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女权论

成果女权论

发布时间:2021-06-25 06:57:35

A. 女权论是什么意思啊

女权是女权,男女平等是男女平等,二者完全是不同概念,我更愿意相信性别现实主义。这个世界有能力者才能获得权利,没有能力者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给你施舍。女权不等于男女平等,网络女权定义就是为了让女人获得各种权利,里面强调女人是弱势群体,男人是强势群体,所以应该让男人施舍权利给女人。男强女弱这是一个惯性思维误区,男人从来不是强势群体,首先很多脏活累活,高死亡率的工作都是男人在干,也造成了男性短寿。自杀率男性是女性的好几倍,基本保家卫国维持社会运转最底层最底层也大部分都是男人在干。
我们应该认识到是社会与生理结构把男女区分开,而不是人。不能因为CEO、领导人、议员男人比例比女人多就说明女人是弱势群体,这是个谬论,这个社会是有能力者任之,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法律会把女人列为二等公民。男女平等不能只看顶层社会男女比例,如果男女平等甚至是人人平等应该说是机会平等,但如果是结果平等,那就是灾难。
不要抱怨社会,那是你不足够努力,不要抱怨男人有钱有试比女人多,那是女人只会向上关注,女人从来不会关注底层社会的男人过得有多惨。

B. 女权主义是什么

女权主义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中国的女权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
男女平等是女权主义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解放而努力,要将全世界妇女的利益放在同一个起点,协助官方处理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女权主义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过程中广泛改造和吸收了在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批评的思路与方法。它的思想基础大致有三。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和阶级压迫学说,弗洛伊德的"菲勒斯中心主义"(phallocentrism)和解构主义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写到,没有经济的独立,就没有人格的独立。经济基础决定人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地位。自母系社会解体后,在社会大生产中女性便处于劣势的地位,自然而然地沦为被压迫者;而男性则成了家庭和社会中的主宰者,长期扮演着压迫者的角色。其次,从心理和意识方面来讲,弗洛伊德认为女性在幼年时期便开始意识到自己缺少男性阳物缺憾。这种缺憾一方面往往使女性感到自卑,另一方面对"阳物崇拜"助张了男权和父权社会文化体系产生。再者,主张"消解中心"的解构主义为颠覆男性霸权、寻求女性的独立和自主提供了方法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女权主义批评有着较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以妇女研究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的批判。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权主义写作方式。

英美女权主义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凯特·米勒特和伊莱恩·肖瓦尔特。前者的《性政治》"从男女生理差异出发,重点揭露男性中心文学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抨击传统的'阳物批评',进而批判男性的父权制社会。"后者的《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的英国女性小说家》旨在"描述从勃朗特时代到当今的英国小说中的女性传统",以填平奥斯汀、勃朗特、乔治·艾略特、沃尔夫等大作家之间的断裂与鸿沟,从而去展示女性文学持续不断的传统。

回顾和审视20世纪60、70年代的女权主义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而诞生和发展的西方女权主义批评有其积极的一面。它顺应了西方社会妇女解放运动逐渐深化的趋势,对夫权制社会给予了全面、深刻的批判,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女性争取独立和解放的实践活动;它的批评、研究成果也有许多创新和拓展之处,为西方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之后,许多曾被历史湮没的作家诸如艾米莉·狄更生和赛珍珠被文学批评家重新挖掘。但是,女权主义同时也呈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和偏颇,政治色彩过于浓厚和实践行为太激进。例如,妇女解放运动的许多领袖把婚姻叫作"奴役"、"合法的强奸"和"无偿的劳动"。在曼哈顿,五万名妇女昂首阔步地走过第五大道,一律不戴乳罩,任其乳房在胸前颤颤巍巍。纽约大学三分之一的参加过和完全陌生人做"一夜夫妻"的活动。

众所周只知,女权主义反对的就是男权压迫,它的终极目标就是寻求独立平等和个性的解放。然而女性的解放是一个比较复杂和漫长的工程体系。良好和公平的社会制度固然对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争取与男性相平等的社会权益起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可它不是惟一的因素。《白毛女》的喜儿绝不会因为八路军的到来和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而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和身心健全的女性。黄世仁给她所造成的心灵创伤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愈合。而卫慧笔下甘愿堕落的"上海宝贝"和南方较为盛行的"二奶"现象也当并非今中国社会制度的产物。由此看来,女性的真正解放还取决于其他因素诸如女性文化教育水平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强弱。

