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发布时间:2021-06-26 16:31:03

A.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览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览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国古代各项科技成果,包括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等。
中国古代科技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种实用技术。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建筑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发明创造无不带有鲜明的实用烙印。然而,时代在前行,曾经应用广泛的古代实用技术,今天早已失传或正在消失,需要我们以现代技术手段复原和再现,以今天的科学道理去揭示和阐述。

天文历法
(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甘石星经》的真伪有待斟酌)
共2张
甘石星经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历法著作
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年、月、日、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运动,交食,晷影,漏刻,恒星出没,天空分区,等等。因此,中国古代历法有现今天文年历的性质。
现在保留下来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夏小正》相传是夏代(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历书。其中记载有人们由观察天象和物候决定农时季节的知识。它原是《大戴礼记》中的一篇,后来单独成册流传。据考证,正文只有四百多字。就天文知识来说,它按十二个月的顺序记述了每月的星象,如早晨和黄昏出现在南方的星星,北斗柄的指向,银河在天空的位置,太阳到了恒星间什么地方等。此外还有每月的气象、物候以及应该做的农事和政治活动。例如:“正月,启蛰,……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这里“鞠”和“参”都是星名,“斗柄”就是北斗七星组成勺子形的把子。这部书是否夏代的历书,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但它至迟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已经成书,而且根据书中反映的天象等情况,说明确有更早时代的资料。
自汉代(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后220年)起,就有完整系统的历法著作留传到现在,包括在各历史朝代中颁行过的和没有颁行过的历法共约一百种,绝大部分收集在《二十四史》的《律历志》中,这是研究中国历法的资料宝库。现择要略作介绍。

B.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

(1)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2分)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2分)
(2)发达原因: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国家较长时间的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国家对科技的支持,交通发达,境内各地区、各民族以及与各周边国家交往频繁;劳动人民勤劳智慧(6分)
(3)近代科技落后:政治体制僵化,思想与文化专制,工商业落后,闭关锁国,闭目塞听,观念陈旧,盲目自大(4分)

C. 谁能列举出中国古代杰出的科技成果

1、天文历法
(1)相传夏朝就有了历法, 夏历的产生, 开创了以天象定农时取代以物候定农时的局面。商朝沿用夏历,知道闰月,并认识许多星座,商朝甲骨文中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天文历法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2)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用于观察天象的浑天仪和用于测报地震的地动仪。
(3)唐朝僧一行首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4)北宋的沈括创制的 “十二气历 ”, 有利于安排农事。
(5)元朝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 , 并测出一年为 365.2425 天, 同地球公转同期相差无几, 所编《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日期相同, 而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 他还主持元朝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

2、农业手工业专著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北宋沈括反映技术革新成就的巨著《梦溪笔谈》有重要价值;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l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3、医学
战国时期我国医学就有很高成就, 有了医学分科;扁鹊提出了四诊法;《内经》提出了病理学说。秦汉时期医学有重大发展,“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麻”法。唐朝分科较细的医学校刊《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著名的医学专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实的药物学著作, 被译成多种文字 。

4、数学
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九九乘法表。《周髀算经》记载了西周初年就已经对勾股定理特例的认识,汉代《九章算术》记录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早有推算,南朝宋、齐间的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其数学专著《辍术》后来成为朝鲜和日本的教材。

5、四大发明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改进于东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 药三大发明,起始远在宋代以前,但其完成和发展却在宋代。它代表着宋代自然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其对世界科技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为世人所共识。

6、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的成就
比西方早1700年的,张衡,地动仪。
1100年,南朝,祖冲之,圆周率,比阿拉伯人早近1000年。
800年,北宋,沈括,《十二气历》。
800年,《唐本草》
400年,活字印刷。
300年,《授时历》
200年,分科较细的医学校。

D.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1)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2)发达原因: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国家较长时间的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国家对科技的支持,交通发达,境内各地区、各民族以及与各周边国家交往频繁;劳动人民勤劳智慧。
(3)近代科技落后:政治体制僵化,思想与文化专制,工商业落后,闭关锁国,闭目塞听,观念陈旧,盲目自大。

E.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统计 ——《中国的世界纪

(1)集中分布在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领域。中国古代以农为本,自然经济发展的需要。
(2)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唐宋时期形成,并相继传入欧洲,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提供武器;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线,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3)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然经济的阻碍;国内政局动荡和对科技文化的压制;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等。
(4)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和打破神学桎梏的要求;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肯定人的价值和权威,崇尚理性和知识等。
影响: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神学“造世说”;进一步崇尚理性与科学,推动启蒙思想的发展。

F. 中国古代科技领域成就有哪些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览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国古代各项科技成果,包括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等。
中国古代科技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种实用技术。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建筑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发明创造无不带有鲜明的实用烙印。然而,时代在前行,曾经应用广泛的古代实用技术,今天早已失传或正在消失,需要我们以现代技术手段复原和再现,以今天的科学道理去揭示和阐述。
天文历法
(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甘石星经》的真伪有待斟酌)
共2张
甘石星经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与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