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建国以来的高科技成就
第一方面:国防高科技领域
“两弹一星”其一指原子弹和氢弹、另一弹指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标志着新中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强大的国家。1、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原子弹。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原子弹爆炸的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用的时间在世界核大国里最短。2、1964年6月第一颗地对地导弹试射成功。1966年10月,成功试射了装载核弹头的中程地对地导弹。70年代开始,我国装备自主研制的战略远程导弹。1980年,我国在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导弹成功。我国具备了核威慑反击能力。
3、1970年4月22日,我国应用自主研制的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我国掌握了宇宙飞船的重要核心基础技术。1981年我国成功的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三颗人造卫星送上宇宙。
4、我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
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世界上具备先进水平。具有稳定可靠、安全、运载力大的优点。⑴、1999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宇宙飞船“神舟一号”。⑵、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人。⑶、2005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⑷、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传回首张月面图像。第一幅月球照片正式对外公布,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工程的影响: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⑸、2008年9月25-27日,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宇航员翟志刚实现太空出舱行走。6、2010年国庆节,我国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7、2011年9月29日,我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1月1日,成功发射“神州八号”宇宙飞船,两个飞行器胜利实现交会对接,11月17日,神八飞船胜利返回。
第二方面:民用科学技术
1、杂交水稻
(1)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1973~1975年首次在世界上完成了杂交水稻的研制工作。【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1974年培育成功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1975年完成大规模制种试验和高产试验。】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最高技术奖。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
2、“863计划”―――是我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简称。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党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八六三计划于1987年开始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
(2)内容:《863计划纲要》,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3)863计划的历史意义: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实力,使我国在高技术领域有了自己的阵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极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70年中国开始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改革开放前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西方差距仅三年;1974年至1987年王选院士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机术。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亿次的银河一号计算机;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的网络时代开始了。2001年之后,中国开始迅速普及宽带网。2002年,中国自主研制的芯片“龙芯”诞生。2008年9月,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230兆次的“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10研制成功的“曙光-6000”超级计算机将普遍采用国产的龙芯-3中央处理器,中国的大型机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内核。2010年6月1日,,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系统发布,它的运算速度达到3000万亿次,实测运算速度每秒1271万亿次在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第二。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社会和经济的深刻变化。1993年中国开始接入互联网,互联网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掌握新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到2011年我国网民达到5.2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成为世界上互联网规模最大的国家。手机上网3.65亿人。中国的信息化程度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4、突破了一批重大工程科技难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设了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焦柳铁路、葛洲坝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科技难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5、在重大疾病、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我国研制成功复方青蒿素、成功实现断肢再接、完成肝脏等多器官移植、研制出乙肝疫苗在内的多种抗病疫苗。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应对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6、在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公共领域的创造发明领域取得一批成就。我国在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Ⅱ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灿烂辉煌,联系今天请同学们谈一谈怎样才能使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急,急