女权主义在策略和实践上的种种偏颇导致了它一度"声名险恶",成了"极端主义"和"暴力"的同义词。女权主义有太扩张太冲突的感觉,不太被社会所接受。20世纪70年代之后,它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其实践的结果也仅仅是雷声大雨点小。前面提到的近期发生在斯坦福校园的三大女性事件就是很好的佐证。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场新兴的女权主义--妇女学和社会性别学便在美国各主要大学的校园里悄悄产生了。
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注释】此处译作“女性主义”而不用惯常的“女权主义”原因有二:其一,在英语里,该词既指女权理论,又指女权运动,实践与学院的理论研究不完全吻合,此文中主要涉及理论,故用“女性主义”而不用“女权主义”,以作区分;其二,“女权”一词容易给人一种错误印象,似乎这些权利是妇女的特权,其实它们不过是与男性同样的基本权利。【注尾】?按《布莱克韦尔政治思想网络词典》的说法,“‘女性主义’是关于一种复杂现象的一般性的一个词……它关心妇女的地位……现代女性主义的语言和目标出现于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后,它追求妇女的权利、性别平等,并对‘妇女’一词重新定义”【注释】David Miller ed.,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Thought (London: Basil Blackwell Ltd., 1987), p.151.【注尾】。据女性主义研究专家南希·F·科特的研究,“女性主义”一词大约是在1910年进入英语词汇的,“女性主义”的含义是妇女角色的“彻底的社会革命”,早期女性主义“有两个主导思想,即妇女作为人的解放和作为女人的解放,它的目标是消除妨碍妇女作为个人获得完全发展的一切障碍”【注释】Nancy F. Cott, The Grounding of Modern Feminism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7), chapter 1.【注尾】。因此,简单地说,女性主义就是基于天赋人权而产生的、以男女平权或男女平等为核心的思想和理论。它指导了实践(女权运动),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批判和发展,并最终成为世界性的政治社会文化思潮。美国的女性主义思潮有很多流派,本文旨在从思想来源及各派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对美国的女性主义思潮作一番梳理及评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代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脉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发轫于60年代中期的美国第二波女权运动是当代女性主义思潮的土壤。受当时的民权运动、青年运动、反战运动影响,这一运动声势浩大,波及全国,影响深远。80年代中后期以后,由于“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失败(1972年被国会通过,1983年未获得生效所要求的全部各州的2/3的州批准),女权运动似告终结,但草根性的或单一目的、分散的女权运动至今依然在继续。由女权运动产生出的认同政治仍然存在。

一、当代美国女性主义思潮

1.自由派女性主义

顾名思义,自由派女性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对人性的一个基本看法是:人的独特性在于他/她有理性,这是他/她与其他动物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理性强调个人自治和自我实现。自由主义赞同个人权利优先;一个公正的社会应该允许个人运用他的自治,实现自我。建立在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的女性主义认为,既然个人权利优先,那么就要尊重女人的权利;因为女人也是人,有权运用她的自治,实现她的人格。第一波女权运动基本上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第二波女权运动中由全国妇女组织领导的运动(一般认为这一波女权运动中还包括青年妇女的妇女解放运动和其他较激进的妇女运动)也大体上沿着这一思路走。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派影响最大的要算贝蒂·弗里丹,但她的思想有失肤浅且前后矛盾。60年代,她的《女性奥秘》(1963)一书,热销一时,在思想上触发了第二波女权运动。该书戳穿了女性满足于做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的神话,揭示了女性,至少是生活在郊区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的主妇的悲苦和空虚以及由此引发的生理和心理疾病。她认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限制了女性人格的发展,她们没有参加家庭之外的“创造性的劳动”,结果其智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她鼓励女性进入公共领域,同时男女要共同承担家务【注释】Betty Friedan, Feminine Mystique.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82.【注尾】。其实,就理论的深度而言,该书并未超越第一波女权主义者的思想,如英国的哈里特·泰勒·密尔和美国的查洛特·吉尔曼。密尔敏锐地看到,性别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造成的。她认为解决性别不平等的办法是:女性与男性一样受教育;在各种生产领域女人与男人结成伙伴关系;在立法部门,女人与男人平等地参与。密尔强调,无论是否有养家的需要,女人都应该走出家门,参加工作、挣钱来为家庭开支服务,只有这样,她才能成为丈夫的伙伴,而不是奴隶【注释】Rosemarie Tong, Feminist Thought (Boulder & San Francisco: Westview Press, 1989), p.18.【注尾】。吉尔曼在其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黄色壁纸》(1892)和《妇女与经济学》(1898)的书中争辩说,已婚妇女不是通过家务或做母亲的价值来维生,而是通过与丈夫的性关系来养活自己,这种安排的结果就造成了为吸引或适应男人而养成的“女性的”娇声细语或被动的性格以及女性个人和社会的贫困【注释】Kathryn Cullen

