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精益生产取得的成果

精益生产取得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1-06-26 14:56:44

『壹』 精益生产管理能够带来哪些实践效果

精益生产管理由最初在生产管理系统的实践成功,已经逐步延伸到整个供应链体系及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当中,同时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
精益生产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想” (Lean Thinking)。“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不断地消除浪费。具体来讲,精益思想包含以下5个方面:
(1)由顾客定义的价值:从顾客角度而不是公司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确定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功能)的价值;
(2)识别价值流:为每族产品、服务或功能识别出价值流步骤,消灭不创造价值的部分——浪费;
(3)变批量与排队为连续流动: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回流、无等待或废料的价值流;
(4)由顾客需求拉动:及时生产仅由顾客需求拉动的产品;
(5)不断消除各层次的浪费,持续改进,追求尽善尽美。
精益生产管理能够带给企业的巨大的效益,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在以下方面已经有无数的实践证明其巨大的成效:库存大幅降低,生产周期缩短,质量提高,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人力)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这些成效在某制**企业2009年6个月的精益生产管理初步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成品库存比2009年上半年下降30%,释放库存占用资金约4000万元 ;
——粉针车间样板线转产时间缩短28% ;
——固体车间样板设备停机率下降23% ;
——成品库存周转时间降低22% ;
——建立了以5S管理活动为基础,员工的改善提案制度,中基层管理者的大课题制度为核心的全面改善机制;
――形成了全面改善氛围与全员参与的激励机制,人均改善案例件数突破0.5件。
我们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知道精益生产管理及其实践理论,但往往一实施就没有预想的效果。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企业,往往实施的是精益的那几个工具,如5S、TPM、QCC、TQM等等,但却忽略了精益生产管理的核心:持续改善。
另外许多企业虽然也强调他们的一直在提倡持续改善,但收效甚微,仔细研究发现,成功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一些优秀日本或者欧美公司里所拥有的持续改善支撑体系,在这些企业并不存在,这就给了我们答案,为什么精益管理实施流产。根据我们众多实践,要成功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必须建立以下支撑体系:
一是全员参与的改善提案制度。各位一看可能比较熟悉,说我们有啊,我们有提案制度。但这里的改善提案不同于提案改善,合理化建议等,改善提案是先改善后提案,就是说先去做,先去改善,然后再提案,这个我们原来的提案制度是截然不同的。改善提案制度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基础。从全员的削减浪费开始。
二是中基层的课题改善制度。每一位中层干部都需要引领一个课题,这个课题叫做大课题、焦点课题,多数涉及到流程改善等较大方面的改善。
三是全员的发表会制度。不管是改善提案,还是改善大课题,都要以成果的发布作为鉴定成绩的方式。发表的方式不只是报告,更需要现场实地展示。将改善的成果展示在现场,并让参与发表的人员共享改善之旅。
四是专家诊断、总经理,董事长的诊断制度。目前还有哪些问题?下一步需要往哪里走?这需要外部专家,总经理,董事长给出指引。同时,诊断的过程也是检验前段改善效果的过程。
五是相关改善工具的全员培训,这是基础。不掌握改善工具就无法去改善,即使去改善也是无从下手。因此改善工具的训练是必修课。这里包含从新人到老员工,到推进者,从基层到领导各个层面的训练。
以上五个方面,改善提案、大课题改善、发表发布、专家诊断与工具训练构成持续改进的循环,这便是精益生产管理的持续改善支撑体系,也是精益生产管理的制度保障。同时精益生产管理的实施成功,还有三个要点必须被关注:
一是领导的作用,一家企业精益生产管理是否能够实施成功,领导的作用是关键,高层领导,经营班子应该发挥“三最”,用最大的决心来推动精益生产管理,用最大的权力来支持精益生产管理,用最好的表率来宣传精益生产管理。这就要求高层领导每周一次的现场巡回确认,关注推行进度;最高层领导每月参加一次精益生产管理的推行会议;将精益生产管理推行纳入公司的经营方针,制定精益管理推行的中长期目标与实施规划,并将推行结果纳入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中基层管理者要亲力亲为,从我做起,主动学习,虚心接受,坚决执行,不满足现状,对下属员工要“喋喋不休”,促其实施规范。
二是快速的行动,精益生产管理的实施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件,而是一个不断实践的改善过程,它需要有想法就去快速的行动,快速的实践,用事实来证明。不怕犯错误,但不允许不变革。
三是改变心态,精益管理是打破旧传统,旧习惯,旧做法的过程,也就是打破“既得利益”的变革过程,那么依照人的习惯就会抵抗,所以只有保持空杯与坚决变革的心态才可,就如三星社长李健熙所言“除了老婆孩子不能变,其他的都要变”。
当我们决定要实施精益管理后,我们可以在精益生产管理实施的同时开始完善上述的基础体系,也可以在实施前先做一些变革,给员工一个良好的信号。因为精益生产管理并非几个改善工具,而是涉及到研发、制造、销售和物流以及供应商和客户的整个管理系统。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是成功实施的保证

