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查询学位证书的编号
登录上学信网,点击学历信息,将学历信息打开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学位证书的编号了。查询方版法如下:
1、在浏览权器里面输入学信网,点击官方网站进入。
注意事项:
登录的用户名是之前注册学信网的时候登记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或者是邮箱。
Ⅱ 学位证号和学历证号都什么号码啊是学生证上面的号码吗
你好,学位证号和学历证号指的是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的编号,不是学生证的编号。可以这么理解,学生证是入学之后,学校就会统一制作发放的证件,二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是要在毕业时,符合毕业要求才能拿到的双证,这两个是不同的证书。
拓展资料
学信网-学历查询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学信网依托中心建立的集高校招生、学籍学历、毕业生就业和全国高校学生资助信息一体化的大型数据仓库,开通“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高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平台、内地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等平台,开通学历查询系统、在线验证系统、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和录取检查系统、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全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学历认证网上办公系统等20余个信息系统。
Ⅲ 学士学位证书编号怎么查询
学士学位证书编号查询方法:
步骤一:打开浏览器,输入网络搜索,点击进入专;
步骤七:查询操作完毕。
Ⅳ 学位证书编号的含义是什么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5年8月25日下发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学位证书编号方式的通知》精神,学位证书编号方式调整如下:一、普通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证书(以下简称三级学位证书)编号调整为16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授予学位的级别,博士为2,硕士为3,学士为4;第七至第十位为授予学位的年份,如:2006年为2006;后六位为学位授予单位授予学位人员的顺序号码。
二、普通学士学位中的“双学位”和“第二学位”证书,分别在第十一位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S”和“E”加以区别,其余与普通学士学位证书编号方式相同。总位数为16位。 三、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所获学位证书,在起始位置加“C”,与普通学士学位证书加以区分,其后续编号为16位数。自考生所获学位证书,第十一位用汉语拼音字母“Z”标明,其余与成人学士学位相同。总位数为17位。 四、专业学位证书编号位置印有汉语拼音缩写的“Z”字样,其后续编号改为16位数。除第十一位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加以区别外,其余与普通三级学位证书编号方式相同。具体字母为:
法律硕士(F)、教育硕士(Y)、工程硕士(C)、建筑学硕士和学士(J)、农业推广硕士(A)、兽医博士和硕士(B)、临床医学博士和硕士(L)、口腔医学博士和硕士(D)、公共卫生硕士(G)、公共管理硕士(E)、工商管理硕士(S)、工商管理硕士EMBA(I)、会计硕士(K) 五、攻读两课教师、中职教师、高校教师所获取的硕士学位证书的编号,在起始位置用“Q”与其他学位证书加以区别,后续编号方式与普通硕士学位证书编号相同。
六、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所获学位证书的编号,在起始位置用“T”与其他学位证书加以区分,后续编号方式与普通三级学位证书编号相同。总位数为17位。
七、来华留学人员所获学位证书的编号,在起始位置用“L”与其他学位证书加以区分,后续编号方式与普通三级学位证书编号相同。总位数为17位。
Ⅳ 学位证编号查询
毕业编号去掉中间一个05就是学位的
Ⅵ 学士学位证书编号如何查询
现在很多学生的档案资料都在学信网能够查到,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浏览器中专进入属学信网,根据提示查询就可以,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需要打开浏览器,搜索学信网。
注意事项:
1、登录的用户名是之前注册学信网的时候登记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或者是邮箱。
2、在进行学位证书编号查询的时候,注意账户和密码不要泄露。
3、可以使用微信、手机号登陆学信网。
4、在查询时,不要随意打开别的网站,一定要主要电脑的安全。
Ⅶ 关于学位证上的学位编号
学位号是要被记录在案的,在网上都能查到,如果没有学位证书,学位号当然没有,学位号都是有规律的,一般都是学校代码,专业代码按顺序排下来的,所以学位号不用编,没有学位证书就没有学位号
Ⅷ 怎么查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编号
学士学位证书编号的查询方式
(一)登入学信网
打开浏览器输入“学信网”,进入页面后登入账号进行查询;
(8)学位证书号码扩展阅读:
中国学位制
中国的学位制,严格说来是近代才开始建立的,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已有类似今日学位制的涵义。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正式设进士科,实行以策取士,这是科举取士的开始。唐代的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备﹐而且科目繁多,武则天统治时期已有殿试。
宋代大体沿用唐制,以明经﹑进士两科为最普遍,而考取最多者为进士科。由“道”(当时行政区划的名称)考试及格者称“贡士”和“举人”,送中央礼部考试﹐及格者称“进士”,明代科举制度尤为完备,省试取中者称“举人”;殿试取中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
清代科举制度与此大致相同。
中国引进西方学位制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4月,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仿效英美等国的学位体制,制定并颁布了《学位授予法》,但并未能全部实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曾先后三次拟实施学位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一直未能真正实行。1980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推行的三级学位制,并从198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1982年6月我国的首批博士学位产生。至此,我国的学位制度才全面趋于完善和成熟。
现代中国的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在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