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学都研究什么
这是我们国家最出色的小说 其中凝聚了中华几千年的传统 红楼梦的出现是必然的 她是我国古典文化的总结 其中的诗词描写等文学造诣达到高峰 而且 对社会 封建社会的反思和批判也暴露的非常强烈 这写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去研究的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红楼未完 这样一部精彩伟大的作品没有完成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遗憾 是中华民族的遗憾 研究会的存在一部分也是为了研究红的结局 另外 真是因为红包括了很多的中华文化 所以没有文学成就高的人为我们引路 普通人很难初步理解红楼梦 记得我看红楼的时候年纪很小 却读了很多的参考 认为自己已经很了解了 但是后来看了邓云乡先生的书才明白很多问题 比如尤二姐是被一顶素轿抬入贾府 这个细节我丝毫没有留意过 但是看了书才明白 素轿是死人了你去吊唁的时候用的轿子 那时候正逢贾珍的父亲死了 尤二姐就装作是来吊唁的人偷偷进来的 这种我们不知道的民俗和当时社会的风俗 如果没有人去研究 我们是不能读懂的
关于红楼梦的伟大 我已不用多说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对自己本身的优秀的文化投入精力财力去研究 去发掘 那么即使是再优秀的文化 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变成人们不理解 不明白的没有声明的东西了 试看埃及的文字 巴比伦的文化 全都淹没在了历史中 而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不断 正是这种研究 不断给我们的文化注入活力 引发现实的问题 白骨精是哪里人 沙僧生活在水中的技术似乎无关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 不研究也罢 但是红楼的诗词之绝妙令人钦佩 她对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的肯定和反思值得后人去思考
西游 三国 水浒 同样是造诣很高的作品 这是不假 但是她们的思想高度完全无法和红楼比拟 而且她们都是相对完整的小说 不用在结局上让大家浪费精力如果您真的把这四部书好好读完 消化理解 那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现在红学的研究 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些红学家偏激 而且全然不知回归原著 只是凭着自己的喜好说不负责的话 但是 这不能成为红楼梦不需要研究的原因 红楼梦是需要被探索被理解的 其实 只要保持自己的头脑 思考琢磨 不完全迷信红学家的言论 有选择的看看有关红楼的书籍 还是对自己很好处的
我记得曹雪芹在红楼之外只有唯一一句诗句流传下来 那就是白傅诗灵应喜甚 定叫蛮素鬼排场 这句是来表现白居易的(琵琶行or长恨歌 sorry记不得了)的戏剧排的好 白翁即使是在阴间也会很高兴 会把他的两个爱妾 小蛮 樊素找来 几只鬼还来排一排 我想如果曹雪芹真的地下有知 知道他研泪为墨 滴血成书的作品 能在时间的洗涤中终于成就自己的价值 是一定会笑的 但是绝对是欣慰的微笑~~~~~~~~~
我爱红楼梦 以一次红学研讨会的开头语结束我的回答
曹雪芹万岁 红楼梦无疆。
2. 周汝昌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有哪些
周汝昌,1918年生于天津,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堪为当代“红学泰斗”。平生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
周汝昌一生致力于红学研究,其研究方法师承于胡适,但又独树一帜。周汝昌重点考证了曹雪芹的身世与家世,并且仔细研究了大量清宫档案之后,得出了《红楼梦》是自传体小说的观点。并且通过对前八十回的仔细研读结合曹家史实,经过严密思考和逻辑推理,为我们揭开了隐藏在书中的深刻艺术内涵,伟大的诠释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其研究观点早已深入人心,为广大红学研究者和人民群众所接受。
周汝昌对于红学的贡献主要为:
◆对现今红学体系: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的一手构建。
◆《红楼梦新证》是任何一个研红的人都绕不过去的著作,无数红学研究者从中得到给养和惠宜。
◆曹学,关于曹雪芹的家世生平考证,使得人们对于《红楼梦》作者有了一个空前清晰的印象。
◆《红楼梦》汇校工作:周祜昌、周汝昌二位先生五十六年心血的结晶《石头记会真》,汇集已发现的现存于世的古抄本10余种,对其进行全面汇校,展示所有异文,使之成为接近曹雪芹原本真笔的一部可以信赖的《石头记》。
◆把《红楼梦》上升到中华文化小说的高度,提出“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红楼梦》应列为第十四经。
3. 红学研究最近有什么新成果吗
没有,都忙着骂刘心武去了。
4. 版本学已成为红学的一个分支,请简要介绍一下现在这方面研究的大致成果
楼上的,是甲戌本.这个字怎么能打错呢.提问者说到的程本,金玉缘本等,都是摆印本,这样的本子据说有上百种,不过多是以程甲本为底本的,没什么价值.那个亚东本是用胡适先生珍藏的程乙本为底本的.从那之后的红楼梦几乎都是以这个本子为底本,直到70年代,才有了以庚辰本为底本的印行本,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的通行本.
5. 红学到底有什么价值
《红楼梦》研究中有一个社会历史价值。
那就是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
这个在《红楼梦》中是主线思想,贯穿始终,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历史反映,不是单纯的言情小说,尤三姐也不是随意抹脖子,鸳鸯也不是简单的嫌弃贾赦,不愿意做妾,司琪也不是单纯的约会......