『贰』 精益生产项目怎么做

精益生产项目怎么做:
1、搭建组织机构,构建精益生产战略地图
要确保精益生产推进成功,首先要从组织机构搭建着手,成立专兼结合的精益生产推进队伍.横向上按照不同业务的归口管理原则,从生产、财务、质量、人力资源等层面明确不同业务部门责任人在推进、协调、考核、激励等方面的职责.纵向上按照实施内容的归属责任延伸至部门、班组责任人,从而形成一个矩阵式立体化的实施组织机构, 确保实施工作能够逐级展开, 层层推进.其次,制定精益生产整体推进战略,明确未来5~10年精益生产推进目标、任务和重要里程碑节点,使全体参与人员明确精益生产的远景、目标、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自我评价的标准.
2、持续开展培训,培育精益人才
精益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地开展培训,灌输精益理念,提升精益工具、方法应用熟练能力.推进精益生产,理念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持续反复巩固的过程,但真正能起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浪费、持续改善的效果,需要的是员工立刻行动起来,不要抱怨和寻找借口,不要过分关注困难、不要过分等待,不要追求尽善尽美,实施过程中发现困难去改善和解决.在行动中不要掩盖和隐瞒问题,使得问题暴露于环境之下,让大家去思考和提供解决措施.推进精益生产,方法工具的培训同样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不断开展基于5S目视化、看板、拉动、价值流、AM自主维护等培训,需要将理论教学与案例结合起来,需要将工具方法应用与推进节点结合起来,需要将应用效率与考核激励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员工培训质量.
3、建立示范线,逐步推广
精益生产的持续改进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日常工作中,由于面临许多急于解决的问题与挑战,企业资源不可能全部投入到持续改善中,为了充分利用工厂的资源,同时,建立持续改善的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以示范线先行为突破口,在示范线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向其它生产线拓展,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取得少走弯路、培养核心骨干、建立信心、认可与支持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立日常运行绩效评价机制
精益生产是一项涉及全员的工作,是一项在原有基础上新增的长期性工作,十分有必要建立一套独立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目标体系,从安全、质量、交付、成本、士气和环境六个方面, 拟定出关键过程指标目标, 这些指标目标要与战略目标、标杆目标保持一致,明确指标统计口径, 对公司内各部门精益推进情况进行统计和监控, 形成在内部进行纵向对比分析, 与竞争对手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的精益对标管理机制.建立各里程碑审计计划并按时开展,成立由公司一把手带队,高层领导、精益推进小组相关人员参与的审计队伍,定期审计精益生产推进的效果,将审计出的问题和优点予以通报,各部门取长补短.要不断固化精益生产所取得的成果并加以长期完善提升,将推进过程中的好的一点课、污染源治理、质量提升精益项目要予以巩固和宣传,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将推进过程中形成的好的做法形成制度加以完善,形成未来推进的标杆方法.