C. 女性主义的发展简史

一般来说,西方女性主义历史被分为三段:自由女性主义(liberal feminism),激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和后结构派女性主义(post-structuralist feminism)。

自由女性主义也被称女性主义第一浪潮(first-wave feminism),它可以追溯到1792年英国女作家Mary Wollstonecraft发表的 《表明女人的权利》(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但其主要风行年代为1918-192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女性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官方(de jure)地位。此间,欧美女性开始积极的争取参政权利。也是通过这一波女性主义活跃分子的努力,欧美女性最终得以投票权。

女性主义第二浪潮(second-wave feminism)主要的活跃时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间,以激进女性主义为主导。激进女性主义认为,光取得投票权是没有用的。因为选举系统是男人决定的,而在选举系统之外的生活也是以男人为主导的。她们提出了“父权社会”(patriarchy)的说法,认为女性生活的改善不仅仅应该是在选举系统里的平权,而应该深入到生活各个方面,比如说家庭分工等等。激进女性主义最著名的宣言是“生活的就是政治的”,即在生活中对自身权力的争取也是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同时活跃在这个时期的还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Socialist feminism),主要投身于六、七十年代的左派运动,认为改变女性地位的根本在于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可能达到性别平等。这些提法,很快就被女性主义第三浪潮(third-wave feminism) 的学者们否认了。

投身女性主义第三浪潮的学者们主要采取了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t)的观点,吸纳了包括酷儿理论、后殖民主义等各学科的精华。她们提出,过去的女性主义,都是以西方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为中心的。她们认为在第一浪潮和第二浪潮当中,女性主义者都高高在上的认为女性正确的生存方式是单一的,而没有看到,世界上的女人数众,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压迫、不同的应对方式、不同的需要。不能一概而论。

D.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成果

有的理论家甚至将这一新流派的出现称为女权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其原因在于后现代女性主义颇具颠覆性,它不仅要颠覆父权秩序,而且要颠覆女性主义三大流派据以存在的基础。因此,严格地说,后现代女性主义并不能算是与三大流派并列的第四大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女权主义加后现代主义。后现代社会在西方逐渐成为现实之后,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现状肯定论、多元文化论以及生态主义等新思潮逐步进入了西方学术界主流。

E. 大家如何看待女权主义

(一)被妖魔化的女权主义
11月19日,12所师范大学学生联名致信校长,要求增加或扩建女厕。这一行动,不禁让人想到19世纪末期的西方女权主义萌芽,女权运动的兴起。中国著名性学家李银河分析女权主义在中国一直被妖魔化。

被妖魔化的女权主义是极端的“女权主义”,它不仅要求女性在当今社会得到与男性一致相同的权力地位,甚至还强调女权应该享有优待。当代女性不仅享有与男性相同的权力,并且主张因为男女之间存在客观差异,女性要受到男性的关照、享有优待。女性在职场中享有相同待遇却不用付出相同劳动,在家庭中因为“女权主义”要享有绝对的优待。
此类观点是因为当代女性对女权主义错误的解读所致,她们没有正确认识到后现代女权主义,唯本论及构成论的真正内涵,一味强调女性地位致使女权主义被妖魔化。被妖魔化的女权主义也是引发了社会的厌恶,出现了“反女权主义”的言论,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二)利己主义的“女权主义”
类似ayawawa的情感博主,在微博言论中时常打着女权主义名号,利用当代人依旧保留一部分男女的刻板印象曲解女权主义,迷惑群众以谋取私利。
ayawawa又遭撕了!这回对手是马薇薇。ayawawa——微博上著名的“情感专家”,经常发布一些没有理论支持的恋爱观点,各种秀智商下限的行为所以遭到很多网友的炮轰,但同时她也拥有一众支持者脑残粉。