认为原始创新是指在前人没有报道的情况下提出新的概念和新的分析方法,发现新的工艺和新的现象,并最终得到实现和验证。提出一个新概念实现不了,不是真正的原始创新。原始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提出全新的概念,并且得到实现。比如说高温超导现象的研究与发现,这是全新的概念,并且得到实现;第二,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方法或者是提高性能,比如说提高超导温度新材料的研究;第三,是在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找出可行的技术实现方案,比如说高温超导的工艺及应用的研究。如何在第一类和第三类原始创新上,中国有所作为,我想提一提我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第一类原始创新的看法。
原始创新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不可预见性。举个例子,五十年前IBM非常高级的主管,有人问他你认为五十年以后,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他说假设现在计算机是50吨,五十年以后肯定是2吨以下。再如有些高温超导,纳米碳管都要支持,但是不一定成功,这就是它的不可预见性。
鼓励和保护原始创新,第一,要有宽松的环境,包括时间和选题的自由度。欧美做得比较好,一个教授任命的时候,会给他一定的时间,一大笔钱,让他自己选择研究方向。中国跟美国学的比较多,这样比较容易改变方向。刚才大家说现在所有的人都去搞纳米了,有机化学家都变成纳米专家了,而欧洲因为时间和选题自由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欧洲和美洲的优点,形成有中国自己特点的原始创新的体系。第二,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因为刚才说不可预见性,即使把钱投入一个方向,万一失败,最后就等于白投了,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才能保证在某几个点上有重大的突破。第三,要建立完整的创新源保护和认证系统。最后,要有完整和公正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参照国际惯例或者是方法来进行。
中国原始创新的现状及其原因是什么?从教育上来讲:首先,传统教育缺乏鼓励创新,填鸭式教育多,启发式教育少;第二,讲究四平八稳,不鼓励失败,宁稳勿错,原始创新的源头已经被扼杀了;第三,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第四,没有多学科交叉机制。有人问我再过二十年哪个学科搞得最好,或者最有前途,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大学科交叉的学科,即使是某一个比较细的学科,也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联合研究,才能真正出创新;第五,就是我们国家自己的自信心的问题。如果不是我们提出的题目,就是不好的题目;如果不是国外提出的题目,就是不好的题目。这样的观念就阻碍了原始创新;第六,长周期5年到10年的项目过少,像法国有7年计划,就是大的科研计划都是7年计划,学校是4年计划,这样就比较好。像国内一般都是计划刚下来,验收机构已经到了,这个题目什么时候启动,你当时说什么,验收机构希望立竿见影,所以政策导向对我们很重要。
下面谈一谈建立新机制与环境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关于迫切性:第一,是未来世界竞争的焦点在于原始创新的多少;第二,是未来科技的创新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如果中国在科技创新不能取得一定的进步,那么中国在经济发展上也会受到阻碍。从洛桑报告可看出中国的科技竞争力要远远低于经济竞争力,因为落后,所以必须有迫切性。第三,由于文化教育,刚才我已经谈到的环境原因、赶超的周期比较长,即使明年国家决定把所有的钱都放在这儿,也有紧迫性。关于可行性:第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能力越来越强,国家能拿出的资源越来越多;第二,是中国有可能吸引遍布世界各地的华裔人才资源。美国是移民国家,吸引各个国家的人才,使原始创新得到很大的保障,刚才说在世界任何一篇好的杂志里面都能看到华裔人才的身影,那么中国怎样吸引这些人才非常关键。为什么这么讲?中国老是觉得自己经济能力不强,那么我们就请过来一些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很多科学家他们都比较看重他可发挥的空间,而且我要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或者是有财力实现转变。请人来,实际上不光带来一个人,而且也带来新的机制。有一个笑话就是毕加索有一次在饭店吃饭,有一个老太太就问他,说毕加索先生听说你很有名,你给我画一幅画,他要价很高,说5分钟就能画出来,老太太说为什么要这么高的价,你就花了5分钟,他说我不是花了5分钟,而是40年经验加上5分钟。第三是世界各大公司在中国的R&D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这样才能带来先进的经验,包括外籍人上越来越多,不光是华裔,外商也会参加。
最后是建立新机制与环境的具体方案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从国家的高度,与教育立法一样,实行科技立法,使R&D在GDP的比例在20年内提高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到2.5%,其中基础研究的比例从2000年5%左右提高到15%左右,即相当于今年的R&D经费为2000亿到2500亿,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为300亿到360亿左右,而2000年实际统计是46.7亿。
第二,就是支持科技发展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转变。跟踪模仿项目的比例到2002年由95%已降低到一半左右。具体办法在支持项目上逐年增加原始创新项目和多学科交叉项目的比例,每年递增14%,这样就可以达到相当于现在十倍的比例。其中部分资金要根据实验室原始创新的成就,事后补发自由创新基金和以奖金的形式发送给取得成就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减少低水平项目重复的机会,特别要和地方政府搞好协调,让各地区政府集中精力支持中央在各省所确定的重点项目。因为现在一搞纳米,不管跟地方经济有没有关系,都要搞纳米中心,从国家宏观调控一定要把握住,把低水平重复的项B去掉。
第三,要建立独立的科研评价体系,优化立项评价指标与标准。评价应该以世界在各个领域的前10名得分人平均水平为基本标准和赶超目标进行同专业可比对比,从总体创新水平到人均产出相结合进行综合对比,加大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权重比例。因为现在物理专家和材料专家比,这是不对的,在某些领域发表文章多,可能在某些领域发表文章少,我们的标准是各个领域前十名,这样评价标准可能更客观一点。
第四,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鼓励提高重大设备的使用率,避免一种设备重复引进,实验室考核应加入重大设备的使用率和产出率的评估。
第五,改善对高技术研究成果的评价,支持发明专利的国际化,建立特别基金,以从50%到85%的比例用无息贷款的形式支持原始创新专利所需费用。贷款由转让专利费所得逐年分批偿还,失败风险由国家支持的基金会承担。鼓励开发研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仪器和新设备,研发启动金由国家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形式支持,失败风险由国家支持的基金会承担。虽然让国家投很多钱,但如果不投的话,中国科研的命运始终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最先进的仪器和最先进的设备都是自己发明创造才有保证。
第六,鼓励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创精神的青年人才。在科学院和工程院设立通讯院土,候选人必须在50岁以下,通讯院士在成为院士后才有选举权。
第七,实行院士圣人制。比如说在日本当院士,退休以后才能当;像法国68岁退休,哪怕得过诺贝尔奖都得退休。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我这只是一个建议,具体的按具体做。比如说原则上65岁以上不再以研究人员的身份参加科研项目竞争和评审,特例可以专项申请,为了充分发挥退休院土的战略眼光和科研战略,支持他们做科研项目。
第八,在一定的领域里设立国际虚拟实验室,以中国实验室为主体,国内原始创新为主要目标,用国际通行价格聘请国际一流科学家主持客座研究;也可以通过税收机制鼓励邀请国际知名公司在中国大学和研究所设立讲座教授和特邀研究员位置,根据取得的成果重奖海内外研究人员。