『叁』 对精益生产的理解

仅供参考:精益生产的产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面对这样的先进生产方式,一定要把握好,精益生产已经受到了很多管理者的亲睐,有的已经开始在做了,取得的成果还是不错的,那么企业在做精益生产之前一定要对精益生产能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做好精益生产,也是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那么如何正确理解精益生产?下面具体说一下。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工程界与企业界曾经掀起过"精益生产热",出版了不少的研究论文与书籍,但是自主的研究、开发与运用很少,大量是照抄照搬的"二手货",缺乏对丰田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对实施精益生产的研究与准备不足。由于这个"热潮"包含了个别研究人员浓厚的想当然成分与误导,与实施者急于求成结合的"实践"造成了今天的后果:我们不得不重新学习、了解和利用JIT哲理与精益生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实施"国际汽车计划(IMVP)"形成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曾经提及:"我们命名为'精益生产方式'的日本新技术(丰田生产方式)……",可是经过渲染后变成只有精益生产而不屑于丰田生产方式,误导了学习与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从其它国家学习与研究的结果转手学习、研究与运用精益生产。理论上,精益生产与丰田生产体系没有本质的区别,根本的是丰田生产体系。
现在的共识是,丰田生产体系将替代大量生产方式与单件生产方式,已成为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的主导生产方式。例如,在MIT上述着作中作者明确指出:"我们确信精益生产方式必将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代大量生产方式与残存的单件生产方式,成为20世纪的全球标准生产体系".今天产业界已经提出"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是21世纪的主导生产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世界制造的发展趋势,积极地学习与运用丰田生产方式。
近10年中国与许多其它国家一样,对丰田生产方式抱有某些偏见和误解。StuartCrainer在其着作《管理百年》中指出,过去40年(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汽车生产厂家总是落后(日本汽车厂家)一步,他们追赶的对象是日本的巨人--丰田公司。从理论角度看,精益生产没有任何创新性与革命性。事实上丰田生产体系/系统(或习惯称为精益生产)是建立在准时生产(JIT)、每个员工都对质量负责和价值流三个原则基础上。其本质是隐藏着戴明质量控制的灵魂与思想,即丰田公司采用的是戴明推行的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准时生产主张:基于盲目需求的汽车或其它产品的生产是没有用的,生产必须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一切浪费(损耗)是不好的,必须执行按照订单或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的准时制。在丰田生产体系中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质量负责,执行生产者自治,一旦发现任何质量缺陷都应该尽快纠正。这样,已经把新技术与技艺融入生产流程的分析、设计与再造和过程的连续改进,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与技术优势蕴含在制造过程中。
价值(Value)是一项财富、货物或服务(APICS,2002)。与价值概念相关的核心概念是:"价值不是企业能控制的东西,它存在于顾客的心里","人们会把真正的价值归结于什麽,是你不能命令或控制的"(英国《FT全球经济报导》)。因此,价值的附加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并非企业可以"命令"或控制的。2001年RichardB. Chase把价值定义为质量除以价格。基于价值的管理(VBM,Value-basedmanagement)是指满足顾客创造共享财富的概念。价值驱动的企业(Value-drivenenterprise)是一种在原材料转换成最终货物或服务中附加顾客规定效用的组织。价值链(Valuechain)指的是公司能够向顾客售出货物与服务附加价值而接受顾客支付的功能/职能(APICS,2000)。
价值流(Valuestream)是创造、生产和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流动/过程。对于货物,价值流是由原材料供应、制造与装配和配送网络研组成。服务的价值流是由供应商、支持技术与人、服务的生产者和配送渠道构成。通过简单的商务或服务业网络可控制价值流(APICS,2002)。因此,应该把企业看作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统一完整的产品与服务生产与供应过程,包括了所有相关的供应商和市场顾客群。由此可见,价值流与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密切相关,是企业商务运作的重大革新领域。譬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公司实现了零售业供应链成本的降低。其实质是建立于获取竞争优势价值流的运作管理。
因此,中国企业学习与实施精益生产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丰田生产体系的相关理念和上述三条基本原理。同时,去除浮躁与急于求成的心态,认真地把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适用的新技术和新管理同企业的顾客与资源条件融合,并落实于整个制造流程(过程)中,以形成企业独有、难于被竞争对手学习、模仿与窃取的核心能力。一句话就是结合国情、企业实际学习、利用精益管理。
注意事项

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之前,一定要先学习精益生产,要对它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这样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开展精益生产,没有一个好的理解和感受是很难将精益生产做好的,企业的发展需要这样先进的方式来支持,企业也要正确理解和实施。

『肆』 推行精益生产二个月的成果与不足

时间太短,效果远远抄没有发挥出来。精益生产很多时候都是被用来当做一种工具,但是精益其实是一种文化,需要在企业长期践行,形成根深蒂固的精益思想。比如日本,在工业4.0到来下,人家的目标是在精益的基础上做到精益生产3.0,据此来升级。

成果,如果有见效的话,就是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但如果不坚持下去,很快就会回到从前。

有问题还可以继续追问 科理咨询

『伍』 国内对精益生产的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走向市场。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充分认识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不断进行变革,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精益生产方式能往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能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这对于刚刚进入市场经营体制的我国企业来说无疑是很好的借鉴。