此类人物表面上发表着“帮助当代女性获得更好待遇”的建议,其实暗夹私货、对一些心智发展并不成熟的女性,尤其是那些“恋爱脑”女性灌输“女权主义”,实则是媚男权。这种现象致使一部分女性的思想倒退,严重破坏了女权主义至今为止的努力成果。好在她所引起的探讨声中绝对部分都是批评的声音,对女权主义的宣传起着正面的影响。
(三)真正的女权主义
当代的女权主义其实是一个主张跨越阶级、打破种族界限的社会群体运动,依靠游行、公开演讲、发表言论、提出主张等手段,针对不同的社会女性提出专属的议题。如提议废除苏丹女性割礼、提高中国女性的参政权、提倡意外怀孕女性拥有自主选择是否流产等活动。
香奈儿
(Chanel)
2015春夏女装秀上,模特们手中横幅上的标语暗示了女权主义的主题。对此卡尔?拉格斐本人这样解释:“我认为选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主题来演示会很有趣。我母亲是个女权主义者,我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下长大的。我不明白每个人类为何不能是平等的,特别是在我从事的这个行业里。我很认同一句话,'告诉人们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这件事首先就不该被允许。'成为女权主义者是件很棒的事,我的母亲曾对我说:'男人没那么重要,如果一个女人长得不特别丑,可以同任何她希望的男人生孩子。'”
这些活动具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地为目标女性争取到切实地权益。大大消除虚假“女权”的负面影响,使社会可以认识了解到真正的女权主义,为推动女权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使女性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解放当代女性思想,弘扬独立自主,主张消除男女差别对待现象。是继承之前女权主义衣钵,真正的现代女权主义。

综上就是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女权主义的现状,你可以不支持女权主义,但你不能反对女权主义。因为这是女性争取自身权利的正当运动。而只要你赞同女权主义的思想,无论你是男是女,身处什么阶级你都可以加入到女权运动中来,女权主义的发展需要我们大家的参与!

