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评述
综上所述,以往国内外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对森林沼泽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化探异常影响因素、不同比例尺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和异常查证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从不同侧面提出了一些元素迁移富集规律,为该类地区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研究、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森林沼泽区景观条件多变,异常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在已经查证的区域化探异常中,由于对二级景观特征和有机质强干扰下异常查证方法的适应性认识不足,还有一些异常的查证工作经几上几下尚找不到异常源,使工作陷入困境。森林沼泽景观区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勘查方法研究中尚存在以下问题:
1)森林沼泽区景观条件多变,不同亚景观区水系-沟系体系的分布、地表水文地质条件、植被状况、坡积层厚度、采样介质的种类和成分等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扩大试验研究区的范围和矿床类型,进一步划分亚景观类型,针对不同亚景观区的景观特点,制定相应的异常查证方法,方能取得理想的找矿效果。
2)森林沼泽区各种表生介质均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对元素迁移富集和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但有机质成分复杂,不同成分、不同形式的有机质对元素的迁移富集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仅用有机碳表示很难显示出这种差异,因此,必须对表生介质有机质成分、存在形式与金属元素迁移富集规律进行研究。
3)不同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和迁移富集规律有较大差异,不同岩性区、不同矿种和矿床类型采样介质和富集粒度不同,需要进一步对铜、钼、钨、锡、铅、锌、银、金等矿种和矿床类型分别开展方法试验工作,进一步完善森林沼泽区异常查证和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方法。
4)碎屑介质和含有机质的表生介质分别代表介质物源原生和表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其携带的信息分别含有浅部矿化信息和可能存在的隐伏矿信息。2000~2001年通过试验确定了采集碎屑沉积物的方法,适用于中低山森林沼泽亚景观区寻找浅部矿床。在水系不发育地区或沼泽分布区寻找隐伏矿床的采样介质、样品采集方法和提取方法(溶样方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5)森林沼泽区地表覆盖条件变化大,土壤层连续性差,坡积层厚度、石流坡和冻土发育情况、采样介质成分、地表水淋溶作用等因素对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有些地区土壤测量效果较差。在倒石堆发育、坡积层厚度大、采样层位连续性较差、冻土发育、沼泽发育地区大比例尺化探方法尚待进一步研究。
2. 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对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定量研究,取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1)水源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研究表明,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森林资源退化; ③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④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⑤矿山环境不断恶化。
(2)初步建立了水源区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图像分类体系,进行了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数据统计和变化趋势分析。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以 1989 年和 2000年的 LandsatTM 遥感数据源为依据,运用 ENVI 和 PHOTOSHOP 等图像处理软件和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了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建立了该区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图像分类体系。根据影像特征建立判读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影像判读,采用屏幕数字化方式提取两个时相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进行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的数据统计和变化动态分析,揭示出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了水源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评价。研究表明,水源区属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区、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极敏感区及高度敏感区; 南部丹江口水库库体周围和丹江支流的水体周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北部山区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丹江口库区及周围的浅山丘陵区是重要的土壤保持区。
(4)建立了水源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在系统分析研究该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此次研究选取了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密切的气象、水资源、地形地貌、植被、土壤、人口与土地、灾害和环境污染 8项一级指标,23 项二级指标。
(5)多种方法综合对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定量研究表明,该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目前该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系统结构有变化,但尚可维持基本功能,受干扰后易恶化,生态问题显现。人类活动是导致该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近期内生态环境仍然表现为继续恶化的趋势。
(6)对水源区生态环境进行了预警研究。在现状评价基础上,依据历年统计资料趋势外推获取预警时段 2010 年和 2020 年的预测数据。结果表明: 未来 15 年,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一般状态,生态环境呈现逆向演化趋势,恶化速度不容忽视。根据警度区间划分表可知,警情逐渐由中警向重警逼近,生态环境质量由一般状态向恶劣状态过渡。因此,需要对水源区进行报警。
(7)提出控制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进行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合理开发与保护矿产资源等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提出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法制和体制管理,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经济保障机制,加大水源区城镇基础建设投入,加强水质和生态环境监测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宣传与公众参与等保障措施。
3. 取得的成果及认识
1.4.2.1 对沂沭断裂带演化阶段进行了厘定
依据对沂沭断裂带深部构造和浅部构造岩、构造形迹、构造盆地建造和改造特征的论述,将沂沭断裂带的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诞生阶段(J1)、左行平移阶段(J2-K1)、张扭性裂谷阶段(K1-K2)和挤压断块运动阶段(E-Q)。其在山东境内的最大平移距离约150 km。
1.4.2.2 对沂沭断裂带形成的动力学环境进行了探讨