早在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就从日本引进以"看板管理"为核心的准时生产方式。随着精益生产理论与方法的成熟,我国企业对精益生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在我国的汽车工业、电子工业、仪表制造业等实行流水线生产的企业中应用准时化生产方式,获得明显效果。例如: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仪表四厂等企业。

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有众多的企业实行精益生产方式未能成功,即使实施了精益生产的企业也存在怎样深入发展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1.普及面过窄。对于精益生产的研究上要集中在有关大学、科学院所和一些大型企业,理论和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十分严重。2.实践中生搬硬套。没有正确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去实施精益生产。3.认识还有误区。很多企业将准时生产等同于精益生产,还有的认为精益生产只适应于汽车行业等等。

中国企业精益之路

(一)要树立精益价值观,重新认识企业价值
我国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对价值的曲解十分严重,产生了巨大浪费。必须遵循精益思想第一原则:客户定义价值,对企业而言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二)以价值流分析代替价值链思考,构建合作共赢的精益企业
精益的价值流分析比传统的价值链分析更加合理,这是因为价值流是从最终用户的立场来寻求整体的最佳。
(三)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激励管理机制
实施精益管理,就应使传统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建立一套合适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立足现实。追求尽善尽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精益化程度还比较低,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更要求我们要立足现实,把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作为不懈努力的目标。

『陆』 精益生产心得。体会

精益生产理论学习总结

精益生产一切从改善开始,变传统的经验做法为科学有效的方法,消除MUDA,进而达到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一.改善的意识

1.改善行动的20守则

在这次培训的课程上,许老师先给我们写了改善行动的二十守则,个人觉得对于指导改善蛮不错的,如下;

(1) 好就是不好,不好就是好,要能永无止境的改善下去.

(2)永无止境就是要追求 a) 提高劳动生产力 b) 减少不良率 c) 缩短交期时间 d) 降低库存 e) 节省空间

(3)就是有问题才要改善,不要等待没有问题才去改善

(4)要打破传统一个人,固定操作一个工序的观念,朝一个人操作多工序,操作的弹性化需求发展.

(5)要掌握现场、现物、现实、现做、现查五项原则,不要仅仅看书面记录.

(6)有五十分把握即可尝试去做。不要等到一百分把握才去做改善.

(7)改善要经历尝试才能成功,不是一次就成功.

(8)要贯彻拙速巧迟精神,马上动手做。不要在会议室思考讨论.

(9)用头脑智慧去克服问题,不是用金钱解决问题.

(10)要朝理想姿态迈进,不要寻找说明不能做的理由

(11) 理想姿态即是:a)依据产距时间生产 b)一个流生产 c)后拉式看板生产

(12)要发挥团队互助精神,不要单打独斗,要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13)要问五次为什么,找出问题的真正根源所在.

(14)先顾大局,例外情况要例外处理.

(15) 要观察有否无駄(Muda),无理(Muri),无稳(Mura),三无现象加以改善.

(16)改善固然可喜,维持更是重要.

(17)维持即是要遵守标准作业.

(18)要具备改善循环四大意识: a)品质意识(Plan计划) b)维持意识(Do执行) c)问题意识(Check 查核) d)改善意识(Action处置).

(19)医生开处方,病人要吃药, 老师教改善,学生要维持.

(20)问题就是机会,改善就是赚钱.

2.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创新,但是必须应用最新,最好的科技或设备,这种方法必须投资大笔的金钱.

一种是改善,利用常识性的观念与方法,来达到提高的效果,不须花费多少金钱.

3.改善的五"心":

(1)信心:相信这些改善活动能给你带来好处.

(2)决心:下定决心赶快去做,不要忧郁不决.

(3)耐心:要永远持续地改善下去,成果自然呈现.

(4)关心:对员工表示出你的关心与重视之意.

(5)爱心:多用鼓励或者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士气.

二,改善活动的组织

1.改善活动的方式:

改善活动的意义:在顾问老师指导下,由跨部门的成员组成的小团队,在特定的期间内改善特定的课题.

改善活动的频率:每月一次

改善的天数:一般3-6天.

改善小组的组数:2-3个小组.