F. 如何评价战后美国女权运动的成果

回顾美国女权运动史,人们可以发现从1848年到1900年的半个世纪中,只有四个州即怀俄明州(1890)、科罗拉多州(1893)以及爱达荷州和犹他州(1896)给予妇女选举权,而从1900年至1920年的短短二十年中,先后有三十二个州给予妇女选举权,并在宪法中得以确定。
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迅猛发展首先是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经济的发展带来广大妇女基本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1900年的人口统计报道,在美国近六百万妇女走出家庭靠挣钱为生。1890年到1900年之间,工厂中的女工数量比男工增长得快,它比出生率增长都快。到1910年,靠工资为生的妇女人数约九百万。这就意味着有九百万下层劳动妇女正在迅速地摆脱以父亲、丈夫为中心的家庭的控制,她们接受了自立的职责,同世上的男工们竞赛。(注:Richard.Hofstadter:《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1900-1915》New York 1963年版,P84-87。)
同时,二十世纪初,各种家庭电气用具出现,从电熨斗、电话机、电烤箱、电暖炉到洗衣机、吸尘器,使家务劳动越来越轻松。父亲白天工作在外,中餐往往也在外自行解决,以前落在母亲肩上的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责任现在统统由学校和幼儿园承担了,医学的进步使许多疾病得到根治,母亲的困扰减少了。这些都使广大中产阶级妇女有了真正空闲的时间。她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社会意识,却苦于家务缠身无法全身心地投入社会活动。现在,现代化的技术解放了这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妇女,妇女参与社会的标志是妇女俱乐部总联合会的成长,总联合会的成员从1898年的五万人增加到1914年的百万强。“对妇女的解放来说,这比历代英勇斗争的妇女参政运动者全部的鼓动宣传更有效力。”
纵观美国妇女运动的历程,二十世纪以前,无论在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殖民地时期、拓边开荒的西进时期还是被养在闺阁中的淑女时代,美国妇女一直没有离开过一个地方,那就是家,生育、性、教育后代始终是她们在家庭中的职责。只是在几次战争期间,许多原来不接受妇女的社会领域曾向妇女开放过,一旦战争结束,大门就关闭了,偶有一些妇女被关在门外,那数量也是微小的。妇女真正大规模的持久、坚定地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是在二十世纪初,其冲击力来自于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妇女在投身社会改革中,开阔了视野;广大女工在操纵机器中,为适应机器工业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和文化素养。中下层妇女在共同的斗争中,感觉到团结的力量,共同走向自我觉醒。
第二,越来越多的人觉悟到因性别而不给予选举权的无理和不公,也是促使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世界范围看,当时“在世界上的每一个立宪国家,趋于承认妇女与男子在政治上完全平等的运动正在得到加强。在半打国家中,妇女已经完全获得了选举权,在英国,反对势力正在寻找投降的条件。”(注:Richard.Hofstadter:《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1900-1915》New York 1963年版,P84-87。)从美国国内看,长期以来,反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获得选举权是危险的。因为一旦妇女获得选举权,她们将会抛弃家庭和传统美德,性别的区分将日渐模糊,男人将失去他们的男性气质,妇女开始将自己扮演成男的。十九世纪末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的深远变化使得反女权主义者的理论越来越缺乏说服力。二十世纪初,男人们日益依赖各种各样的已有妇女加入的利益集团和社团组织来代替或补遗选举政治上的参与。尽管妇女没有选举权,但妇女团体和组织已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策的通过。对那些有远见的政客来说,引导和利用妇女参与政治比阻止妇女介入政治领域更符合潮流。
更为重要的是,反女权主义者不再顽固地坚持选举权会使妇女脱离家庭。因为二十世纪初,社会已经分担了某些家庭功能。学校承担了过去妇女在家庭中的教育职责,幼儿园承担了过去妇女在家庭中的抚养职责,纺织厂、制衣厂、制皂厂等承担了过去妇女在家庭中的“女红”职责,快餐业承担了过去妇女在家庭中的烹饪职责,可以说,除了性爱和生孩子这两项职责社会无法承担外,其它的家庭功能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不同程度上交给社会,社会是扩大了的家庭,社会在发挥这些功能时依旧需要妇女的参与。因此,妇女没有脱离家庭,而是从原来的小家走向社会这个大家。正如1910年女权主义者兼新闻撰稿人丽莎·切尔德·多拉强调说:“妇女的空间是家——家不是四面围墙的小家,家就是这个社会,家庭就是这个住满了人的城市,学校是真正的育儿室。而且,这个家和这个家庭都需要他们的母亲。”(注:见《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84年第三期之Paula·baker:《The Domestication of Politics:Women and American Political Society 1780-1920》,P632。)
多拉的理论紧紧抓住“家”这个基点,为广大妇女参与社会提供了新视角。同时,美国的联邦、州、市、各级政府也转变职能,过去它们主要围绕分裂主义、种族问题和经济政策展开工作,现在它们不断增强在社会福利和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致力于改进学校、医院、救济院和其它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工作即使在反女权主义者看来,也比较适合女性介入。于是许多妇女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她们着力于监狱改造、健康教育和服装改革,帮助老人、穷人和儿童,争取立法制止卖淫,保护已婚妇女的财产权,反对童工,维护女工的基本权利等。涌现了简·亚当斯、艾·塔贝尔、利莲·沃尔德等杰出女性。她们以事实证明,妇女参与社会不仅没有剥夺男人的男性气质,反而运用自己的女性气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反女权主义者的理论越来越没有市场,越来越多的人趋于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有女性参与的社会才是完美的社会,有女性参与的政治才是完美的政治。就拿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来说,他原来的理想女性是多生多育,贤妻良母,认为“就是给予妇女选举权,也不能给妇女的处境带来重大的改善。”(注:《大转折的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李剑鸣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P126。)然而,到了1912年,罗斯福公开表示赞同男女平等,并在进步党党纲中写入了平等选举权条款。