第九,每年在一个领域里由中国科学家做主持人,启动一项由该领域世界顶尖科学家参加的类似人类基因组的国际研究项目,中国在该项目所占的工作人员比例要超过30%。要树立中国科学家的信心,中国在某些领域能够领导国际领先项目,中国投的股份比较多,只要别的国家科学家愿意参加,就应该支持这一类的项目。
第十,为了减少青年研究人员大量外流、促进海外人才回流,大幅度提高骨干研究人员的收入,科研经费内人事费比例要大幅度提高。
Ⅲ 中国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姐妹“中中”“华华”诞生
2018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多年来,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2、“慧眼”卫星填补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其进入科学成果产出的新阶段。据介绍,“慧眼”卫星已多次参加了国际空间和地面的联测,获得了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的大量观测数据,发布了3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结果,直接测量到了目前最强的中子星磁场回旋吸收线,完成了国内最高精度的脉冲星导航试验。
3、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肺脏再生
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出的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这些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进而完成了对患者肺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成年人体肺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类肺脏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揭示水稻遗传信息密码
2018年4月2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长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用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平台,对这些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基因组重测序和大数据分析,解析了水稻种群基因组多样性本质。
5、“天鲲号”海试成功中国疏浚事业迈向深蓝
“天鲲号”于2018年6月8日-11日进行海上试航,期间,“天鲲号”完成多项考验,如航速测定、停船试验、回转试验、抛锚试验、操舵装置试验、船舶动力系统功能试验及其他辅助系统功能试验。除了航行时需要进行慢车、停车、全回转、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紧急动作外,还要对雷达、电罗经、磁罗经等助航辅助设备进行调试校正,返航后开始为后期挖泥试验做准备。
Ⅳ 5年来中国诞生了哪些高科技成就
【载人航天】
“自从有了3D打印机,自己的一些小物件,比如笔筒、名片盒,对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全部都可以由打印机解决。甚至婚戒盒,也是打印的。”
技术人员介绍说,目前的3D打印机主要分为桌面级和工业级,前者以民用为主,后者偏向工业应用。在工业上,3D打印多以铝合金、钛合金等作为原料,在智能制造、工业设计、航天、医疗、教育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刷脸支付】
把脸凑近,“滴”一声,你就付完钱可以走人了。刷脸支付的实现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目前支付宝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已远超肉眼,且能够克服光线、表情、化妆、年龄甚至是整容的技术障碍。其独创的活体检测算法则能判断采集到的人脸信息是否为照片、视频等冒充。
此外,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不仅能认证身份,结合人工智能分析,还能帮人们进行贷款理财,能精确实现身份认证,在降低网贷审核成本同时,还能提高效率和风控能力。
【智能家居】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应用场景已走进人们的生活。新买的大米,扫一下条形码,智能电饭煲就能匹配相应的煮法,多种加热方案让众口不再难调。傍晚一进家门,迎接你的也不再是黑洞洞的屋子,而是开门瞬间便已亮起的灯光、舒适的温度,甚至还有你所钟爱的歌曲。网购语音下单,买东西成了“一句话的事儿”,电视猜你喜欢,娱乐可以“商量着来”。最后,无需布线的墙壁开关让你躲在被窝里就能一键关灯,安心入梦。
Ⅳ 如今中国的发明科技的成就
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上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送上天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二、歼20成功亮相珠海航展
.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展示。
三、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升空。神州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并进行一系列的空间实验。
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五、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六、绘制全新人类脑图谱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蒋田仔团队联合国内外其他团队,经过6年努力,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
七、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由中国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一。
八、高铁总里程达两万公里
郑(州)徐(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中国不仅是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而且高铁的安全运输规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九、中国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船在上海长兴岛基地交付,并在现场命名为“振华30号”。这艘船一单臂架12000吨的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十、“高分”家族新丁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三号
Ⅵ 中国最近的科技发展成就有哪些
中国近些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较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①超级计算机。在大数据广为应用之下,超级计算机越来越受重视,而且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这使得超级计算机成为“国家科技体现的标配”,毕竟国家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而实现这个标准的物质基础,就是超级计算机。近些年,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发展速度极快,目前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遥遥领先于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形成了中美争霸的局面,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科技的崛起。
事实上,核电技术是我国未来要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出海”的主力产品之一,我个人认为他要比超级计算机更具变现力和战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