每组的成员数:一般3-9人

2.改善活动的程序安排:

(1)起始会议(一般在会议室1-2个小时)

目的:

a)检讨上一期改善活动的进展成果;

b)报告上期改善活动的困难点.

c)由改善小组组长报告本期改善的主题.(涉及的报告主要有自主研究会登记表,价值流程图,作业人员配分表,标准作业表,成果记录表,改善前后对比表)

d)指导老师的改善方向指示.

e)朗诵改善行动二十守则.

(2)在现场实施改善活动(第3-40小时)

a)所有改善小组成员及顾问老师均到现场进行改善.

b)依据改善八大步骤,进行改善活动.(八大步骤:拟定主题、设定目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对策试行、效果确认、标准维持、未来改善计划)

c)要掌握五现原则(现场、现物、现实、现做、现查)

d)要以"拙速巧迟"的精神来进行改善.

(3)在会议室准备报告会资料(最后3-4小时)

主要准备的资料包括:价值流程图、改善事例、柏拉图、五问表、成果记录表、未来计划。

(4)召开结束会议(最后2小时)

a)各改善小组报告改善活动。(涉及的表格:自主研究会登记表、价值流程图、改善快报、柏拉图、五问表、改善事例、改善成果表、标准作业票、作业人员配分表(改善后)、未来计划)

b)指导老师讲评

c)公司最高管理层讲评

d)结束会议。

三.改善活动的实践

1.改善的八大步骤:

(1)主体选定

使用表格:自主研究会登记表.

要点:主题的写法要按照动词+名词的描述.比如提升劳动生产力,缩短交期时间等等。

(2) 目标设定:

使用表格:自主研究会登记表.

要点:选定与改善主题适当的衡量指标。用改善前指标与改善的目标指标达到指标量化。

(3)现状调查:

使用表格:时间观测表、价值流程图、作业人员分配表、标准作业组合票、加工能力表、柏拉图、五问表、改善成果表。

要点:是现状调查,而不是数据收集、现况调查意味着同时进行“寻找真因”、要掌握五现原则。

(4)真因追查:

使用表格:改善快报、五问法、作业人员分配表。

要点:利用“发掘真因七手法”即是:五现法、五问法、比较法、放大法、解剖法、地图法、潜水法。

(5)对策试行:

使用表格:改善快报、改善事例

要点:a)消除三无,即无駄.无理、无稳。b)拙速巧迟 c)用头脑智慧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金钱去摆平问题。 d)有五十分的把握就去做改善,不要等到一百分才去做改善。

(6)效果确认:

使用表格:每小时生产状况表、生产排程表、改善成果表。

要点:效果若不好,要重复3-5步。成果要数量化。

(7)标准维持:

使用表格:标准作业票、作业人员分配表、每小时生产状况表、生产排程表、作业标准书、人为疏失表。

要点:应加强目视管理工具,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纠正行动。

(8)未来计划:

使用表格:改善快报

要点:先建立一条示范线供观摩学习,然后尽量将改善的行动扩展到其他的地方。

2.改善成果的衡量指标:

(1)劳动生产力=产出量/劳动力投入(生产力=产出/投入).

(2)交期时间=库存数量/每日生产速率

制造交期时间=(材料+在制品+成品)/每日生产速率

生产交期时间=在制品/每日生产速率

(3)直通率=[(总生产数-总不良数)/总投入生产]*100%

(4)可动率=可动时间/生产计划时间

(5)三准率=准量率*准时率*准序率

准量率=实际良品产出率/计划良品产出率

准时率=按订单要求完成的良品数/计划完成数

准序率=依照顺序完成的项目数/生产的计划顺序项目数

(6)供货总合格率=品质效率*成本效率*交期效率(QCD)

(7)换模时间:因产品型号更改而必须更换模具或重新安排生产条件而停止生产的时间.

换模工时:因换模而耗用的人工工时.

http://blog.vsharing.com/hpj168/A564077.html

『柒』 企业通过精益生产管理后有会有哪些改变

  1. 实行精益生产,所需操作工人相对减少。推行精益生产后,由其带来的高效率及打造自动自发功能,比传统生产所需人员减少10%~20%。

  2. 实行精益生产后,出成品会更快,生产出产品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半成品积压的情况基本上杜绝了,有效预防批量制造质量问题的发生。

  3. 实行精益生产更方便管理。精益生产是连续性的,前一工序做完,后方就能进行后道工序的生产,所以这种紧迫感使工人不得不加速生产的速度,然后使生产现场气氛高涨。对于管理者而言,不会再像曾经那样费尽心思考虑如何去管理员工,由于员工都在一门心思的生产,然后监督了生产员工工作能力的一起也极好的约束了员工,真实做到了自我管理。

