号:20070427017,6万元)
2007.1~2009.12教育部重大专项基金《一类新药浙贝乙素胆汁酸盐作用机理的研究》(30万元)
2007.1~2009.12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一类新药浙贝乙素胆汁酸盐临床前的研究》(项目编号:2006DFA33210,90万元)
2007.1~2009.12韩国科技研究院国际合作项目《基于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3000万韩元)
2006.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族药忽地笑抗AD的活性成分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30371733,30万元)
2004.1~2007.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药开发专项课题《新药湖北贝母总碱的开发研究》(项目编号:D2X004A,80万元)
2004.1~200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IL-18为靶点民族药冷水七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成分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30371733,21万元)
2002.1~2003.12 昆明植物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民族药冷水七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2002.1~2003.12 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亚太传统医药网络研究与建设》(项目编号:2002DFG00010, 50万元)
2003.1~2004.12 武汉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二类新药“咳喘宁”临床前的研究》
2002.1~2003.12 湖北省卫生厅课题《浙贝乙素镇咳、祛痰和平喘的构效关系研究》
2002.1~2004.12 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项目《湖北贝母、贯叶连翘、宽叶缬草、木瓜GAP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