沂沭断裂带强烈活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三大板块即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太平洋板块向NWW俯冲的大背景下,导致了沂沭断裂带的活化并发生左行平移,其最大平移距离超过300 km。新生代则以拉张、挤压(兼扭动)交替进行为特征,形成具裂谷特征的构造格架。
1.4.2.3 对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
对各个主要阶段沂沭断裂带的主要构造事件进行了描述,分别探讨了海西-印支运动时期、侏罗纪时期、白垩纪时期、古近纪-新近纪时期和第四纪时期沂沭断裂带的构造表现形式,以及构造对矿产资源的控制作用。其中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与铁、铜、金矿有关;燕山早期形成了与碱性杂岩体有关的归来庄式金矿床;燕山晚期经历多次张-压交替构造岩浆活动,岩浆活动不仅发育在断裂带内,在鲁东大面积花岗岩的侵入,带来了丰富的深源金元素,形成胶东金矿床密集区,以焦家式和玲珑式金矿为典型,及与火山碎屑岩、砾岩有关的白垩纪砾岩型金矿床等;喜马拉雅运动则形成了以石油和褐煤(古近纪)、蓝宝石和硅藻土(新近纪)、地下卤水和砂金矿(第四纪)等矿床。
对区内典型金矿包括蚀变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和潜火山岩型等金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探讨了各自产出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带内(外)铜矿、铅锌矿、铁矿和蓝宝石矿的形成机理和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内构造-沉积-岩浆(火山)-成矿活动时序和成矿系列。
1.4.2.4 探讨了金矿成矿作用
通过对金矿稳定同位素、年代学同位素、包裹体、惰性气体研究,确定了区内金矿的成矿阶段与形成时代,探讨了物质来源。
对区内典型金矿床硫、氢、氧、碳和铅等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的δ34S值的变化为+2.7‰~+4.4‰,δ18OH值为-1.78‰~4.07‰,δD(SMOW)值为-74‰~-77‰,δ13C平均值为-4.18‰~-5.1‰,铅同位素具有正常铅的特点,说明区内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地下深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大气降水为辅。区内金矿的形成主要是岩浆热液加入天水作用的结果,在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的参与改变了成矿热液的理化条件而发生沉淀形成金矿。
对沂沭断裂带中段两种类型金矿床的方解石、石英包裹体的研究揭示:石英和方解石中包裹体冰点温度变化于-2~-8.6℃之间,对应的盐度质量分数在3.39%~12.39%之间,可分为3.5%~6.5%和8.5%~12.39%两个盐度段,可能代表了两种流体端员组分,即中等盐度的岩浆流体(或深源流体)和低盐度的深循环的大气水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反映了早期以中温石英为代表的早期成矿阶段(260~330℃),以中低温石英和方解石为代表的中期成矿阶段(177~260℃)和以低温方解石为代表的晚期成矿阶段(125~160℃)。
区内的金矿成矿时代采取了K-Ar和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本区金矿的形成应在中生代白垩纪,金质来源与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有关。
4. 你认为对我们生活影响较大的科学技术成果有哪些
对我们生活影响较大的科学技术成果从衣、食、住、行、通信来分,很多。
衣:各种功能性衣服,如保暖、防晒服,防水服、潜水服,太空服等。这让我们上天入地下海都能得穿安全。
食:方便面,杂交水稻,高产玉米。让我们吃得快,有得吃。
住:智能楼房,高层建筑,电梯,家用电器,电视、电话。让我们住得舒服。
行:高速铁路,地铁公交,飞机汽车,轮船快艇,电动车自行车。让我们出行速度快省时省力。
通:互联网,手机,可视电话。让我们联络迅速即时,看到听到,信息可信。
5. 对科研成果认定和结果运用有何建议
科研成果奖的级别,应当看该奖项是由哪里颁发的。
(一)国家级奖: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奖项。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二)部级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部级自然科学奖;部级技术发明奖;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6. 对科技成果的感想(简短的两三句就行,要求 内详)
据介绍,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网络建设,加速高科技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在专海外的发属展也是中国国际科技合作“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将积极参与涉及区域性、全球性,对整个人类产生影响的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国际大科学项目以及高能物理和天文学领域的大型科学实验项目,全方位地推动与世界科技大国的高层次科技合作。
7. 如何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
1、先进性:与同类抄技术相袭比;2、创新型:采用的什么新技术实现的新目标;3、实用性
河南省中创科技评价研究院是在国家政策指导和河南省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专业从事于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的权威法人机构,研究院得到省市科技部门、教育部门的认可,研究院主要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原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人才评估及对接等业务。
地址:郑州市东风路丰庆路交叉口西北角瀚海海尚办公室区
咨询:赵老师18638559388
8. 成果的梦想是什么这一梦想对成果同学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好像是想开玩具公司
9. 成果的主要意义
本次研究立足于寻找煤炭接替资源,创新划分了鲁西北隐伏区构造单元,系统建立了各构造单元煤系地层序列,分析了其特征,研究了赋煤规律,科学预测了煤炭资源潜力,取得的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其意义主要表现为:
1)对地层划分研究的意义。鲁西北地区为第四系覆盖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低,地层序列建立难。本项目对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序列的划分研究填补了本地区的研究空白,大幅度提高了地层研究程度,对于正确认识坳陷区与隆起区的地层对比和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面认识华北板块组成提供了资料基础。本项目在一些地区识别出部分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则修正了部分传统认识误区。
2)对大地构造划分演化的意义。本项目将基底构造单元与上叠构造单元分别划分,充分考虑构造单元的叠加、复合关系,改变了以往仅考虑中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的构造单元划分思路。高级别构造单元与山东省和全国构造单元划分保持一致,有利于区域大地构造对比研究。低级别构造单元划分与油田构造单元划分相统一,有利于地质部门与油田部门的研究相协调。新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既具有全国划分对比意义,又突出了本地区特点,大大提高了地质构造演化认识水平。
3)对煤炭资源勘查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煤炭资源开发强度逐年增大,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地质工作强度的不断加大,新的煤炭发现难度越来越大,许多矿山成为危机矿山。因此开展深部找矿,寻找新的接替资源迫在眉睫。本项目开拓了鲁西北煤炭找矿新空间,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和目标,对于指导找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经济意义。本项目成果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预测资源总量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可供近期勘查的预测资源量潜在价值近50亿元人民币。今后应用本成果开展深部找矿,必将取得令人振奋的新成果,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