这一切都是阶级斗争,在品读这本书的时候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这些典型的阶级斗争正反映的是黑暗和腐朽的封建社会,也就是曹雪芹笔下的末世。
不重视红楼梦的思想性,读者就会用感性的认知阅读,当然这也是可以的,这本书的文学性足以让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故事情节足可以让每一个人思索万千,诗词更能调和情月的风云,当时的社会描述和场景也能让很多读者身临其境,穿越红楼,感悟红楼年华,诗意人生。
红学范围:
一般来说,对《红楼梦》的文本、版本、历史背景、文学史关系和作者家世、生平、创作经历的研究、人物特性,都可纳入红学。
对于“红学”含义的争论起于1980年周汝昌的《红学辨义》一文,他认为红学的范畴应归结为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且坚持红学真正的本体是探寻曹雪芹这部小说写的是谁家的事,即“本事”,探寻本事的学问,才是红学的本义,才是红学的正宗。
周汝昌的观点受到学者们的普遍质疑。1984年应必成在《文艺报》撰文认为,《红楼梦》本身的研究不仅不应该排除在红学研究之外,相反,它应是红学的最主要内容。
6. 迄今为止,一众学者对红学研究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在现在存在的文献很少的情况下,学者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把作者曹雪芹的的基本情况基本给摸清楚了。《红楼梦》是作者自己一个人独自创作的,且文学价值很大,比《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西游记》的意义还要重大,是一本奇书。
在1945年,有人反驳了新红学的研究方向。他们认为新红学去研究曹家简直就是本末倒置,搞错了分析和研究艺术形象的工作,让《红楼梦》的艺术变成了碎片,失去其研究意义。今天的红学,更多的是研究《红楼梦》的外部意义,新红学虽然把红学的地基打好了,但是却没有深入。
7. 评论下几位著名红学家的成就
周汝昌,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从小就有颖慧之誉,读书过目不忘,十六七岁就翻译过冰心的很多作品,1939年考取燕京大学西语系,1947年涉足于红学研究,成为继胡适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常说:如果你想了解中华文化,最为简便的方式就是读《红楼梦》,读懂了《红楼梦》,就读懂了中华文化。年轻时的周汝昌生性活泼,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可是造物弄人,命运偏偏让他双耳失聪,两眼几近失明,但却完成了几百万字的专著,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这样为自己写道:我耳目皆损,唯头脑尚为全衰,每日仍在笔不停挥,希望自强不息。我所不逮,时贤来哲,当有不弃而进教者,切磋之功,是为厚惠。
赵文彬,男,1987年出生,家住四川省崇州市。红学爱好者,研究《红楼梦》已达数年,发表过多篇有突出性成果的红学论文,有望成为最年轻的红学家。
大二初创办了宜宾学院第一红学社,并仅用一年时间便使社团壮大为全系第一大社团,现已成为院内鼎鼎有名的红学社。其人文笔不凡,在学院享有“红学才子”的美誉,曾发表过多篇不俗的文章,如《白海棠》《泣芳语》(为悼念陈晓旭而作)等等
博客为http://zhaowenbinhao.blog.163.com/
http://zhaowenbin.hao.blog.163.com/
曹立波,女,1964年生,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
1988年起在高校中文系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曾在《文学遗产》、《红楼梦学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学术专著有《红楼梦东观阁本研究》、《建安七子集校注》(应瑒集),《红楼梦版本与文本》等书籍。曾在百家讲坛、名师讲坛等电视栏目,以及北京电视台“燕园话红楼”节目讲解《红楼梦》的诗词和人物。
附:红学家有周汝昌、冯其庸、蔡义江、李希凡、邓魁英、张俊、吕启祥、顾平旦、周思源、杜春耕、丁维忠,张庆善、卜键、孙玉明、沈治钧、曹立波等
希望这些能够对你有帮助~~
8. 简述红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1修订红楼梦,使更符合原貌 2研究红楼梦后四十回结果 3研究红楼梦各领域如美食绘画服装之类的 4相互批斗,例如批判刘心武。。。
9. 《红楼梦》现在那个学者研究得好
红楼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误区,远超出了对一部文学作品解读的范围,如果从研内读的成果说,周汝昌容无人能及,但周汝昌可以说是功过各半,在承认其研究成果的同时,不得不说,他把很多人带入了歧途,任何研究发掘都不能离开作品本身,把红楼梦定位为文学作品是最基本的前提,文学作品第一要素就是创作,故事原型可能有,但只是一个骨架,事件、人物、场景都是经过加工润色,甚至凭空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内容能有一般和真实场景对上的就可以称为报告文学了。而现在红学研究出现一个怪现象,红学家不像搞文学的,都好像搞刑侦学的,专门从作品中寻找蛛丝马迹,从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入手,推理出一大堆子虚乌有的东西来,反倒是很多摆在明面的东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是智障吗?当然不是,就是功利在作怪,否定谁都能想到的,拿出谁也想不到的,只有这样才能一鸣惊人,就像现在一些人极力否定岳飞,抬高秦桧是一个道理。在这方面刘心武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生搬硬套、指鹿为马、牵强附会、甚至颠倒黑白、无中生有,无所不用其极。楼主感兴趣的话,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