  4. 精益生产以简化为手法,流水线上一切不增值的活动(浪费)都要消除。为根绝这些浪费,它要求毫不留情地撤掉不直接为产品增值的环节和工作岗位。

  5. 精益生产运用看板的信息系统,使生产从计划生产方式变为了看板生产方式,即通过看板的周转来管理生产,改变了计划生产方式的许多坏处,一起又省出了许多人力,生产管理只需要把周转过程中替下来的看板投放到前工序即完成了生产安排,使生产管理简单易行。

    内容来自华天谋咨询。

『捌』 推行精益生产多久才能初步看到成果

这取决于你想看到什么成果。一般情况是:
一周内可以做完VSM,看到并认同企业内部的改善空间和方向
两周左右可以完成一些快速改善项目,如现场的初步整理整顿,目视化管理,包括一些快速换型SMED等
一到两个月左右可以完成单元布局,超市建立,建线等改善;
三个月左右,一般的标准化,多技能,质量改善,库存改善,计划改善等,基本都能看到一些点上的效果了,但未必能全面铺开。
还有,就是要在上述改进的过程中,保证资源,特别是人员的投入。

『玖』 精益生产心得体会

近期,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精益生产管理培训班学习,聆听了精益管理专家陈鹏老师的授课。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受到了一次愉快而深刻的思想,管理知识教育。进一步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细细品味感受很多。
以下是我个人学习以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深刻了解到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还提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对于企业是一样的道理,现实的工作中,需要做大事的机会非常少,多数人,多数情况下只能做一些琐碎,单调的事情,或平淡,或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每一个个体成为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中往往因一件小事而导致全盘否定,就会出现100-1=0的现象.因此,在现代管理中细节决定实体发展的成败。
其次,自身而言,通过学习意识到,在工作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把企业必作"人"一样的系统,把总经理或领导层比作"头",把中层管理比作"身体",把基层人员比作"肢体",如果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能合理"定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干好自己应干好的工作,发挥好自己的"专长",就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不然很可能就是寸步难行。
第三,就企业而言。认为应该加强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企业在精益生产管理的应用上,特别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标准越来越高的社会趋势下,精益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日见明显。就上所述,精益生产管理是种意识,观念,是种态度与文化。因此,在企业中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就是对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做每一件事哪怕是小事,都要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到事无巨细,不断培养个人扎实,严谨的工作风格。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企业在竞争中才能步步为赢!

总之,过这次培训班学习,使我系统,全面地了解了精益生产管理的深邃,洞悉了精益化管理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对于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深远意义。我将立足本职工作,放眼未来,与广大同仁们一起,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拾』 在我国有哪些企业采用了精益生产方式取得了怎样的收益

从财务的角度看,主要收益是2个方面:
1、增加现金流:
1)通过降低库存实现。包括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成品库存、废品等;如,通过单件流和拉动消除在制品库存,通过多频次准时交付减少原材料和成品库存。
2)通过VMI和寄售库存方式,延长向供应商付款的时间,同时减少在线库存。
2、节省空间
虽然空间对于财务来讲,可能不能立刻体现出"钱" 。但是空间也是企业的资源,有赋予的空间,有助于产能的提升、新产品加入,提高安全和舒适感。
3、降低人工成本
通过标准化作业和流程优化,减少流程和动作的浪费,从而节省人力。
4、降低制造成本
通过流程的标准化和持续改进,减少辅料消耗、减少刀具工具消耗、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物流费用等。
5、降低管理成本
将精益思想运用于管理,缩短业务流程的时间,减少业务部门的支出,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有效性。
6、提高反应时间,提高质量,增加客户满意
1)通过防错、Andon、5why、A3等方法快速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反应速度;
2)通过减少在制品和中间环节,缩短整个价值流的周期(生产周期、发运周期等)

目前,国内做的好的企业很多。集中在世界知名的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尤其是汽车行业,比如丰田、通用、福特、奔驰、德尔福、李尔、江森、美驰等,还有电子电气,如施耐德、ABB、西门子、东芝、西捷、泰科、伟创力等。本土的企业比较少。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重视精益生产。比如国内的家电企业:海尔、九阳、美的、格力等,比如酿酒企业:洋河、五粮液等。

阅读全文

与精益生产取得的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