第三,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第二代女权运动领导人成功的策略。
以卡里·查普曼·卡特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毕竟生活在与以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比较两代领导人,不难发现,第一代领导人长于理论,着眼于女性的“自我之孤独”,第二代领导人长于策略,着眼于科学、种族、效力和合作等诸方面。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从“人人生而平等”出发,要求给予妇女同男子一样的权利。她们以《独立宣言》为样本,用“男人”一词代替“乔治国王”,提出了十八点不满和十二点建议,构成《塞内卡富尔斯宣言》的主要内容。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也在其《自我之孤独》一文中,一再强调男女平等的公正性,她写道:“既然短暂的时光乃至永久岁月所带来的欢乐和痛苦,男女一样平分,那么男人想在投票箱前、在王位上代表妇女,想在国家中代妇女投票,在教堂里代妇女祈祷,在家庭里高居圣坛之上、扮演神父角色,这岂不是霸道之至吗?”同时她又呼吁为妇女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求得“自主权”,因为“最能提高人的判断力,最能激发人的良知的莫过于个人的责任。最能增添个性尊严的莫过于承认个人自主权,莫过于——普遍承认——人人拥有平等地位的权利。”“假如一个女子被视为公民,视为一个伟大国家的一个成员,那么,根据我们政府的基本原则,她就应该享有其他成员所享有的同样权利。”(注:Barbara Welter:《The Women Ques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 1973年版,P85-86。)
其中,自主权中的重要一项是选举权。1894年,斯坦顿写了一本小册子,题为《选举权——一项与生俱来的权利》。与斯坦顿的自然权利说不同,卡特更强调选举的功效。1918年,她说,她不知道选举权是什么,是权利?是义务?是特权?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反正妇女们要它。”(注:Barbara Welter:《The Women Ques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 1973年版,P84)。因为首先,承认选举权的合法性不同于承认人权和公正;其次,无论以什么理由要求来的妇女选举权,它都将带来最有利的回应,那就是对社会有益。一旦妇女获得选举权,它将增强妇女承担政府职能的兴趣和领悟能力;妇女通过对公民权概念的亲身体验,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更完美的母亲;妇女获得与丈夫平等的地位,打破夫妻之间一方卑躬屈膝,另一方残暴专横的不公正关系,从而更有利于妇女成为一个好妻子。总之,妇女获得选举权不单为了自身的自由,更是为了改造社会和维护家庭。
强调获得选举权对社会的有益性比强调获得选举权的公正性更有助于赢得社会对女权运动的支持,这是第二代领导人比第一代领导人的高明之处。
其次,与早期女权运动相比,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的目标更为专一,那就是集中赢得选举权。妇女要争取的自身权利不只选举权一项,但选举权无疑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项。因为一旦妇女们获得了选举权,就可以选举妇女自己的代表和愿意替妇女说明的代表,在国会就有了妇女自己的声音。一旦妇女获得了选举权,那妇女们面临的其它问题,诸如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机会少,多生多育的痛苦,工作报酬不公,恋爱婚姻的不自由等等,皆可迎刃而解。一句话,运用选举权,妇女们可以获得男性社会中得不到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承担对社会的警觉和责任。所以,争取选举权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将目标缩小到选举权一项,有利于集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不可否认,斯坦顿、安东尼、露西·斯通等,她们是美国妇女运动的奠基人,为女权运动作出了辉煌的贡献,并留下了许多里程碑式的女权理论著作。但是,在运动的具体操作中存在着不少遗憾。例如,女权运动曾被废奴运动和禁酒运动转移过方向,1869年开始的斯坦顿和露西·斯通的分庭抗礼一度削弱了女权运动的力量。
第二代女权运动领导人吸取了第一代领导人的经验和教训。她们从废权运动中获取灵感和政治技巧,创立了一套有别于分裂主义的理论体系,在领导禁酒运动中日渐突破禁酒的初衷,与人民党、劳工党和基督教会并肩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她们全力以赴争取选举权的获得,目标的专一性增强了运动的战斗力。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在斗争方式上分岐的温和派和激进派互相支持,互相宽容。例如卡特尽管对国会联盟的领导人艾丽丝·保罗的过激斗争手段持不同看法,但仍然承认艾丽丝·保罗等人在妇女运动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她的领导下,美国妇女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合作。在斗争策略上,第二代领导人指出,选举权获得的关键是踏实的行动,而不是理论的争辩。为此,她们不再停留在演讲呼吁和著书立说上,而是举行游行示威,采取纠察、诘难政治候选人、绝食等方式,更加广泛地争取世界舆论的支持,并创立“世界妇女党”。此外,第二代领导人还抛弃了原来的一州一州获得选举的逐州战略,而是自西向东集中赢得整个国家的修正案。
由于她们比十九世纪的第一代女权运动领导人才更具专一性、合作性、务实性和策略性,因此,这场铺天盖地的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终于取得圆满成功。
此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影响下,美国出现了夏绿蒂·帕金斯·吉尔曼和埃玛·戈尔德曼等一些左派女权主义者,她们攻击婚姻制度,攻击家庭,认为家庭是妇女的监狱,使妇女成为社会“白痴”,从而危及整个文明的进步。对男性社会统治者来说,这些左派女权主义者与女权主义者相比,“两害相权取其轻”,还不如满足女权主义者的要求,给予妇女选举权。正如一位选举积极分子对吉尔曼说的那样:“因为你们要的东西比我们要的东西糟得多,所以,他们会为了逃避你们的要求而满足我们的要求。”(注:《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王政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6月,P25。)
第四,玛格丽特·桑格领导的节育运动加速了二十世纪初美国妇女解放的进程。
朱丽叶·米切尔指出:“只要生育仍是一种自然现象,妇女就注定要成为社会剥削的对象……本质上,她们的存在受制于她们无法控制的生物进程。”(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李银河主编,三联书店1997年版,P20-21。)设想一个妇女一生中最有活力的生命阶段陷于怀孕、生育、哺乳和流产等这种自然生理状态,那么她如何有时间承担社会角色?又如何有时间争取政治权利?现存伊·斯坦顿和苏珊·安东尼的通信材料显示,斯坦顿抱怨自己被婚姻和母性夺去了时间和精力,而老处女安东尼则催促她将家务放在一边,尽快起草一份立法申请。斯坦顿回信道:“一旦你逼我太甚,我将再生个小孩,听仔细了,不要逼我走出这一步!”(注:Barbara Welter:《The Women Ques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 1973年版,P81。)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妇女一直可获得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生育,但这些手段往往是残忍和危险的(例如溺婴和堕胎),历史学家林达·戈顿指出:“渴望安全的流产和避孕,由此带来的问题使妇女产生了共同的女性经验……这种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致于她们甘冒巨大的风险,来赢得一小块空间支配自己的生活”(注:《世界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四期之《妇女史的挑战》〔美〕吉达·勒纳著,P42。)
美国的节育运动出现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但作为一场现代运动在二十世纪初的二十年得以迅速发展,这离不开玛格丽特·桑格的努力。
玛格丽特·桑格1900年随夫迁往纽约,长期在贫困的纽约下东区从事医护工作。期间,她亲眼目睹了该地妇女怀孕不止带来的悲惨情景。据当时的统计,在美国每年因不愿养育而自愿堕胎致死的约2.5万,不满一岁死亡的婴儿年逾30万。(注:《域外女性》陶洁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会性1995年6月,P244。)桑格决心为解除这一痛苦而战。在《妇女和新人类》一书中,她写道:“掌握自由的手段既是妇女的特权,也是妇女的义务。”她进一步指出“自由的民族不可能由奴隶的母亲们生出……一个妇女不能称自己为自由人,除非她拥有和掌握自己的身体。一个妇女不能称自己为自由人,除非她能自觉地决定是否将做母亲。”(注:《美国读本》〔美〕戴安娜·拉维奇 林本椿等译,三联书店1995年,P581-582。)
1873年,纽约取缔卖淫协会负责人安东尼·康斯托克通过游说,使国会通过一项法律,认为避孕是诲淫行为。但是,桑格不顾这些,决定同这项男人制定的法律作斗争。她第一次创造了“节育”这个词。1913年她自费创办全美第一份宣传节育的杂志——《妇女革命》双月刊,还编写全美第一本指导避孕的小册子——《家庭节育须知:一个护士对妇女的忠告》。1916年,桑格在布鲁克林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节育诊所,成千上万的妇女排队候诊。她一生八次入狱,面对谴责,桑格从容不迫地在法庭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宣传节育的必要性。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她、支持她,最终法庭不得不对某些法律从宽解释,允许使用某些避孕手段。一战期间,美国政府还将她的《节育须知》更名《士兵须知》发下,各地开始建立节育诊所,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探索更为先进的避孕方法。
节育运动的成效从1910年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数据可见一斑:美国的人口增长率1820--1880年为26%,1880--1890年为24.9%,1890--1900年为20.7%,1900--1910年为21%,1910--1920年则骤降至15%。(注:Harold.V.Faulkner:《The Quest forSocial Justice 1898-1914》The Macmillam Company 1931年版,P163。)这期间的人口增长率还包括一千二百万移民的涌入,这更加说明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节育运动的推进,现代避孕法的推广,意味着人类生备之后,妇女才能在除去再生产职能之外,追求她们的自我价值,因此,玛格丽特·桑格领导的节育运动对二十世纪初美国妇女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迅猛发展的催化剂。
与美国历史上的历次战争一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妇女们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继续操持家务,另一方面为战时努力做了巨大的贡献。她们成立了“妇女服务全国联盟”(The National League for Women's Service),在各个州建立支部,组织志愿者保养、维修汽车,充当掩护部队服装的试验者,在红十字会当护士,甚至有农田女工队征召、训练和安排15000名妇女参加遍布20个州的农场劳动,这些妇女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她们跟男人们一样,为山姆大叔贡献着一切能贡献的。妇女们的工作不仅显示了强烈的爱国心和充沛的组织能力,解决了战时劳动力缺乏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她们的工作证明了她们有充分的潜力适应新的社会经济角色的挑战,许多男人能干的活她们一样能干,而且一样干得好!
1918年8月28日,《纽约时报》对农田女工是这样评价的:“农田女工不是一个玩笑,她是这次战斗中的推动因素。”同年4月,威尔逊总统赞扬她们是国家的引导者。(注:《Clio Was a Woman: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Women》edited by Mabel.E.Deutrich and Virginia.C.Purdy Howard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 D C 1980年版,P142。)
妇女参与一战的各项活动都是在妇女组织有秩序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们构成妇女运动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对妇女看法的进一步改变,妇女运动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多,终于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即1920年,第十九修正案通过,2500万美国成年妇女和男子一样拥有了选举权。
综上所述,促进二十世纪初美国女权运动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化带来的经济冲击。同时,妇女们对这场现代化作出积极回应,一方面投身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另一方面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既改变了社会对妇女的传统观念,又激发了广大妇女的觉醒意识。借助于这些因素的共同推进,以卡特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踩在斯坦顿、安东尼等第一代领导人的肩膀上,在二十世纪初,迎来了美国女权运动的春天

G. 什么是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女权主义) 、妇女解放(女性解放)、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 [3] ,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sexism)、性剥削(sexual exploitation)、性歧视和性压迫(sexual oppression),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本质没有区别。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7)成果女权论扩展阅读:

女权主义的影响:

1、对公民权的影响

女性主义在西方社会取得了不少重要的影响,当中包括女性投票权;较为平等的工资;提出离婚的主动权与“无过失离婚”的出现;安全堕胎与结扎的权利;获得大学教育的权利等。女性主义法学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立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对语言的影响

很多说英语的女性主义者都支持使用无性别意识的语言,例如以“Ms”统指所有已婚和未婚的女性,或在不清楚性别时用“他(he)或她(she)”指明,而不只是用“他”。女性主义者也支持使用包含二性元素的语言。

3、对同性恋的影响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女权运动,是在基督教文明形成后西方世界首次公开讨论性的非生殖作用。而同性恋性行为的第一特征,就是不具有繁殖功能。因此,女性主义公开讨论性爱的非繁殖功能,就像是开了一道泄洪闸,为之后的各种性别性向运动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女权主义

H. 女权主义批评的简介

女权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之一。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继续发展。
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因而有着比较鲜明的政治倾向。
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
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觉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了猛烈批判;它努力发觉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它探讨文学中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方式。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过程中广泛改造和吸收了在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批评的思路与方法,体现了它的开放性,增强了它对父权中心文化的颠覆性。
女权主义批评大体上分为英美派和法国派。此外,黑人和女同性恋的女性批评,也以独特的内容丰富了女权主义批评。

I. 女性主义的内涵

1、政治内涵

这种内涵是希望女性能够拥有和男性一样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权利,所以女性主义在这里就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这个词很中性,不要歪想)。所以女性应该意识到实际生活中面临的不平等,并采取政治行动;

2、理论内涵

女性主义在理论层面更倾向于是一种视角,是从颠覆之前男性视角认识人类和世界的方式,而强调两性平等和女性的价值观、学说和方法论。但是这种理论视角更加能够指导实际的政治实践。

可以说,女性主义更多是一种视角,而并非或者说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和理论体系,只是更多地为政治运动做指引。既然如此,社会学为什么要关注这样的一个视角?

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凡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社会学者,几乎都是男性。这是否也就意味着,整个社会学体系的构建都是从男性的视角出发,同时研究问题的取向也更多考虑的是男性的利益?既然有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那么女性研究者、女性研究对象,很可能关注的问题就有所不同。

鉴于此,有关女性主义,历史上爆发的女性主义运动是一块内容,相关的理论成果是另一块内容,还有现在我们周围四处蔓延的“男女平等”观念究竟应该如何看待?

19世纪-20世纪早期:女性主义运动聚焦于女性的投票权;

20世纪60年代:聚焦于女性的社会平等权利,也称作女性自由运动;

20世纪90年代:聚焦于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对女性的性、异性恋的挑战。

最后,提前说一下,如果有读者看到有关女性主义、跨性别研究就觉得心里不舒服、深深地不以为然的话,我觉得用上次政治社会学课上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特别好:你心里在恐惧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说明白的话就是——现有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对既定男权文化被颠覆而产生的恐慌,因为那将是太多人权力的被剥夺。

阅读全文

与成果女权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记录表 浏览:59
电力qc成果发布ppt 浏览:407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